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脉冲防护设计
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

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电子与电气工程是一门关于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和电磁场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
雷击和电磁脉冲是电气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坏。
因此,开发有效的防护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雷击是指大气中形成的电荷差异引起的放电现象。
当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会产生巨大的电流和电压,对电力设备和电子设备造成巨大的冲击。
为了防止雷击对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损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在电力系统的设备和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
避雷针可以通过尖锐的尖端将雷电引向地面,避免其对设备和建筑物的直接冲击。
避雷网则可以将雷电分散到地面上,减小雷电对设备和建筑物的影响。
这些避雷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雷击风险,保护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次,我们还可以采取电磁屏蔽技术来防护电子设备。
电磁脉冲是由强电流和电压突变引起的短暂电磁波,可以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甚至损坏。
为了防止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设备周围设置金属屏蔽,将电磁波引导到地下或远离设备。
此外,还可以使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来减小电磁脉冲对设备的影响。
这些电磁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磁脉冲的损害。
除了以上的防护措施,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来降低雷击和电磁脉冲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合适的接地系统来分散雷击和电磁脉冲的能量,减小其对设备的冲击。
此外,还可以在电力系统中增加过电压保护装置,及时将过电压引向地面,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在电子与电气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安装避雷设施、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和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免受雷击和电磁脉冲的损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雷击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将会不断完善,为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移动通信基站雷电电磁脉冲综合防护设计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屏 蔽 等 电位 接
地 移 动 通信 基 站
1 引曹
随 着 微 电 子 技 术 的 应 用 渗 透 到 生 产和 生活 的各 个领域 ,雷 电灾害 的范 围变 得越来 越 大 , 由闪 电 直 击 和过 电压 波 沿 金 属 线 传 输扩大到雷 电电磁 脉冲 ( E L MP l h n n _i t i g g e cr m g ei us[ )从三维空间入侵到 l t a n t p l 1 e o c e1 任何 角落 ,无孔不入地造成雷电灾害。移动通 信基站是 由电源模块 ,接收发射模块 、天馈线 模块 、中继传输模块等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每到雷雨季节时 ,抗扰度水平低的移动通信基 站M0D M、程控交换机 、G M设备 、2 E S M板 等常常 因雷击而损坏 ,造成较大的直接和间接 经 济 损失 ,影 响 当地移 动通 信 系统 的正 常运 行。因此 ,在移动通信基站建 设之初就应该对 雷 电电磁脉 冲防 护提出非常严格的要 求,以确 保通信设备和人 员的安全,减 少雷 电或其它 强 电磁脉冲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 ,使相 关设 备 免遭损坏 ,保证通信系统 安全可靠地运 行。 本文 正是 就移动 通信 基站 的综合 雷电 电 磁脉 冲防护提 出的 没计 方案 。 2 ■ 电能量 耦合到移动通信 基站的主要 途 径 雷 电电磁 脉冲 是一种 强干扰 源 ,它的 传 输 途径分 为两 种 :一种是 空间 传输的 辐射干 扰 。闪电通道和 引导闪 电电流的外部防雷装置 都起着辐射天线的作用 ,它们向周围空间辐射 强 电磁波 ;另一种途径是沿金属导线传输 的传 导 干扰 。雷 电电磁 脉冲产 生的 过 电压 沿 电力 线 、信号线 、地下或地上的电缆线 、天馈线以 及 各种金属管道等导体进行传输。 就 室外 的移动 通信 基站而 言 ,雷 电电磁 脉 冲能量的耦 合途径主 要有 :l 、雷 电直接 击 中金属导线.如电力线 、通讯 线等,雷 击过 电 压传导到 室内 ,将终端 设备击坏 ;2 、雷电 击 中金属铁塔,雷 电流在下泄过程 中形 成的高压 与邻近的 信号系统之 间发生反击 ;3 、雷击形 成的电磁脉 冲以波 的形式 传输到机房 内部 ,在 内部信号 网络 上感应出过 电压或者过 电流 ,从 而损坏系统 设备。 3 ■电电磁 脉冲的综合防护技术 移 动通 信基站 是 由电源 模块 、接收 发射 模块 、天馈 线模块 、中继 传输 模 块等构 成的 个综 合系统 ,防雷 的 目的是 保证 整个 系统 能正常工作 ,不受雷 电的干扰和破坏 。I 的 c E 导 则指 出 ,防 雷最终 是通 过等 电位连 接实 现 的 ,等 电位连 接的 位置选 择在 不同防 雷区 的
雷电防护技术

1.概述雷电(Lightning)是一种壮观而又令人恐怖的大气自然现象。
雷电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常使建筑、电力、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遭受严重破坏。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由雷击引起的灾害事故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雷电作为一种强大自然力的爆发,尚无法有效地加以制止,人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设法限制雷击所造成的破坏作用,将雷击的危害减小到尽可能低的限度。
雷电防护(Lightning Protection)科学技术也在人类认识自然、抵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人类自从认识雷电起,就积极地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其危害。
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发明了避雷针(Lightning rod),成功地防止了直接雷击。
在人类社会将近两个半世纪的防雷史上,以避雷针为主体的传统防雷技术,无疑对生命、财产、建筑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暴露了传统防雷技术的局限性。
一方面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雷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雷电发生机理及其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现在,雷电防护技术已进入了综合防护阶段。
八十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发展的支柱技术,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由于微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特别敏感,雷电这种无时无地都在发生的自然现象对现代社会高度依赖的计算机网络等电子系统潜伏着严重的不安全性,雷电造成的灾害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一旦建筑物受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区域发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脉冲电磁场会通过供电线、通信线、接收天线、金属管道和空间辐射等途径侵入建筑物内,威胁室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级计算方法.doc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级计算方法雷电过电压对电子设备的危害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今日已是电子化时代,日益繁忙庞杂的事物通过高速电脑、自动化设备及通信发展得到井然有序、而这些敏感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却在不断降低,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因而它们受到过电压特别是雷电袭击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这是由于以雷击中心1.5km—2km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坏线路上设备;其后果可能使整个系统的运行中断,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雷电和浪涌电压成了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防雷器就是在最短时间(纳秒级)内将被保护线路连入等电位系统中,使设备各端口等电位,同时释放电路上因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短路泄放到大地,降低设备各接口端的电位差,从而保护线路上用户的设备。
对系统设备而言,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是雷电袭击产生过电压并传导的两条主要通道,因此防雷器就分电源系统避雷器和信号系统防雷器。
防雷区域的划分一、LPZ0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击电流;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二、LPZ0B区:本区内的各种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但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三、LPZ1区:本区内的各种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0B区更小;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四、LPZn+1后续防雷区:当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时,应增设后续防雷区,并按照需要保护的对象所要求的环境去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注:n=1、2、......。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级计算方法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N=K·(0.024·Td1.3)·(Ae+Ae’)式中:K──校正系数,一般取1。
Td──年平均雷暴日Ae──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Ae’──建筑物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电源线、信号线)2.等效面积Ae的计算当建筑物高度H<100M:D= [ H·(200-H)]1/2 (M)Ae=[L·W+2(L+W)·D+π·H(200-H)]·10-6 (KM2)式中:L,W ,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米)。
防雷spd设计

SPD在防雷电磁脉冲中的应用吴照宪(池州市气象局 247000)(池州市气象局 247000)提要为确保建筑物中的电子信息设备和计算机的安全,电源线、通讯线需要通过安装SPD与等电位体连接。
根据GB50057-94(2000版)及IEC关于过电压防护的最新技术标准,本文对SPD(电涌保护器)的原理、技术参数、选择、安装及级间耦合,SPD性能劣化保护等进行分析,提出在具体防雷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SPD 应用问题前言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品和家用电器已高度普及,雷击灾害特别是感应雷击所造成的危害比例越来越大。
一个电流上升率为100KA/μs的雷电,可在400m以外的计算机房产生300m2的环路,其电磁场能在打印机信号线上感应15KV干扰电压,足以对设备构成破坏。
电源线,通讯线在防雷区界面等处合理安装SPD,能有效地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但目前对SPD的使用存在不少误区,有的甚至很盲目。
本文根据GB50057-94(2000版)及IEC关于过电压防护的最新技术标准,对SPD的应用进行讨论,供有关人员参考。
1 建筑物防雷区的划分建筑物防雷区是根据其受雷电影响的不同程度而划分的,如图1所示。
LPZ0A区:本区内的各种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全部雷击电流,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LPZOB区:本区内的各种物体不可能遭受到大于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但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LPZl区:本区内的各种物体不可能遭受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更小,本区内的电磁强度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LPZn+1后续防雷区:当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时,应增设后续防雷区,并按照需要保护的对象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n=1、2……。
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以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
在防雷方案设计中,防雷区的划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SPD的选择和防雷效果。
雷电电磁脉冲及其防护

雷电电磁脉冲及其防护1 、雷电电磁脉冲的物理特性(1)物理特性从积雨云的密布到发生闪电,会出现三种物理现象。
①云中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地面及各种导体会产生感应电荷,呈观静电场的作用。
这种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②积雨云中电荷的移动(包括闪电)会产生磁场,若磁场强度发生变化就会出现电磁感应现象,这就是感应场产生的作用。
这种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较快,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③闪电发生时,会出现电磁波辐射。
这种辐射场也随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比较缓慢,它与距离的一次方成反比。
除了注意上述三种物理现象,更应密切注意雷电流的变化特性,因为雷电的破坏作用与雷电流的峰值和波形密切相关。
现代防雷装臵正是根据雷电流的物理特性设计的,其主要的物理特性是:①峰值电流决定闪电的机械力和电力的作用大小以及雷灾的危害程度;②到达峰值的时间,数值愈小,冲击力愈大,在选用防雷元器件时应考虑响应速度;③最大电流变化率决定了闪电的电磁感应强弱,是电子设备防雷技术中应特别重视的参量,因为电子设备防雷技术中主要是对感应雷的防护;④半峰值时间或到达波尾中间的时间,是指回击电流减小到峰值一半时的时间,这个时间越长,热效应越大,容易造成元器件的损坏,也容易引起火灾。
超过lOO}上s就属于热闪电了。
(2)雷电电磁脉冲的频谱分析雷电电磁脉冲的频谱是研究避雷的重要依据,从频谱结构可以获得雷电电磁脉冲电压、电流的能量在各频段的分布。
根据这些资料可以估算通信设备或系统在其频率范围内可能遭受到的雷电冲击的幅度和能量大小,并以此作为确定避雷措施的参数。
①雷电流峰值比率的频率分析雷电流峰值比率的频率分布是指在雷电流的频谱范围内,每一个频率的电流峰值与雷电流峰值之比的频率分布。
雷电流主要贫布在低频部分,随频率升高迅速递减。
电波的波头越陡,高次谐波越丰富,波尾越长,低频部分越丰富。
②电流峰值比率积累的频率分布雷电流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设备的过电压击穿和冲击能量过大的热击穿。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及 防雷 区交 界处 做等 电位 连接 。
()在 电 源线 和信 号线 上必 须 安装 相 应 的避 雷 3
器。
223 防雷 区 间内部 的等 电位连 接 ..
… 各 防雷 区间 内部应 设 有 闭合 环 形 的 等 电位 1 连 接 带 。该 连 接 带 至少 应 有 两 处 与 大 楼 主 钢 筋 相 连, 把各 种 接 地 线 连 成 到该 连 接 带 上 , 该 防雷 冉 使
用。
我们若 用 会属壳 体将 干扰 源 屏蔽起 来, 图 2f 如 b 所示 ,图 中 c 为干 扰 源 与屏 蔽 壳体 之 间 的 电容, ) l
c 为 电子设 备 与 屏 蔽壳 体 之 间 的 电容 , 2
为屏 蔽
() 3 把天 面 网格 、 引下线 、 平均 压环 、 地 网可 水 接 靠地 焊 接起来 。
环 路 感应 过 电压 ;④ 雷 电击在 远 处架 空 电力 线 上 ;
会属套 管两端 应做好 等 电位连 接 。
221 构造 “ .. 法拉 第 笼 ”
⑤ 雷 云 之 间放 电在 电力 线 上 弓起 感 应 雷 电波 及 过 I 电压 ; 雷击 通 信线 、 ⑥ 电力 线 附 近地 面或 地 面 上 其
同样 , 如果 干 扰 源不 屏 蔽, 而将 电子 设备 屏 蔽 ,
结 果 与上述 屏蔽 效果类 似 。 实 际工作 中, 在 是屏 蔽干 扰 源还 是 屏 蔽受 感 器, 议进 行综 合全 盘 考虑 。 根 建 应 据简便 、 济 、 作方 便 、 经 操 场地等 具体 情况 丽定 。 对 于平 行 导 线 , 于分 布 电容 较 大 , 合 干 扰 南 耦
一1一j) ( ) ( 1 [
各种 电源 线 、信 号线穿 金 属管 埋地 引 入 , 时信 号 同
《防雷击电磁脉冲》课件

接地系统传播
雷击电磁脉冲通过接地系 统传播,影响建筑物内的 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
影响范围
直接影响范围
雷击电磁脉冲的直接影响范围通常在 雷电放电点附近,影响范围内的电子 设备和信息系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 干扰和损坏。
01
02
03
设备损坏
雷击产生的瞬时高电压和 电流会导致电子设备和信 息系统的损坏,造成经济 损失。
数据丢失
雷击电磁脉冲会对电子设 备和信息系统造成干扰, 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系统瘫痪
雷击电磁脉冲可能引发整 个系统的瘫痪,影响生产 和生活。
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重要性
保障生命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防雷击电磁脉冲可以减少雷击对人员 和设备造成的伤害,保障生命安全。
01
防雷击电磁脉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防雷击电磁脉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对电子设 备和信息系统造成损坏或干扰。
特点
防雷击电磁脉冲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涉及电力、通信、交通、金融等多个领 域;同时,防雷击电磁脉冲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设备接地、电磁屏蔽 、浪涌保护等。
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
护措施的设计和规划。
输标02入题
在进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 物、设备、线路等的雷电环境条件,包括雷电活动规 律、地形地貌、土壤电阻率等因素。
01
03
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防护措 施,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等
,以确保建筑物、设备、线路等的防雷安全。
接地保护的原理是将雷电引入地下,通过大地将电流散播,从而避免对 建筑物和设备造成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脉冲防护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主要介绍雷电脉冲灾害产生的原因,分析雷电脉冲的入侵途径,通过电磁兼容理论获得解决雷电脉冲的设计思路。
一、雷电脉冲防护概况
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超大规模集成化及新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为信息时代的主导技术支撑产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遭受雷击过压的冲击,轻则造成这些电子系统的运行中断,设备永久性损坏,重的是这些系统所承负的那些须实时运行的后续工作的中断瘫痪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直接与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影响。
二、雷电脉冲入侵途径
雷击引起的上万伏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极强的交变电磁场是损坏楼内弱电设备的主要原因,交变电磁场的瞬即变化是吸引雷电入侵的最佳渠道。
其中入侵渠道可以大致分为3种:
1、配电线路引入雷电:配电线路(对 10KV 线路,高压MOV 的残压很高,弱电设备受此高压都会损坏,变压器有一定的隔离和衰减作用,但还有相当大的剩余雷电会传到后续设备。
)产生过电压后,该过电压直接传到弱电子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将设备的电源部分损坏。
2、通信控制线路引入雷电:通信控制线路(通信控制线路一般有
数据专线、网络线、数据控制线和视频线等)感应雷电后,雷电也直接传到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将设备的通信口损坏,与供电路线上产生雷电流的情况相似,一般来讲,通信线路上的雷电流比供电线路上的雷电流要小。
3、金属管道、电缆引入雷电: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电缆的进出线等也是雷电引入的又一途径。
通常是由于雷击静电感应引起或因暂太高电位 / 过电压通过线路耦合,造成管道和电缆线路毁坏。
三、雷电防护设计
雷电入侵的防范措施:针对上述分析,电子信息系统从电磁兼容角度防止雷击电磁脉冲,从电磁干扰三要素--干扰源、偶和途径、敏感设备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屏蔽、滤波、接地和合理布线等综合防护措施。
1、屏蔽
屏蔽是减少电磁脉冲干扰的基本措施。
屏蔽体可做成板式、网状式以及金属编织带式等, 利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对电磁能流具有反射和引导作用,在内部产生与源电磁场相反的电流和磁极化,从而减弱源电磁场的辐射效果。
金属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为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吸收损耗和电磁波在屏蔽材料内部多次反射损耗之和。
银、铜、铝等相对电导率大, 利用屏蔽体表面所产生涡流的反磁场来达到屏蔽目的, 以反射损耗为主铁和铁镍合金等相对磁导率大, 铁磁材料的高导磁率对干扰磁
场进行分路, 以吸收损耗为主。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导电性越好,屏蔽效果越好随着频率升高,电磁波穿透力增强,屏蔽效果下降。
防止雷击电磁脉冲干扰,应采取以下屏蔽措施:
⑴利用建筑物内现存金属部件,形成初级自然屏蔽体。
⑵信号线和低压电源线应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铁管加以屏蔽远离外墙结构柱,进人建筑物就近等电位连接。
⑶利用良导体和高磁导率的镀锌钢作为屏蔽体,具有良好的屏蔽效能。
⑷采用截止波导技术处理屏蔽体的孔洞。
⑸使用电磁密封衬垫和增加金属搭接面处理屏蔽体的缝隙。
2、滤波
滤波技术是抑制电气、电子设备传导电磁干扰,提高自身抗扰度,原理是压缩信号回路骚扰频谱, 用滤波器将无用的骚扰频谱成分滤除。
电源的频率很低(50Hz或直流), 雷电暂态过电压波形的频谱中含有丰富的高频, 其不可忽略的频率一般在1~10MHz。
在电源和电子设备之间接人含有压敏电阻的低通滤波器,对雷电暂态过电压波中的高频分量进行衰减, 同时能够泄流限压,保护电源系统和电子设备。
防止雷击电磁脉冲引起共模和差模形式的传导电磁干扰, 电源线滤波器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设备内未滤波的电源线路尽可能短, 远离滤波引线,防止再祸合。
⑵防止高频输人和输出的寄生电容干扰,滤波应优化布置。
⑶避免电源引线和信号逻辑电缆间的藕合。
⑷对敏感设备采用合适的RF扼流圈和旁路电容。
3、接地
接地主要是防止电磁干扰,消除公共阻抗的祸合, 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在电子信息系统中, 为了整个电子电路有一个公共的零电位基准面, 给高频干扰信号提供公共低阻抗通路, 发挥屏蔽措施良好效能,采用有效的电子设备接地。
电子设备频率<1MHz,避免形成地线回路, 防止通过地线回路的电流传播, 可采用一点接地方式;频率>10MHz,减少接地线的寄生电感, 可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但设备或系统内部地线回路增多,大信号电路可能通过地线回路电流影响小信号电路,造成干扰频率在1~10MHz, 可采用混合接地。
在许多情况下,为了防止电子设备外壳上的干扰电流直接藕合到电子设备电路上, 将外壳接地, 将其中的电子电路浮地。
4、合理布线
合理布线已经成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有效途径,基本思想是使感受器和干扰源尽可能远离、输出和输人端口妥善分离和防护、电源线和信号线互不干扰敷设, 通过合理布线减少雷击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
增加导线抗扰性,防止导线产生电容性和电感性祸合, 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导线长度要短、间距要大、避免平行走线。
⑵减少导线形成回路面积, 对干扰对象和干扰源电磁屏蔽, 抑制电磁场藕合。
⑶布线避免靠近用作引下线的柱筋, 减少感应范围。
⑷采用多条并联泄放暂态雷电流的路径。
⑸所有低压电源线和信号线都采用屏蔽措施。
参考文献
【1】邱杨田锦《电磁兼容设计》
【2】边登程,周鑫雷电防护中的电磁设计[期刊论文]- 1002-252X (2008)增刊-0040-04
【3】权秀敏浅谈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2007(7)
【4】占清华.计想建浅谈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思路和方法[期刊论文]-新农村(黑龙江) 2013(18)
【5】百度百科词条:雷电电磁脉冲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