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之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结构及功能ppt课件

;.
11
原发性的主动转运现在研究最清楚的是钠泵,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Na+-K+依赖性的ATP酶的蛋白质。他所 需的能量是由ATP直接提供的,这种主动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的主动转运。
;.
12
最常见的离子泵转运为细胞膜上的钠泵(Na-K 泵) 其生理作用和特点如下:
① 其作用是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造成的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 ② 防止细胞内水肿的发生; ③ 可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④ 建立离子势能贮备:分解的一个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移入 膜内,这样建立起离子势能贮备,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维持细胞电位稳定。
•入胞(胞吐):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移向
细胞内的过程。
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
;.
15
;.
16
细胞膜抗原
• 细胞膜抗原多为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具有特定的抗原性。常见的细胞表面抗原有红细胞表面血型抗
原和白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它们在输血、器官移植和肿瘤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
9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通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蛋白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的、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当孔道开放时,物质可 经孔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称为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通道分类: ① 化学门控通道; ② 电压门控通道; ③ 机械门控通道。
开放状态
关闭(失活)状态
;.
备用状态
;.
17
;.
8
(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1)因为水分子极 小, 可以通过由于磷脂
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2)是因为膜上存在水 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 通过通道蛋白通过膜。
水分子 水通道蛋白
二、对细胞膜的成分的探索
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
发现: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提出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 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
诱导融合
40分钟后
370C
鼠细胞
时间:1972年 人物:辛格和尼科尔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P45 结构模型
1.细胞膜主要由 磷脂分子和 蛋白质分子 构成的。 2. 磷脂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 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具有屏障作用。 3有分.子的蛋层白镶中质在,分磷有子脂的以双不分贯同子穿方层于式表镶整面嵌个,在磷有磷脂的脂双部双分分分子或子层全层。部中这嵌:些入蛋白磷质脂分双子 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流动性 4成.膜细的胞磷膜脂不分是子静可止不以动侧的向,自而由是移具动有,膜中的,蛋主白要质表现大为多构 也能运动。
二、对细胞膜的成分的探索 学分组生活讨动论二并:完成阅相读关教的材P讨42论的题“思考与思讨考论与讨”论的:相关资料,
•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
不溶于脂 溶于脂质的物质
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
质的物质
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
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
细胞膜
和鉴定?
从实验现象能推测出什么结论呢?
欧文顿
1895年
膜是由脂质组成
实例:内分泌细胞与靶 细胞间、神经细胞间
受体
功能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思考:你能据下图说说细胞膜是如何实现细胞间 的信息交流的吗?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功能1.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也叫质膜。
(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细胞膜)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有可能进入。
4.信息交流的3种方式:(重点)(1)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5.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
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6.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非重点)7.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原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故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
二、细胞膜的结构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含量最多,且主要是磷脂);蛋白质;糖类(少量)。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的统一结构(假说错误)。
缺陷:不能解释细胞膜的流动性,如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具有屏障作用。
2.蛋白质分子的分布:(1)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2)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3)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基础: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RNA
(核糖核酸)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细胞壁
细胞膜
一、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海 洋环境相互分隔开来
推测的原始海洋景观图
产生了原始的细胞
一、细胞膜的功能
2、控制物质进出
用凉水洗红苋菜,水不 变红;煮苋菜汤,汤却 是红色的,这个现象体 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苋菜
细胞膜被破坏, 叶绿素等色素释 放出来
磷脂分子结构式 磷脂分子模型
磷脂分子示意图
资 料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
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中---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
分 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通过 上述资料可推出?
析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有3种。神经髓鞘功能比较简单,主要起绝缘作用。红细胞、
分 肝细胞、大肠杆菌的细胞膜都承担着非常复杂繁多的生理功 能,它们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上述事实
析 说明什么问题?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二、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二、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自主阅读】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42相关科学史,感悟科学探 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沿时间线梳理并完善下列内容
二、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三、细胞膜的结构
1959年 罗伯特森 电镜下 暗—亮—暗 暗的是蛋白质,亮的是脂质 结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膜两侧)
静态的统一结构
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四、流动镶嵌模型
小组交流,用语言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共37张PPT)

(1)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 ( ×)
(2)细胞膜是细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而对细胞有
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 × ) (3)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 × ) 2.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废物
①②③表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 普遍性;④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 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表明细胞膜 的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② 抗体、激素等物质
分泌物
④ 控制的相对性
病毒、病菌
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 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
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
别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联系: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既然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为什么能跨膜运输呢?
(1)因为水分子极 小, 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 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2)是因为膜上存在水通 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 通道蛋白通过膜。
水分子 水通道蛋白
课堂总结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细胞分裂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白细胞吞噬细菌
【资料6】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方法: 荧光标记技术 标记物质:__蛋__白__质__
结论:_细__胞__膜__具__有__一__定__的__流__动__性__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外界 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出一定范围,会导致 细胞膜被破坏。
科学方法—— 提出假说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PPT课件

2.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不同细胞的形态相对固定,主要是由细胞膜决定的,因 为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是相对固定不动的( × )
(2)不同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相同的,而蛋白质分子是不同
解析: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 质—脂质—蛋白质,电镜下观察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 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认为蛋白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
答案:D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 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细胞膜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 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卵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靠的 是细胞膜上对应的糖蛋白即信息分子,这是一种信息交流方式。
答案:D
3.(等级选考)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 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 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 原理是( )
(1)图中①②③④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 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面的哪种方式? (3)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时往往需要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 是什么?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有没有特异性?
答案: (1)①信号分子;②受体;③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④胞间 连丝。 (2)分别属于图 C、图 A、图 B。 (3)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和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生理学课件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通道转运的功能特点:
①转运速率比载体快 ②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性抑制 ③通道有不同的功能状态
不同门控机制的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通 道
化学门控通 道
机械门控通道
通道蛋白状态:静息、激活、失活
2.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载体:又称转运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
的一种膜蛋白。
载体转运的特点:
①结构特异性:只转运一种或几种物质,是载 体分子上的结合位点与被转运物质上分子结
—GS、AA在小肠和肾小管继发性主动转运; —Na+-H+交换, 维持胞内pH稳定; —Na+-Ca2+交换, 维持胞内Ca2+浓度稳定; ④膜内外K+、Na+浓度差—RP、AP产生前提; ⑤生电性活动—影响RP数值;
整合蛋白(载体、通道、离子泵、转运体) 3.糖类:与脂质或蛋白结合生成糖蛋白或糖
脂成为抗原决定簇、受体可识别部分
(一)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A.概念:脂溶性和少数小分子水溶性物质由高→ 低浓度侧的净移动。
B.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其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和膜对其通透性(脂溶性,分子量,带电状况)。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Function of cell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有 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1.脂质双分子层:磷脂、胆固醇双嗜分子构
成基架,体温条件下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表面蛋白(如:RBC骨架蛋白)和
通道的分类: 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ly-gated channel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 机械门控通道 Mechanical-gated channel 非门控通道:少数通道始终是持续开发的。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思考】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
活细胞
死细胞
SzLwh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①细胞膜有_选__择_透__过__性, 控制作用是_相__对__的
需要的 营养物质
可以进
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色,
而死细胞能被染色?
代谢废物可以出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抗体、
染料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 激素等
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活细胞
分泌物
不被染色。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
不容易进
不易出 有用的 成分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
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死细胞能
不需要的物质、
被染成蓝色。
病毒、病菌及有害物
SzLwh
②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利用有颜色的植物组织,将其放入无色 溶液中,然后再用高温、强酸或强碱等 处理,观察处理前后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用凉水洗苋菜水不变色,而炒或者煮汤汁都会变红
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 胞的
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2017·全国卷Ⅰ,2改编)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1.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细 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B细胞与乙细胞上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 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结构
D. 图2中的1为信号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 细胞内外离子存在浓度梯度: 细胞外高Na+, 细 胞内高K+
2. 静息时膜对各种离子有不同通透性 (K+ : Na+ = 50~100 : 1)
3. 钠泵的生电作用:每消耗1分子ATP, 转运出 3Na+, 转运入2K+,因出入电荷不对等, 使膜内 负电荷↑, 导致膜向超极化方向改变
激活机械门控通道 跨膜离子流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d=1mm
1939
膜学说:细胞生物电现象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 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一)概念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膜内较膜外为负,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 位,哺乳动物的肌肉和神经细胞为-70 ~ -90mv。
道
低浓度
顺电-化学梯度
通道的特点(与载体相比):
1、结构和功能状态因理化因素迅速改变,开放时 离子极快速通过。
2、对离子的选择性没有载体蛋白严格。
3、开放时间十分短促,然后关闭。
4、形成跨膜电流(离子电流),并常引起细胞的 功能改变
外来信号
通道开放
细胞生物电(跨膜 电位)变化
跨膜物质转运
信号转导
(三)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受体
衣被凹陷
附膜蛋白 内移
吞饮小泡 低pH
胞内体
再循环小泡
细胞膜可反 复循环使用
第二节 体内信息传递
一、体内细胞间信息传递
内、外环境变化
感受器
细胞间信息传递
电
化学
缝隙连接
缝
激神细
隙
素经胞
连
递因
接
质子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一)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transmembrane signaling)
物质由膜以某种方式提供了能量,逆电—化学势差 而跨膜移动。必伴能源物质(常常是ATP)的耗能。
电-化学势:物质浓度差和电场力所具有的势能,为 被动扩散的能量来源。
1. 原发性主动转运:
直接消耗ATP的,转运体介导的逆电-化学梯度转运 Na+、K+的主动转运研究得最充分,且重要:
2K+ 高K+(高 30倍)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
脂质双分子层:屏障作用
特殊蛋白质: 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跨膜转运和转换有关。
蛋白质
脂质双分子层 疏水性基团 亲水性基团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一)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
碱基:亲水性基团
磷酸
磷脂:约占70%; 胆固醇:约占30%; 糖脂:少量
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生理学 的主要内容
①细胞膜和组成其他细胞器的 膜性结构的基本化学组成和 分子结构
②物质(或离子)的跨膜转运功能 ③跨膜信号转换功能 ④(以带电离子跨膜运动为基
础的)细胞生物电和有关现象 ⑤细胞膜电变化 肌细胞机械性收缩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各种化学分子(除少 数可进入细胞外)
靶细胞上 特异性受体
非化学刺激: 电、机械、电磁波
细胞
各种外界刺激
跨膜信号转导
种类非常多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其途径为数不多 ,作用形式较类 似,涉及的膜蛋 白也为数不多。
细胞膜变化 或其他细胞 内功能变化
因不同的 细胞而异
inositol triphosphate
二酰甘油
diacyl glycerol
2,酶耦联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举例:
化学刺激
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激活后具有磷酸激酶活性)
膜内底物(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细胞内效应
3,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超射
0
去极化
mV
阈电位 -70
局部电位
复极化
负后电位
(去极化后电位)
正后电位
(超极化后 电位)
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称为超射值 (overshoot) 。
动作电位在描记的图形上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 的脉冲样变化,称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膜 两侧电位还要经历的微小、缓慢波动,称后电位 (after potential),一般先有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 位),再出现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
细胞静息电位主要由K+ 产生,接近(但略小于) 钾平衡电位(EK),详见后一页
K+ 化电
细胞内高K+
膜内高K+、膜对K+通透 (对Na+几乎不通透)
K+外移 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K+浓度势能差 =(阻碍K+ 外移的)电势能差,即膜 两侧电-化学势代数和为零
膜内外形成一稳定的电位 差,称为K+平衡电位
转运体 高Na+
钠泵
Na+
Na+
实例:肠或肾小管上 皮吸收葡萄糖、氨基 酸等;
Na+ - H+(逆向)交换
葡萄糖
Na+水平 葡萄糖水平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间隙
(四)出胞(exocytosis) 和入胞(endocytosis)
大分子、物质团块(固态或液态)
1,出胞
粗面内 质网
排出(囊泡膜成为
细胞膜的一部分)
阈电位
Na+的平衡电位
Na+通道很快失活 (inactivation)。 Na+通透性消失 K+通透性
高Na+
K+外流
低Na+
局部 高K+
局部电位
锋电位的形成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进一步加大Na+通道开放的机 率,形成正反馈,称为再生性
循环,形成动作电位陡峭的上
升支。
钠通道开放 、激活,Na+ 迅速内流
(1)化学 (配体,ligand) 门控通道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化学物质
细胞膜上特异 性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变 构而开放
相应的离子易化扩散
膜电位变化
以神经-肌接头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介导的 信号转导为例:
N末梢 ACh
通道变构、开放
Na+内流
肌细胞膜(终板) (K+外流)
R - G protein - PLC (C) PLC-IP3-Ca2+-CaM PLC-DG-PKC
膜效应器酶
ATP 磷脂酰肌醇
受体蛋白 1
第二信使前体 腺苷酸
1
环化酶
磷脂酶C
β
α
γ
G-蛋白
3 2 第二信使
cAMP
(second messenger)
IP3 ,DG
离子通道
1
蛋白激酶 及其他
三磷酸酰肌醇
通量—mol或mol数/秒•cm2
与观察平面两侧某物质的浓度差成正 比(如有多种物质存在,与其他物质 无关,但电解质受电场力影响)。
单纯扩散
细胞膜两侧的脂溶性溶质分子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 或转运。某一物质跨膜通量的大小由膜两侧该物的浓 度差、脂溶性的大小以及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等决定
单纯扩散的实例:O2、CO2 、H2O、乙醇、尿素等
OO-
CO CO
脂肪酸烃链:疏水非极性基团
脂质熔点较低,体温下呈液态
脂质小体 (Liposome)
膜兼有稳定性和流动性
例:吞噬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变形通过
吞噬细胞
血管腔
膜内外二层双分子层所含的脂质不同。
(二)细胞膜蛋白质
蛋白质以α-螺旋或球形结构分散镶嵌在双分子层中 表面蛋白
(peripheral protein) 占20%~30%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占70%~80%
(三)细胞膜糖类
糖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多在膜的外面一侧。 可能成为抗原决定簇或受体的可识别部分
(特异性标志)。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一)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扩散:高浓度区域中的溶质分子向低浓度区域 移动。(例:桂花香)
细胞
0 mv
-70 mv
复极化 超极化
去极化 静息电位
超极化
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 称为膜的极化 (polarization)
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 ,称作膜的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作去 极化或除极 (depolarization)
跨膜电位改变)
电 通道构型改变的机制,以Na+通道的α亚单位为例:
第4个跨膜α螺旋带正电
电变化
4个结 构域
6个α螺旋 6个α螺旋
6个α螺旋
α螺旋位移
通道样结构 (0.3 × 0.5)nm
6个α螺旋
通道构型变化
(3)机械门控通道
机械刺激Biblioteka 跨激活细胞膜中的膜 信
机械门控通道 号
转
导 跨膜电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