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电磁感应防护技术
飞机通信电子中的雷电防护技术

飞机通信电子中的雷电防护技术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中的通信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但是,面对天空中频繁出现的雷电天气,这些设备也面临着严重的雷电攻击风险。
为了保证飞机通信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护设备免受雷电侵害。
本文将对飞机通信电子中的雷电防护技术进行讲解。
一、雷电防护的需求雷电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产生的巨大静电场,导致电荷分离和放电现象。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往往会遭遇雷电天气,这不仅会对飞机本身造成较大的损伤,还会影响飞机中的各种通信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尤其是在高空的飞行过程中,雷电攻击的风险更加明显。
飞机上的通信电子设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负责着通信、导航、监测、记录等多个方面的任务,如果这些设备遭受到雷电攻击,将会对飞行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雷电防护技术来保护通信电子设备免受雷电攻击。
二、雷电防护技术的分类雷电防护技术是指对于电子设备进行的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 雷电感应防护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屏蔽或接地等方式,来避免飞机设备受到雷电感应。
在飞机的机身和舱壁上面,通常会安装一些电磁隔离板,以防止电磁干扰和感应。
同时,在设备的连接线路中,也要采用屏蔽线路或者电磁滤波器等技术,增加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雷电绝缘防护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从材料和结构上进行考虑,通过增强设备的绝缘性能,来避免设备遭受到雷电攻击导致的电弧放电。
因此,设计和制造飞机通信电子设备时,必须要选择高绝缘性能的材料,并进行专业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
3. 雷电放电防护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设计和制造机身、舱壁和设备本身等方面,来防止电弧放电引发的故障。
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运用导电涂层、接地等方法,来消散雷电电荷,从而避免设备遭受到雷电放电。
雷闪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防护

雷闪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防护雷闪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防护近年来,人类社会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电子设备、通讯技术、信息传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辐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威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雷闪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需要特别的防护措施。
一、雷闪静电感应的防护雷闪静电感应是电荷在物体之间的转移,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电子设备损坏和人身安全方面。
要想有效防护雷闪静电感应,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接地来防护接地是防护静电的最基本手段,可以使静电荷快速地流失,避免感应到其他物体上。
可以通过地线进行接地,或者在地面上安装一定长度的金属钉,将物体与大地保持良好联系。
2、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备,可以安装一些专业的静电防护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加大接地面积、降低电阻值、改变物体形状等几种方式进行防护。
3、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测和维护是防护雷闪静电感应的重要措施。
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使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消散静电荷。
二、电磁感应的防护电磁感应是电磁波辐射的一种表现形式,长时间处于电磁波辐射环境下,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要想有效防护电磁感应,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增加物理屏蔽物理屏蔽可以通过建筑物、隔板、屏蔽罩等手段进行防护,以减少电磁波的辐射。
可以在需要防护的物体上加装屏蔽罩,在建筑物外墙面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2、使用电磁波隔离材料电磁波隔离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电磁波防护方案,可以通过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将电磁波隔离开来。
如铜铝箔、银纤维等。
3、定期的人员防护对于长时间处在电磁波辐射环境下的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人员防护。
可以通过穿戴专业的电磁波防护服、戴上电磁波防护眼镜等手段,来保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总之,防护雷闪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
要想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方案。
煤矿感应雷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煤矿感应雷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
一般采用的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的具体情况,除了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采取屏蔽措施。
煤矿感应雷防护措施有哪些?
1.高压电力线的感应雷防护
电力输电线路在进入变压器之前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防止雷电流沿着高压电力线路侵入煤矿的电力系统。
具体措施是在距变压器300 ~ 500m的架空高压电力线上方,架设避雷线(架空地线)对电力线进线进行保护,每杆单独接地一次, 同时变压器高压侧安装适配的高压避雷器,配合使用跌落式熔断器。
在变压器低压侧,也同时安装适配的氧化锌避雷器,确保矿区的供电安全。
2.低压配电系统的感应雷防护
煤矿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三级以上电源浪涌保护器进行防护,同时所有的金属管道和电缆应埋地接入机房,其铠装电缆外皮和保护金属管等在进入建筑物之前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接地,电缆相线和零线应通过浪涌保护器接地。
由以上内容可见,煤矿感应雷防护采取的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的具体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采取屏蔽措施。
防感应雷措施

防感应雷措施1. 简介感应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设备和人员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在某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感应雷措施,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感应雷措施。
2. 措施一:金属屋顶金属屋顶是一种有效的防感应雷措施。
雷电通常会通过最短路径传导到大地,而金属屋顶可以作为一种导电路径,将雷电直接传递到地下。
因此,在需要防感应雷的工作环境中,建议使用金属屋顶。
金属屋顶的安装并不复杂,只需将金属屋顶板覆盖在屋顶上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屋顶应该与设备的接地系统连接,以确保完整的导电路径。
3. 措施二: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防感应雷措施。
它被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以便吸引并释放雷电。
避雷针通常由一个导电材料制成,如铜或铝。
安装避雷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高度:避雷针要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以便最好地吸引雷电。
- 导电材料:避雷针应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或铝。
- 接地系统:避雷针应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相连,以便将雷电导向地下。
4. 措施三: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防感应雷措施。
它可以将雷电传导到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接地系统通常由导体材料构成,如铜或铝。
接地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接地材料:接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如铜或铝。
- 接地区域:接地区域应选择地面潮湿的地方,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 接地深度:接地材料的埋入深度应足够,以确保能够将雷电有效地传导到地下。
5. 措施四: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防感应雷措施。
它可以将雷电引入到避雷器中,并通过内部的导电材料将其传导到地下。
避雷器通常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引线、内部导电材料和接地系统。
安装避雷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 位置:避雷器应该安装在设备附近,以便迅速吸引并导向雷电。
- 接地系统:避雷器应与设备的接地系统相连,以便将雷电导向地下。
- 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雷器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雷电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雷电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及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和电流,对电力设施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在雷暴天气下,电力设施可能会受到直接打击或由于雷电感应而受到间接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雷电对电力设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雷电对电力设施的直接影响雷电对电力设施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击中:雷电可能直接击中电力设施,如发电站、变电站、输电线路等。
这种情况下,电力设施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坏,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造成供电中断。
2. 烧毁设备:雷电引发的电流过大,有可能烧毁电力设施中的各种设备,如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
这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需要更换受损的设备,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修复。
3. 电磁感应: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很强,可能在电力设施附近感应出高电压,导致设备受损或者出现故障。
这种感应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损坏或者故障可能逐渐加剧,最终影响设施的稳定运行。
二、雷电对电力设施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影响之外,雷电还可能通过间接方式对电力设施造成影响。
1. 引发浪涌电压:雷电引发的电磁波可能导致高电压浪涌,从而对电力设施产生瞬态电压冲击。
这种冲击可能对设备的绝缘系统、电子元器件等造成损害,增加了设备故障的风险。
2. 扰乱信号传输: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也可能扰乱电力设施中的信号传输,比如控制信号、监测信号等。
这会导致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进一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雷电防护措施为了保护电力设施免受雷电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1. 地线系统:合理设计和建设地线系统是防范雷击的基础。
通过铺设深埋地线、接地网等,将雷电击中的电流迅速引导到地下,减少对设施的直接影响。
2. 避雷针装置:在高耸的建筑物、电力设施周围安装避雷针装置是防护措施之一。
避雷针具有尖锐形状,能够迅速吸收雷电,减少雷电对设施的损害。
防止感应雷击电气设备的措施有

防止感应雷击电气设备的措施有防止感应雷击电气设备的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之一就是感应雷击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电气设备产生的影响,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发生火灾。
因此,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感应雷击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应该考虑到可能遭受雷击的情况,并合理布局设备的位置和结构。
一般来说,电气设备应该尽量避免暴露在室外,尤其是在雷雨天气。
此外,设备的外壳应该具有良好的防雷性能,以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测。
定期的维护和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修复。
特别是在雷雨季节,我们应该加大对设备的检测频率,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预防感应雷击的影响。
例如,可以在设备周围安装避雷网或者避雷针,以将雷电引到地面,减少对设备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避雷接地装置来减少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对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
只有操作人员具备了足够的防雷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雷雨天气下采取正确的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之,感应雷击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感应雷击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加强维护和检测、采取技术手段以及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应雷击对电气设备的影响,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希望今后在电气设备的运行中,我们都能够认真对待感应雷击的问题,做好预防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防感应雷的措施

防感应雷的措施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然而,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而这种辐射往往是电子设备受到感应雷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应雷会给电子设备带来严重的破坏,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感应雷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感应雷的措施,包括电磁屏蔽、接地保护、使用电磁吸收材料等。
通过了解这些防护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电子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电磁屏蔽在防止感应雷的过程中,电磁屏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
通过将电子设备包覆在电磁屏蔽材料中,可以阻挡外部电磁辐射的进入,保护设备的安全。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有金属材料(如铝、铜)、金属网格和金属箔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磁性,能够吸收、阻挡和反射外部的电磁辐射。
在设计电磁屏蔽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其覆盖面积、电磁屏蔽材料的厚度和布局等因素。
合理设计电磁屏蔽结构可以将电磁辐射引导到设备外部,并将其安全地释放到地面上。
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防止感应雷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可以将感应雷引导到地面上,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在接地保护中,地线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
地线应尽可能短,且与设备的金属外壳紧密连接。
合理的接地系统能够提供低阻抗的导体,将感应雷迅速地引导到地面上,保护设备的安全。
另外,对于一些具有高敏感性的设备,可以考虑使用独立的接地系统,避免与其他设备共享接地线路。
使用电磁吸收材料除了电磁屏蔽和接地保护外,使用电磁吸收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手段。
电磁吸收材料可以吸收、消耗电磁辐射的能量,减少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干扰。
电磁吸收材料具有一定的厚度和介电常数,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辐射。
常见的电磁吸收材料有石墨烯、碳纤维等。
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在外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减少设备的雷击几率。
结论感应雷对电子设备的损害是不可小觑的。
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感应雷的发生。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由于雷电感应在建筑物上聚集电荷的方法是在建筑物上设置收集并泄放电荷的避雷带或避雷网,防止建筑物内金属物上雷电感应的方法是将金属设备、管道等金属物,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作牢靠的连接,以便将雷电感应电荷快速引入大地,避开雷害。
附1,什么是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直击雷防护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
直击雷防护重要采纳独立针(矮小建(构)筑物)。
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应采纳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均压环、等电位、接地体。
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
实行的措施应依据各种设备的实在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实行屏蔽措施。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附2,感应雷防护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考虑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金属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以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件与接地装置相连;屋面结构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相邻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l8一24m;非金属屋顶上加装网格,并子以接地。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距不到1L3Umm时,每3}n:须川金属线跨接:交又相距不到10lhnm时,交叉处一电应川金属线跨接;管道接头、弯头、阀门等连接处的过渡电沮大于0_03.时,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附3,感应雷防护措施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
实行的措施应依据各种设备的实在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实行屏蔽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电磁感应防护技术的探讨
[内容摘要]电磁感应是感应雷击的一种形式。
目前在电磁感应的防护中存在许多误区。
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磁感应、误区、改进
引言
电磁感应雷击是感应雷击的一种表现形式。
雷雨云放电时,在雷电流的周围空间里,还会产生强大的变化电磁场和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是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及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在电磁感应的防护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1、存在的误区
1.1在屏蔽的作用和使用上的误区。
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
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宜在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并以合适的路径敷设,屏蔽线路。
目前人们对如何使用屏蔽来防护电磁感应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例如:屏蔽不接地;者屏蔽接地了,但只有一个接地点等等。
1.2在浪涌保护器设置上的误区。
浪涌保护器用于防止雷电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对直流电源系统
和用电设备造成的损坏,浪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高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目前,在浪涌保护设置问题上,存在着盲目设置的误区。
对于设置信息系统的建筑物,是否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应在完成直接、间接损失评估和建设、维护投资预测后认真分析和综合考虑,做到安全、适用、经济。
因为浪涌保护器较其他开关电器相对昂贵,要尽量减少开发商的经济负担,就不能不讲投资而盲目设置。
在设计中要考虑现有的保护装置的有效利用,要与供电系统的型式、暴露程度,所有线缆的架设,设备自身的耐压水平,选用防雷装置的特性及其有机配合,以及装设后对设备的正常工作是否产生不允许的影响,雷击发生后的反应和自复能力等等复杂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当然,还应考虑投资与效益的关系。
1.3对电磁感应易发多发区段上认识模糊。
由于直击雷电流有极大幅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空间将有强大的、变化的电磁场,处在这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
能够引起较大感应的就是直击雷电流,但是电磁感应的多发区是在直击雷电流运行的哪个方向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目前还存
在误区。
2、电磁感应雷击的形成及其防护
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伴随着急剧的电流、电压的瞬时变化。
当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雷击点主放电
过程中,在雷击点附近的架空线路、电气设备或架空管道上,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过电压。
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十万伏,当线路或网络附近发生了电磁场的变化时,如发生了直击雷,因电磁效应,在线路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存在回路,感应电动势就会在回路中形成电流。
感应雷击有二种现象:一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形成的,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雷击后产生的短时高压而形成的;二是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电磁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而形成的。
电磁感应的防护手段,主要包括屏蔽和设置浪涌保护器。
不过,由于对电磁感应的认识上的不足或错误,导致在对屏蔽和浪涌保护器上的使用出现许多错误,出现防护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结合本人多年经验,下面就这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3、关于屏蔽的作用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
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因为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体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
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所以屏蔽体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
电磁屏蔽采用低电阻的金属材料,利用电磁场在屏蔽金属内部产生涡流起屏蔽作用的。
一般所谓的屏蔽,多半是指电磁屏蔽。
如果将屏蔽板接地,则同时也兼有静电屏蔽的作用。
屏蔽无疑防护电磁感应的好方法,问题主要出在使用上。
接地的一大前提,就是可将地球视作一个巨大的导体球,其电势永远为零。
则任一导体接地后,由于电势差的关系,其表面的第三种电荷总是会流入大地,以达到内部的平衡。
所以,当接地时,会有电荷流入大地,造成原本不带电的导体总体上反而带电了。
在屏蔽的使用上存在三种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屏蔽不接地,这使屏蔽形同虚设;第二个错误是屏蔽接地了,但只有一个接地点,这同样对电磁感应的防护无意义;第三个错误是虽然屏蔽层上有两个以上的接地点,但接地方法和位置选择错误也导致屏蔽的作用大打折扣。
正确使用屏蔽的方法是:在一段屏蔽层上,至少应选择两个点接地;而且屏蔽层的两个端点必须接地;而每一个接地都应遵从独立和就近接地的原则。
4、关于浪涌保护器的设置
浪涌指线路上电压的瞬时变得很大,如雷击、其他感应、谐波等,高电压进如用电器会发生击穿现象,所以在线路的输入端都会设置浪用吸收器来保护下游的用电器。
浪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两个电极分别与l(或者n)和pe线相联,两个电极之间形成一个电气间隙。
电网在不超过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情况下运行时,两个电极之间呈高阻状态。
如果电网因雷击或者操作过电压使两个电极之
间的电压超过点火电压时,间隙被击穿,通过弧光放电将过电压能量释放。
浪涌保护器也是可以用于防护电磁感应的,尽管其效果并不理想,至少,他没有正确设置的屏蔽体的防护效果好。
问题主要出在设置上。
在许多的地方,一条线路上只设置了一级浪涌保护,而一级浪涌保护,而一级流涌保护至少还需要一条用户终端才能与之构成一个感应电流的消耗回路。
固而同样存在雷击设备的威胁。
另外,浪涌保护器本身有自己的先天不足,如需要启动电压,反应需要时间等,再加上如果位置不当或感应区段距浪涌保护器距离太大,都加大了浪涌保护器失效的机会。
正确的方法是准确判定感应区段,并在感应区段的首尾之间至少设置两级独立的浪涌保护器,且每级浪涌保护器也要各自独立地主近接地,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5、关于电磁感应的易发多发区段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常识,只是未能引起人们的充分的重视。
我们知道,能够引起较大感应的就是直击雷电流,而直击雷电流的运行主要就是在竖直方向上的,因而,从理论上讲,它只能在线路的竖直分布的区段上产生感应,而在水平分布的区段上感应为零。
所以,在任何一条线路上,电磁感应的易发多发区段就是那些竖在分布的区段,而防护的重点,就是这个区段,在这个区段上,无论采用屏蔽,还是设置浪涌保护器都是可以实现有效防护的。
而只要确定了这个重点区段,其实没有必要在全线路上大撒网,不仅可以
节省成本,也能大大提高防护效果。
6、结束语
现代防雷技术是一系统工程,系统结构愈合理,相互之间的作用就越协调,才能使整个系统在总体上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电磁感应的防护,是防雷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永恒的课题,只要多实践,一定会找到更好的防护方法。
参考文献
[1]《电磁场与电磁波》杨显清
[2]《电力系统过电压》解广润
[3]《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马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