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2 新教材 第6章 本章知识网络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归纳1.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1.1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以光能为能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生物。

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 - 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的细胞结构 -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 具有根、茎、叶等器官 - 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1.2 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特征和形态特点,植物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个门类。

•苔藓植物:具有结构简单的茎和叶,无根系,生活在湿润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典型代表为苔藓和角苔。

•蕨类植物:具有分枝的地下茎和大型叶子,根系发达。

典型代表为蕨类植物和当归。

•裸子植物:具有木质茎和根系,茎上有鳞片状的叶子。

典型代表为松树和银杏。

•被子植物: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的细胞结构,茎、叶和根发达。

典型代表为花草植物和果树。

2. 植物的营养和繁殖2.1 植物的营养方式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和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过程。

此外,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养分。

2.2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与雌蕊接触、授粉和受精,形成种子,再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传播,进行新植物的繁殖。

- 无性繁殖:通过植物的根、茎或叶进行分离、分枝、块茎等方式进行繁殖,生成与原植物相同的新个体。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3.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方法为了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 限制非法狩猎和捕捞行为,避免过度捕捞或滥猎导致物种灭绝。

- 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渔业,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新教材 高中生物 必修2 第六章 第4讲 协同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新教材 高中生物 必修2 第六章 第4讲 协同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
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 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 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 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 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知识讲解 一、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6.4协同进化与知识物讲解种多样性的形成
问题探讨
达尔文由储存着花 蜜的细长兰花花矩
推 测
大约50年以后,研 究人员果然发现了 这样的蛾类昆虫。
一定存在具有同样 细长口器的昆虫, 可以吸到花蜜。
讨论
知识讲解
1、达尔文作出上述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既然细长花矩底部储存着花蜜,必然 有适应吸食这样花蜜的昆虫。
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氧气出 现→好氧生物出现
知识讲解
一、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不同物

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
例:捕食,收割理论 例:大气成分与生物的进化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 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 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化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
物种的进化。
()
(2)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
争实现的。
()
(3)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
(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
过程。
()
课堂练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新教材)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第2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3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第4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2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第2节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酶一酶的本质和作用二酶的特性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第3节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一捕获光的色素和结构二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基因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引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和适应的形成第3节种族基因组成的变化和物种的形成一种族基因组成的变化二自然环境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4节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选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法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3章体液调节第1节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2节特异性免疫第3节免疫失调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第2节其他植物激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选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第3节群落的演替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4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3节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的原理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选修3第1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第2章细胞工程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一动物细胞培养二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第3节胚胎工程一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二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第3章基因工程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四节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第2节关注生殖性克隆人第3节禁止生物武器。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3.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生命观念——结合实例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科学思维——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文尔的自然选择学说,深刻理解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社会责任——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知识点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3.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知识点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作化石。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3)不同种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

(√)(4)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属于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5)达尔文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强调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6)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教材P102“图6-3”拓展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相比,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这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2)这四种前(上)肢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异,在形态上差别也很大,这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材P106“思考·讨论”拓展2.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提示极地狐狸耳朵短而圆,有利于减少散热,非洲沙狐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增加散热。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基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基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基础巩固]1.调查某学校的200名学生发现,白化病患者1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20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5%B.5.5%C.6%D.6.5%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白化病基因共有1×2+20=22(个),控制白化病的等位基因共有200×2=400(个),故这个群体中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2÷400×100%=5.5%。

答案:B2.科学家对某地的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研究,结果如右上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C.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D.此地的环境使这种蟹变异出中间体色,并淘汰体色深、浅两种性状解析:体色不同的蟹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繁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A项错误;不同体色的蟹生活在同一环境中,食物来源是一致的,B项错误;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C项正确;这种蟹的不同体色的变异本来就存在,环境只是对其进行选择,D项错误。

答案:C3.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解析: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说明两种生物不能杂交,属于生殖隔离;同种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地理隔离;山羊和绵羊的杂交后代不活,属于生殖隔离。

答案:B4.下列有关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的分析,正确的是( )解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的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B项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是通过地理隔离实现的,C项错误;不同物种之间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项正确。

答案:D5.一般来说,干旱条件下培育成的作物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袁隆平团队培育成的海水稻适于在沿海滩涂种植。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犬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
相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现代格陵兰萨摩犬与狼的基因库没有差异
• B.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 C.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历漫长的进化历程
• D.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 【答案】D
• 【解析】从题意可知,通过化石可以了解狼和狗 在进化上的关系,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 4.意义:(1)证实了生物原始是的由共_同_祖__先_____________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
进化而来的。
由低等到高等
• (2)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 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越早出现的生物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越浅还是越深?
• 提示:越深。

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
越小
• (1) 当 今 生 物 的 细 胞 和 古 细 菌 在 结 构 上 都 具 有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 (1)细胞生物具有多样性,但都具有进行生长和增 殖的细胞。( )
• (2)细胞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这说明
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
• (3)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差异,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的共同特征
• 1.细胞学证据
[知识归纳]
• (1)证据
• ①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
• 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 (2)结论
• 现存生物不但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而且在新陈
• 2.分子生物学证据
• (1)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具有共同点。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本章知识网络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本章知识网络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6章本章知识网络本章知识网络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学习目标] 1.理解化石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理解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也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证据。

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结论: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判断正误(1)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2)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3)较晚形成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4)我国发现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答案(1)√(2)√(3)×(4)×解析(3)较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化石较复杂、较高等,但也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4)恐龙蛋化石是遗物化石。

任务一:化石证据对共同由来学说的支持根据教材“地层中有大量化石的示意图”及“思考·讨论”中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提示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它记录着地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提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支持共同由来学说。

(3)科学家认为赫氏近鸟龙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是为什么?提示基于化石证据可判断赫氏近鸟龙既具有恐龙的特征,也具有鸟类的特征,属于恐龙和鸟类的过渡类型,这说明鸟类很可能是由恐龙进化来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总结

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 基本环节
协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
进化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
决定进化方向 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
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源自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要语必背
YAO YU BI BEI
02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3.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人。 4.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6.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2)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7.达尔文进化论的局限性 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8.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 向不断进化。 9.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10.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 11.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 进化。 1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总结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要语必背
知识网络
ZHI SHI WANG LUO
01
拉马克 学说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化石证 据、其 共同由 他方面 来学说
的证据
达尔文 生物进 化论
科学发展 进化理论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