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 试题+答案解析 - 副本

2024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 试题+答案解析 - 副本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馈.赠/溃.败惩.罚/星辰.经纶./羽扇纶.巾B. 诫.勉/机械.觊觎./阿谀.薄.饼/薄.利多销C. 蓦.然/招募.吝啬./萧瑟.拓.本/开疆拓.土D. 伺.候/饲.养肺.腑/诽.谤圈.养/可圈.可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宵禁立竿见影英雄辈出不假思索B. 凑合变本加砺幕天席地破涕为笑C. 国萃汗流浃背调虎离山至理名言D. 喝彩出奇不意漫不经心一诺千金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本来是自然的一分子,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从自然——鸟、花、树等人类的朋友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B. 赵昌平是中国诗会的知名专家,著有《唐诗三百首全解》《孟子:匡世的真言》《赵昌平自选集》等著作。

C. 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余光中先生自谓:“右手为诗,左手为文”,还说诗歌是他文学的“轻工业”,散文是“重工业”。

D. 为什么称他为著名作家?因为他写出了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

为什么又认为他是伟大作家?因为他写出了能够影响全人类的伟大作品。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项目验收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团队作出的结论还不完善,有些观点值得_______。

①他并不赞同激进主义的做法,因为无论多么热烈和激进,都无法迅速地_____传统文化中长期积累的弊端。

①侵略者的轰炸_____没有起到威胁的效果,_______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奋勇反抗。

A. 商榷消除不仅/反而B. 商量消除不仅/而且C. 商榷消灭不仅/反而D. 商量消灭不仅/而且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节期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万人空巷....:马路空荡、行人稀疏、商铺紧锁……B. 近百年来,人民军队从星星之火到燎原胜势,从筚路蓝缕....到强军兴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彪炳史册的英雄。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卷,含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卷,含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参考版解析)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坐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窒.息/对峙.稽.首/稽.查A.棱.角/菱.形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答案】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不容置喙A.叹为观止 B.名不见经传 D.戎马倥偬 C【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应为不容置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2022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2022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2022年⼴东⾼考语⽂真题及答案(解析版)2022年⼴东⾼考语⽂使⽤的是新⾼考全国1卷,总体来说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利于学⽣正常发挥。

下⾯整理是⼩编为⼤家整理了关于2022年⼴东⾼考语⽂真题及答案(解析版)的相关内容,供⼤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2022年全国新⾼考Ⅰ卷适⽤地区:⼭东省、河北、湖北、湖南、江苏、⼴东、福建。

语数外统⼀卷,其他⾃主命题新⾼考Ⅰ卷语⽂、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统⼀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物、地理由各省⾃⾏命题。

其中⼴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考省份,⼭东省是综合改⾰3+3省份。

绝密启⽤前试卷类型:A2022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语⽂本试卷共10页,23⼩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选择题必须⽤⿊⾊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效。

4.考⽣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现代⽂阅读(35分)(⼀)现代⽂阅读Ⅰ(本题共5⼩题,17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5题。

材料⼀:中华民族有着深厚⽂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脉,既需要薪⽕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化基因与当代⽂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具有当代价值的⽂化精神弘扬起来。

2021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50分题量:22题一、单选题(共13题,共39分)1.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广东省3 证书高职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和答案解析

广东省3 证书高职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和答案解析

试卷类型:A 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5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艄.公/俏.丽檀.香/耽.搁率.直/概率.B. 干燥./急躁.涣.散/贩.卖古刹./刹.车C. 钝.角/纯.粹侵.扰/钦.羡暴.晒/曝.光D. 收敛./捡.拾萧.瑟/嚣.张节省./省.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堆砌赋闲鉴定将功折罪B. 浸润魅力堕落退壁三舍C. 缝隙编缉溃败螳臂当车D. 浩瀚垂涎枷琐励精图治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几年不见,她已经长得像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安静的坐在那里。

B. 厂长让秘书确定来宾乘坐的列车什么时候到站?以便提前做好接站工作。

C.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D.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欢乐、兴奋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情绪;另一类是抑郁、愤怒等有损身心健康的情绪。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莱茵河两岸城市的历史最早要到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人运来了石头,用石块铺路,建造宫殿、兵营、庙宇和别墅。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及答案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答案】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应为不容置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否定不当,B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答案】A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

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

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

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

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

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射,娴将略熟习B.逐贼危崖高峻C.督天下援兵督促D.次顺义驻扎【答案】C【解析】“督”应为“统领、统帅、掌管”。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③背负二十四矢□死A.①因②且③乃 B.①为②而③以C.①因②而③以 D.①为②且③乃【答案】B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答案】A【解析】“顾往往不尽其用”的“顾”和“顾安所得酒乎”(后赤壁赋)中的“顾”的意思一样,表示“只是”,只是时常怀才不遇。

“用矣”独立成句,表示一旦被任用,有的人就开始阻碍他做事甚至逼死人。

“要之”的意思是“总而言之”,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总之这也是天意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答案】D【解析】D“卢象昇赶去救援”错误,原文为“象昇上疏救,不得,”,可见并没有“赶去救援”。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4分)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3分)【答案】①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

②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解析】第一句中“麾兵”“自辰迄未”“矢穷”,第二句中“由是”“多”(2)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

(3分)【答案】:①清兵南下,三路出师②提残卒③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④自辰迄未,炮尽矢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3分)(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答案】(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2)“过”即指经过,路过。

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

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

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

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

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解析】学科网试题分析:(1)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首先要分析“软”在诗句中的意思,然后从手法上进行赏析。

手法上抓住双关的手法是关键。

(2)题中,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把握。

分析时要诸联赏析,结合“过”的诗意进行。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__________,何时可掇?____________,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2)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3)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

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夫夷以近,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 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1)明明如月忧从中来(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3)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潭落月复西斜(4)则游者众则至者少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

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

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

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

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

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散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识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

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

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造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

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

“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

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