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科论文写作思路探析

合集下载

文科生如何进行学术写作与论文撰写

文科生如何进行学术写作与论文撰写

文科生如何进行学术写作与论文撰写学术写作是文科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无论是书写学术论文还是撰写学术文章,都要遵循特定的规范和格式。

本文将介绍文科生进行学术写作和论文撰写的步骤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确定研究课题学术写作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课题。

文科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导师指定的研究主题。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需要展开背景调研,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已有研究成果。

二、梳理研究内容在确定研究课题后,需要对研究内容进行梳理。

这包括制定研究目标和问题,明确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建立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通过对研究内容的梳理,可以帮助文科生准确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三、查阅文献资料学术写作过程中,查阅文献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文科生应该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动向。

同时,必须注重文献资料的筛选和归纳,选择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总结。

四、整理论文结构学术论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研究内容。

在整理论文结构时,可以参考经典论文的写作方式,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同时,需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保持论文的整体连贯性和严谨性。

五、准确表达学术写作的关键在于准确表达,文科生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避免使用模糊和不明确的词语,确保句子结构清晰,逻辑有序。

此外,还需要运用合适的学术术语和论证方式,提高文章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六、注意引用规范学术写作中的引用非常重要,文科生必须准确标注引用来源,遵循相关的引用规范。

在文中引用他人观点或者文献时,需要使用合适的引用格式,并在文末提供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

遵守引用规范可以提高学术写作的可信度和学术诚信性。

七、反复修改学术写作并非一蹴而就,文科生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

在修改时,应重点检查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章节是否完整等。

大学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思考技巧

大学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思考技巧

大学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思考技巧在大学生活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这项任务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思考技巧,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表达的清晰度。

本文将探讨大学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思考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提升写作水平。

一、梳理逻辑框架在写论文之前,首先要梳理逻辑框架。

逻辑框架是指论文中的思维脉络和条理,它是整个论文的骨架。

为了确保论文的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梳理逻辑框架。

首先,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通过分析研究目的和问题,我们可以确定论文的主题和要点。

其次,根据论文主题和要点,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从而为论文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背景。

然后,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

可以根据论文的主题和要点,将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为后续写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最后,根据整理和归类的文献资料,构建逻辑框架。

可以将论文按照引言、背景、问题陈述、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进行划分,逐步完善论文的逻辑框架。

二、构思论证思路在论文写作中,论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良好的论证可以使论文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在构思论证思路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明确观点和论证结构。

确定论文的核心观点,并思考如何对其进行论证。

可以采用分析、比较、演绎等方法来展开论证。

其次,进行逻辑链式思考。

逻辑链式思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将不同的观点关联起来。

通过建立逻辑链,可以使论文的论证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然后,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

论证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引用文献、调查数据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来提供证据。

最后,合理回应反对意见。

在论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反对意见。

要善于回应这些反对意见,可以通过对反对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论证。

三、注重逻辑连贯和清晰表达在写论文时,要注重逻辑连贯和清晰表达。

良好的逻辑连贯和清晰表达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内容和观点。

文科生如何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

文科生如何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

文科生如何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在高等教育的领域中,科研和论文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对于文科生而言,掌握科研和论文写作的方法能够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更好地应对学术挑战。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文科生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

一、确定研究领域和题目作为文科生,首先需要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题目。

选择一个研究领域和题目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专业背景、学术兴趣以及当前研究热点。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学术论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二、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在确定研究领域和题目后,文科生需要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通过图书馆、电子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等渠道,获取有关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

在整理文献时,要注意筛选出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且可信赖的文献,同时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笔记记录。

三、制定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方案在开始实施研究之前,文科生需要制定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对象,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内容分析、调查研究等。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要明确研究目的、研究问题、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细节,确保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在进行研究时,文科生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根据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采集方式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编码,然后根据研究问题,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或质性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五、论文写作和结构梳理论文写作是整个科研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文科生需要注意合理的结构梳理和语言表达。

通常,论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发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并正确引用和注释相关文献。

六、反思和修改完成初稿后,文科生应该进行反思和修改。

通过对论文的整体内容、论证逻辑和语言表达的检查,及时发现和修正潜在的问题和漏洞。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论证与分析方法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论证与分析方法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论证与分析方法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的增多,毕业论文成为了大学生撰写的重要任务。

然而,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需要具备合理的论证与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论证与分析方法,以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二、理论方法1. 确定研究问题在论文写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是论文的核心,它应该明确、具体,并与研究领域相关。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论证与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等。

2.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论证与分析需要基于充分的文献支持。

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该注重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学术期刊和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论文等。

通过比较和分析文献中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背景知识。

3. 运用逻辑思维在论证与分析过程中,合理的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生需要遵循严密的逻辑链条,构建有条理的论证框架。

可以采用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合理推导与论证自己的研究结论。

4. 统计与数据分析当涉及到实证研究时,统计与数据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技能,并借助统计软件如SPSS或Excel等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验证研究假设并提供客观的研究结果。

三、实践方法1. 实地调研毕业论文需要基于实践或实证研究,因此实地调研是必要的一步。

大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实地调研数据,并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2. 案例分析对于某些问题,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论证与分析方法。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法。

大学生可以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经典案例,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

3. 对比研究对比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论证与分析方法,适用于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大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对比对象,并通过系统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论文写作的讨论与分析

论文写作的讨论与分析

论文写作的讨论与分析在现代学术界,论文写作一直是学者们进行研究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方式之一。

论文写作不仅是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更是一种对学术规范和逻辑推理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的一些重要要素和技巧,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一、选题和提纲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选题和提纲的制定。

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既要符合个人兴趣,又要与学术界的热点和趋势相结合。

在选题的基础上,制定提纲是为了明确研究方向和论文结构,提纲应该合理分析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思路。

二、资料搜集和阅读在确定选题和提纲之后,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阅读。

这些资料可以是书籍、期刊论文、报纸文章、学位论文以及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

资料搜集的目的是为了扩展知识面,获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已有研究做出综合和创新的分析。

三、论文结构和章节编排论文的结构和章节编排是论文写作的核心。

一个良好的论文结构应该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每个章节应该有明确的研究内容,且逻辑和语句通顺。

1. 引言部分:引言应该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2. 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展示研究缺口和问题。

3. 方法论部分:方法论是说明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4. 实证研究部分:实证研究是对已有理论进行验证和检验,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5. 结果分析部分:结果分析是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对研究问题进行回答和解释。

6. 结论部分:结论是总结论文的主要发现和观点,提出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四、语言文字的精炼与准确论文写作需要注意语言文字的精炼和准确性。

在表达观点时,应该用简练、准确、具有学术价值的语言。

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笼统和主观的表述方式,而是更注重实证和客观的叙述。

此外,论文中应尽量避免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标点符号的错误,以确保学术严谨性和流畅性。

大学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大学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大学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必修的任务。

然而,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构思困难、文献调研不全面、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任务。

一、构思困难的解决思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陷入构思困难的境地,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论文要求:仔细阅读论文要求,理解要求中的关键词,如主题、范围等,从而明确论文的方向和限制。

2.背景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所选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领域,从而为论文的构思提供参考。

3.头脑风暴: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集中思维,快速产生大量的观点和想法。

将这些观点和想法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思维导图或清单,有助于进一步的构思和组织。

4.选择合适的结构:根据论文要求和自己的思路,选择合适的结构,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对比分析等,以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二、文献调研不全面的解决思路文献调研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而文献调研不全面会导致论文的信息不足和分析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权威的文献来源:确保所选择的文献来源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如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

2.广泛查阅文献: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广泛查阅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学术论文、专业刊物等。

同时,也可以与导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筛选文献内容:在查阅大量文献后,筛选出与论文主题相关、内容具有实证价值的文献,将其纳入论文引用中,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严谨度。

4.扩大文献调研范围:除了传统的文献调研方式,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如利用学术搜索引擎、在线数据库等,扩大文献调研的范围,从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三、语言表达不准确的解决思路语言表达不准确是很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会导致论文的可读性和连贯性下降。

大学毕业生论文文献撰写思路探讨

大学毕业生论文文献撰写思路探讨

大学毕业生论文文献撰写思路探讨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论文成为每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而文献撰写作为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论文的质量和深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毕业生在文献撰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思路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任务。

一、明确研究方向和选题在进行文献撰写之前,大学毕业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

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对于后续的文献查找和整理至关重要。

毕业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发,结合导师的建议和指导,选择一个既具有研究意义又具有可行性的选题。

二、系统查找文献资料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之后,毕业生需要系统地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等途径获取相关文献,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文献数据库。

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三、筛选和整理文献资料在查找到大量文献资料之后,毕业生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

首先要对文献的来源、作者、出版时间等进行初步的筛选,排除掉与研究主题无关或者质量较差的文献。

然后要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提炼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和观点,为后续的论文撰写奠定基础。

四、合理引用文献资料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毕业生需要合理引用已有的文献资料,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准确标注文献的来源和作者,避免出现抄袭和侵权行为。

同时,也要注意引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引用过多无关或低质量的文献,影响论文的可读性和权威性。

五、注重文献综述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撰写文献综述部分时,毕业生需要注重文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要将不同文献之间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比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观点。

同时,也要注意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框架,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的内容,使整个文献综述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六、不断完善和修订文献部分在完成文献撰写后,毕业生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文献部分。

文科类毕业论文写作技巧与范例

文科类毕业论文写作技巧与范例

文科类毕业论文写作技巧与范例毕业论文是文科类大学生的重要学术任务,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文科类毕业论文写作的技巧,并提供相应的范例供参考。

一、确定论文主题与范围在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论文的主题和范围。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对于整篇论文的质量和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时,要确保主题范围不过于宽泛,否则可能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如果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将范围缩小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或“20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二、收集资料与文献综述在确定了主题和范围后,接下来需要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学术数据库等途径,收集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在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概述,并分析学界对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同时,要注意挑选与自己研究角度相符合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构建自己的研究框架。

三、构建论文结构合理的论文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论文。

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可以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几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概述,并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

文献综述部分可以对已有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研究方法部分需要详细描述研究采用的方法,并说明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研究结果与讨论部分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需要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深入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四、注重论证与证据支持毕业论文是一篇学术性的研究性论文,在撰写过程中要注重论证的严谨性和证据的支持。

每个观点都需要有充足的证据支撑,可以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或通过实证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性强,确保每个观点都能得到充分解释和论证。

同时,要注意对于不同观点的对比和比较,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第24卷第2期大学生文科论文写作思路探析孙炜(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是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目前各高校都将毕业论文作为大学生学业的一部分。

大学生写作学术论文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背景之外,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论文的开篇、论文主体的布局以及结尾不同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大学生应在平时有意识地加强学习,动笔锻炼。

[关键词]大学生;文科论文;写作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2-0024-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2.012[本刊网址]http://在大学学习阶段,撰写学术论文是大学生学业的一部分。

通过撰写学术论文,不仅有利于检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呢?除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会谋篇布局。

简言之,一篇论文有三个部分组成:开篇、主体和结尾。

这三个部分是一篇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在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上各不相同。

一、论文开篇要开宗明义学术论文贵在简练,在开篇之时就应该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当然,“奇句”不可能常有,但是,开篇重在“夺目”,即吸引人。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根据每篇论文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引导人们继续阅读。

一般而言,开篇的写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种,说明缘由法。

任何研究课题的选择都是有原因的。

这些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个人原因和学术原因。

个人原因有很多,比如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这往往是决定一个人研究方向的最初和最终因素。

但是,就学术论文本身来说,个人原因是不能被强调的,更不能作为开篇。

因为读者阅读论文关心的是学术成果,而非作者个人。

因此,用“说明缘由法”开篇,就要用学术原因来吸引读者。

如《从会馆到同乡会:近代河南旅京士绅的聚集活动及其影响》[1]一文就用此法开篇,指出目前士绅研究的现状是多宏观少微观,多组织轻“活动中的人”,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在这些不足方面着力。

第二种,提出问题法。

论文的写作贵在有问题意识。

针对研究对象,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起读者注意,然后就此展开论述。

很显然,这一开篇方法适合一些有争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初学论文写作的同学,可能不具备深厚的学术积累,但是往往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崭新的视角,这令同学们能对一些旧问题旧观点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笔者在担任“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发现同学常常选用这一开篇方法,比如有个同学研究“袁崇焕之死”,他的开篇是这样的:“一般认为袁崇焕是被冤死的。

我不这样认为,对他的死,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呢?我根据心理学的方法分析袁崇焕的性格及其与崇祯皇帝的冲突,认为袁崇焕的性格导致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必然会被杀死。

”这样的开题简单自然,一气呵成,既交代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种,解释题义法,即用解释论文题目的方法入篇。

学术论文的题目,是论题的首要反映,必须精炼、准确,有很强的概括性。

但是,题目中涉及的某些概念,作者可能想做些具体的说明,或者需要用列举外延法来明确一下研究范围,这就需要解释题义。

疏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阅读障碍。

如李安《叶德辉的历史文献学成就论略》一文,就是从介绍叶德辉其人及主要著述入篇的。

第四种,阐明意义法。

任何研究课题,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或现实意义。

因此,论文的开篇可以由此入手。

如《从八旗驻防到地方行政制度》[3]一文的开篇:“八旗驻防制度是清入关前就有的制度,在清统治的近三百年时间里,驻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如有些地区的驻防制度向地方行政制度转化。

长期以来,这种转变被忽视了,而这对研究入关后八旗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该文选择盛京将军辖区,作为个案研究这种转变。

此论文的开篇不长,却是一个成功的开篇。

既交代了研究现状,又点明了研究意义。

指出“八旗驻防制度向地方行政制度转化”的转变被学术界忽视了。

因此,这一问题需要研究。

而这样的研究对“入关后八旗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除了上面特别介绍的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开篇方法,如概括内容法,把文章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再用演绎法铺陈开来。

此外,还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用两种或多种方法开篇。

二、论文主体要强调布局完整论文的主体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承接开篇的引论,用大量的资料、合理的方法、流畅的文字集中展现作者的观点。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在写作过程中,只要把握好如下三个要求,就能够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

基金项目:2009年信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0908)。

作者简介:孙炜(1980—),女,河南偃师人,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移民史及史学理论。

24Vol.24.NO.2Feb.2011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第24卷第2期2011年2月25首先要围绕核心观点。

“观点鲜明、突出”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就必须围绕核心观点。

其实,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往往由多个分论点组成。

这些分论点就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达到观点突出,大学生在下笔之初就应该对论文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在把握整体框架的情况下,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作,一部分围绕一个分论点,众多分论点的集中就构成了核心观点。

如《台湾地区郑成功信仰之历史研究》一文,核心观点是不同时期台湾地区郑成功信仰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该文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个时期阐释了郑成功信仰,这三个时期也就是论文主体的三个部分:郑成功治台时期郑成功信仰的成形;清政权下台湾“郑成功信仰”的形态转变;日本统治下台湾“郑成功信仰”的重新定义。

其次讲究层次清晰。

层次性是论文脉络清晰的重要保障,一篇论文一定要讲究内容的层次,使读者有清晰的层次印象。

大学生初写论文,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思路混乱。

有很多大学生写的论文,从整体看,可以基本知道他想说明什么问题,但是,他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上下不连。

前后颠倒。

已经开始阐发意义,下一段又拐回去总结了。

所以,逻辑思维比较混乱,材料只是堆砌,而不会有机运用;其客观原因,可能是锻炼的次数少,虽然一直写课程论文,但是不够重视,况且课程论文二三千字即可,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字数六千以上,字数太多,同学们一下子把握不了长文章。

主观方面就是写文章时,不从自己的思考出发,过多地依赖别人的文章和观点。

为改变这一缺陷,就应该加强逻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写作中认真查阅资料,并积极主动地思考选题;论文完成以后尽可能地多读几遍,找出思路不顺语句不通的地方,认真修改。

第三,要有合理的布局。

学术论文若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核心观点,必须有合理的布局。

一般而言,论文的正文由几大部分组成。

合理的布局就是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种是并列关系。

如尹全海《固始移民与两岸三地寻根资源之整合》一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移民资源;姓氏资源;信仰资源。

显然,这三个部分并列,都属于两岸三地的寻根资源之一。

第二种是递进关系,包括时间上的递进和逻辑上的递进。

前者如前文提到过的《台湾地区郑成功信仰之历史研究》[4]一文就是按照时间递进布局的。

后者如常见的分析历史事件用背景、过程、影响等部分进行布局。

第三种是补充关系。

就是在原文研究的基础上,对结论进一步引申。

有些论文最后的“余论”就是补充。

上述三大关系在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同样适用。

同时,段落应有主句,形成段旨。

主句放在段首或段尾均可,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均可提示出主句,各个段落都要围绕这个主题。

三、论文结尾的写法论文的最后一段应是“关门语”,即结尾语。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

”论文不仅要开头好,而且还应有好的结尾。

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无尾。

结尾要求与开头呼应,简单明了,富有联系性和启发性等。

和开篇相比,结尾的方法不是很多。

主要有概括法、探讨法等。

概括法是指在论文的主体部分中,作者用充足的资料、严谨的方法分析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详细但是篇幅比较长,因此,在结尾部分,为了方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论文的内容及观点,需要重申一下核心观点,加强读者的认识。

探讨法的出发点在于,无论是对研究对象而言,还是对论文作者而言,一篇论文的完成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步。

一个问题解决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等待解答。

因此,在论文的最后,作者常常针对研究对象,提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在论文结尾,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当成建议或展望,供读者讨论思考。

以上方法虽然可以分开来用,但是往往结合在一起。

如高长青《论清代乾隆时期的辑佚书活动》结尾就综合运用了如上方法:“综上所述,乾隆时期的辑佚书活动,把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史料从收集到整理,从整理到研究,从研究到刊印,为后来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清修《四库》,名曰右文,实为禁书。

因此,著录的书籍并非兼收并蓄,而是有严格‘钦定’的去取标准。

另外,中国文化着重伦理和政治关系,忽视自然科学、生生产技术、商业工艺和民间文艺,致使我国的自然科学著作未能在《四库全书》中充分得到反映。

再者,〈总目〉本身有许多错误,对此我们应利用其他著作来做补充。

当然,本文所论只是写作论文最基本的方法,目的是说明学术论文的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用。

衷心希望大学生在学习时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也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唯有两者结合,才能充分、完整、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写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1]叶宗宝,薛彦.从会馆到同乡会:近代河南旅京士绅的聚集活动及其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4~148.[2]李安.叶德辉的历史文献学成就论略[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85~88.[3]任玉雪.从八旗驻防到地方行政制度——以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嬗变为中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3):103~112.[4]高致华.台湾地区郑成功信仰之历史研究[J ].史学集刊,2006,(5):17~21.[5]尹全海.固始移民与两岸三地寻根资源之整合[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41~45.[6]高长青.论清代乾隆时期的辑佚书活动[J ].甘肃高师学报,2005,(3):106~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