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水系规划治理以及治理方针分析
水系综合整治合理化建议

水系综合整治合理化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系整治合理化是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水系综合整治的意义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实施水系综合整治,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禁止乱排乱放,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加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
要制定全面的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包括水质治理、水量调控、水生态修复等内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限要求,确保水系综合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要加大投入和力度,确保水系综合整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水系综合整治工作,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整治方案和措施,提高整治效果和效率。
还需要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水资源管理和水系整治相关专业人才,为水系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水系综合整治工作,引导公众关注水环境问题,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向社会普及水系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水系综合整治合理化是当前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水系整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科技支持和社会参与,才能够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持续改善的目标。
希望通过上述建议,促进水系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字数已达要求2000字】。
第二篇示例:水系综合整治是指对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水系进行综合性的整治工作,以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水系综合整治显得尤为重要。
浅谈顺德里水利工程里程碑

浅谈顺德里水利工程里程碑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水利工程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顺德里水利工程作为里水镇的重要改造项目,成为了岭南水乡发展的里程碑。
本文将就顺德里水利工程的建设历程、成果和影响进行浅谈。
顺德里水利工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里水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岭南水乡的典型代表。
作为里水镇的标志性项目,顺德里水利工程于2018年正式启动,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16平方公里,总投资额约45亿元人民币。
其主要包括河道综合整治、村庄改造、农田改造、生态修复等内容。
在顺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里水镇政府始终将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政府投入和农户参与等多种方式,力求打造成为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示范片区。
顺德里水利工程在河道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水乡村镇,里水镇以水系纵横、风情优美而著称。
受长期人为污染和河道淤积的影响,部分河道变得淤浊不堪,水质严重下降,给居民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顺德里水利工程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清淤疏浚、排污入河管网的建设、河岸绿化等措施得到了有效实施。
如今,原本淤积的河道变得清澈,沿岸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这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提升了里水镇的整体形象。
顺德里水利工程在村庄改造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作为传统的水乡村镇,里水镇的村庄多以古老的建筑、狭窄的巷道和错综复杂的水系为特色,虽然有着独特的韵味,但也存在着交通不便、排水困难等问题。
为了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顺德里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村庄改造,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布局,修缮了古老的建筑,打通了交通要道,铺设了排水系统,实施了景观照明等措施,进一步挖掘了村庄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了村庄的宜居性和文化魅力。
村庄改造也为里水镇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水乡风情,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顺德里水利工程在农田改造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
浅谈内河涌水系综合治理模式

浅谈内河涌水系综合治理模式摘要:内河涌是指堤围内的受水利工程设施控制的自然或人工开挖的河道。
内河涌不仅承担着供水排水、水产养殖、水上运输、排涝除渍、纳污释污等功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及弘扬地域文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内河涌水系作为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建设的骨架网络,已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性质、用地布局以及发展方向。
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谢边涌水系引用国内外水系治理的模式及所取得成效为例,为确定相应的河涌水系综合整治提供借鉴作用。
Abstracts:Freshwater river embankment by means of establish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control of natural or artificial excavation of the river. Freshwater river not only bear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quaculture, water transportation, cleaning, drainage pollutant release of sewage and other functions,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 but also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taste of the city and promote the regional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freshwater river drainage as the city environme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city construction, the cytoskeletal network,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nature of city, land use layou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town of Dali Xie side Chung stream quoted at home and abroad water system management mode and success as an example, to determine the corresponding river wat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关键字:内河涌综合治理模式Key words:Freshwater riv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中图分类号: TV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内河涌水系综合治理背景河流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起源地,与人类文明、文化和历史戚戚相关。
佛山市污水治理工程管理的实践与对策探索——以里水镇河涌水环境

佛山市污水治理工程管理的实践与对策探索———以里水镇河涌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邓中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00)摘要: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西、北江贯穿其中,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集,市内现有大小河涌2802条,总长5084公里。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佛山市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结合佛山市里水镇河涌水环境治理工程,探讨了佛山污水治理工程综合整治对策,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佛山城市污水环境治理模式,从而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关键词:佛山市;河涌;污染物;整治;对策“十二五”期间,佛山加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对重点河涌污染源现状、水质状况和水环境容量进行测算,提出解决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同时在部分河涌节点处建设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底泥疏浚工程等。
通过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佛山市内河涌水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原有黑臭脏的河涌水环境已有较大变化,但部分河涌距离水功能区划仍有一定差距。
1项目概况本项目为里水镇河涌水环境治理项目(一期)———里水、新联、麻奢、赤山片区污水治理工程(BT方式),主要的截污对象为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
其中里水片区的设计纳污范围约4.45平方公里,计划建设污水管线长约4.14公里及0.81公里方渠;新联片区的设计纳污范围约3.35平方公里,计划建设污水管线长约4.27公里;麻奢片区的设计纳污范围约5.38平方公里,赤山片区设计纳污范围约1.86平方公里,计划合计建设污水管线长约16.67公里。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坑和沟槽的开挖与回填、铺设截污管网、建检查井、路面破除和修复工程等。
2河涌污水治理目标实现河涌水质保持持续稳定向好,加快推进内河涌综合整治,强化截污及相关管网配套建设,着力解决片区核心水环境问题,全面提升内河涌水系的畅通性,显著提高污水收集率及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内河涌基本实现不低于V类水体水质要求。
3治理难点3.1场地环境复杂、基坑深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截污管线沿线既有河涌、鱼塘,又有道路,周围还有很多房屋建筑、地下管线等,对如何保证区域的交通顺畅、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管线安全以及深基坑施工安全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水系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水系治理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水系治理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和实施水系治理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2. 优化水系结构,改善水环境;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保障城市用水安全;4.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实施方案1.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2. 加强水环境治理,推动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修复工作,提高水环境质量。
3. 加大水系建设投入,改善城市水系结构,提升城市水环境景观。
4. 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氛围。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水系治理规划实施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 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专项资金支持水系治理规划实施,保障实施方案的资金需求。
3.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水系治理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五、效果评估1. 建立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体系,定期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水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 定期开展水系治理效果评估,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水系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总结水系治理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城市水资源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实施方案,推动水系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南海区里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南海区里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南海区里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方案(佛山南海里水拓展产业公司广东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项目)一、项目概况佛山南海里水拓展产业公司广东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项目(以下简称“广东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项目”)是广东省重点项目,新材料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七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省重点培育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集聚区落户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
项目总面积3000多亩,由A、B、C三个区组成。
其中一期规划1000多亩,投资总额15亿元,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科技研发区、孵化产业区、生活配套区等三个功能区,并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6大新材料。
2011年7月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基地以中科院先进制造技术为依托,通过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核心区、统筹整合产业布局、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扶持及人才(团队)引进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及孵化器等一系列举措,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修改原因分析广东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项目是广东省2013年重点项目,拟开发建设范1围有49.8308公顷,土地规划用途为农用地,拟开发用途不符合当地现行土地规划。
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3〕23号)要求,须依规对里水镇现行土地规划进行局部修改。
三、规划修改情况(一)调入地块用地情况分析1.调入地块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分析广东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项目规划修改拟调入地块面积49.8308公顷,位于里水镇逢涌村、共同村等6个村,根据2012年南海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其现状有农用地42.4534公顷(其中耕地7.4456公顷,园地5.9665公顷,其他农用地29.0413公顷;耕地中水田1.2887公顷,水浇地6.1570公顷,不涉及可调整耕地,且2012年耕地质量等别全部为七等),建设用地6.5444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6.3919公顷,其他建设用地0.1525公顷),未利用地0.8331公顷。
南海里水大道南发展规划

南海里水大道南发展规划近日,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公布三个规划批后公示,里水多片区域将大变样,来看看有你家吗?01广佛里智慧慢城广佛里智慧慢城特色小镇已被纳入佛山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近日,市国土规划局发布了《广佛里智慧慢城特色小镇启动区地块规划条件论证批后公布》,该特色小镇的开发对推动里水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位于南海区里水镇北部,桂和路东侧,幸福大道从范围中部穿过,面积约为37.82公顷。
为保证地块规划设计条件论证科学合理,并与周边地块相协调,规划结合路网与现状地形,将启动区范围进行适当拓展,形成规划协调范围,面积约为10 6.17公顷。
发展目标引入不少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广佛里智慧慢城的发展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引入不少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家康复医院,以及多家知名生物制药、医养类服务、智慧科技等企业;主导产业产值达60亿元,税收收入达6亿元;培育10家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建成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推进10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等。
现状情况:规划范围内尚未开发建设,为农林用地,范围外周边也以农林用地为主,西侧为猪仔狸岗、文头岭,北侧为中信山语湖小区,景观环境较好;东西向主干路幸福大道从规划范围中部经过,向东闯过文头岭接桂和路段尚未建成通车。
02新联片区根据《南海区NH-C-04-04、NH-C-04-05编制单元(里水镇新联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拟依托里水河的景观资源,将规划片区建设成为里水镇中心城区配套的环境优美的商住服务区,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范围位于广佛交界的南海区里水镇东南部,与里水城区相邻,位于佛山一环东线与里广路交汇处,里广河的两河交汇处,为新联社区的村庄居住区、工业区、公园绿地、教育用地等用地范围,东至佛山一环东线,西至里水河,南临潭村,北至里广路,规划总面积88.46公顷。
人口规模片区目前总人口约为0.49万人,规划新增人口0.31万人,即本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0.8万人。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SOUTHWEST WATER&WASTEWATER西南给排水Vol.41No.32019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王敏(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081)摘要城市发展往往以资源为基础,环境为代价,佛山里水镇地处珠三角腹地,以工业为主要产业。
在城市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河道被硬化、水体被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从里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概述入手,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佛山里水镇珠江流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0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河道为解决各种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河道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功能,如果河道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就会对人们生活的需求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构建生态河道,人们必须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确保河道向生态化发展。
1里水镇概况地理区位:里水镇地处珠三角腹地,广东省佛山市,距佛山仅10多公里,镇域总面积7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万人,是佛山市南海区东北部的门户,流域地势平坦,河涌纵横交错。
交通便利,佛山东北枢纽,可达性良好。
社会背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广东省南海市的重点镇之一,全国重点镇,广东省省级中心镇之一,社会经济实力雄厚,以农业、工业等为主导产业。
存在问题: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面源污染,致使里水镇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①现在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呈发散非集约式发展严重;②工业用地比例较高,工业围城,分散布局,用地布局北整南乱;③道路系统缺乏统一协调;④城镇空间特色不明显,缺乏公共活动空间;⑤镇区缺乏商业氛围,配套服务设施不足;⑥工业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水镇水系规划治理以及治理方针分析
【摘要】里水镇的主要的水系就是里水水系,是丽水震荡中的主要内河涌。
在里水水口打扎以上的所占的水域面积大约占到了六十平方千米左右,大约占到了整个镇的行政区域的四成。
依托着发达的水利优势,人口发展十分密集,经济也是处于上游之中的。
“三涌一河”构成了河水的主要水系网络,总长度也超过了二十四千米。
这些河水共同担负着里水镇的灌溉引水以及排涝的地位,因此对于里水镇水系规划治理以及治理方针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里水行政辖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里水镇水系规划治理及治理方针
里水镇的地理位置是处在中国珠江三角洲的腹地部分,处于广州市以及佛山市的交界位置,它的北面就是花都区下属的炭步镇,东部和广州市的白云区有交集,是整个佛山市南海区东部以及北部的门户地区,其总面积接近150平方千米。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帮助里水镇对抗洪涝以及干旱的现状,提高自然种植在里水镇的重要地位,里水镇水系规划治理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
1 里水镇的气象水文条件概述
里水镇在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带,因此阳光照射时长充足,气候相对来说呈现出温和的特点,雨量充足,这也为里水水系的补充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里水镇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2℃左右,历史上最高的气温为39.2℃,最低气温则跌到了
冰点以下,为-1.9℃。
根据长时间的历史统计来说,其年平均降雨量大约为1625mm,平均的径流深大约为800mm,而蒸发量也属于排名上游的档次,大约为1550mm。
在里水镇的行政区域,4-9月为主要的汛期,在这段时间的降水量能够占到全年降水量的五分之四。
在这其中,6-8月属于台风季节,里水镇辖区的洪涝灾害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被造成的。
第二年3月则产生的降水量呈现出指数下滑的形式,这段时间的降水量不足极易形成旱灾。
2 当前里水水系存在洪涝灾害的原因
由于整个里水水系是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之上的,所以整个水区之内的河流分布是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态势的。
同时由于这个地区本身的地势平坦,是属于地理学上的典型的感潮河网区,因此回顾过去,洪涝灾害成为了这一地区的灾害主流之一。
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呈现出一种指数型式的上升趋势。
在经济发展不断壮大的前提之下,洪涝灾害给这一地区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其详细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2.1 气象水文因素
这个地区的降水量由于受到了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带的影响,因此阳光照射时长充足,气候相对来说呈现出温和的特点,这也直接造成了雨量充足,为里水水系的补充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的结果。
由于在雨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以及在每年的6-8月都会出现可能影响到当地气候的特大暴雨或者是台风。
台风暴雨的特点是爆发时间很短,但是起风猛、雨量呈现出爆发式的趋势。
一般说来
在24小时之内降水量可能超过200mm。
如果大暴雨恰好迎合了超长时间,那么洪涝灾害将会变本加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2 防洪能力出现漏洞
由于里水地区的地势平坦,在地形上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带有阶梯的水位落差系统,因此整个水域本身的排水系统都出现了不足的现象。
在当前的形势下,水闸自排成了丽水地区进行排洪作业的主流方式。
但是如果突然出现了涨潮情况的时候,出口水闸就无法进行正常排水,直接造成了内涝情况。
2.3 调蓄能力不够
里水的水系河道处于被占用的状态,调水蓄水的能力出现了不足的地方。
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一带,地价普遍比较昂贵,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进行土地规划开发的时候出现了非法占用的情况,同时垃圾堆放也直接造成了河道本身的拥堵以及泄洪能力的下降。
这就直接造成了河水本身的蓄洪以及水流调节能力的降低,这样使得水患更加严重。
3 规划治理方针分析
3.1 协调一致
当前里水水域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协调一致的问题。
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路线。
在这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当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进行的就是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防洪,通过使用一些综合性很强的措施来对
当地的洪涝灾害进行科学化的综合管理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及平衡,同时要协调好人和水之间的安全互动、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体本身的环境平衡以及水景观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2 合理超前
对于水利建设活动来说,和当地的经济建设以及城镇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协调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相对于里水的水域情况来说,适度超前的原则也是要达到的。
只有适度超前,才能够相应的建立起完整的防灾抗灾体系,对于整个里水区域的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使得水资源成为可以再生以及重复利用的资源,以水资源作为有力的依托,对整个经济以及社会进行有力的发展支持。
与此同时,在我们进行经济的大幅度发展过程当中,也应该要考虑好这个地区本身的防洪条件并制定相应的可行化方针,对城镇本身的经济发展在能够受到保护的考虑范围之内进行合理安排,和谐发展。
3.3 远近结合
根据现阶段的里水水系每一个部分的排涝分区的地形地貌以及相应的河涌特点以及所带来的洪涝灾害的特性,对于当地被保护的对象的等级以及所进行的保护措施等级进行明确确定,要对其进行轻重缓急的区分,并且要采取一种区分出轻重缓急的方法来对被保护对象的重视程度进行确认。
同时还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方法来对整个防洪救灾的体系进行分次分层的完善。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
出发,在整个防洪的体系建设当中要进行区分对待,并且按照规划进行分层次的实行。
3.4 经济合理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应该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海岸线的走向,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里水河道本身的扩展以及畅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投资的逐步减少,在技术上达到一种可行性的目标,尽量花少钱办大事。
3.5 工非结合
本地应该进行对于整个防洪体系的逐步确定以及对于整个体系
细节的不断完善,先考虑预防再考虑禁止,在加强建设的前提之下充分考虑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考虑到一些非工程的预防措施在整个城市本身的防洪抗险的作用。
要对抗险的安全进行充分的管理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机制;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当前进行抗洪抢险的技术进行提高以及加强。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消费能力不断提高,里水水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而产生的破坏性结果,比如河涌淤塞、填埋、排洪能力下降,水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对水系进行规划治理,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静;许贤棠;武汉市水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汉阳区
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01)
[2] 张大玉,任夏媛;关于城市规划与水资源问题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1)
[3] 李洪远,常青,何迎,鞠美庭;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与多功能生态堤岸建设[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
[4] 刘永,郭怀成;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
[5] 朱琳,龚清宇;海河下游塘沽段生态堤岸设计导则[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01)
[6] 何邕健;廉永哲;周军;天津市中心城区滨水开放空间的环境行为主体研究[j];城市;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