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处置措施及随 访监测对防止暴露后感染有重大意义
• 局部处置 对暴露部用流动水冲洗,挤出污
血,越多越好,再用安尔碘消毒,包扎, 戴双层手套。 • 联合措施 进行血液检测 ; 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使用抗菌药物;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服用抗HIV预防用药等。
• 按规定着装沿规定通道进入楼层,在清洁区戴布帽→垫纱
布(8层)→戴防护口罩(建德市朝美日化实业公司防化学致 癌物净化口罩)→穿防护服(杜邦特卫强)→入办公室。(2)值 班,接班人员之间做好交接班工作。危重病人床头交班。 (3)在半污染区穿隔离服(北京科护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戴 一次性帽子→戴棉口罩(20层纱布口罩)→戴护目镜→穿鞋 套,戴手套→入病房(污染区)。(4)查房期间每查完一位病 人,离开病房后在治疗室用肥皂洗戴双层手套的手3遍, 碘伏纱布擦拭2遍,入下一位病人房间。(5)查房结束后在 治疗室肥皂洗戴双层手套的手3遍,碘伏纱布擦拭2遍后出 病区,在半污染区(缓冲区)脱护目镜→摘下棉口罩→脱隔 离服→脱手套、鞋套。(6)查房后根据患者病情记录病情变 化。以上工作均采用计算机操作,无纸办公。(7)在病区内 不得饮水,吃饭。(8)下班后离开办公室,在半污染区脱防 护服→防护口罩→棉布帽→手套→在清洁区洗澡→换棉工 作服→换鞋→出临床病区。想心事 Nhomakorabea成
学会减压 运动和阅读才能给人带来持久的快乐。腹 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能提高免疫力和抵御疾病的 能力。
讨论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率低 原因是自我感
觉风险小、缺乏相应知识、怕麻烦,因此 需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 • 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 尤其是 实习医生和护士,下临床的2个月内是职业 暴露的高发期,对这部分人群要重点加强 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机会和频率比 一般人群高。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造成的 压力很大,急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以保护 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三甲医院护士职业暴露主要原因及防护对策

健 人 员 以及 有关 的监 管 工作 人 员 ,被 认 为是 职 业暴 露 的高 危人 群。 而护理 人员位 于 职业暴 露高 危人 群 之首 。 职业暴 露 中 , 在 针刺 伤发 生的几 率最 高 , 护理 人员 最常 见 的一种 职业 性 伤害 。所谓 是 针刺伤 是指 一种 由 医疗 利器 如 注射 器针头 、 针 、 种穿 刺 针 、 缝 各 手 术刀 、 刀等 造成 的 意外 伤 害 , 剪 造成 皮 肤深 部 足 以使 受 伤者 出血 的皮 肤损伤 。
2 . 2物理 性因素
2 . 辐 射损伤 : 士工 作 中有 受 到辐 射 、 电 、 伤 、 .1 2 护 触 烫 噪声等 危 害 的可 能 , 尤其 是 护理 参与 实施 放 射 诊 治患 者 的过 程 中 , 受到 放射 线 的危害最 为严 重 ,由于大 多数 护 士不具 备放 射 防护 的知 识 , 得 不到 很好 的 自我 防护 , 损伤 。 报道 称【 易受 有 从事 放射 性诊 断 和治 疗 的医务 人员 因接触 放 射线 而 致恶 性 肿 瘤 、 白血病 、 良生 殖结 不 果及 放射病 者 比例较 高 。 2. .2锐器 伤 : 伤是 护 理人 员最 常见 的职业 事 故 , 2 针刺 不仅 引起皮 肤黏膜损伤 , 更危险的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由于近年来经 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艾滋病 、各种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因 此器 械 伤所 造成 的 职业 暴露 而 引 发血 液 感染 和 病 毒感 染 的潜 在 威胁 日趋严 重 , 医务 工作 者 的健康 构成 了极 大 的威胁 。 对 2 _ 3化学 性 因素 : 括细胞 毒 性药物 、 学 消毒剂 。护 士每 天都 要 包 化 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 , 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害 , 的气 强烈 味对 呼 吸道 刺激 大 ; 二醛 在 医院 中使用 是 引起 职业 性哮 喘 的原 戊 因之 一 。另 S i 等 【 mt 司 t 对不 同职 业人 群 手部 皮炎 检 出度 的调查 表 明 , 照组 人群皮 炎检 出率 男性 为 52 女性 为 1. 而外科 护 对 . %, 0 %; 6 士手 部皮 炎检 出率 男性 为 2. , 9 % 女性 为 3%。随着 抗肿 瘤药 物 4 2 的不 断 涌现 , 化 疗药 物 的 广泛 应 用 , 肿瘤 治 疗 的效果 有 了 肿瘤 使 很大 的改善 ,然 而多数 抗癌 药 物在 杀伤 或抑 制 癌细 胞 的同时 , 正 常组织 细胞 也会 受到损 害 。 医务人 员尤 其是 护 理人 员在 对病 人进 行治疗时直接或间接接触此类药物 , 积月累会对身体造成不同 3 1 程度 的损伤 。 a o 句 查 发现 , 置环磷 酰 胺 、 铂 的护士 尿液 Sr 等【 t 调 配 顺
护士职业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护士职业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护理人员工作中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及防护措施。
通过观察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各项操作技术,发现护理人员对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预防意识淡薄,洗手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手套,易被锐利器物刺伤等。
防护中应做到: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职业防护培训,严格洗手,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及时上报,并定期监测和预防性用药。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认真执行各项防护措施。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
作为护理工作者,各项操作技术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而职业危害时时存在,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至关重要[1]。
1 感染危险因素1.1 皮肤黏膜暴露由于工作关系,护理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远比普通人群高,存在着护理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
1.2 锐利器物刺伤护理人员由于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因而容易发生针、刀刺伤与割伤。
1.3 手污染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护理人员手上各种细菌的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手是护理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洗手则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空气污染污染的空气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传播呼吸道疾病,造成手术切口感染,导致输液污染以及通过被污染医疗器械间接感染人体。
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污染的空气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2]。
2 存在问题2.1 护理人员对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预防意识淡薄护士防护知识的缺乏可能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因素。
护理人员职业培训时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如何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学校均未开设职业防护教育的课程,因此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很薄弱,社会也没有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2.1 洗手不规范按规定,医护人员在诊查每位患者前、后或诊查患者的不同部位时、脱掉手套后等及进行各项操作时,都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3]。
护理职业暴露频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的探讨

护理职 业暴 露频 发的危险因素 分析与防护对 策的探讨
许 翠娴
摘要 综 述 了护 理 职 业 暴露 的危 险 因素 与 防 护 对 策 , 分 别 介 绍 了护理 职 业 暴 露 的现 状 、 护 理 职 业 暴 露 频发 的危 险 因素 及 防 护 措 施 。 认
最 常见 的职 业危 害 , 医 院的 职业 暴 露 损 伤 中 , 护 士 损 伤 率 居首 位 。 美国疾病控制中一 L , ( C D C ) 调查的2 7 0 例患A I D S 的 医护 人 员 , 2 3 2 例 为护士 , 占8 5 . 2 %, 其 中2 3 例是通过职业暴露 而感染¨ l 】 。 每 年 约 有 1 0 0 ~ 2 0 0 名 医 务 人 员死 于HB V 感 染I 2 1 。 国内戴青梅等报道 , 护 士 职 业暴 露 损 伤率 为7 4 . 0 6 %r ; 我 国 乙肝 表 面抗 原 的携 带 率 为 9 . 7 5 %, 丙肝 感 染率 约 为 3 %; 6 - 关 专家 最新 评 估 中 国艾 滋病 感 染者 是 6 5 万 人, 近 几年 来 以3 0 %的速 度 递 增 , 检测 发 现 的 H I V 感 染 者 及 患者 由 2 0 0 2 年 的4 0 5 6 0 例增加到2 0 0 5 年6 月底的1 4 . 1 万人 , 其 中 艾 滋病 患 者7 . 5 万人 , 累计 死 亡7 3 7 5 人, 并 且 正 由特 殊人 群 ( 吸毒 等 ) 向普 通人
群扩 散 , 医 护 人 员 职 业 感 染 的 危 险 性 逐 日增加 , 面 临 重 大 的危 害
职业暴露 的现状严峻 , 频繁引发医院感染 , 威胁着 人身安全并且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危险因素:1、针刺伤: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流程,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
2、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某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飞沫、菌尘、血液、体液传播,感染不易切断,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它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问题。
3、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4、环境因素:住院病人的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未达标;病房内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二、防范措施:1、加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每位护士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一切锐利的针器均应按要求放置在锐利针器盒内,包括: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刀片等;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禁止将针帽复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被刺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3、防喷溅的防护管理: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室应设置洗手设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6、常用器具类消毒:(1)氧气湿化瓶: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病人吸氧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更换吸氧管。
护士职业防护策略预防职业暴露与安全措施

护士职业防护策略预防职业暴露与安全措施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主要成员,承担着重要的护理工作,而在职业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和职业暴露的风险。
为了保护护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职业防护策略,以预防职业暴露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职业暴露现状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和病原体、化学药品以及其他危险性因素接触,比如血液、体液等。
因此,职业暴露现象时有发生,而职业暴露不仅可能影响到护士本人的健康,还有可能造成护士传播疾病等情况,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职业防护策略为了预防职业暴露,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职业防护策略,以降低暴露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职业防护策略:1. 掌握个人保护知识:护士应该了解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并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2. 规范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护士应该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比如正确佩戴手套、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此外,注意手卫生和接触患者前后的适当洗手是非常重要的。
3. 工作场所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和制度,明确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装备,以确保护士的安全。
此外,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卫生消毒,清除安全隐患也是必要的。
四、安全措施除了职业防护策略外,护士还可以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以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1. 合理分配工作量:合理的工作量分配是保护护士身体健康的关键。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站立、行走等,容易导致疲劳和姿势不当等问题。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合理安排工作量,减轻护士的负担。
2. 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的设备、工具等,确保护士的工作环境安全。
3. 心理健康关怀:职业暴露和工作压力可能给护士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医疗机构应重视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关怀,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护士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职业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因素1. 职业暴露: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与病人接触,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暴露,如结核病、流感等。
此外,护士还可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化学药品等有害物质。
2. 身体劳累: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常常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搬运重物,容易导致腰椎、颈椎等部位的劳损和损伤。
3. 心理压力: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病人的痛苦和死亡,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护士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也容易导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增加心理负担。
4. 感染风险:护士在接触病人时可能会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感染源溅射到眼睛、口鼻等部位,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防护对策1. 个人防护:护士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安全培训:护士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工作环境改善:医疗机构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合适的工作设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光线,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4. 劳动保护: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保证护士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合理,避免过度劳累。
5. 心理支持:医疗机构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为护士提供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6. 定期体检:护士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疾病,保证身体健康。
7. 健康生活方式:护士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三、结语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承担着照顾病人和保护他们健康的重要职责。
然而,护士职业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包括个人防护、安全培训、工作环境改善、劳动保护、心理支持等。
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

护⼠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2019-02-27摘要:⽬的:了解分析临床护理⼈员⼯作中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职业防护的相关可⾏性预防措施。
⽅法:针对我院不同科室护理⼈员的⽇常⼯作及各项操作技术进⾏职业防护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结果:调查发现各科室护理⼈员易被针、锐器刺伤,不正确佩戴⼿套、⼝罩、防⽬镜,洗⼿不规范,对⾎液传播疾病预防意识淡薄等,通过规范培训有效地预防措施,可达到良好的职业防护。
结论:护理职业防护中,应做到严格执⾏标准预防原则,加强护理⼈员的职业防护教育,认真执⾏各项防护措施,以降低护理⼈员的职业感染。
关键词:护⼠;职业防护;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R472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64-01护⼠从事的职业充满了责任与风险,随着医疗科技⽔平的发展进步,护理⼈员越来越认识到临床⼯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暴露感染的隐患,尤其是奋⽃在临床⼀线的护理⼯作者,⾯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的⽣命⽽来不及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直接接触患者的⾎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随着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次性医疗⽤品、化学药物、⾼技术应⽤等,各种现存的潜在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的、慢性的职业危害已经成为职业暴露中的⾼危群体,护⼠职业损伤的危险在不断提⾼,从⽽使护⼠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加强各种职业防护措施,保证护理⼈员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作必须要⾯对的问题,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此,加强护理⼈员的⾃⾝防护措施⾄关重要。
1、存在的危险因素1.1洗⼿不规范;按照院感规定,护理⼈员在为不同患者进⾏各种治疗操作时,都应进⾏洗⼿或卫⽣⼿消毒,但由于护理⼈员⾃我保护意识薄弱,⼯作量⼤,⼤部分护理⼈员尚未做到[1]。
1.2针、锐器物刺伤;护⼠每⽇的⼯作多数是各种的注射、静脉采⾎等损伤性操作,操作后将所有的污染物均放⼈弯盘,回治疗室后按污物的类别再次处理,常导致针头的刺伤,玻璃碎⽚划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
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2010年~2013年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的调查结果并不如人意,95%的医护人员有期望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要求。
发生职业暴露后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现象普遍,尽管医院设立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但在一月内只收到职业暴露报告2例,与实际的发生数相差甚远。
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麻痹大意,对发生感染存侥幸心理,认为既然暴露已经发生,报与不报无所为,导致漏报或超时(48h)报告严重。
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
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必须加大防范力度。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日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之中,在临床中往往仅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调查方法:护理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害职业群体[1]为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及危险因素,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不同岗位,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
2 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危险因素评估及认识不足,未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程等。
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
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70%。
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50%,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2]。
3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 生物因素最常见的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操作前、中、后。
多见于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
是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中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2 化学性损伤在配置化疗药物时没有密闭操作台,排风不良,易吸入化疗药物造成损伤,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导致损伤。
3.3社会心理因素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
承受来自患者、家庭、社会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易造成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疾病。
3.4 护士自身因素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薄弱,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工作中有血液、体液喷溅的危险不戴护目镜,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不戴手套,手卫生依从性差,操作技术不规范等原因都易发生职业暴露。
4 防护对策
4.1 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对新职工、进修生、实习生要进行岗前培训要把职业防护列入业务学习计划,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分析。
制定整改措施,提高防护能力[3]。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2 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保证任何操作都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流程,禁止针帽回套、徒手掰安瓿、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槮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变不良习惯和高危行为,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4.3药物伤害的预防:强化护士对化疗药物的防護意识,护士在配置化疗药物和护士操作时,应戴好口罩、手套、帽子、防护衣。
配药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有条件尽可能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检测空气中药物浓度,严禁超标。
如果操作时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清水彻底冲洗。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防止外溅。
注意通风,祛除消毒剂残留在空气中的浓度。
4. 4强化标准预防理念,正确掌握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护士应当学习、应用标准预防的措施。
标准预防强调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清洗医疗器械时,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出现职业暴露应遵循下列处理流程:挤压伤口--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消毒(2%碘酒,0.5%碘伏,75%酒精)--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用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由于和患者进行零距离接触,据报道,其职业暴露具有经常性、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4]。
所以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确保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黄莉,宋玲.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健康必读杂志,2013,09:0437.
[2] 张玉珍.护士职业暴露与危害[J].医学信息,2010,07.
[3] 陈敏珍.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10):2158-2159.
[4]王美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J].中国临床研究,1674-8182(2010)05-05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