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案例范文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幼儿礼仪教育(3篇)

案例分析幼儿礼仪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时期是人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二、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以下问题:1. 问候不礼貌:在见到老师、同伴时,部分幼儿没有主动问候的习惯。

2. 食堂就餐秩序混乱:幼儿在食堂就餐时,争抢食物、大声喧哗,缺乏良好的就餐礼仪。

3. 玩具共享意识差:部分幼儿在游戏中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缺乏合作精神。

针对以上问题,该幼儿园决定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礼仪素养。

三、案例分析1.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主动问候、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等。

(2)塑造健康的人格: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促进人际交往: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1)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礼仪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无关。

(2)幼儿园礼仪教育方式单一:部分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3)教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引导不足:部分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对幼儿礼仪行为的纠正不够及时,导致幼儿礼仪意识淡薄。

四、实践策略1. 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1)开展家长讲座,普及幼儿礼仪教育知识。

(2)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礼仪成长。

2. 丰富礼仪教育形式,提高幼儿兴趣(1)开展趣味性强的礼仪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2)引入绘本、故事等素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礼仪。

3.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礼仪行为(1)在日常教育中,关注幼儿的礼仪行为,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范文五篇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范文五篇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范文五篇幼儿礼仪教育随笔1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呈贡二幼邀请大班的孩子家长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培训,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中央教科所礼仪教育专家余航老师为家长们做的以《如何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为题的讲座,听后很有感触。

余老师的讲座以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线,强调了以“习惯培养”为主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与“尊重”,才能真正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

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

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很清楚当前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力度高于习惯培养,甚至忽视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德育”的缺失与无力,我也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感到万分担忧,过度的智力开发真的能营造和谐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案例(2篇)

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幼儿园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礼仪素养的责任。

本案例以某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教学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案例描述(一)活动主题《幼儿园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文明礼貌我先行》(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知识,树立文明礼貌的观念;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仪的良好习惯;3. 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PPT课件、文明礼貌标识图片、礼仪教育卡片、情景模拟道具等;2. 经验准备:幼儿在家庭、幼儿园中已有的礼仪经验。

(四)活动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礼仪?生活中有哪些礼仪行为?2. 教学活动(1)学习基本礼仪知识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以下基本礼仪知识:① 问候礼仪:问好、道别;② 日常礼貌用语:谢谢第2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起点,承担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任务。

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案例以某幼儿园大班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礼仪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大班共有40名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

在这个年龄段,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教师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2.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知道礼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礼仪的尊重和认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育随笔5篇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育随笔5篇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育随笔5篇幼儿园大班礼仪教育随笔1本学期,大六班在幼儿园的统一支配指导下,仔细履行工作职责,关怀爱惜幼儿,准时和家长沟通,促幼儿身心健康进展。

开学第一个月,幼儿园将文明礼仪作为全园教育内容,我们班仔细贯彻精神,组织幼儿重温文明礼仪教育,并始终坚持做下去。

由于幼儿开学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不知道排队,伙伴之间说脏话,吃饭时饭菜满桌飞,不知道疼惜粮食,饭后乱跑乱叫,上课不仔细听老师讲课。

后来经过了解,原来这些小伴侣在放暑假期间,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或在家很少,始终由爷爷、奶奶照看。

由于娇惯,所以,许多孩子都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因此,在开学期间我班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做好礼仪教育,现将对幼儿开展的礼仪教育做以下总结:1、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丰富幼儿情感认知。

我们在幼儿活动中注意礼仪教育渗透,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如:在组织语言活动《上学途中》时,我首先让幼儿观看图片,说说小熊做了哪些事情,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做”、“他为什么很兴奋”,通过商量、争论,使幼儿懂得了在生活中要擅长关心别人,关怀别人,这也是一件很欢乐的事。

丰富了幼儿对乐于助人的认知。

然后通过观赏歌曲,使幼儿懂得了在别人需要关心的时候,要准时关心,就会得到大家的表扬。

仔细上好每周一节的礼仪教育课,从不同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关心他们克服不良习惯。

可见,有打算地支配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学到一点学问,懂得一点道理,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2、在实践活动强化礼仪形成,规范幼儿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具有非常鲜亮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假如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学问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我班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供应熬炼机会,如升国旗礼仪教育,要求幼儿双脚后跟并拢,脚尖适当分开,双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抬头挺胸,两眼望着国旗,这是对国旗的敬重,也是爱祖国的表达。

在大门口做礼仪接待时,我们让每个幼儿都去参加,让他们根据幼儿园通过一规定来做,表现好的在班上表扬,孩子们很有礼貌的欢迎入园小伴侣。

关于幼儿礼仪教育小故事5篇

关于幼儿礼仪教育小故事5篇

关于幼儿礼仪教育小故事5篇大家都说,三岁定八十。

礼仪要从幼儿抓起。

下面是有关幼儿礼仪教育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礼仪教育小故事【1】小猴跑到西瓜地里,他头一次看见西瓜,感到很有趣,摘下一个西瓜就要吃。

旁边一头小牛见他把滚圆的西瓜往嘴边送,就对他说:“你大概不会吃西瓜吧?我来教你——”小猴很不耐烦地打断小牛的话说:“不用你教!不用你教!”说着一口咬下一大块西瓜皮,嚼嚼吃掉了,生气地把咬破的西瓜往地上一扔,撇着嘴说:“不好吃!不好吃!”小牛告诉他:“谁让你吃瓜皮呢?吃西瓜,应该吃里头的瓤啊!”小猴一跺一跺地跑掉了,边跑边说:“吃瓜要吃瓤,这谁不知道?”小猴跑到香瓜棚里,伸手摘下一个香瓜,一拳把香瓜砸成两半,掏出里头的瓜瓤就往嘴里塞,旁边的小驴告诉他:“吃香瓜应该吃肉,瓜瓤里尽是滑溜溜的籽,不好吃!”小猴张口就把滑溜溜的香瓜籽吐出来,生气地把香瓜肉扔掉,一蹦一蹦地跑了,边跑边嘟嚷:“这回我记住啦,应该吃肉!应该吃肉”小猴蹦到了一棵核桃树旁,树上正结着绿油油的核桃果。

他蹦到树上,伸手就摘果子。

一只喜鹊来告诉他:“这核桃可不能乱吃啊”小猴马上自以为是地说:“不用你多嘴啦!我知道,得吃肉”说着“吭哧”就咬了一口核桃果的绿肉,这回,小猴嘴里又麻又涩,难过得他一筋头翻下树来,赶忙跑到小河边嗽口,小喜鹊飞过来告诉他:“吃核桃,应当吃核里面的仁儿。

”小猴嗽完口,又一蹦一蹦地跑了。

这回他跑到一棵梨树边,蹦到梨树上,摘下一个大鸭梨,在树干上七磕八碰,把果肉全部碰烂碰掉,只剩一个梨核儿,这才放到嘴里吃。

唉呀!他不由得又把嚼烂的渣子吐了,酸得直嘬牙。

喜鹊飞来问他:“这回好吃了吧?”他气得摘下一个鸭梨朝喜鹊扔去,翻身下树,一蹦一蹦地朝远处跑去,边跑边嘟嚷:“西瓜没味儿,香瓜净是籽儿,核桃麻嘴儿,鸭梨酸牙儿……我从今后再不吃这些瓜果儿!”你说小猴错在哪儿呢?幼儿礼仪教育小故事【2】猪爸爸、猪妈妈高高心心地带着猪宝宝搬进了新家。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活动随笔范本5篇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活动随笔范本5篇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活动随笔范本5篇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活动随笔1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要是哪天他们没来上学,班上自然是安静多了。

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教育那些调皮的孩子。

其实他们有很多可爱的地方。

比如说:往往调皮的孩子都活泼好动,但大多数都很聪明,课堂上会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外各种活动都踊跃参加等等。

关键是怎样管理这些孩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去克服缺点。

一、给调皮幼儿一份关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

”“调皮孩子”期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他们想通过自己独有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的爱。

因此,对于“调皮孩子”,我们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向他们表达爱。

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二、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挖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调皮”孩子虽然有不少不尽人意的表现,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有主见、较聪明等等,教师要尽量找出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

美学家罗兰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的孩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我班有个叫夏艺菲的女孩,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就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

三、创造条件,让幼儿有事做和“发泄”的机会。

教学间隙是教育的盲区,很多时候,由于孩子没有事做,所以开始高声说话和乱跑。

因为他们往往精力过剩,我们应创造条件,允许幼儿把剰于精力“发泄”出来,如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允许他们跑、跳,带他们玩活动强度较大的游戏等。

四、让调皮幼儿有表现的机会,由于怕“调皮幼儿”闹事,所以很多活动中,老师都会尽量减少他们参与的次数。

文明礼仪教育案例大班(3篇)

文明礼仪教育案例大班(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礼仪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餐桌礼仪作为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二、案例描述1. 问题提出在幼儿园日常用餐过程中,发现大班部分幼儿存在以下问题:(1)用餐时不懂得使用餐具,用手抓饭或用筷子夹菜。

(2)用餐时大声喧哗,不懂得保持安静。

(3)用餐后不懂得整理桌面,将餐具随意放置。

2. 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失。

部分家长对餐桌礼仪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2)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单一。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对餐桌礼仪的教育方法较为简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3)幼儿自身认知水平有限。

大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对餐桌礼仪的认识和理解有限。

3. 教育目标(1)让幼儿了解餐桌礼仪的基本要求。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育措施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组织幼儿观看关于餐桌礼仪的动画片,引导幼儿了解餐桌礼仪的基本要求。

(2)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餐桌礼仪。

2. 家园共育(1)向家长发放《餐桌礼仪指南》,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2)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幼儿餐桌礼仪的培养方法。

3. 环境创设(1)在幼儿园食堂设置“文明用餐”标语,提醒幼儿注意餐桌礼仪。

(2)将餐桌礼仪教育内容融入环境布置,如绘制“用餐礼仪图”。

4. 实践操作(1)开展“我是小小服务员”活动,让幼儿模拟服务员的角色,学习使用餐具、摆放餐具等。

(2)组织幼儿进行“用餐比赛”,评选出“餐桌礼仪小明星”。

四、教育效果1. 幼儿用餐习惯得到改善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大班幼儿的用餐习惯得到明显改善。

大部分幼儿能够自觉使用餐具,保持桌面整洁,用餐时不再大声喧哗。

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

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

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如何来写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1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

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

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

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

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

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

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因为我们不乖。

”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了。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了看。

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啊?”“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

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

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

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案例范文
分享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案例范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过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获奖者回答:“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

”这虽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但却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着重研究幼儿园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一、经典诵读活动,“渗透”文明礼仪
幼儿的心灵是纯净的,是文明礼仪培养的最佳时期。

在幼儿还不具备对经典古诗词充分理解的时候,把经典礼仪内容渗透给他们,能让经典内容成为幼儿一生的礼仪规范。

在常规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教幼儿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童谣、经典儿歌等,如《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每天让他们学上一两句内容,让他们理解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都会组织全体幼儿一起学习经典文学,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其中,时间一长就见到了效果。

幼儿们在经典古诗词中渐渐地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施,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影响着家长们的行为,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变得有礼貌,懂得尊敬人了。

只要教师时刻把弘扬中华美德文化的礼仪教育放在心上,再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持之以恒,礼仪教育就会取得很大和成效。

二、各种节日活动,“渗透”文明礼仪
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同伴等感恩教育。

通过制作贺卡、家人的角色表演、我爱劳动等活动,使幼儿知道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人,学会与他人分享,了解到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文明礼仪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渗透礼仪教育,学生的文明礼仪一定会有提高。

三、礼貌天使活动,“传递”文明礼仪
幼儿园的广播每天清晨都会播放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文章陪伴幼儿入园。

幼儿园每周都安排一个班的小朋友轮流当礼貌小天使,当礼貌小天使的幼儿会笑着和老师、家长、小朋友们问好。

有的班级还在班里开展“礼貌小天使”的选拔,让学生渐渐地明白有礼貌的幼儿才能胜任,慢慢也都会问好了,礼仪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微笑问早中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

同时,要求值班教师、保健医生和班级教师都用热情的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以身作则,感染家长,影响幼儿,在无形中传递文明礼仪,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日常生活运用,“实践”文明礼仪
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做,因为只有动手实践操作中,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使幼儿的行为实践与文明礼仪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1.一日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运用
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变好还是变坏就需要教师去正确引导。

教师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大方,进园时能主动与老师、伙伴打招呼,并主动会和父母说再见等;进餐时保持桌面整洁,知道要爱惜粮食、餐后自己收拾餐具、饭后漱口等好习惯;入厕时懂得互相礼让,便后洗手,知道节约用水是美德;喝水时,按照需要喝多少取多少;午睡时,知道要安静入睡,不打扰小朋友,将衣服、裤子、鞋子摆放整齐;起床时,能自觉整理自己的床铺,整理衣服、裤子和鞋子。

礼仪的养成,没有比实践这个方式来得快、来得实际。

2.各种场所中的文明礼仪运用
在幼儿园的丫丫电视台“小鬼当家”节目中,通过组织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能主动有礼貌地询问工作人员;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学会合作,知道购得食物要与他人一起分享。

为了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礼仪,教师组织幼儿到义乌剧院看演出,让幼儿亲临剧场体验观看演出时的文明礼仪,如安静地观看演出、演出结束时要鼓掌致谢等。

五、结束语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公众的视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播下一颗好种子,就能长出一颗好芽;播下一种好习惯,将会收获一个成功的明天。

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从而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分享幼儿园礼仪教育叙事案例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