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合集下载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主干知识梳理
本 节 目 录
核心要点突破
命题视角探究
主干知识梳理
英 国 君 主 立 宪 制 的 确 立
——自主探索
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掌握
历程:从法律、机构、规则等方面掌握
核心要点突破一:对“光荣革命”的认 时间 识 领导阶级 斗争 结果 阶段
或领导人
方式
资产阶 级和新 暴力 共和国时期 1649-1660 贵族 革命 (按资 资产阶级和新贵 王朝复辟时期 1660-1688 本主义 族利益受威胁 生产方 式经营 复辟王朝 宫廷 的贵族) 政变 “光荣革命” 统治结束 1688
——十七大报告
命题规律探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在本课涉及的考查方式、内容、规律等—— 创设新情景 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 与经济思想史相结合 在设问上增加难度 注意阶段特征 把握历史整体发展脉络
【真题印证】
1.(2014· 山东文综· 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 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本课小结】
一条主线: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优秀版)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优秀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
确立与发展
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
制王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 议会 中的统治地位 确立。
(1)1640年,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反对以国王为首的封 建势力,经过两次内战,于1649年,将国王 查理 一世 送上断头台。 (2)克伦威尔利用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于1653年就任“护国主”。后来由于“护国主”政 府缺乏强有力的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由于复辟王朝的统治直接威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的利益,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控制的 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 继承英国王位,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3.影响: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将实际权力逐渐转 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司法 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问题思考 2.“光荣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有何
变化? 提示 (1)革命前,国王掌握国家大权,实行专制 统治,认为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2)革命后,国王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国王日 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不支配国家政权, 议会是权力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3)影响: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使英国成为典 型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国家。 问题思考 3.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及形成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含义: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 向议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具 体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下院多数 党领袖通常就是首相,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 (2)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立法机构得以控 制行政,有效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其 形成维护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颁布《权利法 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
何?
一、确立—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⒈内容 ⒉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⒊结果: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 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请阅读“小密室的演变” ,共同解决下列问题:
• 进行政治文明建设要与本国实际相 结合,无视国情是行不通的。象英 国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保留下来, 有利于民族团结。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⒈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⒉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的话,布莱尔会不 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⒊如果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出兵的话,结果又会如 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下院,重新选举。
【学习目标】
1、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内阁制 2、掌握英国代议制的发展过程 3、分析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
Photography by yanfuhe
高一历史组 冯智传
什么是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 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 形式。
代议机构的特点:代议机构是国家的 立法机关。
请思考: ⑴英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⑵这种制度是怎样逐步确立的?
君主立宪制
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呢?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 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 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 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 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 上的共和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完善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完善
英国女王、首相、内阁、政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19世纪英国形成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D.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小结: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议会“第三院” 1832年议会改革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光荣革命
尊再次获胜 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君主立宪 政体运作图
国王


统英 而国 不治议,君主 会立 掌宪 握制 立法行、的特 政点
大 权。
提出内阁名单
首相
内阁
(政府首脑)国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王(政府)
解 散 议 会 重 新 选

议会
府 集
(下院)




不信任案
选民
不信任案
“它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戏剧,不具有革命性质, 麦考来的《英国史》称它是”理想的、合法的、
的武1、装国部队王是““统皇而家不部治队””…,…是为虚君; 材人料变2、二 成权: 男英 人力国 和中某 使心议一在员个议说男会:人“变,议成内会女阁除人掌了 之握不 外行能 ,政使 能一 够个 做女 一
切事权情并”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 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
但根3、据权惯例力拥制有衡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
7.1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白金汉宫
威斯敏斯特宫
唐宁街10号
本课线索:
一条主线: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过程
两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 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
三个转移: 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

历史-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历史-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首相和阁员必须总 辞职向议会谢罪;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 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去留。
二、完善民主:小密室的演变
选出下院 选出多数党 选出领袖
(权力中心)

(政府) 内
会 首
共进退
阁 国 王
相 (政府首脑)
形式负责
形式任命
(国家元首)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Act of Settlement(1701)
• 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 个女儿安妮。如果安妮没有直接的继承人,在 她死后,王位应传给斯图亚特王朝的远亲、德 国汉诺威选帝侯。 王位继承权 • 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 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 赦免。 司法权 《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什么权力?
二、确立民主:限制王权的法案
Bill of Rights (1689) •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该是自由的。 选举权 •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 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言论权 •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 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权利法案》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二、确立民主:限制王权的法案
①权力由国王转到议会。 ②确立了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议会主权 法律至上
三、完善民主:小密室的演变
乔治一世 ——不懂英语的国王
小密室——内阁
沃波尔——首 任首相(1721)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出现的时间: 威廉三世
地位: 最高行政机关
2、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 惯例一: 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 3、1721年,沃波尔任首相 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的 惯例二: 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 内阁和议会相互制约的关系 惯例三: 最终形成。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第一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第一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未按法律,不得拘捕臣民
《王位继承法》
未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
直接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院的议会
未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
限制了国王王位继承和官吏任免权
1、《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 2、《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家权力 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政治权力的核心从英王逐渐向议会转移 3、《权利法案》确立了什么原则,最大意义 为何?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 王权原则,英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英国国家大权掌握在谁手中?
无实权 国家元首
最高 决策者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
同样是女王,两位伊丽莎白女士她们在英国政治中 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
都铎王朝 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Ⅰ (1533~1603)
温莎王朝 伊丽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 (1926~ )
那么英国的实权君主是如何成为 “虚君”的呢?
7.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 首相,他( )
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 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
8.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
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 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 稳定
中国的内阁:为加强君权,专制 英国的内阁:为限制君权,民主
尽管称呼一致,但阶级本质不一样。明朝是封 建王朝,内阁既无法定的权利与职责,也不可 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是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 是封建性的。而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的产物,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不 对国王负责。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结果:把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标志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
《权利法案》后,英国国王是不是就毫无权力?
威廉三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 主掌国务大事。大臣们只对国王负责,而且 以个人身份接受国王领导,大臣之间不存在 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
——钱乘旦《英国通史》p193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
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完善过程 国王“统而不治” 1、内阁的出现 时间 :威廉三世 地位:国王的最高行政机关 2、惯例一: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 3、惯例二: 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 此惯例导致的权利转移是: 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首相内阁手中 确立了议会和内阁相互制约的关系 4、惯例三: 议会就此掌握的权力是: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英国议会大厦
什么是代议制?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 成代表机关(议会),间接参政议 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民主权 力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通常以 议会(国会)作为代议机关。
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白浩特说:“上 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 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 字。” 君主立宪制 指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 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 的政治制度。
君权神授
议会授权
二、《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限制了国王的 《权利法案》内容1689年
哪些权利?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 停止法律 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立法权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 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掌握国家大权

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 共进退
内阁
首相
②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探究:卡梅伦要上台组阁 ①
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国王
统而不治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首相 内阁 探究:当议会与首相发生意 见分歧时,会有什么样的结 果? 议会
解散议会
据新华社伦敦电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伦三岛早已是 深陷泥潭。英国财政大臣达林2008年10月8日上午宣布了 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英国政府将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 入高达500亿英镑 (870亿美元)的资金,并以得到这些银 行的股份作为回报。《泰晤士报》评论说,此次政府的救 市行动将是“二战后英国经济最大的国有化举措”。 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朗首相会不会为此改 变策略,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探究: 内阁与议会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内阁权力膨胀、议会权力削弱。
探究:根据国王、议会与内阁之 间的关系,回答:英国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
1.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象征; 2.议会:国家权力中心; 3.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你知道吗?
当今除英国外,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国女王伊 丹麦女王玛 荷兰女王贝 挪威国王哈 丽莎白二世 格丽特二世 娅特丽克丝 拉尔五世
西班牙国 王卡洛斯 一世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卢森堡、西班牙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编写人:吴科审核人:贾成鹏时间:2010-12-7
【教学目标】
1.了解《权利法案》。

2.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3. 知道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重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以2008美国总统大选图片和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
讲授新课:
一、专题介绍:(学生自学导语,多媒体展示)
二、给示课题和课标(多媒体)
三、本课知识预览:(多媒体)
(一)代议制在英国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合初中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用图示法导出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示意图)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过程:略
意义: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2、奠基:颁布法案(两个法案?)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19页第一自然段,你认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又维护了议会的哪些权利?有何结果或作用?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王权有何变化?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
(2)限制国王: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司法权等。

(3)维护议会:言论自由权、集会权等。

(4)结果或作用:把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变化: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

政治权力中心开始由英王向议会转移。

由上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议会是权力中心;
(二)发展:小密室的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多媒体出示,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讨论并回答)(1)内阁的起源:“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
(2)内阁的出现:“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议国事于小密室形成内阁
(3)惯例一: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
(4)惯例二: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沃波尔)
(5)惯例三:一旦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

(6)最终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讨论后,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三大特点:
特点2:国王统而不治(虚君);特点3:首相是政府首脑;
特点4: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2、合作探究:国王、内阁、议会三者之间关系?(多媒体出示,学生自由讨论)(1)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如果布朗拨巨资救银行,内阁成员大体上同意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朗会不会因此而罢手?为什么?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首相要么下台,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三)完善: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并在老师的点拨下得出结论)
1、背景(原因):
(1)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增;
(2)英国原有的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选区划分、议席分配、选举资格等)
(3)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2、内容:
(1)放宽对选民财产的限制(2)选区重新分配议席
3、你认为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
对象:不断扩大;财产资格:不断降低;
4、影响
(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促进了代议制的发展;
(3)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但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

讨论探究: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你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又有什么特点?
特点5:议会的选举权扩大
(四)新趋势: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问答法得出结论)
1、什么叫“第三院”?
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力膨胀,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2、内阁权力膨胀的表现?
(1)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2)控制部分立法权
(3)掌控议会的财政权(4) 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
3、由此你能够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还具有什么特点?(归纳法)
特点6: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学生自主归纳)
1、议会是权力中心;
2、国王统而不治(虚君);
3、首相是政府首脑;
4、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5、选举权扩大。

6、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课堂小结1】(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小结2】
【随堂检测】
1.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
2.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4.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力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是
A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B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封建专制王权
C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5.从英国的代议制的角度来看,布莱尔能任英国首相达十余年之久,主要是因为
A .布莱尔才能出众,深得女王赏识
B .英国法律中没有规定首相的任期
C .布莱尔政府在外交上有美国的支持
D .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连续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的多数党
6.2006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

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之后,跟胜者走是英国唯一的选择。

2003年春天,虽然与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外一边。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你认为:(共12分)(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3分)
赞成。

内阁成员与首相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3分)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6分)
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