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第1章概述

实践指导。
缺点:如果过分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的环境作用只重视对生活情 境中认知现象的直觉、描述和解释,而忽视人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 性,它的生命力仍然会受到限制。
20
三、认知神经科学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来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
5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具体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判断
和决策等。 任何与智力相关的活动都需要认知功能的支持,不
论是一般行为、社会生活、还是感情、情绪活动,都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围内。
6
第二节 信息加工理论
一、“信息”的来源 信息加工模型建立在一组假设的基础上:
10
5 .信息加工的层次性(hierarchical)
心理层次
认知层次
神经层次
6 . 信 息 加 工 的 离 散 性 与 连 续 性 ( discrete vs continuous)
7 .串行与并行加工(series vs parallel )
11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一)内省主义
❖ Glass 1985 《Cognition》:认知是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 记忆、推理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它的综合功能 就是认知。
3
二、认知的结构、过程与功能
认知结构——组成认知的各种成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知过程——接收、解释、组织和提取信息的活动或操作。 认知功能——不同认知成分或过程在知识获得与应用中的作用。
❖ 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 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最终的反
第1章 认知心理学概述

2021/8/8
最新课件
44
研究动态
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分析人们在执行各种认知任 务时的ERP信号,动态地观察大脑在认知过程中 的活动变化,进而探索这些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
ERP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知觉、注意、学习、记忆、 语言等多种认知过程的研究中,并取得了非常丰 富的研究成果。
2021/8/8
最新课件
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 和选择反应时; 第三类反应为C反应,有多个刺激,只需做一种 反应,其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基于此,可得出如下算式:辨别反应时=C-A; 选择反应时=B-C。
最新课件
32
唐德斯反应时(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
刺激
跳的潜伏期。 在眼跳的过程中我们视觉输入的敏感性会降低,这个现象
叫眼跳抑制。 在注视一个目标时,我们的眼睛不会真正静止下来,而是
有一种持续的颤动叫做眼球震颤。 回跳,与视觉运动方向相反的眼跳运动。 回扫,注视点从一行的末尾跳到另一行的开始。
2021/8/8
最新课件
39
2、研究动态
利用眼动技术可记录多种指标,包括注视和凝视 时间,眼跳时间和位置、回跳时间等。最新课件14联结主义理论模型的特点
内在并行性 分布式处理 容错性 自适应性
最新课件
15
(二)认知心理学研究什么
注意 知觉(模式识别) 记忆 知识的组织 推理 问题解决
分类、概念和类型 语言 元认知 认知发展 社会认知 认知神经科学
最新课件
16
二、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 究门类,它作为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 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 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1章)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抽象分析法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的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不管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
这称为抽象分析法。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3、信息加工论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
4、认知认知的定义定义1: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亲瑟认为,认知是指感觉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认知通常被简单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如果没有认知过程,一切科学创造活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科学创造主体认知心理过程的和谐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定义2:赵艳芳在“认知的发展与隐喻”一文中给认知下的定义为“认知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与感情、动机、意志等心理活动相对应的理智思维过程,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定义3:认知是指对态度对象所产生的感知觉、理解、判断、评价、信念.情感是指对态度对象持有的情结体验如愉快、喜欢、乐意、焦虑.、痛苦、紧张、厌恶等定义4: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从专业技术讲,认知是关于人如何获取信息,并在信息加工基础上如何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定义5:所谓认知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联系的反映,其对象是有关问题、资料等具体的信息,其过程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提取、应用等具体操作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2、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这种类比是一种行为水平的类比,而不是结构水平的类比。
3、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指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以信息加工_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
4、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_,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认知心理学课件(全)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1、心理学内部对行为主义的反抗2、认知心理学对前辈的继承3、认知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语言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二、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符号:模式,如语言、标记、记号等;符号结构:语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进行操作三、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一、减法反应时实验AA Aa星形在十字之下十字在星形之上星形不在十字之下十字不在星形之上星形在十字之上十字在星形之下星形不在十字之上十字不在星形之下二、相加因素法实验三、“开窗”实验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四、出声思考问题行为图五、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1、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
知觉是以假设为纽带的现实刺激信息和记忆信息相结合的再造。
2、知觉的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三、知觉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是间接知觉的观点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与知觉的刺激物说差异不明显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内温的实验:总体一致的三种关系1)一致:听到和看到的字母相同2)无关:被试听到的是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3)冲突:被试听到的是一个字母,但看到的是另一个字母四、模板说新的补充:预加工过程;其次,外部刺激同时与所有可能的模板进行匹配。
五、原型说记忆中贮存的不是模板而是原型,它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六、特征说模式的元素可以被称为特征,在模式识别时先抽取对象的特征,再对这些特征进行合并,然后再进行匹配。
优点:1、有更强的适应性;2、可以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3、使模式识别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pt

4、人是一个具有习得能力与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 系统
• 认知策略可以提高一个人对信息加工与处理的效率,并能 认知策略可以提高一个人对信息加工与处理的效率, 够遵循科学的认知活动规律,去知觉、记忆、 够遵循科学的认知活动规律,去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 问题, 问题,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5、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建构、重构而获得知识 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建构、 的系统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 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 1916—), ),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 (C.E.Shannon 1916 ),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 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 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 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 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一 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 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 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申农发表的 通讯的数学理论》 年申农发表的《 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 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卢永彪 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教育技术专业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绪论 感知觉 注意 记忆 概念 思维与问题解决
主要参考书目
【1】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Kathleen M.Galotti著.吴国宏等译. 认知心理学 (第三版).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 【4】M.W.艾森克等著.高定国,肖晓云译.《认知心理 学》(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最新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问题:一般认为,反应时测验法有利于 测量对信息进行系列加工,分析系统加工各阶段的特点。但反应 时测量难以反应信息的平行加工及其特点,而在人的信息加工过 程中,平行加工又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 信息加工过程中更是经常发生。
空间分辨率:1cm~6cm; 时间分辨率:实时跟踪认知活动的脑功能变化。 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单细胞记录,多细胞记录,多维(阵列)电极记录法 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
PET
fMRI
EEG Measurement
EEG and Evoked Potentials
EEG
Evoked Potentials
以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为研究对象,把心理过程 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知觉、记忆等
4、认知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 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
形成假 设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规律
验证性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任务在于阐明认知活动的 脑机制。换言之,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 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 去实现自己的认知活动,是认知神经科学拟回 答的根本命题。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无创性脑功能(认知)成像技术
脑代谢功能成像
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对区域性脑代谢率、脑血流和葡萄糖吸 收率的测定):空间分辨率6mm~7mm,时间分辨率40s~60s。
弗洛伊德sfreud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其中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4后弗洛伊德主义annafreudmelaniekleinerikerikson55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人是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56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Newell和Simon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感受器接收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
信息加工系统都以符号结构来标志其输人和输出。
记忆可以贮存和提取符号结构。
加工器包含3个因素:(1)一组基本信息过程,如制作和销毁符号,制作新的符号结构和复制、改变已有的符号结构,以符号或符号结构来标志外部刺激并依据符号结构作出反应,以及贮存符号结构,进行辨别、比较等;(2)短时记忆,它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人和输出的符号结构;(3)解说器,它将基本信息过程和短时记忆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
对基本信息过程系列的规则的说明即构成程序,它是信息加工系统的行为的机制。
这也是解说器名称的由来。
信息加工系统的上述功能也可概括为输人、输出、贮存、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照Newell和Simon看来,凡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必然表现出智能行为,同样,凡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系统必然具有这些功能。
这样,以符号操纵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就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目的性行为。
这种系统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法。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第1章

2.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人类具有 接收、存储、加工和运用符号的能力。人 类的知识积累过程,都是与语言、符号等 活动有关。 第二,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 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 第三,人类的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认 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信息加工能 力在感觉登记、注意、记忆等方面都存在 着一定的限度。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原因
内部原因:传统心理学(主要是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衰落 认知研究有着各种传统学派,至少可以追 溯到莱比锡的冯特实验室。从冯特以来, 出现了特点鲜明的各大学派――结构主义、 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以及格式塔主义,它 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认知课题。
外部原因:临近学科的发展对心理学的冲 击和影响 1、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活动 过程是对信息的抽象、系列分析和串行和 序列加工,这意味着人的认知过程是以等 级顺序的方式来加工信息和指挥认知活动 的,这样就把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作为一个 系统整体来加以看待,即把人的认知活动 过程区分为组织加工处理信息部分和信息 加工的次级结构。
联结主义取向的认知心理学则强调像人类 神经系统那样对信息的平行和并行加工, 认为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并没有明显的等级 顺序区分与联系,人的认知系统也没有组 织信息的构件而分为各个部分,它们是作 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在起作用的。 两种研究范式虽然在观点上不同,但都采 用共同的研究方法,即用计算机来模拟人 的认知活动过程,这也反应了当代认知心 理学”认知统一“理论的端倪和趋势。
联结主义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是基于这样的 观点:人的认知活动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且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神经系统层 次上产生的。联结主义取向的假设与人们 的主观感受很相似,即有许多事情或信息 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脑海中。联结主 义的认知心理学并不研究人的神经系统, 而是通过对人的神经系统机制的探讨,用 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形式来阐述人的认知活 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 项目 质量
识记 项目 数量
反应 类型
反应 类型 相对 频率
识 记 项 目 编 码
测 试 项 目 编 码
顺 序 比 较
决 策
反 应 组 织
反应时
相加因素法实验: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三、“开窗”实验(open window) • 目的:了解大脑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 • 原理:“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用“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 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研究者可以清 楚感知该过程。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 验证经典实验(Hockeyt等,1981) • 实验的设计:向被试出示一个字母加一个数字的卡片,如 “E+3”,要求被试说出该字母后数字表示的字母,如被试看到 “E+3”,应该说“h”,然后翻看下一张...KENC+4,被试自己按 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做出声 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按键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 换,…直到结束,计时停止。 • 实验结果表明: • 大脑在进行字母转换加工时,通常经历三个加工阶段,如图所示:
接 收 器
消 息
目 的 地
噪 音 源
申农的通用通讯系统
• • • • • • • • •
(四)社会的要求 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1、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1)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 2)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2、对研究范式的影响 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 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 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 行研究。 • 3、对相邻学科的影响
被试 按键
开始 转换
转换 结束
被试 按键
看 第 一 个 字 母
编码
将转 出 声 转 换
看第
换的
结果 储存
贮存
二个
字母
转换
• 四、出声思考 • 出声思考的实验设计要点: • 出声思考实验设计就是使用特定的方法使被试的 信息加工过程由内潜性变为外显性。这种方法一般 可用于分析慢速、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这类实 验过程中,被试使用外部的言语进行思维。 •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被试不能停止说话,进行思 考,主试可以通过速记或录音的方式记忆被试所有 的言语,以供分析阶段使用。 • 出声思考研究方法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 (Duncker)1945年使用,后经Newell和Simon发 展,形成一种以问题行为图为分析特色的研究方法。
• 三、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 (一)相关概念 • 符号(symbol):符号就是模式,如语言、标记、记号等。 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 界的事物。 • 符 号 结 构 ( symbol structure ) : 又 可 称 为 语 句 ( expression),一些符号通过一定的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 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 • 表征( representation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指代表、 替代、象征或表示另一个东西的东西,信息在心理活动中的 表现和记载方式。 • 信息( Information )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 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 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 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 物理符号系统(physical symbol system):即信息加工系统。
• 行为(B)是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 遗传(H)、过去经验或训练(T)以及年龄(A) 的函数
• • • • 2、格式塔心理学 (三)相关学科的贡献 1、心理语言学的贡献 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
2、信息论的作用
接 收 到 的 信 号
消 息
信 息 源
传 送 器
信 号
通 道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介绍: 1、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界定 2、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影响
•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概述
• 一、关于心理学的界定 •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唯一的适合的题材 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 • 心理学就是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的 科学。 S R
例:识记数字1 7 4 2 5 8,呈现数字5,被试作 出判断是否是识记过的,按键“是”或“否”, 反应时:RT1;识记数字1 7 4 2 5 8 9,呈现5, 判断反应时:RT2.若RT2=RT1,证明识记项目 数的多少不影响回忆或再认;若RT1小于RT2, 说明识记项目数多少影响回忆或再认.
• 六、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认 知 心 理 学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汪明
• 参考文献:
• • • • 1、王甦 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邵志芳 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梁宁建 当代认知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丁锦红,张钦 认知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乐国安《当代美国认知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美)John.Best著 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 •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 (Sternberg,1966-1969)。 • 原理: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 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 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 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 的时间的变化。 •
• 五、计算机模拟 • 基本思路: • 人脑与计算机一样都是信息处理机构,如果我们对 人脑的某个心理过程的规律形成一定的心理学理论, 那么,可以根据该理论编写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然 后比较计算机处理结果与人脑加工结果的异同来验 证理论,或者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人 类解决问题的特点,编制一定的计算机程序来对信 息进行加工,以帮助人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典型的 例子诸如计算机的决策支持系统。
• 2、脑磁图(MEG)
• 脑 磁图(nagnetoencephalogram,MEG)是测定神经元兴奋 时产生电流所伴随的磁场变化后再确定电流位置。 MEG信 号可以与大脑的解剖影像叠加整合,形成脑功能解剖学定位。
S O R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只有被看作是组织化 的、构造化的整体才能被理解。认为学习是整个情 境的再构造或再组织(顿悟),大脑皮层看作是输 入的刺激在力场中相互作用的场所。 …………
• 二、认知心理学的界定 • 1967年,奈塞尔(Neisser)《认知心理学》出版, 标志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 奈塞尔认为: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信息经感觉输入的 转换、加工、存储、恢复、提取与使用的过程。认 知心理学划分为视认知、听认知、记忆与思维高层 次心理过程三部分。 • 美国心理学家霍斯顿(J.P.Houston)列举: • 1、认知是信息加工过程 • 2、认知是在心里进行符号处理 • 3、认知是问题解决 • 4、认知是思维 • 5、认知是一些相互关联的活动
• • • •
• •
•
•
验证实验: Sternberg短时记忆提取实验 1、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 2、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要求通过按键 作出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数字,记录反应时。 3、结果:识记项目的多少、测试项目的质量、反应 类型(肯定或否定)以及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都 影响个体辨别判断的反应时间。 识记项目增多,辨别和判断的反应时间延长;反之缩 短; 优质的测试项目(如数字很清晰)较劣质的测试项目 反应时间短; 反应类型和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也影响反应时间。
• (二)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 Newell和 Simon(1972) 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 人或人工(如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 操作符号的,一些符号通过一定的联系形成 符号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 得到该符号代表的事物,或进行该符号所标 志的操作。
• (三)信息加工的过程
感受器 加 工 器 效应器 记 忆
• 验证实验二: • Posner(1969 1970)短时记忆研究 • 目的:证明短时记忆中不仅存在声音编码,而且存 在视觉编码。 • 实验材料:AA 和Aa 判断二者是否相同。 • 1、同时呈现AA和Aa 结果:AA的反应时短于Aa 所需的反应时间。为什么? • 2、间隔0.5 、1 ;1、2。分别呈现AA和Aa • 结果:AA所需的时间增多,而Aa所需的反应时间 不变,而且两者的时间差距缩小。 • 原因:声音编码 • 结论:即存在声音编码,也存在图像编码。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认知心理学
外显行为、强化
本能、意识、冲突、 发展 心理机能、结构 心理过程、发展
刺激-反应实验
临床分析、经验描 述 实验、模拟、口述 报告
• • • • • •
•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一)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动 (二)源于对早期心理学理论的继承 1、新行为主义 托尔曼(E.C.Tolman)的认知理论 B=F(S、P、H、T、A)
• (一)电磁生理法 • 1、脑电图
• 神经元通过改变其细胞膜对带电离 子穿透性的方式传递信号,会产生 电流,当一大群排列规则的神经元 同时活动时,其产生的电场和磁场 可以在头皮上加以测量。
脑电波(EEG)
大脑不同区域在进行不同认知活动会有不同的活动,所产 生的电位变化在头皮上的强度和分布情形会有所不同。若 呈现某种刺激,特定区域会出现特定反映,即事件相关电 位或诱发电位(ERP) 。通过比较不同认知活动所伴随的 ERP变化以及变化的头皮区域分布,可以推测某一认知活 动与大脑那个部位有关以及相关程度。
• 认知心理学( Cognition Psychology ):研究 人的认知的心理学就是认知心理学。本学期 所介绍的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加工的原则说 明人的认知活动规律的科学。 • 美国心理学界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 心理学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也就是接受、编 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 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 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创造性。 • ————《美国百科全书》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