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育才中学校史沿革
浅述青运中的“育才”——重庆的一所革命学校

重庆育才学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伟大(1)(2)的人民教育家”、“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创办的,从建校之日起,校内就有共产党组织,“该校党组织一直由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实际上成为党培养和储备干部的一个重要基地,成为以后历次(3)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一九三九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这时,我们党极力支持陶行知来创办育才学校。
七月二十日学校开学后,就在校内建立了直属南方局领导的党支部,党组织的“负责人是向陶先生公开的”;(4)陶行知也坚决依靠我们党办好这所学校。
解放战争时期,虽然陶行知校长因“劳累过度、健康过(5)亏、刺激过深”患脑溢血不治,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逝世。
但此后育才学校仍然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周恩来向以后育才学校重庆分部主任、中共党员孙铭勋所说,你们要坚持战斗,千方百计把(6)育才学校保存下来就是胜利的指示,采取了正确的、机动灵活的策略,与国民党反动派作了艰苦顽强的斗争,使学校坚持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直到重庆解放。
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干部,也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批人材,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是当年屹立在国统区的一所革命学校。
这里,就“育才”青少年在青运实践中斗争、成长;“育才”青少年在革命者引导下生活、学习;党对育才学校的领导、关怀、抚育,这三个方面分别作些浅述。
“育才”青少年在青运实践中斗争、成长“育才”成为一所革命学校,首要的当然是由于党对育才的领导。
这里我们先述她的学生来源不同于当时国统区的任何学校,和在这里受到教育、培养的青少年经过斗争实践,绝大部份成长为革命干部和新中国的建设人材。
该校由创办到重庆解放的这十年间,基本上未公开在社会上招生。
初步统计,一九三九年七月至一九四四年底这段时期,约有学生三百名。
第一批学生,到一九四○年六月止的正式统计是一百六十八名,其中男八十四名,女八十四名。
他们全是七岁至十五岁的少年儿童。
在这一百六十八名少年儿童中,有一百三十六名是由学校派出的选拔组,到重庆、成都的十三所战时儿童保育院近万名难童中,采取智力测验的方式选拔出来的具有特殊才能的少年儿童。
西安各中学地址及乘车路线

银行站下车进东羊市向西走路、K630路、611路、701路、711路、712路、713路 、720路、721路到彩印厂站下车、714路、游7 到西华门站下车到丰庆路东口站下车、222、251路、300路、604路、610路、 611路、612路、K630路到鼓楼站下车往北150米02路、201路、251路、309 路、500路、502路、602路、603路、605路、607路、611路、702路、705路、706路、70路到太华路站下车路、228路、232路 、240路、301路、303路、502路、528路、 605路到朝阳门站下车504路、K630路、 611路、612路、701路、712路、713路到南小巷站下车仪路站下车、409路、509路、600 路、618路、702路、711路、719路、214路、723路、903路到尤家庄站下车6路、409路、507路、527路、604路、K630路、706路、708路、712路、717路、718路、723路、游5、913到胡家庙站38路、227路、310路、506路、509路、511路、600路、601路、609路、618路、705路、708路、711路、717路、719路路、228路、232路、240路、301路、303路、502路、528路、605路到朝阳门站下车路、715路到伞塔路站下车、407路、504路、K630路、611路、612路、701路、712路、713路到南小巷站下车路、504路、508路、709路、713路、716路、722路到子午路站下车07路、教育专线到西工大站下车教育专线到太乙路站下车604路、702路、720路、722路在西北大学站下车04路、716路、717路到金花北路站下车、3-15路到木材加工厂站下车10路、618路、701路、704路、716路、720路、教育专线、游6到长安立交站下车三厂站上坡即到厂站上坡即到路、701路、711路、712路、713路、720路、721路到团结南路站下车路、K631路、611路、711路、720路、721路在制药厂 站下车611路、K631路、701路、713路、722路到汉城路站下车、908路、五龙专线、教育专线到紫薇花园站下车路、705路、706路、707路、五龙汽车城专 线、游6、游7到民乐园站下车下车、723路、游5、913到胡家庙站下车、708路、711路、717路、719路、214路 、723路、519路、912、903到龙首村站下车。
育才校史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挥洒过青春的海边美丽校园?你是否还记得教室窗外法国梧桐的树影婆娑?你是否还记得教学楼一侧那棵四月里绽开的双樱?你是否还记得老教师的慈爱、年轻教师的活力?浓重的记忆已经化作黑板上淡淡的字迹;欢笑的身影犹在操场上跃动。
请你——五湖四海的校友,关注育才——那个你的梦想起航的地方,他,建校十年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风儿吹过,十年来一如既往的和煦温暖;云儿飘过,十年来不变的是对天空的眷恋。
十年,拍岸的涛声里,育才中学在壮大发展;十年,樱花的笑颜里,育才中学在书写未来、书写明天。
这是进取的十年——汲取了二中的优秀传统,是默默地继承;创出“人本立校、快乐育才”的自有品牌,是锐意地进取。
揭牌仪式上,誓言犹在耳边,而今,教育教学实效、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市民的口口相传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我们遵守了诺言,践行了誓言。
这是创新的十年——开展国际象棋的特色活动,寓思维和意志培养于“对弈”之中。
开展文艺活动,寓审美意识、艺术素养的培养于其中。
开展体育活动,寓体魄与毅力的培养于其中。
增设了校本课程系列选修模块,采取“选择+组合”、“选修课走班制”方式,打破班级界限,全级部学生重新组合,对学生群体的融合及班级间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小组合作形式、班班合作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这是收获的十年——育才人怀着对教育理想不屈的追求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以科学的管理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优秀学生。
成为岛城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先后获得了“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师范学校”“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等荣誉称号,学校以“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效益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成为岛城莘莘学子向往的理想学府。
这是飞跃的十年——我们优化课程结构,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实用性、多样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心海导航”、“泥火传情”三门课程每周一节,连续几年开设,日渐成熟,形成特色。
把红色摇篮一直摇下去

把红色摇篮一直摇下去作者:辛军锋来源:《中国德育》2014年第17期陕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学(以下简称“育才中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由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于1937年在延安建校并首任校长,于1983年定名,取“为祖国发展,长育人才”之意。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育才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锐意改革,不断探索,通过弘扬延安精神、实施活动课程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队伍,努力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精神文化承古开今育才中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谨治学,因材施教,狠抓基础,功于平时,扎实推进学校工作。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为提高办学层次,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育才中学追寻办学历史,穿透教育本质,致力于精神文化的建设与提升。
一是秉承延安精神和延安保育小学(学校前身)精神,凝聚教职工的共识,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育才精神。
二是经过纵横调研、对话历史、悟思前辈,锤炼出隐含于纷繁史料中的教育思想,确立了“红色文化延安精神滋养师生成长,素质教育艺体特长促进学校发展”办学思想。
三是提出了“快乐学生、幸福教师、和谐校园”办学理想,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形成了干群互敬,生生互学,师生互动,师师互助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办学特色日渐凸显学校的发展以突出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彰显学校的办学思想,展现学校的个性特点。
一方面,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尤其是在管乐、美术、体育方面于全市乃至全省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建立了“领域学科模块”三级课程体系。
按照“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这一要求,将德育活动、学科教学、管乐合奏、美术写生、体育训练、社团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有计划地纳入课程管理体系,构建了以课程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多元评价为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特征,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
西安中考考生学校发展史教学班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学校简介: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于1995年经省、市教委批准建立,于1998年被同时批准为省、市、区三级重点中学。
先后被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全国科技创新实验学校、省级“文明”校园、西安市德育十佳学校,并入选中国名校600家。
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首批仅七所)教学班:学校现有五个校区,初中部3个(高新一中校本部、糜家桥校区、唐南校区),初中部90个教学班,4千余名学生;高中部72个教学班,2千余名学生。
2010年起已开设初中创新实验班、双语实验班。
创新班五年完成初、高中六年课程,而双语班文科较为擅长。
每个年级设双语班、创新班各一个。
中考成绩:05、07、08三届的三名同学荣获西安市中考状元。
2009年中考:有1199名学生参加,成绩优异:西安市前10名,并列17名。
580分以上尖子生我校有44人,占西安市该分数段的42.3%。
560分以上优秀生,高新一中308人,占西安市该分数段的29.4%。
540分以上学生高新一中有638人。
500分以上学生高新一中有909人。
西工大附中学校简介: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是陕西省重点中学,学校创建于1971年,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占地3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235人,在校生4000多人。
教学班:18个教学班,每个班大约62人,总人数约1100人左右中考成绩:2011年全市前十中,有4人,占全市40%;全市前50名中,有19人,占全市38%;全市前100名中,有36人,占全市36%600分以上全市有137人,工大附有41人,占全市30%;590分以上全市有648人,工大附有165人,占全市25.5% 。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简介: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陕西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陕西省重点中学。
学校始建于1910年,曾7度迁徙,11次更名,1979年正式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班:截至2014年2月,学校占地110亩,共有7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32个教学班,初中44个教学班,在读学生约4300人。
描写北京育才学校红色大门的作文

描写北京育才学校红色大门的作文我的母校北京育才学校1937年创办于延安,第一任校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为育才学校题词:“好好学习,好好玩耍”。
1949年7月育才学校随党中央迁入北京,坐落于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先农坛内。
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重点学校。
记得儿时,我看爸爸看报纸,于是我也拿过报纸看,可是我一个字也不认识。
看到妈妈写信,我也拿起笔在纸上乱画,然后问爸爸,这念什么呀。
爸爸笑着说:这个什么都不是。
爸爸接着说:等你上学学了文化,你就会写字,认字了。
你也就能念报纸啦。
但是那时的我对上学一点概念也没有。
当有一天,父母一起把我送进我的母校——北京育才学校,懵懂的我糊糊涂涂地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涯。
我的记性不不好,但小学的一些生活片段,还依稀记得。
记得第一次踏进学校的大门,我怯生生地走进学校朱红色的拱形大门,育才学校坐落在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先农坛内。
大门有三个拱门,中间的最高、最大,是先农坛的北门。
进入大门是一条长长的松柏林荫道。
学校老师,高年级的同学在校门口欢迎我们新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
家长也在校门口和我们分开。
有老师和高年同学送我们去宿舍。
先农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神的处所,校内都是古建筑,院内的所有古建筑都分别成了我们的大礼堂、图书馆、饭堂、教室和宿舍。
我们是寄宿制,所以要住在学校宿舍。
分南院、北院。
南院是楼房,条件好一些,低年级住这里。
北院都是先农坛古老的院舍大殿、平房,条件相对要差。
我们沿着那条长长的松柏路从北门一直要走到南门外。
那会感觉路很长很长的(小孩子感觉),越走越慢,有些胆怯。
一位大姐姐把我抱了起来,她灿烂的微笑让我慢慢安静下来。
她一直抱着我送到宿舍,交给生活老师。
在这里,我和我同龄的小伙伴开始了小学生活。
虽然是离开家住校,但对于我们这些军队院校长大的子女没有太多影响,因为大院子女因父母部队调动等等原因,从上幼儿园起就是寄宿制。
西安中学德育工作汇报

XI’AN IDDLE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E
2.学生激励文化建设。学生有效激励必须赋予一定的文化 内涵,真正发挥激励的鼓舞鼓动作用。
一是利用各种评优的机会,举行主题班会和讨论会,促 使学生在反思和互相学习中,进一步认清自我;
二是在“一班一品”工程、学生外出社会实践、校园文 明监督岗、《朝晖论坛》、校会及学校大型活动承办方面,我 们采取班级或个人自主申报、年级联评推荐、学生处审批实施 的程序,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始终拥有一支情怀高尚、学养深厚、忠于职业操守的高素质 的教师队伍。”高尚的师德,高远的追求,开阔的视野,丰富的 思想,独立的精神,深厚的学养 ”。
师生同心,有理想有追求,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正心正意 正行。
XI’AN MIDDLE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E
二、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西安中学创始人——尹昌龄
我校1929年学生毕业证书 1937年我校校刊《突击》
XI’AN MIDDLE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E
遵循具有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治校理念,培养一代代 西中学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天下为己任,积 极投身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
着眼长远,追求健全、和谐的人格,培养充满发展潜力的品 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
XI’AN MIDDLE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E
三是利用校会、总结会、讲评会、结业典礼等时机,全 面、充分地肯定和表扬学生校园生活的各方面表现,激励广大 学生追求进步。
四是是通过校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和LED大屏幕等媒 体,对学生中涌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 进班级”、“西中之星”、“星级宿舍”、“优秀舍长、层长、 楼长”进行宣传表彰,激励学生创先争优,全面发展。在我们 的校园里,一种学生激励文化正在悄然形成。
陶行知先生和育才中学在抗战中的事迹和贡献

No. 3, 2019Genera3,No.75二0—九年第三期(总第7 5期)谨茨陶科夂史(特利)陶行知先生和育才中学在抗战中的事迹和贡献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袁乐 唐念念摘要:1939年至1945年6年时间里,陶行知先生积极撰文讲演、参政议事,为坚持抗战奔走呐喊、筹集募捐。
除躬身参加抗战活动外,他创办专门接收难童的育才学校,施行教育改革,发展生活教育,推行战时教育,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抗战民主宣传结合起来,与中共南方局密切协作,培养学生坚决的抗战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抗战义演,在“大后方”树立起一面抗战建国教育的光辉旗帜,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超凡的功 绩。
关键词:陶行知;育才中学;抗战;生活教育;战时教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全战线的抗战, 包括知识界、教育界、文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爱国 人士,不畏艰辛,不惧封锁,不怕牺牲,在沦陷区、国统区、根据地以及世界各地从事着抗战宣 传、教育、动员、讲演和筹款等工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支援着抗战。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党 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 表。
从1931年“九•一”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年时间里,陶行知先生作为一 名爱国者、活动家、教育家、反法西斯斗士,始终站在抗日最前沿,积极为抗日救国、民主建国奔走呐喊。
他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支持组织“新安旅行团”,出访欧美亚非等地宣讲抗日,创办育才学校培育抗战建国英才,创建民盟敦促反内战促合作等,躬身践行,鞠躬尽瘁,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超凡的功绩。
在 1939年至1945年间,陶行知先生除自身积极参加抗战活动外,还创办育才学校施行教育实验,寓战时教育于生活教育之中,将专业知识培养和抗战民主 宣传统一起来。
在中共南方局的支持和帮助下,短短6年时间,育才学校取得了突出教育成果,创设“小先生制” “少年研究生制”,形成“创造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一些具 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得到发现和培养,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慕名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