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合集下载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创立的墨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他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

孙中山称赞墨子为世界平等博爱主义大家,与黄帝、华盛顿、卢梭并列为世界四大伟人。

墨子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被称为科圣。

墨子是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子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相传墨子初学于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提倡的繁琐的礼,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因而自立新说,创建了墨家学派。

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和非乐的主张。

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

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不会有强凌弱、贵作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都进行了揭发和批判。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为宣传他的政治主张,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

相传他曾阻止强大的楚国进攻弱小的宋国,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

公元前440年,楚国磨刀霍霍,准备利用鲁班制造的云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消息后,一面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余人,带着守城器械赶赴宋国,帮助宋国做好防御准备。

一方面,置生死于不顾,从鲁国出发长途跋涉到楚国,去说服楚王停止侵略战争。

墨子一路上昼夜兼程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了楚国都城。

墨子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的思想的现实意义墨子曾经学习过儒家思想,但是后来他认为儒家思想提倡礼术,礼多而繁琐让人觉得太过约束以至心情不悦,而且提倡厚葬,太奢侈让老百姓不富裕,长久下去会伤及民生而误事。

因此墨子才会自立一派。

墨子主张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破旧立新,因而这种实用主义也贯穿了墨家思想的始终。

它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其学派的总的宗旨。

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之下,引申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主张。

一、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是墨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

兼爱,就是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很多人。

墨子认为爱是没有差别,没有等级的,即爱有无差等,这和儒家思想所谓的亲亲尊尊是根本对立的,墨子的兼爱思想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僵化和过于理想化。

但是墨子在解释兼爱的时候又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从现实主义来看,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把爱看作有差别,有等级的话,结果只会是交相恶,以仇人相对待。

另外从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意味的角度来说,类似基督教中的博爱精神。

把天看作人,是具有自己的意志的,上帝一视同仁地抚育我们,天一直在爱着人们,老天不希望看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因此一心想让人们相爱相利。

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和非攻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墨子急切的想用非攻的思想来劝说各国的君主们停止战争,拯救百姓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墨子本身始终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为了自己的主张能够为君主所采纳,除了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论证战争的爆发是有违天命,还列举了历史上滥争滥伐最后导致的失败的例子来说明侵略战争是伤人伤己的这种实质。

墨子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为百姓说话,即便墨子知道热衷于战争讨伐的君主们是不会采纳他的观点,即便他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明知不可为但仍然为之的事情,但他还是做了。

在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道主义的光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在治国方面,墨子主张尚同、尚贤。

尚贤尚同的主张是墨子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政治地位的获得必须要有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反对世袭制度。

浅谈墨子的教育内容及现代意义

浅谈墨子的教育内容及现代意义

浅谈墨子的教育内容及现代意义一墨子教育的内容 (一) 道德教育任何一个流派能够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先前诸多思想流派中,墨家之所能够独树一帜,主要在于墨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主张——兼爱。

墨子的“兼爱”思想完全否定了儒家的“爱”,提出“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通过“兼爱”,使“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社会状态。

他“爱”的对象是所有人,一切人也都相爱,他希望用伦理道德来约束人们,从而消除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生活。

除“兼爱”外,墨子还提倡“义”。

《墨子·贵义》指出;“万事莫贵于义”。

《淮南子·泰族训》记载了墨子对学生进行“义”的教育的丰硕成果:“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二)节用教育墨子出身低微,自苦为极,一生节俭,反对浪费。

在《墨子》一书中多次强调这样一个衡量衣食住行是否恰当的标准:“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谈到墨子时说:“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费也。

”他认同的节俭原则就是民用和民利,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一原则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的,体现出他的博爱和献身精神,如果统治者能够从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保障其根本利益这一角度出发,减少于民不利的开支,那么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国家就会繁荣富强。

(三)思辨教育这方面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形式逻辑以及辩论技巧的教育。

要宣扬自己的学说思想,要“上说下教”就需要去辩论,驳倒他们。

墨子认为人的认识和言论是否正确有三个衡量标准,即“三表法”。

《墨子·非命上》说:“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提倡理论的准确性,这为墨家学派在中国古代史上形成系统的形式逻辑体系奠定了基础。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仅存十五卷,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相传做过宋国大夫,曾到过楚、卫、齐等国。

相传早年受孔子的儒家教育,后弃儒学而开创与儒学相对独立的墨家学派,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学派性政治团体,其宗旨是推行墨子的主张。

墨家的政治主张,都是以解救时弊为目的,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宣传天志、明鬼,针对当时流行的命定论,墨家又主张非命。

在真理的原则上,主张经验论。

伦理思想上,墨家的根本观念是义,义的观念来源于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观。

《墨子》确立了三表法作为立论说理的准则,在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体裁虽保留了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具论说文的雏形。

今本《墨子》为汉代刘向所校定,著于《别录》。

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据此。

晋惠帝时,鲁胜曾作《墨辩注》,早已失传,仅存其《叙》。

清以前以明嘉靖唐尧臣刻本为善本。

清乾、嘉年间,《墨子》研究兴起,陆续涌现出许多注释或阐发墨学的著作,有清毕沅的《墨子注》、孙诒让的《墨子^诂》,近人吴毓江的《墨子校注》、梁启超的《墨子学案》、陈柱的《墨学十论》、方授楚的《墨学源流》等。

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

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为什么非攻,确立什么样的准则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达到目的。

哲学思想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墨子兼爱读后感

墨子兼爱读后感

墨子兼爱读后感《墨子兼爱》是一部古代哲学家墨子的著作,它以兼爱为中心思想,阐述了墨子对于人类关系、社会道德和政治伦理的思考。

在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是指人们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亲疏远近,对所有人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种种利益关系和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告诉我们,不管对方是谁,我们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尊重和关怀。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实践兼爱的思想,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在《墨子兼爱》中,墨子还对于战争和暴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战争是一种不义之举,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破坏和伤害,而且对于弱小的人来说,战争更是一种灾难。

墨子主张通过兼爱和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在全球范围内,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和平、理解和宽容来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外,墨子在《墨子兼爱》中还对于宗教和祭祀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宗教祭祀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虚伪,而真正的宗教应该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

这也对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宗教虔诚者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宗教的教义,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虔诚。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宗教的教义,才能够真正实现宗教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墨子的《墨子兼爱》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著作,它提出的兼爱思想、和平主张和对于宗教的批判,都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墨子的思想,通过兼爱和和平来解决社会问题,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宗教的教义,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懂《墨子兼爱》,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的主要思想阅读精选(1):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约前468-前376)。

墨家学派创始人。

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

出身贫贱,生活俭朴。

早年曾习儒术,后另立新说,成为儒学的主要反对派。

率徒奔波于齐、鲁、宋、楚、卫、魏国之间,多次制止战争。

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说,主张发展生产,限制消费;强调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主张尚贤、尚同,反对世袭特权。

认为天有意志,为宇宙之主宰;又提出“非命”之说,认为夭寿、安危、治乱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力,主张以强力改变生活境遇。

提出“三表”法,以检证言论之是非,又有“取名”、“察类”、“明故”之论,奠立了中国逻辑学的基础。

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显学”,影响颇广;学派中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其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

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务必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必须的人民性。

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

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构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用心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评价墨子作文

评价墨子作文

评价墨子作文
墨子(墨翟),源自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作品,其中蕴含了他深厚的思想体系。

今天,许多人都熟悉墨子的思想,他的作品也被大力宣传和赞扬。

墨子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他的四大著作:《墨经》、《韩非子》、《楚辞》和《诗经》。

在这些作品中,墨子提出了一系列概念,表达了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他的文章也极为精辟。

在墨子的文章中,他深刻地揭示了无穷无尽的人类发展历史。

如《墨经》中的“夷则丧其礼,礼则失其君”,这正是墨子指出,社会秩序的破坏将导致君主体系的崩溃;而《诗经》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则是墨子把宇宙的自然运行规律表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墨子在他的文章中,将帝王权威与宇宙自然联系到了一起,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预言了许多重要的社会现象。

墨子的文章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符号意义,并把他的思想展示给世人。

他的文章充满深意,俯拾皆是,深刻地解析了人生的复杂性,而他的诗文也表达了他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特征的理解。

墨子的文章启发了后人对人性本质的认识,他的文章就是一种思想的宝库,在这里可以找到关于客观事实的认知,也可以找到关于人类发展的思想和伦理精神,他的作品也引领着人类理解世界的起点,激发了后人对道德价值的思考。

总之,墨子的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思想深刻,他的文章也为人类道德价值的理解提供了重要参考,墨子的思想也为中国古典文学和
思想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景观。

因此,墨子的思想和作品值得经常被研究、学习和宣传,这颗独特的星光,给予了更多的人、后人们无限的灵感。

墨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墨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墨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摘要:墨家学说与儒家学说都是战国时代的显学。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整个学说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创立了“教育救世论”、“人性所染论”等教育理论。

墨子学说主要是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流传于世,其教育对象上至“王公大人”、下至“徒步之士”以及“农与工肆之人”,墨子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注重“上说下教,遍从人而说之”,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育”,强调“深身教重于言教”等,对现今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两千多年来墨子学说因不能为统治阶级所用,一直被儒学挤压在中国传统文化殿堂的角落。

但是,儒学的长盛不衰和墨学的衰而复兴说明儒墨两家的学说都是具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

在现在大呼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墨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教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应该被重视和应用。

因此要吸取墨学精华,为教育改革、经济发展的大局服务。

关键词:墨子教育思想价值教育改革一、墨子的教育思想1. 墨子的教育理论墨子创立了“教育救世论”、“人性所染论”等教育理论。

墨子的教育救世论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是有着鲜明的治乱世救万民的人民性。

教育救世论旨在通过就愈来唤醒广大民众的觉悟,提高广大民众的智慧,寻觅一条就是利民的途径。

二是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治理、国家的富强都学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离不开教育。

三是通过墨子的身体力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自愿为行义而奋斗的人才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使墨家为民行侠仗义的思想根植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之中,代代相传。

墨子还认识到环境在教育中能对人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因而提出了“人性所染论”。

墨子认为:国家、社会和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所处环境的陶冶和教育,特别是相交亲密的人,其相互之间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墨子的这一认识是非常可贵的,他能在当时的社会教育实践中,总结出超前人的、全新的、有着巨大社会价值的理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2. 墨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上说下教,遍从人而说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姓名:吴学习
班级:环境科学1201
学号:201231202034
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十项,并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春秋战国形成的儒、墨、道、法等几大思想体系中,最具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仍在规范着我们的现实人伦秩序的当首推儒家,其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最让知识阶层推崇的当首推道家,但最独立特行且最具广泛的当代价值的则首推墨家。

尽管我对对墨子的了解有限,但墨子的思想至今受用,熠熠生辉,足以看出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

接下来本人要就墨子的著作谈谈墨子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1、首先,墨子教会我们管理国家的的方式:兼爱非攻。

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当然,非攻并不等
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

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

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

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

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他教导我们国家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但国家之间要相互友好,互利共赢,人民之间也是这样。

要既反对侵略战争,又以身作则,爱好和平。

2、墨子也很注重培养贤才,统一思想。

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才正式形成。

而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是难得的。

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

尚同则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

他教导我们国家领导人要注重培养人才,人才强国。

事实上,我国早在80年代就已经展开“科教兴国战略”及“211工程”,这充分吸收了墨子的思想。

对于统一思想,对当代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在保证正确的思想方向的前提下,允许思想解放,百家争鸣。

这是对墨子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3、墨子也很早教导我们要节俭。

节用、节葬等。

他要求人们要节约,教育人们切勿浪费奢侈。

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墨子积极思想的继承。

4、墨子认为非命,就是认为人的生活不能由命运掌控,而
是由人自己创造。

这就教育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要努力同命运做斗争,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给那些面对命运的安排准备顺天应命的人,起了警示作用。

像张海迪、霍金等人,绝不向命运低头,充分证明了只要敢拼搏,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墨子思想中也有与当代不相适应的成分,如:明鬼,天志等,我们应该自觉剔除。

但墨子思想大的方向是对的,是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的。

墨子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要孜孜不倦的去探索新的事物,但是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而这就需要很坚强的意志力,为什么社会上人很多但是智者很少,那是因为勇于探索新事物,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的人少,很多人都经受不住困难的打击,给自己找个理由安于现状。

看看从古到今的成功人物,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拥有超于常人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过程,就是打磨自己意志力的过程。

《墨子》,常常读之,应该能洗净我们身上的惰气,使我们恢复自然,继而产生坚强的意志,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坚持不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