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平步和磨刀步》课件
小学五年级体育与健康校本特色课程《跳竹竿》教学课件

教材内容
跳竹竿舞基本步和敲竹竿的节奏。 小游戏:救护车。
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实施素 质教育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创设一种师生 之间自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促进 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学法: 模仿法、探究法、合作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 准备部分(8分钟)。 1.课堂常规。 2.原地转法,原地踏步走练习。 3.有跳竹竿节奏的热身活动。 (1)用拍手打节奏。 (2)原地跳竹竿节奏练习。 (3)行进间跳竹竿节奏练习。
二 基本部分(28分钟)
(一,强调动作安全,避 免拥挤跌倒。练习中挑选动作协调的同 学做展示。
三 结束部分(4分钟) 身体放松 课堂小结 收回器材, 师生再见。
密度与器材
预计练习密度30%——35% 。 篮球场,十根竹竿。
感谢各位!
教材分析
竹竿舞是利用竹竿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 击,舞者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 蹈,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 它开阔了学生视野。游戏“救护车”让孩子 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能主动、积极参与 体育活动,乐于学习,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 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掌握 敲竹竿的节奏。
2、通过游戏“救护车”发展上肢力量。 3、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
相处,体会跳竹竿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跳动节奏 。 难点:基本步与竹竿有节奏的配合。
教学方法
教法: 讲解法、示范法、情景导入法、引 导法。
小学体育与健康《竹竿趣》优质课件设计

三年级竹竿趣
春之轻舞—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三年级竹竿趣
指导思想: 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 突
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和谐共生,美美 与共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为学生终身参 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春之轻舞—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三年级竹竿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水平一的基础上,能完成稍复杂的韵律
活动,对有情节的游戏有更浓厚的兴趣,观察力更 强,表现力更好。
学生有了积极开发游戏的积极性,并具备一定 能力,他们能够完成简单的配合,并能相互帮助, 达成目标。
春之轻舞—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三年级竹竿趣
图片欣赏:
春之轻舞—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三年级竹竿趣
春之轻舞—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三年级竹竿趣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56
枝花,56 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应该多学习 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领略少数民族的风土人 情,紧紧团结在一起,同生长,共进步。
春之轻舞—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三年级竹竿趣
起源: 竹竿舞起源于我国云பைடு நூலகம்、海南等民间,又称
打柴舞。已流传数百年, 现被国务院列入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 两根大竹竿外面,两人一对,面对面持竿,沿着 大竹竿来回滑动碰tf,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 隙 中跳动,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 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 十分优美迷人。竹竿舞在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吸 纳了许多新的元素,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 是 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
竹竿舞课件

黎族舞蹈
(二)热身情景
1、“破冰”游戏 全班学生站成四排,要求每排学生根据 出生的月份,按照月份顺序1月—12月排序站立, 1月站排头,12月站排尾。要求不允许交谈
品尝色彩
品尝色彩
2、热身跑:螺旋跑
3、双人操(由学生领操)
品尝色彩
初探学习
1、如果两个手臂代表两根竹竿,大家能用手臂模拟一 下竹竿的开合吗?
一、教材分析 “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 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 维;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 能力;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能力;能感受运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了解竹竿舞的基本方法与特点, 提高学生对竹竿舞运动锻炼价值的认识,培养学 生学习竹竿舞的兴趣。
2. 技能目标:学会竹竿舞动作,掌握竹竿舞的 节奏,并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创编。发展 学生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身体的灵敏性 与协调性。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体育运动,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协作精1、传球时,不能抛球且必须两人过中先后才能传球。 2、如果中途球掉落,必须在原地独自夹好球后,再 继续前进。
游戏示范
1、集体音乐放松练习(四步舞)
2、学生主持总结与反思 3、教师总结与反思
4、布置课后作业
5、收回器械,宣布下课, 师生再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竹竿舞的动作方法
难点:跳竿与打竿的协调有节 奏的配合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歌曲跳柴歌) 情景导入、图片欣赏 我们听到的美妙的歌曲名叫《跳柴歌》,是生活在我 国海南岛“五指山”下、“万泉河”边的一个古老的名 族—黎族的一首名歌。“山欢水笑真热闹,男女老少喜洋 洋”,知道为什么这么热闹吗?—原来在这三月里,男女 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现在“竹竿舞”跳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引起国内外 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我们 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竹竿舞》PPT课件

2.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 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 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 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3.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 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 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 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如客人酒量小,不 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 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竹竿舞
-.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 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 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 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苗族基本概况
1.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人 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居住在高山地 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 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 的民间口头文学。苗族也善舞蹈,苗族乐器芦笙舞最为流行。
竹竿舞教程

学校课程竹竿舞禹村实验学校2012、9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杆舞”的形成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有着紧密联系,是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4%。
他们人口虽少,但分布较广,并且多居高山、丛林中,地理环境恶劣。
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造就了少数民族体育的多样性。
他们世代相传的体育活动,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反映出各具特色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
一、竹杆舞的起源与分类。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竹竿舞的形式是:平行摆开两条腿一样粗细的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根手腕粗细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根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可见,竹竿舞既是一种艺术活动,又是一种健康活动。
此项活动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时受广大观众赞誉并获奖,第九届民运会上被定为表演项目。
在2002年4月中旬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竹竿舞倍受青睐,众多与会佳宾和政要在开会之余,与黎族小伙、姑娘共跳竹竿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放松身心的最好运动。
该项目体现了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其思想内容健康,同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传统性、开放性、普及性,是全民健身运动的理想项目。
学习竹竿舞步伐教学内容2

学习竹竿舞步伐(2)
教学目标
1、学习跳竹竿的基本步伐(2),发展弹跳能力、灵敏等素质。
2、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重点
竹竿舞跳法
难点
步伐与打杆的配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组织和教学要求
激趣、导学阶段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检查服装
3、师生问好
4、教师宣布本课任务,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徒手操)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融入学习氛围
3、见习生随堂听课
1、师生问好
2、宣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安排见习生
4、宣布本次课任务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齐静,精神饱满.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动作整齐,到位
实践、探索、体会阶段
学习竹竿舞步伐(2)
一、复习竹竿舞步伐
教师喊口令复习上堂课的动作
二、在教师口令下学习跳跃步伐(2)(节奏:左、左、右、右)
1、在竿不动的情况下练习跳跃
2、在口诀指挥下,慢速的练习跳跃竹竿舞3—5次
3、学生一起喊口诀,在慢速下连续过4—6竿练习节奏
三、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1、每组2人蹲着,按要求打相应的节奏,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者跳跃
3、教师讲解、示范时间不要太长,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4、教师要特别关注节奏感较差的学生,并给予其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5、展示成果时要勇于表现自己。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竹竿舞摆、打杆及组合套路跳法》课件

教材分析
1 苗族的最为常见。 竹竿舞是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趣味性很
2 强的健身活动,不受场地器材的局限,现已遍布大江南北,被 誉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3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安排竹竿舞内容,能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力 度,深入挖掘竹竿的健身功用,传承灿烂的民俗文化。 本课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竹竿舞”这一民间体育运动作
7
摆杆、打竿节奏及组合套路跳法
1.摆杆方法
8
摆杆、打竿节奏及组合套路跳法
2.打杆节奏
9
摆杆、打竿节奏及组合套路跳法
(三)组合套路
10
游戏:“跳竹竿舞比赛”
11
整理放松
● 整队集合 ● 放松练习 1.慢走抖腿。 2.原地坐下拍、揉腿,并播放音乐。 ● 课堂总结 ● 收器材 ● 下课
12
课后小结
5
课堂常规
1. 整队集合 2. 清点人数 3. 检查服装 4. 宣布课内容 5. 安排见习生
队形组织示意图:
6
热身跑、徒手操
1.热身跑 队形组织示意图:
2.徒手操
(1)扩胸运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振臂运动
队形组织示意图:
(3)肩绕环
(4)腹背运动
(5)体转运动
(6)前后弓步压腿
(7)绕膝运动
(8)手腕、踝关节运动
平均心率: 90~130次/分
运动量:中等
练习密度: 40~45%
运动强度:大
13
课后小结
预计 脉搏 曲线
14
谢谢观赏!
4 为主要教学内容。本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由快乐 的氛围中体验美丽的民俗文化,愉悦身心,强体健身。 2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 8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竹竿舞 课件

说课内容
PROGREM
程序
01 教材分析 02 学情分析
03 教学目标 04 教学方法
05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跳竹竿源于我国少数民族 的休闲体育活动,其活动方 式灵活多样,富有较强的节 奏感和较高的运动锻炼价值。 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 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好 玩又健身的活动,它可以通 过用竹竿控制动作的繁简和 动作的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 量的目的。
目标:放松身心,增加对竹竿舞的 喜爱,分享总结,感恩、收获。
认知目标
初步了解竹竿舞, 强化对节奏的感 知。
情感目标
民族团结,主动 学习,乐于学习, 相互学习,大胆 展示,促进学生 的心理健康。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评价法、展示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过程
课
打
提
堂
竿
高
常
练
练
规
穿
习
舞
习
放
越
步
松
阶
练
分
梯
习
享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打竿练习
1.教师讲解打竿要领,并与学 生一起进行“开开合合”节奏 的打竿练习。 2.合《跳柴歌》音乐按节奏打 竿练习。 3.教师积极辅导。
目标:学会打竿技术,能合音乐按节奏打竿。
舞步练习
1.教师讲解示范“开开合合”的舞 步动作及要领。 2.固定竿舞步练习。 过一组竿、两组、双人过竿练习。 3.持竿配合舞步练习,并喊口令进 退。 重点:敲竹竿的节奏与跳脚相吻合。
竹竿的开合变化灵
活,能调动学生积极 思维,运用多种感官 参与活动的能力;能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 习的能力,学会合作、 与同伴友好相处,感 受运动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结构 开始部分 1 结束部分 4
2 准备部分 3 基本部分
5
课堂常规
1. 整队集合 2. 清点人数 3. 检查服装 4. 宣布课内容 5. 安排见习生
队形组织示意图:
6
热身跑、徒手操
1.热身跑 队形组织示意图:
2.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振臂运动
队形组织示意图:
(3)肩绕环
(4)腹背运动
竹竿舞平步和磨刀步
教材分析
1 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体育运动,目前以黎族、 苗族的最为常见。
竹竿舞是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趣味性很
2 强的健身活动,不受场地器材的局限,现已遍布大江南北,被 誉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为了加大校本教材的发,深入挖掘竹竿的健身功用,传承灿
3 烂的民俗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竿舞”健身单元, 本次课将“竹竿舞”这一民间体育运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体验美丽
4 的民俗文化,通过运动参与达到身体健康、心理愉悦、社会适 应能力提高等的目的。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点 “开—合”打节奏的掌握,舞 者与打竿者的节奏配合。
课后小结
平均心率: 90~130次/分
运动量:中等
练习密度: 40~45%
运动强度:大
12
课后小结
预计 脉搏 曲线
13
谢谢观赏!
教学
难点 脚步与打竿节奏的配合, 重心的转换。
3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竹竿舞“平步”和 “磨刀歩”的动作方法,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通过学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竹竿舞“平步”和 “磨刀歩”的跳法, 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弹跳 力、耐力等身体素质。
通过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尊重和弘扬民族文化,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及竞争意识。
(5)体转运动
(6)前后弓步压腿
(7)绕膝运动
(8)手腕、踝关节运动
7
竹竿舞平步和磨刀步
(一)竹竿舞平步
8
竹竿舞平步和磨刀步
(二)竹竿舞磨刀步
9
游戏:“勇者无惧”
10
整理放松
● 整队集合 ● 放松练习 1.慢走抖腿。 2.原地坐下拍、揉腿,并播放音乐。 ● 课堂总结 ● 收器材 ● 下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