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
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

绪论1.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1)原材料的预处理;(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生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4)产物的分离纯化。
2.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定义:以生化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传递过程原理及工程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过程的工程技术分析、开发以及生化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操作控制等综合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3. 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采用生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用DNA重组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和改造2.采用可再生资源3.设备简单,能耗低4.专一性强,转化率高,制备酶成本高,发酵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机理复杂,较难控制,反应液杂质较多,给提取纯化带来困难。
4. 研究方法经验模型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多尺度关联分析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法。
第1章1.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那些催化剂的共性和其独特的催化特性?谈谈酶反应专一性的机制。
催化共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状态不变.催化特性:高效的催化活性;高度的专一性;酶反应需要辅因子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控;酶易变性与失活。
机制: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2. 什么叫抑制剂?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率降低,能引起这种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3. 简单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重点之重点)4.酶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L-B法、E-H法、H-W法和积分法)L-B法:E-H法:H-W法:积分法:S S) (1)ScmI s m ss I ImiK CK↓⋅++反竞争性抑制:kd 称为半衰期 得率系数对底物的细胞得率系数:消耗1g 基质生成细胞的克数称为细胞得率或称生长得率Yx/s非结构模型和结构模型非结构模型:把细胞视为单组分,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则环境变化对细胞组成的影响可忽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型。
期末总结与反思生物

期末总结与反思生物作为生物课程的学习者,在这个学期内我不仅对生物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生物实验技能有了更加熟练的掌握。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和困惑,但经过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我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首先,在本学期的生物知识学习中,我了解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对细胞和生物的进化与适应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具有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基因的遗传传递和突变等方式,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产生差异。
生物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的一个奇迹,通过学习不同物种的特点和分类方法,我对生物的多样性更加着迷。
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让我对生物的神奇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实验课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
实验课是课堂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做实验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熟练操作显微镜、分离纯化DNA、制备琼脂糖凝胶等实验技术。
这些技能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生物实验过程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实验,我也更加明白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如严谨的实验设计、准确的数据记录和合理的结果分析等,都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生物是一门庞大而复杂的学科,其中的知识点繁多且内容深入。
有时,我会感到头疼和无力应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在阅读教材和解答复杂问题时。
此外,在实验中,我也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如显微镜的调焦、DNA的提取和凝胶的制备等。
不过,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首先,我需要加强记忆和理解生物知识点的能力。
生物学期末总结5篇

生物学期末总结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学期末总结5篇随便应付完成的期末总结是没有任何成长的意义的,通过期末总结是可以让自己的反省能力得到提升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生物学期末总结5篇,感谢您的参阅。
生化组期末总结

生化组期末总结一、学习内容回顾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学习了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成、生理功能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生命体的基本组成,以及生物大分子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 酶与酶促反应:我们学习了酶的结构、分类、催化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酶对生物体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以及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中的应用。
3. 基因与遗传:我们学习了DNA的结构和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调控等遗传学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与遗传对生态系统中个体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作用,以及基因工程在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4. 能量与物质代谢:我们学习了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和代谢过程,包括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降解和合成。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与循环,以及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格局和效率。
5. 免疫与免疫调控:我们学习了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机制和免疫调控的分子基础。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免疫系统在生态适应、疾病防御和抗生物污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生物技术在免疫调控中的应用。
二、所学知识总结与思考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生物化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认识到生化与生态研究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思考:1. 生物大分子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信息传递和物质转化的基础。
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在生命体内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对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与转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例如,蛋白质通过催化酶反应调控代谢过程;核酸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调控遗传变异和适应性;多糖和脂质通过构成细胞膜和存储能量等方式调控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响应。
生物大分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反应工程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通常简称为反应工程。
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
2、传递现象包括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再加上化学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传一反。
3、反应组分的反应量与其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的值为定值,ξ叫做反应进度且恒为正值。
、本书规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一律取负值,而反应产物则取正值。
8、工业反应器有三种操作方式: ① 间歇操作;② 连续操作;③ 半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9、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选择合适的反应型式 ;2)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3)根据操作负荷和规定的转化程度,确定反应器的体积和尺寸 。
10.反应器按结构原理的特点可分的类型: 管式,釜式 ,塔式,固定床,流化床,移动床,滴流床反应器。
第二章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果反应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r=f1 (T)f2(c ),f1(T)是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一定时,其值一定。
通常用阿累尼乌斯方程(Arrhenius ‘ law )表示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即, 为指前因子,其因次与k 相同;E 为反应的活化能;R 为气体常数。
两边取对数,则有 : lnk=lnA0-E/RT ,lnk 对 1/T 作图,可得-直线,直线的斜率=-E/RT 。
注意:不是在所有的温度范围内上面均为直线关系,不能外推。
其原因包括:(1)速率方程不合适; (2)反应过程中反应机理发生变化;(3)传质的影响;(4)指前因子A0与温度有关。
速率极大点处有: 对应于极大点的温度叫做最佳温度Top 。
速率为零点处有: rA=0 6、多相催化与吸附 1)、催化剂的用途:①加快反应速度②定向作用(提高选择性)-化学吸附作用结果 2)、催化剂的组成:主催化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用于提供反应所需的活性中心。
助催化剂-提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助催化剂可以是 ①结构性的;② 调变性的。
载体-用于 ① 增大接触表面积;②改善物理性能。
2024年高中生物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高中生物期末教学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的第五个年头,我在这一年的期末教学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回顾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感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上做出了一些努力。
2024年高中生物教学,我秉承“生活化、联系化、探究化”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最新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注重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科技手段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思维。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
我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教学游戏等,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思考空间。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独立研究,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学习主体。
另外,我还加强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我充分利用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表现,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通过家校合作,我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形成了育人合力。
值得肯定的是,我在师德师风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我深知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注重修身养性,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我尽力做到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做到言传身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同时,我也虚心向同事请教经验,在教学方法和心理辅导方面进行学习和提升,为教育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的实施课堂管理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提高学生课堂纪律和注意力集中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其次,在教学评价方面仍需改进,需要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初中生物期末工作总结(2篇)

初中生物期末工作总结本学期,我在生物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和实验,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实践,我对生物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不仅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还学会了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理论学习方面,我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我努力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资料,掌握了细胞、遗传、进化等基础概念。
同时,我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了对植物和动物的了解,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生物学的整体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验方面,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我观察到了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这个实验使我更好地理解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对植物的养分摄取和生长发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我还参与了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实验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我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观察方法。
在生物学的应用方面,我学会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通过学习遗传学的知识,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家族遗传的规律,并能够预测一些常见遗传病的传播情况。
我还参与了关于生物技术的学习,了解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认识到这些技术在农业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通过学习生态学的知识,了解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加入了学校的生态环保协会,积极参与各项环保活动。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不仅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生物学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为保护地球的生物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本学期的生物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对生物学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总复习

扩散效应 传质机理仅为
常数 扩散系数视为
5、底物分配系数是1。
6、固定化酶颗粒处于稳态之下。
7、底物和产物的浓度仅沿r方向而变化。 数学模型简化
第四章 细胞反应过程动力学
4.1 细胞反应的主要特征
1. 细胞是反应的主体。 2. 细胞反应过程的本质是复杂的酶催化反应体系。 3. 细胞反应与酶催化反应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
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研究: 机理模型:或称结构模型,从过程机理出发推导得到的。 半经验模型:对过程机理有一定了解基础上结合经验数据 得到 经验模型:在完全不了解或不考虑过程机理的情况下,仅 根据一定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的数学关联。
2.1.1 酶的催化共性
它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的速率;但它不能 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而只能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率。 酶在反应过程中,其立体结构和离子价态可以发生某种变 化,但在反应结束时,一般酶本身不消耗,并恢复到原来状 态。
2.2 简单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1、什么是简单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2、活性中间复合物学说 3、简单的酶催化反应机理 4、推导方程的假设条件 5、“平衡”假设、“拟稳态”假设 6、米氏方程的参数及其物理意义
k +1 + E+S ⎯2 ES ⎯ k⎯→ E + P k −1
1 dns rs = − v dt
4.3.2 分批培养时细胞生长动力学
1、生长历程 2、Monod方程
目前,常使用确定论的 非结构模型是 Monod 方程 µ max ⋅C S µ= ( 3 − 34 ) K S + CS
第五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间歇操作搅拌槽式反应器 Batch Stir Tank Reactor (BSTR) 连续操作的搅拌槽式反应器 Continuous Stir Tank Reactor (CSTR) 连续操作的管式反应器 continuous plug Flow Reactor (CPF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B 法: E-H法:H-W rp1rp1 K m r maxr max1C sC s CsrK mK r max r sC s绪论1.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1)原材料的预处理;(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生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4)产物的分离纯化。
2.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 , 生化反应工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定义:以生化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传递过程原理及工程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过程的工程技术分析、开发以及生化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操作控制等综合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3.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采用生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用DNA重组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和改造2.采用可再生资源3.设备简单,能耗低4.专一性强,转化率高,制备酶成本高,发酵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机理复杂,较难控制,反应液杂质较多,给提取纯化带来困难。
4.研究方法经验模型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多尺度关联分析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法。
第1章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那些催化剂的共性和其独特的催化特性?谈谈酶反应专一性的机制。
催化共性: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状态不变.催化特性:高效的催化活性; 高度的专一性;酶反应需要辅因子的参与; 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控; 酶易变性与失活。
机制: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2.什么叫抑制剂?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率降低,能引起这种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3.简单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重点之重点)4.酶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L-B 法、 E-H法、 H-W法和积分法)积分法:1r max t C s0X s +K m ln 1,间歇式的反应器中1-X s抑制百分数:r S r SIrSIi1rSrS竞争性抑制:i 1rSI1r max C s/r max CsC I(CS ic )rSK mIC sK mC s KI (1 C s) CIK m非竞争性抑制:C Ii K I C I反竞争性抑制:C Ii (C S , i u )K mK I (1) C Ikd 的倒数称为时间常数 td 。
t1/2 称为半衰期1 ln 2k d=tdt1 / 2第2章得率系数对底物的细胞得率系数: 消耗 1g 基质生成细胞的克数称为细胞得率或称生长得率 Yx/s可忽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型。
结构模型:考虑细胞内部结构组成变化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
3. 细胞反应过程主要特征: 细胞是反应过程的主体; 本质是酶反应; 细胞反应与酶催化有着 明显的不同:复杂反应,多种途径,难以描述。
kd 可称为衰变常数 YX/SmX cXt cX0m ScS0 cSt非结构模型和结构模型非结构模型:把细胞视为单组分,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则环境变化对细胞组成的影响临界溶氧浓度 c OL,c:能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度 . 它表示氧的 比消耗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溶解浓度 .氧的比消耗速率 (细胞的呼吸强度 )q O 2 rO21O2C X Y X /O耗氧速率 (OUR )OUR r O 2q O 2c X1c XYX /O 2第3章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因素有: 空间效应 (包括构象效应和位阻效应) 、 分配效应 (包 括亲水效应、疏水效应和静电效应)和 扩散效应 (包括外扩散效应和内扩散效应) 。
构象效应: 在固定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酶和载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酶的活性部位发生 某种扭曲变形,改变了酶活性部位的三维结构,减弱了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
分配效应(微环境效应):当固定化酶处在反应体系的主体溶液中时,反应体系成为固液非均相体系。
由于固定化酶的亲水性、 疏水性及静电作用等引起固定化酶载体内部底物或产 物浓度与溶液主体浓度不同。
呼吸商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的氧气量(量为物质的量)之比。
1 dc X绝对速率和比速率 rdcX ,rdcsr Xdt,r sdt绝对速率 : 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积某一组分的变化量。
比速率 : 指以单位浓度细胞(或单位质量)为基准而表示的各个组分的速率。
Gaden 根据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将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那三种类型?并简述之。
(1)相关模型 (2)部分相关模型 (3)非相关模型限制性底物: 某种底物浓度的增加会影响生长速率 , 而其它营养组分浓度的变化对生长速率 没有影响作用,这种底物称限制性底物。
无抑制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减速期 ,指数期 )monod方程:c X dt,q scXdt1R rSdn S dttrc scs0dc有外扩散影响时的实际 反应速率 R si E 无外扩散影响时的反应 速率r s 0影响内扩散有效因子的主要因素有: 颗粒粒度,颗粒活性,孔隙率、孔径以及反应温度颗粒内的实际有效反应速率 = R S 颗粒内部与外表面浓度相同时的反应速率 =R si丹克莱尔数( Da )、梯勒模数( φ)、Biot 数:表面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内扩散速率表观梯勒模数:(VP )2 RSS P D e c Si第4章操作模型得到的主要结果1. 什么叫 BSTR ,CSTR ,CPFR ,请根据物料衡算写出其操作模型方程,即反应时 间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方程。
BSTR:间歇操作反应器(分批操作的搅拌槽式反应器)(Damkohler ) D ar max 最大反应速率 k L ac so 最大传质速率(3.6)rmax3 K m D e1)2对零级反应动力学 c s =c s0+6k D 0e (r 2 R 2)trt b t rt V R F(t r t b )k 1 V pD eCsdC sCSTR :连续操作的搅拌槽式反应器CPFR :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dcsl对dV R 作底物衡算 , dV R slFc sl r S dV RF (c sl dc sl )R R dt slS R sl slCSdC S P = C SC Sfr SFBC :恒速流加与指数流加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恒速流加 :以恒定的速率流加限制性底物的一种最简单的流加操作方式。
指数流加 :使加料速率按指数规律增加 ,以使限制性底物浓度维持不变 , 故称为指数流加。
指 数流加可使生长比速率恒定。
变速流加 : 以反馈流加为主。
理想流动的反应器的模型方程全混流反应器:CS 0C SCS 0X Smr Sr S平推流反应器 :XSdX SCSdC SP=C S 0 0S= CSS0 0r SCSr S定义稀释率 ( 空速) DF对单级 CSTR ,稳态条件下,应存在dC Xdt可得这是单级 CSTR 进行细胞反应的的主要操作特性对于符合 Monod 模型的简单细胞反应,若以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细胞产量 ( 细胞 产率 )PX 为优化目标函数, P X r XC X DC XS rsF inC S0F outC Sr sd(VRcS) VR CS0XdtmCS 0 CSY X/S C Xdd C t S(表示了恒化器 的主要操作特性 )K S D) max D当 PX 为最大时,相应的稀释率称为最佳稀释率 DOPt得 P XDY X/ S (C S精品文档N1maxN精品文档反应器中细胞浓度为当稀释度达到极限值 DC时,CSTR出口物料中细胞浓度为 0,此时反应器处于“洗出”操作状态( CS=CS0 )。
因此操作要控制 D 小于 DC2c第5章1. 溶氧法的优点是只需测定溶氧浓度C L 随时间变化曲线,非常方便地求出k L a.2.简述影响(体积传质系数)k L a 的因素:物系的性质(粘度,扩散系数,表面张力);操作条件(温度,压力,通气量,搅拌转数);反应器的结构(反应器的结构型式,搅拌器结构,搅拌方式)。
3.写出三种测定体积传质系数的原理,并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亚硫酸氧化法,动态法,物料平衡法c* OL 与气相分压平衡的液相氧浓度, mol/L c OL -培养液中的溶氧浓度,mol/L动态法测体积传质系数dcOL *k L a(c OL c OL )-q O 2 c Xdt2即 c OL-1 ( dc OL q O 2 c X ) c *OL精品文档OLk L a dt O 2 X OLC X ,Opt稀释度的极限值:当 CS=CS0时D CK S C S0 在一带循环的 CSTR中进行下述细胞培养过程OTR:氧的传液速率 (OTR) (Oxygen Transfer Rate)OTR k L a(c OL c OL)dcOL dt OTR OUR k L a( c*OL c OL ) q O2c X在稳态下OUR =OTR ,即dc OL=0, dt Y X / S C S0 K Smax C S0精品文档某时刻停止通气 :-q O2c X 积分得 c OL c OL q O2c X (t t)dt 2 2q O2c X可求OUR:氧气的消耗速率,OUR=Qo2C。
x。
qo2 为氧气的比消耗速率,cx 为细胞浓度临界溶氧浓度:第6章1、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并简述其概念和特点。
(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E(t)定义:在同时进入系统的N个流体离子中,其中停留时间介于t 和t+d t 之间的流体粒子所占有的分率d N/ N定义为E(t)d t, 则E(t)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定义:流过系统的物料粒子中停留时间小于t(介于0到t )的物料粒子所占的分数2、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是什么?它又可以分为几种方法?并简述之。
方法:示踪应答法(脉冲法,阶跃法和周期输入法)脉冲法:在设备内流体流动达到稳定后,在一极短的时间内,在系统入口处向流进系统的流体加入一定量的示踪剂,同时在出口处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阶跃法:将系统中做稳态流动的流体切换为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升阶法),或相反(降阶法)。
3、宏观流体与微观流体宏观流体:微团尺度上完全不混微观流体:物料系统反应过程和微团尺度上完全混合4、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有那两个?并简述其特点。
统计特征值:数学期望和方差5.常用的非理想流动模型有那些?如何求得模型参数?槽列模型(多级CSTR串联模型);轴向扩散模型;组合模型6.多级串联模型参数 N对于实际反应器,求取N 的方法如下。
1)实验测定实际反应器的F(t)~t 或E(t)~t ;2)计算:3)计算计算:tE(t)E(t) 22t 2E(t) 22t22t0tt m20E(t)求出 N 后,即可按 N 级串联全混流模型对实际反应器进行有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