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河段
②,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河段。
关闭
(1)C (2)A (3)B
解析 -18-
答案
-17-
考向
(2)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 )
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
关闭
第(B1.)河题道,根两据侧图岩示水体流崩箭塌头泥,甲沙河堆的积水严从重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
河侵C.蚀河力道大变,袭窄夺泥甲沙河堆,C积对严、重D错。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错;在发育
的过D.程地中转,是偏低向位力河作流用具致有其较堆强积的严侵重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 致 袭夺(渭3)乙河有河河观,B谷点错相认。对为第渭,(黄2河)题河河,支M道处流极泥渭其沙河宽堆,原积大本较。是强图黄的中原河哪因干个是流河河,因段流上可袭游能夺被,与导袭目致夺来前,水渭导 河 量减的少成,水因流一减致慢?(,泥沙堆) 积严重,A对。第(3)题,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 干流A.,①因上B游.②被袭C夺.③ ,导致D渭.④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即原来河道宽
考点三 外力作用及其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 崩解 、破碎;②为其他 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 作用
水、冰川、空气 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 原地形成 侵蚀 地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湿润、半湿润区的 水的流动破坏地表 岩石及其风化物, 并将侵蚀掉的物质 带离原地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总结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风力作用【思考】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
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
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
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形成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导致地形抬升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盛行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
成因是
陡坡迎风坡,侵蚀强;缓坡背风坡,侵蚀弱。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辨析:侵蚀作用比风化作用对岩石的破坏更强
风化作用是外力对岩石的静态破坏,侵蚀作用是外 力对岩石的动态破坏,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 成。风化加快了侵蚀速度,侵蚀将岩石风化物剥离,使风 化得以持续进行。
3.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 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图示:风力搬运)
督查:某驴友在四川巴朗山考察日
记中写到:“穿过如茵的低草,继续上行,
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上
方不远处雪山巍峨,近处只见山坡上碎石
遍布,砂砾石堆积,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
不经意间,突然发现,竟有鲜艳的花儿在
碎石间坚毅绽放,经人指点,这就是传说
中的蓝莲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流石滩中碎石的形成原理( )
(1)流水侵蚀地貌:b (化学溶蚀)喀斯特地貌
先是海洋环境下形成以石灰岩为主的 沉积岩,后地壳抬升,石灰岩性沉积 岩露出地表,再经过长时间风化作用 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点拨6:喀斯特地貌
峰丛、峰林、孤峰、 残丘、漏斗等
溶洞、地下河、钟乳 石、石笋、石柱等
区别 峰丛 峰林
峰丛是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峰与峰之间多为马 鞍型;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B、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裸岩 荒漠、 雅丹等地貌 2)风的堆积作用: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沉 积,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雅丹地貌——魔鬼城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 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 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可以导致物质的逐渐沉积
这些现象代表什么作用?
• 水滴石穿 • 泥沙俱下 • 积沙成滩 • 飞沙走石 • 黄沙漫地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风力作用
(二)流水作用
1、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湿润、半湿润地区
(四)冰川、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冰川作用:
作用地区: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
形成地貌:刃脊、冰斗、角峰和冰 川U谷
海岸作用:
作用地区:海岸地区
形成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 蚀柱、海蚀拱桥
冰川侵蚀地貌
峡湾地貌
冰川U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狭 窄的海湾。特点是狭长,曲 折,岸壁陡峭,世界最深的 峡湾在南美的巴塔哥尼亚海 岸,还有挪威的西海岸。
新疆魔鬼城
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风力堆积作用
戈壁 沙漠 黄土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 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 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沙 丘
槽
沙 垄 垄、槽的伸展方向与常年风向一致 垄
沙垄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

冰碛物
冰碛物示意图
冰碛物
冰川漂砾
鼓丘
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磨蚀作用。
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槽( U 形)谷、
悬谷、峡湾、羊背石
冰斗、刃脊、角峰
U形谷形成示意图
悬谷
峡湾示意图
峡湾
羊背石
羊背石
冰碛物:冰川搬运的物质统称为冰碛物。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①冰碛物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杂堆积,
结构松散,大小悬殊。
海岸地貌
海蚀崖与海蚀洞
海蚀槽
山东
海蚀崖与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泻湖
澳洲
红树林冰川地貌 Nhomakorabea冰蚀作用
包括挖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冰川的挖蚀作用 :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
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
川移动时把岩石拔出带走,这就是挖蚀作用。
冰川的磨蚀作用: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星期三用

答案:D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 B. 化学溶蚀作用: 林、峰林喀斯特地貌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 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地貌类型:冲积扇(洪积扇)。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楚 山口,流速减慢,其携带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形成该地貌
狮身人面像这座修建 于古埃及第四王朝时 期的著名古迹历经 4000多年风风雨雨, 如今已是伤痕累累, 若再不采取措施,则 25年后将会坍塌。埃 及政府不断组织专业 人员对其进行拯救工 作。
什么原因导致狮身人面像 伤痕累累?
一、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主要分布地区 普遍,地球表层
干旱荒漠地区
思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谷深的成因 2.瀑布、峡谷形成的原因是是什么?
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 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是对 岩石的动态破坏 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
二、 流水作用与地貌
• 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 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 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 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冲积平 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按 形状或形成位置可以分为冲积扇平原或洪 积扇平原(多数在上游)、河漫滩平原( 多数在中游)、三角洲平原(多数在河流 入海口处)。。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一)外力作用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内力作用下地表形态的“本来面貌”,因为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在侵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
冰川的“力量”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
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大砾石“连根拔起”。
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
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30余米,在波罗的海南岸平原上,曾发现冰川搬运而来的大岩块,其体积是4千米×2千米×0.2千米,体积之大,令人瞠目!●收集流水、冰川、风力、波浪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照片,比较它们对地形影响的异同。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横断山地山高谷深,可以说是在内力作用基础上,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证。
青藏高原在抬升的同时,流水不断下切,造就了“水拍云崖”的雄奇壮丽的景观。
我国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也是风积黄土经内力抬升后,受外力(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
在许多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内力作用导致基底缓慢下沉,泥沙沉积往往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在干旱地区,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当风速减小时沙粒沉积形成沙丘。
沙丘可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观察图2-20、2-21,想一想,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图2-20 图2-21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观察图2-22,回答问题:1.我国山区多梯田。
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2.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2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香港岛的面积。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蚀崖与海蚀洞
海蚀槽
山东
海蚀崖与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泻湖
澳洲
红树林
冰川地貌
冰蚀作用 包括挖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冰川的挖蚀作用 :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 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 川移动时把岩石拔出带走,这就是挖蚀作用。 冰川的磨蚀作用: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 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磨蚀作用。
冰碛物
冰碛物示意图
冰碛物
冰川漂砾
鼓丘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冰蚀貌 冰斗,刃脊、角峰、槽( U 形)谷、 悬谷、峡湾、羊背石
冰斗、刃脊、角峰
U形谷形成示意图
悬谷
峡湾示意图
峡湾
羊背石
羊背石
冰碛物:冰川搬运的物质统称为冰碛物。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①冰碛物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杂堆积, 结构松散,大小悬殊。
②缺乏分选性,无层理。 ③砾石的磨圆度很差。 ④砾石上常有光滑的磨光面及钉字形擦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