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田整理项目1总论1.1项目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
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
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指出: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和耕地质量建设。
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各行各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整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安全、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做贡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服务“三农”、促进湖北省实现“中部崛起”的有力举措。
赤壁市位于位于湖北省南部,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现辖15个镇,4个办事处,2个国有林、茶场。
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52万。
历史悠久,四海知名。
赤壁古称蒲圻,缘起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设置蒲圻县,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
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有着1700多年沿革的蒲圻撤县设市,由咸宁市代管。
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
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
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
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
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地处鄂南边陲,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
农村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部发2000-007号”《关于申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通知》和“国土资源厅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实、办好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以《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田集街道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位于潘集区中部,淮河北岸,淮潘公路东西方向贯穿全街道,东邻古沟回族乡,南靠架河乡,西与芦集镇接壤,北与潘集镇、泥河镇相连,境内有潘集区政治文化中心的袁庄城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型街道。
全街道辖1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74人),土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761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63亩,2005年人均收入2501元。
田集街道南有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北有泥河,中部顾高新河横穿东西,水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街道南片是个老灌区,沟、渠、路都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建设实施的。
为了增加蓄水量、致使沟塘设计过大,断面超宽,另外还有很多废旧沟、塘、老村庄没有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加之城市推进,耕地面积少,人们惜地如金,加快土地整理已迫在眉睫。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必要性项目区位于位于潘集区田集街道南部,是潘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项目区内废旧坑塘占地较多,荒废沟渠、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淤塞严重,不能保证项目区正常灌溉,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较低;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废弃水工建筑及老村庄占地得不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 XX土地整理项目2.项目类型:土地整理⑴平整土地、改良土壤;⑵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
3.项目性质: 惠民项目。
4.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面积为XX 公顷。
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XX镇境内XX村、XX村范围内, 其四至是东至XXX、西至XXX、南至XXX、北至XXX。
6.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项目区位于沂蒙山区, 属于丘陵地貌;项目区的形状如XX.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土地为临朐县XX镇XX行政村村集体所有, 土地权属界线清楚,面积准确。
集体所有权已在XXXX年进行了所有权登记发证.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和林网建设三个方面。
⑴土地平整: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对零星地类、废弃的坑塘、沟渠、断头路及零星的不毛之地进行整理, 使其变为耕地,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土地平整, 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实现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此需平整土地面积XX亩,完成土石方工程XXX万立方。
⑵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是确保项目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旱与涝)的能力.为解决灌溉水源, 拟对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供需水量要求计算结果, 分别布置硬化渠道和机井。
7.为解决排涝问题、提高防涝能力, 需要在项目区建立通畅的排水系统工程, 使项目区内容各田块的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向项目区外。
8.⑶道路交通与林网工程:项目区的田间路网布局不合理, 路窄坡陡,断头路较多, 农作物的运输很不方便。
因此本着利用和改造现有道路、节约占地的原则, 按照规范标准修建田间道路, 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同时要配套完善项目区林网工程的建设。
9.项目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项目区整理前, 耕地质量按照高产田和中低产田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来讲, 高产田占面积的5%左右, 通过项目实施后高产田面积将增加到总面积的30%以上, 原有低产田全部改造为中高产田。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关键项目施工方案 (3)第一节土地平整施工方法 (4)第二节道路施工方法 (9)第三节农田水利施工方法 (12)一、砌石工程施工方法 (12)二、砼工程施工方法 (19)三、渠道施工方法 (21)四、涵管施工方法 (22)五、涵洞施工方法 (23)六、渡槽施工方法 (26)第三章施工现场组织指挥系统 (26)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计划 (35)第五章保工期方案及措施 (41)第六章保质量方案及措施 (45)第七章保安全方案及措施 (53)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53)二、制定安全岗位责任制 (55)三、建立各项安全制度 (61)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市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XX镇土地整理项目。
2、工程位置:本项目区位于XX省XX市XX镇马州村,东经117°42′58″-117°43′36″北纬24°28′24″-24°29′03。
3、质量标准:合格。
4、施工内容:4.1土地整理:本项目涉及土地整理总面积905亩,整理后耕地面积达到90.57亩。
4.2农田水利工程:本项目灌溉渠系,以灌排分开方式布置排灌沟渠,并且全部实现自流灌溉,渠道配水方式按续灌方式进行。
4.2.1灌溉渠道:灌溉渠道采用M7.5浆砌条石,新建农渠15条,长度为4115m。
4.2.2排水沟:田间排水系统共新建农沟2244m,以承担项目区农田的排水任务。
排水沟全部采用干砌块石护砌。
4.3田间道路工程:布置原则为:田间道至少通达田块,生产路通达格田,田间道单独成网,并对外相通,生产路依赖田间道形成网络,使项目区交通不便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4.3.1田间道:田间道通行农用汽车和农业作业机械,路面宽3.0m,路基宽度(含路肩)为3.6m。
路面高程。
路面高程一般高出高田面0.5m。
路肩高度应按两侧的田面高程来确定。
道路纵坡。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6)1.1项目名称 (6)1.2项目类型 (6)1.3项目性质 (6)1.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7)1.5项目区所在地及项目区地貌类型 (7)1.5.1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 (7)1.5.2项目区地貌类型 (7)1.6土地权属状况 (7)1.7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 (7)1.7.1土地平整工程 (7)1.7.2农田水利工程 (7)1.7.3道路工程 (8)1.7.4其他工程 (8)1.8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及整理后耕地质量变化 (8)第二章项目背景 (9)2.1项目所在县简况 (9)2.1.1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 (9)2.1.2项目所在县的自然条件 (10)2.1.3 项目所在县的社会经济情况 (11)2.2项目提出的理由 (14)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2.3.1法律、法规 (14)2.3.2相关政策 (15)2.3.3相关规划 (15)2.3.4技术标准 (15)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16)3.1自然条件 (16)3.1.1地形地貌 (16)3.1.2气候条件 (17)3.1.3土壤 (17)3.1.4水文地质 (17)3.2自然资源条件 (17)3.2.1光热资源 (17)3.2.2水资源 (18)3.2.3生物资源 (19)3.3社会经济状况 (19)3.4自然灾害 (19)3.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9)3.5.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19)3.5.2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 (21)3.6.1交通条件 (21)3.6.2排灌设施 (22)3.6.3电力设施 (22)3.6.4农田防护设施 (22)3.7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 (23)第四章项目分析 (13)4.1项目合法性分析 (13)4.1.1法律法规 (13)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3)4.1.3其他规划 (14)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4)4.3新增耕地来源及分析计算 (14)4.3.1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4)4.3.2新增耕地数量分析 (15)4.3.3预计新增耕地质量分析 (15)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5)4.4.1供需水量分析 (15)4.5土地适宜性评价 (20)4.6公众参与分析 (21)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2)5.1规划原则 (22)5.3总体布局 (23)5.3.1土地利用布局 (23)5.3.2工程平面布置 (25)5.4建设内容 (26)5.4.1土地平整工程 (26)5.4.2道路工程 (28)5.4.3农田水利工程 (28)5.4.4其它工程 (29)5.4.5 典型田土块设计 (29)5.4.6工程量分类汇总 (29)5.5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状况 (35)第六章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7)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37)6.1.1土地权属 (37)第七章项目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38)7.1实施措施 (38)7.1.1组织机构的建立 (38)7.1.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39)7.1.3实施控制措施 (40)7.2工程管理 (41)7.2.1管理机构的建立 (41)7.2.2管理措施 (41)7.2.3经费筹措 (42)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43)8.1施工条件 (43)8.2天然建筑材料 (44)8.3施工布置 (44)8.4主要工程施工 (45)8.4.1土地平整工程 (45)8.4.2道路工程 (45)8.4.3农田水利工程 (45)8.5施工进度 (46)第九章投资估算 (47)9.1编制说明 (47)9.1.1预算编制依据 (47)9.1.2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47)9.2估算费用构成 (52)9.3资金筹措 (57)9.4投资进度计划 (57)第十章效益分析 (57)10.1社会效益分析 (57)10.1.1项目建设期对社会的影响 (57)10.1.2对社会稳定和耕地动态平衡的作用 (57)10.1.3社会效益产生影响的几个技术指标 (58)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58)10.3经济效益分析 (60)10.3.1费用计算 (60)10.3.2收益计算 (60)10.3.3静态评价指标 (64)10.4耕地质量评价 (64)第**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5)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65)11.2建议 (66)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名称**县**镇万亩大坝土地整理项目。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背景
XX县位于XX省中南部,赣江中上游XX江两岸,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向中部XX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XX是个农业县,以水稻生产为主,是全国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XX县自然资源丰富,XX金桔、板鸭、狗牯脑茶、花岗岩板材等享誉国内外市场。全县丘陵占全县总面积%,冲积平原(阶地)占全县总面积%,人均耕地拥有量为公顷。京九铁路贯通以来,尤其是新建成的赣粤高速公路,使XX的区位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将带动XX的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城乡建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数量也将大幅度地上升,加之人口逐年的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使本来人均耕地量就较少的XX也感到这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通过整理等手段积极增加补充耕地,力保耕地总量平衡,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2000年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要求:按照“谁破坏、谁复垦”和占用耕地的“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严格履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义务,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本项目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为指导,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项目区耕地的质量、产量、效益为目的设定的。
国 家 投 资 土 地 整 理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 目 名 称:XX省XX市XX县XX乡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申报单位(公章):XX省XX县国土资源局
项 目 负 责 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
XXXX咨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巴彦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黑龙江省巴彦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综合说明1.1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巴彦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1.2 项目类型拟申报国家土地整理重大投资项目。
项目区总面积8.28万公顷,项目建设规模为74519.8545 公顷。
整理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2660.3345 公顷,新增耕地比率3.57%。
1.3 项目性质土地整理项目。
1.4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可整理土地面积为74519.8545公顷。
1.5 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巴彦县境内。
属黑龙江省粮食主要产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被选片。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隶属哈尔滨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
东依黄泥河与木兰接壤,南隔松花江与宾县接壤,北枕泥河与绥化、庆安县为邻,西以漂河与呼兰县毗邻。
总面积为3135.2平方公里。
项目区共分9片,分别位于巴彦县的部分乡镇。
1.6 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丘陵。
1.7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系国家所有,使用权单位为巴彦镇、西集镇、巴彦港镇、兴隆镇、洼兴镇、黑山镇、天增镇、德祥乡、丰乐乡、龙庙镇、红光乡,权属明确,界址清楚,无土地争议。
1.8 项目区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项目区预计新增耕地面积2660.3345公顷,新增耕地率3.57%。
1.9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区规划利用地下水,发展喷灌,部分旱田改为水田。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地平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植树造林工程、建筑物工程、电力工程等。
1.10 现状耕地质量状况及开发整理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现状耕地种植单一,全部为旱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特别是旱涝灾害造成单产低、总产不稳。
整理后,完成灌、排、林、路、井综合治理,不仅增加耕地数量,同时也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江西省xx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 江西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 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 X项目承担单位: 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 北京方地基准农田规划设计中心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X目录1.项目概况 (1)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2项目简介 (2)2.报告编写依据 (4)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5)3.项目区概况 (6)3.1自然条件 (7)3.2自然资源 (9)3.3社会经济条件 (10)3.4土地利用现状 (11)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5)4.项目分析 (15)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7)4.2水资源平衡分析 (18)4.4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2)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4)4.6环境影响评价 (25)4.7公众参与分析 (27)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5)5.1规划原则 (27)5.2规划依据 (27)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 (28)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31)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34)6.投资估算 (32)6.1投资估算依据 (35)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35)6.3投资进度计划 (36)7.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34)7.1土地权属状况 (37)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7)7.3权属调整的依据 (39)7.4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和内容 (39)8.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37)8.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 (41)8.2工程建设管理 (41)8.3资金使用管理 (41)9.效益分析 (38)9.1社会效益 (42)9.2生态效益 (43)9.3经济效益 (43)10.结论与建议 (40)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45)10.2问题与建议 (46)11 附件 (47)12 附图 (49)1.项目概况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保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 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XX县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 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指导, 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 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 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立足当地实际, 确定对XX县的XX乡、关田镇及铅厂镇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投资**市**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简介 (6)2项目区概况 (8)2.1自然条件 (8)2.2资源条件 (10)2.3社会经济状况 (11)2.4土地利用现状 (12)2.5基础设施条件 (13)3项目分析 (19)3.1项目合法性分析 (19)3.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0)3.3水资源平衡分析 (21)3.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7)3.5土地适宜性评价 (29)3.6公众参与分析 (30)4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34)4.1规划原则 (34)4.2规划依据 (34)4.3规划方案比选 (37)4.4规划方案总体布局 (38)4.5建设内容和标准 (43)4.6节水措施说明 (47)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48)5.1土地权属现状 (48)5.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48)5.3土地权属调整的方法和程序 (48)6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51)6.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1)6.2项目实施进度 (52)6.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 (54)6.4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 (55)7投资估算 (57)7.1投资估算依据 (57)7.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57)7.3投资估算费用构成 (62)7.4投资进度计划 (63)8效益评价 (66)8.1社会效益评价 (66)8.2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67)8.3经济效益评价 (67)9风险分析 (70)9.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70)9.2风险程度分析 (70)9.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72)10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73)10.1结论 (73)10.2建议 (73)11附表、附图、附件 (74)11.1附表 (74)11.2影象资料 (74)11.3附图 (74)11.4附件 (74)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省级投资**市**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孝感市直辖的县级市。
**市境内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低洼、土地肥沃,是湖北省乃至国家粮食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江汉明珠”和全国“鱼米之乡”的美誉。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市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选取**镇约1500公顷基本农田进行整理。
对该项目区进行整理和建设的原由、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下:(1)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8号文精神,整合各部门力量,综合治理项目区血吸虫疫情,全面改善项目区面貌的重要举措。
项目区为汉北河血吸虫重灾区,患病率居高不下,存在群众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实施该项目可以提高机耕率,有效促进“以机代牛”项目的贯彻实施,减少人民感染血吸虫的概率,是为疫区人民谋福利,办好事,办实事。
项目区所在**市已被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和血防整体推进工程的试点县市,是将土地整理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和血防结合起来的新尝试。
(2)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落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要逐步对**市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进行整理和建设,通过对基本农田的整理和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近年来,**市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用地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推进**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3)开展该项目区整理和建设,是推进**市基本农田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市是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战略决策,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对全省五百万亩基本农田进行建设,通过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湖北”建设。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制定了《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根据《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制定了《**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实施该项目,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基本农田建设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是为了落实《**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对**市基本农田一片一片进行整理,建一片,成一片,收效一片,不断推进**市基本农田建设步伐。
(4)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促进**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是粮食生产大县,但是,近年来耕地建设投入不足,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通过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对项目区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5)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具备扎实的群众基础。
该项目合民心、顺民意,项目区各村组的群众衷心拥护国家对该项目区投资进行整理和建设,并做好了自愿投工投劳,支持项目区整理和建设的准备,同时,项目区的群众准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等组织,对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精心管护,以发挥长效作用。
项目区所在镇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做好了协调各方关系、极力支持该项目区建设的准备。
可以预期,该项目通过审批之后,将按国家要求如期顺利实施。
1.1.4项目预期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高效能的整理原则,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综合规划,科学整理,合理利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改善基本农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将土地整理与田间排灌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率,保障基本农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具体目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彻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2)对农田的整治改造和废弃坑塘水面、田坎、荒草地的开发整理,实现净增耕地面积45.41公顷,净增耕地率为3.04%。
新增耕地耕作层在0.50m以上,符合标准基本农田要求。
(3)对项目区内的排灌系统、泵站、道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田间交通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
(4)协助实现血防工作目标。
本项目通过修建沉螺池,填埋废弃沟渠和废弃坑塘,清淤及硬化沟渠等措施,消灭钉螺孳生地,有效控制血吸虫疫情。
1.1.5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法律条件项目符合《关于组织申报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2005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符合其它相关规划。
(2)自然条件项目区地势平坦低洼,属平原湖区。
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土、油砂土、砂壤土、灰潮土水稻土。
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土壤保肥性能较强,耕作层熟化程度较高,有机物含量高。
年均降水量为1327.7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毫米。
水资源利用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丰富。
(3)资源条件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雨热同步,四季气候分明。
年均气温为16.9℃,年均降水量为1327.7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毫米,年平均总日照时数约1992.1小时,年太阳光能总幅射量100~107kc/cm2,年有效积温3650~3680℃,无霜期较长,一般为245~265天之间。
项目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项目区北部有中支河,与距离1km左右的汉北河连通(通往汉江)。
区内南北向沟道有三号渠至十号渠以及黄家渠等,东西向沟道有新村渠、新虾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并通过水闸与中支河相连。
可以说项目区只要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配套完善,地表水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的农田灌溉。
(4)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现有林地58.6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 3.92%,有耕地1275.90公顷,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85.28%,绿化覆盖率高。
耕地质量良好,适宜农作。
区内和周边无污染企业,环境质量良好。
(5)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分当公路穿越项目区,内部各村之间基本实现“村村通”。
各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能满足施工建设用电。
(6)工程施工条件本项目启动伊始,**市人民政府即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国土、财政、环保、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加上**镇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该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7)当地农民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及愿望多年来,当地农民自发进行土地整理、洼地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没有形成规模。
在项目踏勘阶段,走访了当地群众,当地群众热切盼望将项目区建设成高产、稳产田,增加收入,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对于规划工作非常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本项目属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血防综合治理,以改善基本农田保护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有效防治血吸虫为目的省级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重点项目。
1.2.2项目性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要求今后要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
项目区属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也是血防重点区域。
项目性质属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血防工程结合项目。
项目区基本农田编号GB1020002、GB1021002、GB1022002、GB1022003、GB1024002、GB1025002、GB1026002、GB1023077、GB1028002。
1.2.3项目区位置及范围项目区地处**市西北部,涉及**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
东起十号渠,南抵赤韩渠,西至三号渠,北至中支河。
项目区介于东经113°26′15″~113°33′45″,北纬30°40′00″~30°43′30″之间。
所在图幅H-49-47-64, H-49-48-49, H-49-48-57。
1.2.4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为平原地貌,地势平坦低洼,属平原湖区。
1.2.5项目规模、总投资及亩均投资该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为1496.12公顷,总投资3314.60 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476.98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