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寒食》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专项复习及答案(重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专项复习及答案(重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专项练习及答案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

1.《寒食》是一首诗,是诗人的作品。

2.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的美丽景色。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诗的字写出了花的动态。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时节的景色。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的意思是:6.“汉宫”本意指的皇宫,这里指的皇宫。

“五侯”指的是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的意思是:迢迢牵牛星迢迢,皎皎。

擢素手,弄机杼。

终日,泣涕。

河汉清且浅,,脉脉01.《迢迢牵牛星》选自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抒发了之情,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诗中 ______________ 描写5.《迢迢牵牛星》中句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问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6.诗中一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寄寓离愁。

7.诗中 ......................................................................................... 句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

8.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她虽然整天在织布,却织不成整幅的布锦,只因为她悲伤不已,流下的眼泪像雨一样。

9.这首诗运用了许多叠词,让整首诗读起来音韵和谐、情趣盎然请你把这些叠词找出来:十五夜望月1.《十五夜望月》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我知道的关于思乡的诗句还有的,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暗含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的分层作业 分层同步练习题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的分层作业  分层同步练习题1

第三课《古诗三首》的分层同步练习题基础训练一、默写《寒食》。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 迢迢牵牛星(tiáo zhào)2. 札札弄机杼(zházā)3. 泣涕零如雨(tìdì)4. 脉脉不得语(mòmài)三、解释下列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1. 春城无处不飞花()2. 寒食东风御柳斜()3. 盈盈一水间()4. 脉脉不得语()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寒食》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2.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3.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1.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3.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六、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填空。

1. 《寒食》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有。

2. 《迢迢牵牛星》选自《》。

此诗借民间传说中和的故事,抒发了之情。

3. 《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写的是的景色,前两句写,后两句写,表达了诗人。

八、下列诗句所写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寒食》一诗中“寒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寒食节的晚上B. 吃冷的食物C. 寒食节2.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盈盈”的意思是()A. 清澈的样子B. 女子仪态美好的样子C. 形容水的样子3. 下列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hānɡ yínɡ

素章盈脉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易写错


这里有一点
字谜:青一块, 紫一块。
词语解释
迢迢:遥远。 河汉女:诗中指织女星。 河汉,指银河。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 整幅的布帛。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译文: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
(迢迢 )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织 女的心情是怎样的?
伸出,抽出
摆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外貌 白皙的
动作
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 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
候丨
时候 等候
词语解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 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互动课堂
寒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唐]韩翃
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 春城/无处/不/飞花,
读流利。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结构梳理
寒食
景:花飞 柳斜 情: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讽刺
主题概括
《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寒食节, 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和对 权贵们的 讽刺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寒食陈与义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1]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和《____》。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和(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4]诗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3. 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积累默写)附答案 (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积累默写)附答案 (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积累默写(一)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

1. ,寒食东风。

日暮汉宫,轻烟散入。

2.迢迢牵牛星, 。

纤纤,札札。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盈盈,脉脉。

3.中庭地白树栖鸦, 。

人尽望,落谁家?4.大漠,燕山。

何当,快走。

5. 出深山, 若等闲。

浑不怕,在人间。

6.咬定青山,立根原在。

还坚劲,任尔。

7.弈秋, 之者也。

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一人虽,一心以为有,思而射之。

虽, 若之矣。

为是其智与?曰:非然也。

8.孔子,见两小儿,问。

一儿曰:“我以日去人近,而远也。

”一儿曰:“我以,而也。

”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则如,此不为而乎?”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此不为而乎?”孔子也。

两小儿:“孰为汝乎?”9.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10.好雨知时节, 。

随风潜入夜, 。

野径云俱黑, 。

晓看红湿处, 。

11.剑外忽传收蓟北,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12.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13.江上往来人, 。

君看一叶舟, 。

14.京口瓜洲一水间,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1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

16.水是眼波横, 。

欲问行人去那边? 。

才始送春归, 。

若到江南赶上春, 。

17. ,松间沙路净无泥。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18.春归何处? 。

若有人知春去处, 。

春无踪迹谁知? 。

百啭无人能解, 。

专项复习——积累默写(二)文学常识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现代作家,他的原名是。

2.《腊八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3.《寒食》的作者是朝诗人。

4.《迢迢牵牛星》选自《》。

5.《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朝诗人。

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国的作家。

7.《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的。

8.《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国的。

9.《匆匆》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10.《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单元)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甚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半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断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详细指甚么?.。

8.找出一个过渡句。

.。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往年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往年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往年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B.京口C.钟山[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色,你能把“绿”写具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两位诗人的目光都紧盯农村_____这一特定时节,都运用了____手法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形象再现了农忙的景象。

[2]古代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感情往往比较压抑。

但范成大、翁卷这两首诗却与之不同,读来有别样的滋味,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_______。

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原卷 解析版)部编版

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原卷 解析版)部编版

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一、字词1.看拼音写词语。

qīliáng nuóyíyán jùnlǐng yùkǒng bùjiǎo huo2.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二、句段3.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它依然坚韧有力,不管你刮什么风,它都毫不畏惧。

(2)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4.下面诗句中,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选自()A.《荀子》B.《周易》C.《礼记》6.“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善”字的意思是()A.善良B.和善C.擅长、长于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7.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作品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代表作是《三门记》。

(判断对错)8.以梗概的形式介绍书的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其次要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不必考虑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判断对错)9.《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念之情。

(判断对错)10.根据积累填空。

(1)(部编版六年级下)本学期,我们了解了不少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

他(她)是一个的人。

课外,你还阅读了《》《》等外国文学作品。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简单写一写。

过年的时候吃鱼:建筑上雕刻蝙蝠:11.按原文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泰山,或鸿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阅读理解及答案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

1.《寒食》是一首诗,是诗人的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2.春城是什么意思?春城指的是
3.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4.《寒食》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描写了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写,用、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
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想到这句俗语。

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6.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7.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的美丽景色。

8.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10.《寒食》这首诗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度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请你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是一首讽刺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

2.春城是什么意思?春城指的是春天的京城。

3.诗歌前两句用花、柳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汉宫、五侯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4.《寒食》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春天京城长安寒食节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用“传”、“散”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赐新火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

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6.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7.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渲染的美丽景色。

8.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0.《寒食》这首诗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度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请你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寒食》这首诗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