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erver数据库专业课程设计范例
SQL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第一版课程设计

SQL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第一版课程设计一、引言SQLServer作为一种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中。
本文旨在为初学者提供SQL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第一版课程设计,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SQLServer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开发技巧。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SQLServer的数据库管理和开发技术,包括以下内容:•SQLServer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和管理•SQLServer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和查询语言•SQLServer数据库的备份、还原和灾备•SQLServer的常用开发技术和工具(如.NET、Visual Studio等)•SQLServer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总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介绍SQLServer的基础知识、高级特性和开发技术:第一章:SQLServer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架构本章介绍SQLServer的体系结构、各个组件的功能和关系,以及SQLServer的各种版本和功能区别。
第二章:SQLServer查询语言(T-SQL)本章介绍SQLServer的查询语言,包括T-SQL的基本语法、函数、操作符和关键字等,以及T-SQL在SQLServer中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查询、分析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
第三章:SQLServer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本章介绍SQLServer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的备份策略和恢复技巧。
第四章:SQLServer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本章介绍SQLServer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技术,包括从多种数据源(如Excel、CSV等)导入数据到SQLServer中的方法,以及如何把SQLServer中的数据导出为其他格式的文件。
第五章:SQLServer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本章介绍SQLServer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索引的创建、存储过程的优化和SQLServer执行计划的分析等。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Server2000篇课程设计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Server2000篇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QLServer2000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管理能力,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1.数据库设计1.1 学生信息表字段名数据类型空值主键学生编号int not null 是学生姓名nvarchar(20) not null性别nvarchar(2) not null年龄int not null民族nvarchar(10) not null联系方式nvarchar(20) not null地址nvarchar(50) not null1.2 教师信息表字段名数据类型空值主键字段名数据类型空值主键教师编号int not null 是教师姓名nvarchar(20) not null性别nvarchar(2) not null年龄int not null教育背景nvarchar(50) not null联系方式nvarchar(20) not null1.3 课程信息表字段名数据类型空值主键课程编号int not null 是课程名称nvarchar(20) not null学分int not null教师编号int not null1.4 成绩信息表字段名数据类型空值主键成绩编号int not null 是学生编号int not null课程编号int not null成绩int not null2.实验操作2.1 数据库连接2.1.1 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简称SSMS)2.1.2 输入SQLServer用户名和密码登录2.1.3 新建数据库,命名为“学生管理系统”2.1.4 创建上述四个表2.2 数据库操作2.2.1 增加数据2.2.2 修改数据2.2.3 删除数据2.3 数据查询2.3.1 查询特定数据2.3.2 查询符合条件的数据2.3.3 求数据的总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三、实验步骤3.1 配置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3.2 创建新的数据库并与之连接3.3 创建上述四个表,并加入表中数据3.4 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3.5 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查询3.6 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汇总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SQLServer2000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且培养了良好的数据管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使我更加熟练地运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进行高效的数据管理。
《SQL Server 数据库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示例

《SQL Server 数据库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学生管理系统__班级:_09软大1班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课程设计报告内容项目名称姓名其他参与人员本人在本项目中主要完成的工作完成任务的体会一、系统分析(一)系统的需求分析:1、系统目标:本系统将实现用计算机管理学生的学习信息的功能。
具体完成班级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生选课管理等功能。
2、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两类,超级用户负责系统的维护,包括对班级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等。
普通用户即学生只具有自己选择课程的权限、查看课表和自己成绩的权限。
3、系统功能划分: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进入主界面。
主界面为超级用户提供6项选择: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选课、密码修改和退出系统。
普通用户有4项选择:选课、课程查询、密码修改和退出系统。
(二)系统的功能分析:A、班级信息管理:给出所有班级列表,只有超级用户可以实现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班级信息,维护指定班级所有学生信息,为指定班级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学分限制等功能。
在维护指定班级信息功能中,只有超级用户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学生信息,查看某一学生选课情况,为学生更改口令等功能。
在指定班级必修课功能中,以课程表形式列出所有必修课信息,可以实现为一个班级增加或删除必修课的功能。
B、学生信息管理:给出所有学生的列表,超级用户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学生信息,查看学生信息,查看某个学生选课情况,为学生修改口令等功能。
本功能与班级信息维护功能中的维护指定班级学生信息功能相似,不同是本功能是列出所有班级的所有学生信息。
C、课程管理信息:超级用户可以增加、修改、删除课程信息,查看某门课程的选课情况,查看指定课程的信息。
D、选课:以课程表的形式列出学生的选课情况,学生可以为自己选修或者退选课程,而超级用户可以为任何学生选修或者退选课程。
数据库sqlserver课程设计

数据库sqlserver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结构和设计原则;2. 学生能掌握SQL Server的数据查询语言(DQL),包括SELECT、WHERE、GROUP BY、ORDER BY等子句的使用;3. 学生能掌握SQL Server的数据操纵语言(DML),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命令的使用;4. 学生能理解事务处理的概念,掌握事务的使用和事务日志的作用;5. 学生了解SQL Server的安全性和权限控制,能够实施基本的数据库安全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创建和管理SQL Server数据库,包括表、索引、视图等数据库对象;2. 学生能够编写复杂的SQL查询语句,进行数据检索和统计分析;3. 学生能够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4. 学生能够运用事务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5. 学生能够实施简单的数据库安全策略,保护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培养对数据库管理和信息处理的兴趣,增强信息素养;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3. 学生认识到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所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4. 学生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观念,遵守信息道德规范。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已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的知识。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SQL Server简介与安装- SQL Server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SQL Server的安装与配置2.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 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理论- SQL Server数据库结构3. 数据查询语言(DQL)- SELECT语句及其子句- 聚合函数与分组查询- 子查询与联接查询4. 数据操纵语言(DML)- INSERT、UPDATE、DELETE命令- 事务处理与事务日志- 数据一致性与完整性约束5. 数据库对象- 表、索引、视图的创建与管理- 存储过程、触发器、函数的编写与应用6. SQL Server安全管理- 数据库用户与角色- 权限控制与数据加密- 备份与恢复策略7. 实践项目-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性能优化与维护- 数据库安全性评估与改进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组织,涵盖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管理和安全策略等方面。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课程设计(二)使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一、课程设计的目的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软件技术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相关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关系数据库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使用各种关系数据库为后台数据库设计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
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器等对象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自己的选题,绘制的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2、概念结构设计:绘制所选题目详细的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等价的关系模式;按需求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对规范化后的模式进行评价,调整模式,使其满足性能、存储等方面要求;根据局部应用需要设计外模式。
4、物理结构设计:选定实施环境,存取方法等。
5、数据实施和维护:用DBMS建立数据库结构,加载数据,实现各种查询、链接应用程序,设计库中触发器、存储器等对象,并能对数据库做简单的维护操作。
6、用JSP 、VB、Java等编程语言设计数据库的操作界面。
7、设计小结:总结课程设计的过程、体会及建议。
8、其他:参考文献、致谢等。
三、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课程设计大体分三个阶段:1.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阶段1) 通过社会调查,选择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软件项目。
2)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写出系统分析和设计报告。
3)设计数据模型并进行优化,确定数据库结构、功能结构和系统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应用程序设计阶段1)完成数据库定义工作,实现系统数据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录入。
2)实现应用程序的设计、编程、优化功能,实现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等功能,并针对具体课题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SQLServer实验指导第三版课程设计 (2)

SQLServer实验指导第三版课程设计一、实验内容本实验旨在通过 SQLServer 数据库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基础操作,并了解 SQLServer 的相关特性和配置。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需要安装 SQL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在该系统上创建相应的数据库和表格。
建议安装 SQLServer 2012 以上版本,并在操作系统上安装相应的Microsoft .NET Framework。
三、实验步骤3.1 数据库创建使用 SQL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名为 student 的新数据库。
其中,用到的语句如下:CREATE DATABASE student;3.2 数据表创建在创建好的 student 数据库中,创建名为 score 的新数据表。
其中,用到的语句如下:USE student;GOCREATE TABLE score (id INT PRIMARY KEY,name VARCHAR(50),score INT);3.3 数据插入向 score 表格中插入一些测试数据,供后续操作使用。
其中,用到的语句如下:INSERT INTO score VALUES (1, 'Kobe', 98);INSERT INTO score VALUES (2, 'Lebron', 95);INSERT INTO score VALUES (3, 'Jordan', 99);3.4 数据查询查询 score 表格中的所有数据,显示每个学生的姓名和分数。
其中,用到的语句如下:SELECT name, score FROM score;3.5 数据更新将 id 为 1 的学生的分数修改为 99 分。
其中,用到的语句如下:UPDATE score SET score = 99 WHERE id = 1;3.6 数据删除删除 id 为 2 的学生的记录。
sqlserver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书(3)

sqlserver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书(3)第1单元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一、实训目的1、了解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及其特点2、学会利用企业管理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3、学会利用Transact-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二、实训任务1、建立数据库,删除该数据库2、建立新数据库3、更改数据库属性4、设计表结构5、建立表,删除表6、更改表7、向表中插入数据,删除表中的数据,更改表中的数据三、实训要求1、数据库、表的创建、更改和删除要求用SQL命令和企业管理器两种方式完成2、要求数据库中至少包含两个文件组,主文件组中至少包含两个数据文件,明确规定数据库存放的物理路径,文件大小,增长方式等属性。
3、建立四张以上的用户表,字段类型要求合理、合法,为空性要求要合理。
4、每张表给出至少三十条以上记录作为后续实训数据,实验数据要求合理5、表结构要用表格的形式给出,并添加到实训内容中6、将涉及到的SQL命令拷贝到“实训内容及步骤”中7、将实训过程、结果通过截屏的方式添加到“实训内容及步骤”中,并用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四、实训内容及步骤一 1.界面方式创建数据库pxscj:2.SQL命令创建数据库pxscj:具体的T-SQL命令:create database pxscjon(name='pxscj_data',filenam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pxscj.mdf', size=3MB,filegrowth=1MB)log on(name='pxscj_log',filenam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pxscj.ldf', size=1MB,filegrowth=10%)GO3.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pxscj1GO4.在数据库pxscj中增加一个名为FGroup的文件组。
《sqlserver数据库》课程设计范例

《sqlserver数据库》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SQL Server数据库的特点;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用法,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和数据控制;了解数据库设计和建立的基本步骤。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管理;能够编写简单的SQL查询语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设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数据库的概念、发展历程、数据模型、SQL Server的特点。
2.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用法: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更新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
3.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备份和恢复。
4.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5.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设置:用户管理、权限分配、约束设置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SQL语言的语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管理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数据库的创建、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以及安全性和完整性设置。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SQL Server数据库教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QLserver数据库专业课程设计范例
1 概述
书店书目书种繁多,来源多样,购买者众多,图书信息、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销售信息庞大,不易管理。
因此,很有必要创建一个小型书店管理系统,以便于书店对图书的管理。
应用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理论学习,通过上机实践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知识。
数据库应用课程实践:实践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对于给定结构的数据库的创建、基本操作、程序系统的建立和调试以及系统评价。
数据库原理软件设计实践:实践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关于关系数据库原理的有关知识和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方法,熟练掌握对于给定实际问题,为了建立一个关系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得经过系统调研、需求分析、概念设
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系统调试、维护以及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运用基于E-R 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关系规范化理论做指导完成从系统的分析到设计直至系统的最终实现,开发小型书店管理系统,完成小型书店管理系统的全部功能。
首先做好需求分析,并完成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其次做概念分析,利用实体联系的方法将需求分析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得到E-R 图。
然后就是逻辑结构设计,将E-R 图转换为计算机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模型
2 需求分析
首先,建立一些基本表(尽可能满足3N),
对大部分基本信息组合、存储;其次通过建立视图实现对冗余数据的有必要保留(查询并计算基本表属性得到新的作为视图属性)并实现对以下基本信息的显示。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订购数量、订购时间、订购单价、金额、出版社名称、作者名称;供应商名称等;
供应商信息:供应商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客户信息:客户编号、名称、年龄、性别、累计购书金额等;
销售信息:时间、销售名称、数量、销售单价、客户编号、客户名称、金额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目标查询,由于有些查询常用且较复杂,为了简化其应用,所以将它们定义为存储过程。
查询当月书店销售金额、营业金额;(存储过程)查询某种图书库存数量;(存储过程)
查询当月销量最好的图书信息;(存储过程)
按供应商名称查询订购信息;(普通查询)
查询购买次数超过3次的客户信息。
(普通查询)接着根据需要建立触发器、存储过程、索引,实现对数据库的优化。
最后,进行过程功能的验
证。
允许具有权限者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和查询等合法操作。
数据流图
用流程图来描述处理过程与数据的关系 数据流图如下:
图书需求
图书供应用户
供应商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
图书目录文件
顾客购书档案文件出版社档案文件
购买信息文件
用户购买信息
供应商供应信息
购买供应汇总文件
图2,1 数据流图
数据字典
用数据字典来描述数据 数据字典如下:
数据项:
数据字典
数据 含义 说明 别名
数据 类型
长度
取值范围
取值含义 与其
项名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图书编号唯一
标识
每本
书
char 8
00000000~
99999999
根据
入库
时间
先后
编号
有
时
与
客
户
编
号
作
为
主
码
图书唯一
标识
书
名
varchar 30
有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