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墨子的主要思想(一)兼爱一一人道精神之阐扬。

“兼爱”是墨家最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墨家能够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

墨子的无私“兼爱”,首先是针对儒家的亲亲之“仁爱”提出的。

墨子认为,要使天下人相爱善,就要“爱人若己”。

但即便如此,墨家的兼爱并不排除现实功利的考虑。

墨子曾引进“义”的观念来解释“兼爱”,他所说的“义”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所以,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强调“义即利”。

这表达了一种义利统一的思想,其“利”并非一己一时一事之利,应是对他者、天下人有“利”,是谓“公利”。

为此,墨子常“爱人”与“利人”并提,提倡“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实现了兼爱精神和功利主义的紧密结合。

平等之爱,在“人以群分”的古代,实难以推行。

然而墨子“兼爱”思想的提出,依旧人道精神阐扬的体现。

它可以为现代人的价值追求注入平等观念和道德理想的因素,足以为人们所珍视。

(二)非攻一一无义战争之消弧“非攻”的理论依据仍是“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战争不仅对个人有害无益,而目_对百姓大众、社会国家也是最大的不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反对一切战争。

而对喜好攻伐征战、粉饰主张的国君以夏禹、商汤、周武王为例的话难,墨子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

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非攻下》)由此可见,墨子反对一切劳民伤财的侵略性、非正义战争,却明白无误地提倡正义的战争。

而正义之战,就是以暴制暴、以战比战的手段。

要真正实现以战比战,墨子认为既要提倡“非攻”,也要加强军备、处理好邻国邦交关系等等。

此外,墨子倡言“非攻”,不仅只限于曰头宣传,还义无反顾地身体力行,这一点在《墨子》一《公输》、《鲁问》等篇中都有记载。

(二)尚同与尚贤一一政治伦理之建构。

墨子生活于诸侯争霸的乱世,天下“尚同”成为他的道德理想国。

墨子认为,为了实现天下“尚同”,消除混乱状态,就要由天子颁布是非善恶的统一标准,这就是道德和法律,诸侯国君通过卿大夫和乡镇里长加以执行。

简析墨子“兼爱”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析墨子“兼爱”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析墨子“兼爱”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者:张泽惠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墨子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兼爱”,更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本文主要对墨子“兼爱”思想进行简要解析,从中探究“兼爱”思想的意义,并升华到现实意义之中,旨在为人际关系、社会和谐及生态和谐服务。

关键词:墨子;兼爱;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30-01一、兼爱的基本内容“兼爱”一说,最初见于《墨子》。

他宣扬“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

在墨子看来,兼爱便是平等的爱,无差别的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友爱。

墨子说:“视人之国如视己国,视人之家如视己家,视人之身如视己身。

”在墨子看来,兼爱是人与人之间所应该达到的,不分你我,平等爱人。

一方面是对人们百姓的一种爱,是不分贵贱贫富的,一视同仁的,平等的爱;另一方面,则是更深层次的,对于整个国家,大自然,宇宙的一种兼爱。

墨子认为兼爱不被其他因素所阻碍。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

”这句话便表明墨子主张天下之人皆相爱,是不受差距的影响的,旨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社会状态,以此来改变社会的人际关系,促使社会和谐。

在“兼相爱”同时,墨子还提出“交相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以为,爱和利都是互相的,“交相利”提倡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取福利,并且反对相互之间的争夺。

墨子说的“利”并非是片面的一己私利,而是一种社会的共同利益。

对于墨子来说,利是兼爱的手段,利人就是利己。

墨子把兼爱和人们利益的平等互利相结合起来,所希望的便是通过兼爱解决社会矛盾。

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也有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兼爱的现实意义(一)构建人际关系和谐与个人内心和谐在如今的社会之中,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墨子的平等爱人,视人如己的思想,正与我们如今社会提倡的和谐不谋而合。

墨子兼爱思想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一、墨子“兼爱”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基本内涵墨子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正值社会转型期,诸侯兼并,战祸不断。

在这样一个生产关系变革、政治局势动荡的年代,旧的社会道德体系正逐步瓦解,建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更是刻不容缓,并且墨子对于当时贵族阶级的一切生活,抱着彻底反对的态度,因此提出了“非礼”“非乐”等相关主张,并把矛头直指提倡复兴周礼的儒家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以“兼爱”作为其主张的核心,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社会道德和社会政治理论。

生在战国初期的墨子,列强篡杀攻伐之事愈演愈烈,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不断加深。

对此墨子提出“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查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的确如此,作为墨家思想的领袖。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即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人的平等性问题,即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在这之中,“兼”取代“别”,指平等,而“别”指差别和等级。

出于游侠的身份,墨子正是以这种团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的处事理论为基础,极力扩大这种思想,采用宣扬兼爱学说的做法,呼吁大众平等无差别的对待身边的所有人。

二、墨子“兼爱”思想的实践诉求“兼爱”思想是否能顺利实行,应该说是墨子“兼爱”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争议的地方,也是从古至今很多学者予以研究和争辩的核心。

对“兼爱”思想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兼爱”涉及到人的道德层面,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战争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高,因此“兼爱”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推行。

其次,“兼爱”实行需要有贤明君主作为保障。

“兼爱”不仅仅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更注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维护。

墨子兼爱读后感

墨子兼爱读后感

墨子兼爱读后感《墨子兼爱》是一部古代哲学家墨子的著作,它以兼爱为中心思想,阐述了墨子对于人类关系、社会道德和政治伦理的思考。

在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是指人们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亲疏远近,对所有人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种种利益关系和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告诉我们,不管对方是谁,我们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尊重和关怀。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实践兼爱的思想,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在《墨子兼爱》中,墨子还对于战争和暴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战争是一种不义之举,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破坏和伤害,而且对于弱小的人来说,战争更是一种灾难。

墨子主张通过兼爱和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在全球范围内,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和平、理解和宽容来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外,墨子在《墨子兼爱》中还对于宗教和祭祀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宗教祭祀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虚伪,而真正的宗教应该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

这也对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宗教虔诚者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宗教的教义,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虔诚。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宗教的教义,才能够真正实现宗教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墨子的《墨子兼爱》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著作,它提出的兼爱思想、和平主张和对于宗教的批判,都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墨子的思想,通过兼爱和和平来解决社会问题,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宗教的教义,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懂《墨子兼爱》,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对墨子兼爱的理解

对墨子兼爱的理解

对墨子兼爱的理解一、墨子兼爱的基本内涵1. 无差别之爱- 墨子主张兼爱,即对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地去爱。

与儒家的“仁爱”有所不同,儒家的“仁爱”是有等差的爱,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推己及人。

而墨子的兼爱则强调对他人的爱不应有亲疏远近、高低贵贱之分。

例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对待陌生人的爱,在墨子的兼爱观念里应该是同等程度的。

2. 爱与互利的结合- 墨子的兼爱并非单纯的情感上的爱,还与实际的利益相关联。

他认为兼相爱必然会带来交相利的结果。

当人们都能做到兼爱时,就会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共同的利益。

-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都秉持兼爱思想,工匠就会用心制造坚固耐用的工具,农民就会辛勤耕种提供充足的粮食,商人就会公平交易提供所需的商品。

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每个人都能从他人的关爱和努力中获益。

二、墨子兼爱思想提出的背景1. 社会动荡不安- 墨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之中。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不断发动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例如,秦、楚等大国经常互相征伐,弱小的国家则在夹缝中求生存,百姓被迫服兵役、缴纳繁重的赋税,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墨子看到这种社会乱象,认为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爱,所以提出兼爱思想,希望通过倡导兼爱来平息战乱,改善社会状况。

2. 阶层矛盾尖锐- 当时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层分化,贵族阶层享有大量的财富和特权,而普通百姓尤其是底层的劳动者则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贵族们奢侈浪费,不顾百姓死活,而百姓则挣扎在温饱线上。

- 这种阶层矛盾的尖锐化使得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墨子站在平民阶层的立场上,提出兼爱思想,试图打破阶层之间的隔阂,让贵族和百姓能够平等相待,互相爱护,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三、墨子兼爱思想的现代意义1.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种思想流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术领域的繁荣景象,被后世成为“百家争鸣”。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其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兼爱”思想其内容墨家著有十大教义,分别是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其中兼爱是核心政治思想。

所谓兼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即是互爱互助,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即是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战乱纷飞,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并指出当时社会混乱的原因皆起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i,这是墨子提出的解决之道,即“兼爱”。

人人做到“视人若己”,则能社会和睦,国家安宁。

二.“兼爱”思想的特点了解“兼爱”思想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何为“兼”?用现代白话文解释“兼”,即“全部,整个”。

所有的一切事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且各部分都是平等的。

那么,“兼爱”就是爱一切人和事,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和事。

张岱年曾言:“墨子的兼,与孔子的仁,大体相近,然亦颇不同。

仁是由己推人,由近及远,以自己为起点,而渐渐扩大;由远近之程度,而有厚薄。

兼则是不分人我,不分远近,对一切人,一律同等爱之助之。

”ii其平等性的体现,不仅体现在社会范围领域,还体现在时空领域。

“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iii正印证了墨家的“兼爱”是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对全人类的爱。

由此可知,墨家的兼爱思想具有广泛性。

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社会

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社会

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社会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先驱。

墨子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兼爱非攻”上,倡导人们相互关爱,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构建理想社会。

本文将探讨墨子兼爱非攻的理念,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及影响。

一、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墨子主张兼爱,认为人们应该视他人如己,互相关心和照顾,摒弃私利和个人欲望,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认为人类都有共同的人性本质,因此都应该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而非攻则代表着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摒弃战争带来的人间灾难。

墨子对于兼爱的追求,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是将其付诸实践。

他创办了墨家学派,以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致力于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并且尽量消除社会不公。

二、兼爱非攻的理念在社会中的应用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它可以在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得到具体应用。

在国家层面,兼爱非攻理念积极倡导着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

尊崇兼爱的理念可以缓解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构建起一个和平共处的国际社会。

国家间的纷争可以通过协商、谈判等和平手段来解决,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与发展。

在个体层面,墨子的理念能够影响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兼爱鼓励人们关心他人的需要,分享喜怒哀乐,建立起互相支持与协作的人际关系。

非攻则教导人们避免使用暴力手段解决纷争,并鼓励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法。

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形成一个充满友善、包容和共融的社区。

三、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社会的影响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兼爱的理念促使人们关心他人,共同为社会福祉而努力。

这种关爱精神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墨子“兼爱”思想的当代意义解读

墨子“兼爱”思想的当代意义解读

倡导新型人际关系模式
平等相待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制度和特权思想。这种平等相待的原则有助 于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推动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模式。
互助合作
墨子认为,“兼爱”需要人们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谋求幸福。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有助于 增强人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墨子认为,通过“兼爱”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 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倡导和平
墨子主张“非攻”,即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和平解决争端。这种思想对于当代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重 要启示,有助于推动世界和平进程。
未来研究方向及实践价值展望
01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众生
活困苦。
儒家思想盛行
02
当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但墨子认为儒家思想过于繁琐且
不符合实际情况。
追求平等
03
墨子主张通过“兼爱”来实现社会的平等与和谐,消除社会的
不公和战争。
“兼爱”思想内涵与特点
无差别之爱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 ,不分亲疏贵贱。
尚同思想
墨子提倡“尚同”,即追求思想统一和社会 和谐,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
反对攻伐
墨子认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他主张通过和 平手段解决争端,反对攻伐。
实用主义
墨子的思想具有实用主义倾向,注重实践和 应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02
“兼爱”思想在当代社会 应用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1 2
倡导平等与公正
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这 有助于消除社会中的偏见和歧视,促进平等与公 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和儒家在战国时期被并称为“世之显学”。

(《韩非子·显学》)他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十大思想主张中,“兼爱”是其核心思想,其他九项主张都是以“兼爱”为基础的深化与拓展。

墨子的“兼爱,交利”思想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对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的和睦、国家的安定有序、社会的昌盛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墨子兼爱现实意义Key words : Mo-tse; Universal lo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先秦时期,大小城邦林立,思想家们活动极为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春秋战国这历史大变革当中,思想家们面对如何稳定社会的秩序,重建社会的伦理原则,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仁”,老子的“无为”。

而墨子创造了其独有的十大思想主张,其中“兼爱”是其思想的精华,墨子关注平民生计,心怀天下平等互爱的民粹思想对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一,“兼爱”的本义及其理论背景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样墨子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393),生活和活动在战国初年。

这一时代,是奴隶制度走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传统的宗法制度逐渐解体,旧的宗法理论体系已经无法维系人心,社会面临着一场重大变革。

这一巨变带来的是战争,暴政,腐败,灾难,饥荒……面对着混乱的局面,思想家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恢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重建社会的伦理原则。

孔子的“仁”,老子的“无为”。

而墨子创造了其独有的十大思想主张,其中“兼爱”成为墨子的最核心的思想。

他认为天下混乱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人们不相爱。

如《墨子·兼爱上》中所说:“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再如《墨子·兼爱上》中讲到:“贼自爱,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既然人们不相爱是世间战乱、灾祸的源头,那么墨子便提出他“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兼爱”思想,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不孝、不慈、盗窃、攻国的事情发生。

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世间太平,天下大治的局面(《墨子·兼爱中》)。

墨子出身工匠,是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中的一员。

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使他对这种历史巨变的摧残有更深刻的感触,在他的一系列思想中表现出了反对贵族统治、诸侯争霸,渴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

同时墨子也关注平民的社会生活,要求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提出“官无常贵,民无常贱”,反对传统的宗法制度。

也是代表小平民在当时水深火热中的急切渴望嚎呼。

“兼爱”是墨子十大主张的核心思想,其基本涵义便是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贱富贵,同等程度的爱一切人。

①兼爱的本义还可以形象阐述为“像爱自己一样的爱所有的人”。

墨子的“兼爱”是把“爱”的观念社会化。

“兼”有“兼顾”,“无差等”的意思,也有“相对”、“相互”的意思,“兼爱”便是相互无差等的一种普遍的爱,如《墨子·兼爱下》中所说的“譬之日月,见照天下之无私也。

”这种普遍的爱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爱。

爱人之国如爱己国,爱人之家如爱家,爱人之亲如爱己亲,爱人之身如爱己身,无差别的泛爱众生。

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国家,稳定天下的良方,只有“兼以易别”的博爱,全然无私的爱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

二,“兼爱”与“仁爱”的比较“兼爱”和“仁爱”都是一种普遍的爱。

儒家有“泛爱众”、“仁者爱人”,墨家有“兼爱天下”,这两种爱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泛爱,理想上要求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相互爱,不是狭隘的一己私爱,体现的是一种爱的普遍性,平等性。

可以看出“兼爱”与“仁爱”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墨子的“兼相爱”其实是一种“仁之爱”,故《墨子·经上》说:“仁,爱也”。

墨子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展成“己所欲,施于人”而已。

②墨子的“兼爱”中的不分亲疏远近,高低贵贱的平等的爱其实就是一种“仁”的表现,也符合“仁爱”的本质。

由此可见墨子主张“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思想显然和孔子的“仁爱”殊途同归。

“兼爱”与“仁爱”的范围和程度不一样。

“仁爱”是一宗族血缘为基础的,其爱有亲疏远近、贵贱差等之分。

儒家以“亲亲为大,爱有厚薄”之分。

③正是因为人有亲疏远近之分,儒家才突出“亲亲”。

儒家以宗法理论为基础的“仁爱”,只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便于统治而已,可见这种“爱”是有差等,是不平等的。

墨子从小平民的立场出发,提出无差等、平等的爱。

这种“兼爱”是超越了家庭、个人和国家的爱,是一种朴实的大爱。

墨子的“兼爱”思想相对于儒家这种有差等的爱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他披露了传统宗法制度的不合理性,也暴露了儒家伦理的局限。

但是也要看到,墨子抹去人我之别,把国与国,人与人想成无对立的境界,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显然带上了平民性的空想色彩。

当时一家一户独立而分散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墨子这种“兼爱”无疑是想要打破宗族血缘和阶级的界限,是战国初期平民阶层逐步崛起的映射。

“仁爱”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而兼爱是理性的爱。

孟子发展的“仁爱”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之说。

说明儒家的“仁爱”是一种彻底的义务,不需要任何动因。

墨子则推崇“兼相爱,交相利”,“言爱即有交义”的主张,墨家这种“爱利并重”,故凡事必以利为权衡。

《墨子·贵义》中说“万事莫不贵义,义者,利也。

”这便是墨子为他提倡的“兼爱”找到的动机,由此可见墨子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

墨子这种“爱”是以满足利己心,满足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

“兼爱”思想是利己行为动机和利他的行为准则的结合,本质便是调和个人利益①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第63页。

②高秀昌.论墨子的“兼爱”思想武汉科技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9年第11卷第3期。

③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第64页。

与他人利益的冲突。

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低阶层想要和高阶层的利益实现调和是不可能的,甚至“兼爱”主张阻碍了当时大一统的历史潮流。

但可以看出,墨子作为当时下层平民立场的代表,他从平等观出发提出人际交往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②深刻而鲜地明反应了当时社会平民要求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以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所拥有的时代特色。

“仁爱”与“兼爱”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虽然当时时代背景下不容许考虑低阶层的利益,墨子的思想不会被统治阶级所接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墨子思想中所蕴含的民粹主义和平等博爱的精髓值得现代人们的深思。

三,“兼爱”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墨家学派作为先秦的“显学”,曾起过非常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墨子的学说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兼爱”作为其他九项主张的基础,使墨子的思想观点都具有其独创性。

墨子以平等为基础的“兼爱”,在当时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想提倡废除一切阶级或阶层差别。

③梁启超认为:“简单说,把一切含有‘私有’性质的团体都破除了,成为一个‘共有共享’的团体,就是墨子的兼爱社会。

”④正是由于墨子这种超越了时代承受力过于先进的理论是不可能光大的,但墨家的精神却延绵不绝流传了下来,深深影响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和各家的学术思想。

墨子的思想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充分反映了墨子以及他所代表的阶层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也使得墨家学派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四,“兼爱”观的当代启示墨子的“兼爱”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纳,可当代我们对墨家思想精髓的挖掘对于今天市场经济下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

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值得人们回想,或多或少的对调和社会矛盾,缓解冲突具有其积极意义的。

而“交相利”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建设和经济生活中的“共同富裕”、“共赢”。

孙中山先生评价墨子:“古时最讲“爱”字莫过于墨子”。

⑤他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无不是受到墨子思想的影响。

可见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和伦理环境,离不开为平民生计考虑的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的调和。

墨子“兼爱”中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境界,为现代人们的交往树立了典范。

而今天人际关系的脆弱,社会信用的缺失也急切需要墨子“兼爱”这种具有平民空想色彩思想的调和。

“兼爱”不仅对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创建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墨子“兼爱”思想在今天有实现的可能。

中国当前正处于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精神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出现多元化发展现象。

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事物,人与人,区域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道德体系岌岌可危,要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道德及伦理环境,无疑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中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创建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⑥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优①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57-60页。

②薛琴.论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邢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9年第24卷第3期。

③黄忠晶.墨子兼爱思想简论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8年第7卷第2期④梁启超.墨子学案·民国丛书第四编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33.第21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第22页。

⑥耿立卿.丛蓉. 墨子“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沈阳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8年第32卷第5期。

秀文化的融合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冲突,墨子“兼爱”思想在调和各国文化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墨子“兼爱互利”思想体现的是劳动人民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在调和世界上的宗教冲突,文化差异,局部战争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毕竟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只要“兼爱”,最终会实现多样文化的共存。

因为市场经济的平等互利性,墨子的“兼爱互利”有了其可行性,也使得充满爱的“和谐世界”的构建有了实现的可能。

可见,墨子的“兼爱”不是由于本身理论的不先进,反倒是由于其理论过于先进而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的承受能力而被统治者所排斥。

我们这个时代对墨子的“兼爱”是有足够的承受力的,我们的政府也是可以接纳其积极思想的。

墨子“兼爱”中的关注平民阶层生计思想与我们今天实行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切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