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

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

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一】去年暑假,我来到了x省林州市。

在那一座座秀丽的山峰上,盘绕着一个伟大的工程——“红旗渠”。

你可别小看它,如果没有它,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林州会是什么样的吗?如果没了它,林州市将会是一片苍茫。

在遥远的一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旱地,仅仅二十几年内就发生了五十余次旱灾。

如果村民们想吃水,就要挑着担子到几十里外的一个小井里打水,而这打水过程中丧失的人命不可计数呀!我在那里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孝顺的媳妇去打水,要知道,她打的可是八人的水呀!她走了一天,打过水回家,就在路上,她被绊倒了,水一下子洒光了,要想再去打,已经不行了——天已经黑了。

回到家后,大家都没有责备她,而她却因为给自己过意不去,跳崖自杀了。

在太行山腰有一条漳河,林州人民就想把漳河水引入林州,来解决人们的吃水问题。

人们在1960年二月动工了,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也出动了,少先队员放学后也来帮忙,人们都奋战在那悬崖之上。

工具却是些麻绳,除险钩,锤,吃的是野菜,住也是在山洞里铺床睡觉,我们在景点山区的山洞里还发现了一些肮脏的被子、褥子和衣物,如果你到了这儿,你一定会被感动的。

在极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

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x与x连接起来。

十余年后,这项伟大的工程完工了,从那天起,便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7公斤。

“红旗渠”还有许多景点呢,青年洞、天下第一滑、天一线……。

啊!那一天的旅行让我受益匪浅,它正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红旗渠参观心得体会范文3篇

红旗渠参观心得体会范文3篇

红旗渠参观心得体会范文3篇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红旗渠参观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红旗渠参观心得体会范文1历史似乎已经逝去,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正在无孔不入地向各个角落和人们的骨髓里渗透的社会氛围里,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了我很多感想。

第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

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

“人定胜天”是对这种心态的高度概括。

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

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方面。

没有这种自信精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就会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干,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祈求救世主,或者是迷信别人,或者是相信神灵鬼怪。

其实,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联想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红旗渠精神中的自信精神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与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图片,还是参观红旗渠的现场,我们都可以深深地体验到:红旗渠的决策者和修建者都有着基本上一致的信仰。

第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

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了。

创新精神是干成事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

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就没有了活力,就会在困难面前停步不前,就会企求救世主,就会等、靠、要,就会失去自信。

从短短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是不会再有的,人民的人生价值观也变得务实起来,所以要我们这一代勒紧裤头苦干是不会再有的了。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四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四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四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实地参观学习。

当身临其境,一步一步的走近红旗渠,了解红旗渠,感知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创新、建设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们的合心时,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强大的震撼。

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当年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震撼太行、感召岁月。

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功伟绩。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我区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2一项工程历时近十年,当地干部、群众全都在一线,用着简陋的设施,克服着艰苦的条件,就拼着一股蛮劲、韧劲、狠劲,硬是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建成了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各乡镇,总长度达1500公里。

这和愚公移山一样,坚韧不拔、自立根生、艰苦奋斗、敢于向穷山恶水开战,化不可能为可能;但又和愚公移山不一样,愚公是“一人移山,子孙代代无穷尽也”,而红旗渠建设共发动民工30余万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集众人之力,化腐朽为神奇,红旗渠中的水流如今依然奔流不息。

2024年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一、引言伟大的红旗渠工程是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力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于2023年有幸参观学习红旗渠,深受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对于参观学习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二、感悟革命精神红旗渠是我们党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保障革命力量的供给线而修建的一条水利工程。

参观红旗渠,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革命精神: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斗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在艰苦的条件下,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怕艰险困苦,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克服一个个困难,建造了这条伟大的水利工程。

他们不仅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玉汝于成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红旗渠教育人心,激励人心,让我明白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三、思考党的领导力红旗渠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面对敌人的封锁,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一个伟大的政党,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领导力。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在最困难的时刻激发全体人民的力量,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的建设。

参观学习红旗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的根本,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和希望。

四、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

面对今天的新形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努力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首先,要坚定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的勇气,不畏困难和挫折。

只有真实面对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要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红旗渠工程的成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众志成城的精神,而我们今天的事业也需要广大人民的团结和协作。

最后,要勇于担当,发扬奋斗精神。

红旗渠建设者们面对巨大的困难,仍然能够坚持奋斗,这是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也是他们对自己理想的坚守。

五、结语通过参观学习红旗渠,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七篇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七篇

红旗渠心得体会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数十万人苦干十年,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了盘绕太行山,举世瞩目的引水灌溉工程一一红旗渠。

这一渠清水使林县彻底摆脱了极度缺水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改造自然环境的一大奇迹。

也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考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三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我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专题片播放等进行学习后,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

“红旗渠精神”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保持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拼搏精神,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信念感、使命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自身岗位上不断发光发热。

“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向上,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不言放弃。

以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检察干部,通过进一步学习红旗渠精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在岗位上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增强工作上的行动力,对照共产党员的初心,在学思践悟中拼搏实干,不负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

红旗渠心得体会6月16日-18日,在院里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主题教育培训班,并亲眼目睹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壮观,聆听了讲解员讲述修建红旗渠悲壮历程,我大受震撼,久久难以平静。

“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从过去到现在,林县人民一直过着“日日盼水不见水”“十年九不收,百姓逃水荒,吃水贵如油”的生活,但林县人民越是困难越向前,他们以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持之以恒的毅力,终于修成了被世人成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解决了困扰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去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为一担水,有的要耗费一个劳动力半天、乃至大半天时间。

曾经为争夺河水、井水而引发的械斗在这里并不罕见。

面对这样的情形,林州人民决定要改变现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

然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当中开凿一条长1500公里长的红旗渠,特别是在60年代,其面对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所无法想象的。

可是英雄的林州人民做到了,创造了新中国的一个奇迹。

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

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青年洞的开凿。

青年洞是一条六百多米长的隧洞,而且是开凿在悬崖绝壁上。

太行山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想而知青年洞的开凿是多么的艰巨。

可是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总长度616米,高5米,宽6.2米的隧道。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们,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1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

“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

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

每逢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

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

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

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

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

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

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24月10日,分公司总经理室组织9个部门、6家中支、3家新筹机构、6个工作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骨干等参观了被世人誉为“人工天河”---河南林州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合集五篇)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x月4日,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县人民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的514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1960年经林县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

而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时期,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10万民众硬是靠一纤一锤,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

我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空的水桶和一根被压弯的扁担,导游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桑耳庄"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

好不容易,杨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心,两桶水打翻在地。

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

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

公爹安慰她说: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

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的水,谁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为了保住桶里的水在半路上不被人抢,常常故意抓一把沙土撒到水里,使水变浑,回家等澄清后再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时代精神-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农业科研人员,我有幸在县直工委的组织安排下,于9月22日赴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参加为期7天党务工作者轮训班。

学习期间到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感触很深。

现将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要汇报。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被周恩来总理推崇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为南京长江大桥),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

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

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
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

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

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

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红旗渠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动,同时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时的退缩感到羞愧,更为动辄抱怨待遇差、福利少而感到脸红。

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积极发挥创造力。

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
旗渠精神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肥东县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