妇产科护理指导: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儿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子宫收缩乏力知识点总结

子宫收缩乏力知识点总结

子宫收缩乏力知识点总结一、生理因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1. 生理因素包括产程过长、产程过急、胎儿过大及胎位不正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子宫无力或过度疲劳,从而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2. 其他生理因素还包括妊娠期间的过度疲劳、营养不良以及孕妇患有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二、病理因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1. 子宫肌肉病变,如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都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2. 内分泌异常也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病理因素之一。

例如,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不平衡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3. 孕妇患有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甲亢以及其他内分泌失调情况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4. 孕妇罹患感染疾病,特别是生殖道感染,也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5. 孕妇过度用力、过量流产等情况也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三、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1. 孕妇暴露在辐射环境下,也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2. 孕妇长期暴露在工业污染环境中,也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3. 自然灾害、战争等极端环境也会对孕妇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以上便是子宫收缩乏力的一些常见原因。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子宫收缩乏力,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

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休息,避免感染和外界环境污染。

同时,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影响子宫收缩的潜在疾病。

在分娩过程中,应该根据产程的情况,采用合适的助产技术来减少子宫的收缩乏力。

在遇到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时,医务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母婴的安全。

总之,子宫收缩乏力是在产程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但它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了解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子宫收缩乏力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母婴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子宫收缩乏力,及时预防和处理这种情况,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精)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精)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一、产力异常临床上把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子宫收缩乏力【原因】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3.精神因素4.内分泌失调5.药物影响【临床表现】1.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

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3.产程图曲线异常(1)潜伏期延长: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宫口扩张速度初产妇<1.2cm/h,经产妇<1.5cm/h,称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称活跃期停滞。

(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第二产程延长。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中胎头下降无进展达1小时称第二产程停滞。

(6)胎头下降延缓:宫口扩张减速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1cm/h,经产妇<2cm/h,称胎头下降延缓。

(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小时以上,称胎头下降停滞。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滞产。

以上8种产程进展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

【对母儿的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症、生殖道瘘、产后出血与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宫内窘迫【处理原则】(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如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从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如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从阴道分娩者,则应考虑实施加强宫缩的措施。

宫缩乏力的护理措施

宫缩乏力的护理措施

宫缩乏力的护理措施引言宫缩乏力是指孕妇在产程中宫缩力量不足以推动胎儿顺利分娩的一种情况。

宫缩乏力的发生会导致分娩过程延长,增加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因此,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对于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宫缩乏力的护理措施,包括评估、干预和监测。

评估评估是护理宫缩乏力患者的第一步,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后续的干预提供指导。

以下是宫缩乏力评估的主要内容:1. 宫缩力度评估评估宫缩力度是了解宫缩乏力程度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肌力评分法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宫缩力度评分在0-10分之间,评分越高,宫缩力度越强。

2. 宫缩频率评估评估宫缩频率可以了解宫缩出现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对于判断宫缩乏力的程度很有帮助。

可以通过观察和使用宫缩监测仪进行评估。

3. 胎心监测胎心监测可以了解胎儿的心率和变化情况。

正常情况下,胎心应该在120-160次/分钟之间,如果发现胎心异常变化,可能是宫缩乏力造成的。

4. 产妇自述疼痛评估询问产妇的自述疼痛感受可以了解产妇的宫缩感觉和疼痛程度。

这有助于评估宫缩乏力的程度和对产妇造成的影响。

干预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宫缩乏力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提高宫缩力度和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干预措施:1. 促进宫缩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如氯丙嗪、催产素等,来促进宫缩的产生。

也可以采取物理干预,如按摩腹部、拍打腹部等,刺激宫缩的发生。

2. 改变体位适当改变产妇的体位,如左侧卧位、俯卧位等,有助于提高宫缩力度,促进胎儿下降。

3. 给予氧气宫缩乏力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给予产妇氧气可以改善胎儿的供氧情况,保护胎儿的生命。

4. 给予适当的液体适当给予产妇液体可以保持产妇的水电解质平衡,帮助产妇提高宫缩力度。

监测在干预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状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手段:1. 继续胎心监测持续胎心监测可以了解胎儿的心率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子宫收缩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正常,但子宫收缩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或不规则。

子宫收缩乏力使胎儿暴露在子宫下段和宫颈口,即不足以使宫颈口以正常速度扩张,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导致母亲和儿童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在胎儿位置不正确、头盆不称、多次妊娠、双胞胎、羊水过多等子宫局部因素中发病率较高,但也见于精神紧张。

如果你能及时正确地处理怀孕和分娩过程,你可以减少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

子宫收缩乏力,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旦出现,首先要找出原因,如无头盆不称为胎儿位置异常,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儿下降。

子宫收缩乏力主要由几个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如下。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儿先暴露受阻,不能靠近子宫下段和宫颈。

因此,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2、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等。

)、子宫壁过度膨胀(如双胞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

)、产妇子宫肌纤维变性或子宫肌瘤等。

3、精神因素:初产妇(primipara)特别是35岁以上的初产妇(elderlyprimipara)],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睡眠少,分娩后进食少,体力消耗过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4、内分泌失调:分娩后,雌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分泌不足、孕酮下降缓慢、子宫对乙酰胆碱敏感性下降等会影响子宫肌肉兴奋阈值,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5、药物影响:大剂量镇静剂和镇痛剂,如吗啡、氯丙嗪、度冷丁、巴比妥等,临产后不适当使用,可抑制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妇女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问题,导致子宫口不能打开,胎儿想出来,这种情况会导致胎儿窒息。

因此,孕妇应首先了解子宫收缩乏力的常见症状,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

常见症状如下: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2.0kPa),持续时间短,间歇长,不规律,宫缩<2次/10分钟。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与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与护理
临 研 床 究
墨 妻 2  ̄, 耋 0 8 E 1 0 蔓l
Hh a i A l em 0 N t a 0 t妻 a u dge1u蔓 eM 2 g 曩 ls a r z t n uo s
子 宫收缩 乏力产妇 的产程观察与护理
来 红
【 中图分类号 】R 1 .2 1【 74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7— 73( 0 O 8 0 5- 2 6 2 38 2 1 )0 - 0 20
道 出血 量 ,防 止产 后 大 出血 。一 旦 出现 产 后 大 出 血应 立 即进 入
2 1年 6 间 成 功 的矫 正 5 子 宫 乏 力 产 妇 的 产 程 观 察 与 护 理 00 月 例
情况 汇 报 如 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 1一般 资料 本组5 . 例子 宫收缩乏力产妇年龄为2— 6 , 23岁 平均年龄为2 . 1 6 3 岁,其 中,大约3 岁2 5 例。初产妇4 例,经产妇 l 。平均孕周为3 周。产前各种理化资料显示5 例 8 例产妇 的产道、
胎 儿 、 子 宫 等 均 无器 质 性 病 变 ,也 否 定 临 床 产 后 部 适 当 使氧、生命体征的监测 血液交
配 及 相 关 药物 的运 用 等 。同时 要 做 好 产妇 的心 理 疏 导 工作 ,引
剂量的镇静、阵痛等影响子宫收缩 的药物。 12临床表现 依据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 分型 ,一类为协 . 调性宫缩乏力,根据发生的时间先后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种 。原发性表现为产妇进入产程后虽然有节律性、对称性和 极性 ,但弱而无力 ,宫腔压力低 ,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期长,每 lm n O i 少于2 次宫缩,在 收缩高峰时宫壁 不坚挺 ,手指压 宫底部 肌壁可有凹陷感,羊膜腔 内压力测定,压力增大少于2 P 。导 ka 致 产程 曲线 中 潜 伏 期延 长 ( )和活 跃 期 延 长 。 继发 性 表 现 为 或 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 ,当产程进入某一阶段后}现宫缩乏力, } { 多发生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二类为不协调性子寓收缩乏力 ,

妇产科子宫收缩无力疾病诊断与护理PPT课件

妇产科子宫收缩无力疾病诊断与护理PPT课件

协调性子宫收缩无力
温肥皂水灌肠:对于宫口开3 cm以上,胎膜未破者,可用温肥皂水灌肠,以促进肠蠕 动及排气、排便,并刺激子宫收缩。
人工破膜:头盆相称,宫口扩张3~4 cm,可行人工破膜,利于儿头压迫子宫颈,引 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破膜过程预防脐带脱垂。破孔不能太大,位置应 该高些,应避免在宫缩时破膜。
不协调子宫收缩无力
应该及时治疗,给予支持疗法。估计4小时之内不会分娩可给杜冷丁 100mg,肌注或安定10mg静脉推注。经过睡眠等休息仍不能恢复正常 或又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者应立即行剖宫产。行剖宫产前给产妇吸氧, 以缓解胎儿宫内窘迫。
05
预防
预防
产前应对孕妇进行有关妊娠、分娩方面的生理教育。分娩时应给予 具体指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在产程过程中给予生活护 理及治疗,如适当地补充水分及营养。不能进食者,应该静脉输注 5%~10%葡萄糖液500~1000ml 及维生素C l~2g。疲劳者,可 给苯巴比妥钠0.1~0.2g肌注或杜冷丁100mg 肌注。产程过程中应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大小便。
分类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无力
临床常称为倒置宫缩,宫缩由子宫两角发起,集中宫底中线向下扩散,宫底最强,下段较弱 的极性及对称性,甚至兴奋的极性倒置,形成子宫下段收缩强,收缩波由下而上扩展。有时 出现子宫肌多点兴奋而类似心房纤颤,所谓子宫纤颤,引起不协调子宫收缩无力。临床表现 为宫缩间歇时子宫收缩不缓解,产妇感觉宫缩强、腹痛剧烈、疼痛难忍。由于子宫肌多点兴 奋,致使子宫收缩乏力不能形成有效宫缩,宫口扩张停止,产程进展停滞。过去称为高张性 子宫收缩无力实际宫腔压力不高,这种宫缩无力由子宫收缩不协调所造成。
02
病因
病因
产道、胎儿因 素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及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及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及护理作者:张红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探讨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和护理措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9例在产程中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

结果:给予产妇全面的心理、生理护理,严密观察,适时加强宫缩,经阴道自然分娩81例,阴道助产分娩6例,中转剖宫产2例,新生儿无窒息发生,2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危险。

结论:精心护理、严密观察、适当加强宫缩是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产程护理的重点,同时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护理;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92-02宫缩可自分娩开始时即微弱无力,亦可在开始时正常,其后逐渐变弱,前者称“原发性宫缩乏力”,后者为“继发性宫缩乏力”,二者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相似,均可影响产程进展和导致分娩进程受阻而危及母婴生命。

如子宫收缩乏力可导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过多往往影响子宫收缩,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不及时纠正最终导致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最终以切除子宫为代价,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1]。

为了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临床与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89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年龄22岁~39岁,平均25岁;初产妇72例,经产妇17例;平均孕周38周,估计胎儿体重在3 000 g~4 000 g;原发性宫缩乏力73例,继发性宫缩乏力16例。

均排除骨盆和胎位异常,无头盆不称和剖宫产史。

2 护理2.1 第一产程护理①心理护理:宫缩疼痛既是一种心理反应也是一种生理反应,对于正常宫缩引起的阵发性疼痛临产妇常不能忍受,不同程度的存在紧张、焦虑和烦躁不安,由于对产程过程不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对分娩所产生疼痛的恐惧,恐惧则导致紧张,紧张更加剧了疼痛,即疼痛恐惧紧张综合征,这种精神心理状态可明显影响产程进展[2]。

母体宫缩乏力新生儿的护理查房

母体宫缩乏力新生儿的护理查房

预防措施:产前检 查、及时处理异常 情况等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病因:母体宫缩乏力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 症状: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等 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体温、监测生命体征等 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处理母体宫缩乏力、加强新生儿监护等
胎儿生长受限
原因:母体营养不良、胎儿 自身疾病、胎盘功能异常等
对新生儿的健康宣教
母乳喂养:提倡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技巧
疫苗接种:介绍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睡眠安全:强调新生儿睡眠安全的重要性,讲解正确的睡眠姿势和睡眠环 境
皮肤护理:讲解新生儿皮肤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疾病预防:介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应对措施
生长发育:讲解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监测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呼 吸、心跳、肤色等 Nhomakorabea添加标题
观察新生儿的进食情况,确保 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顺利
进行
观察新生儿的行为和情绪,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状况,预防 感染和过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避免 过冷或过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情况,及时 清理并保持清洁
观察新生儿的睡眠情况,确保 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环境
病情评估与记录
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记录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 观察新生儿的进食、睡眠、排泄等情况 记录新生儿的疾病史、家族史等基本信息 定期进行新生儿的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使用催产素、前列腺素等药物促进宫缩 手术治疗:剖宫产、产钳助产等 物理治疗:按摩、热敷等促进宫缩 产后护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