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4章-PPT课件

第四章
•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 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 的经济形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 2、商品经济是历史的产物: • 第一,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 • 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 所有者:商品交换
第四章
(二)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1、商品二因素 • (1) 使用价值 • ①使用价值的含义 • ② 正确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 • (2)交换价值和价值 • ①交换价值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
第四章
• (3)决定价值量的因素 • ①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 第一,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 动为尺度的; • 第二,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 动 • 思考题: • 名牌产品价值为什么高于普通产品? •
第四章
• ②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 第一,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所耗的时间或单 位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来表示。 • 第二,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 品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 第三,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但影响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 思考题: • 个别企业为什么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获得盈利?
第四章
案例3: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的两极分化 • 全球财富增加了,同时全球贫困也增加了。 富有者从全球中掠取财富而富有,贫困者被 本国、被异国富有者压迫和剥削而越来越贫 穷。世界最富20%人口与最穷20%人口人 均收入差距1960年为30:1,2000年为75: 1,2019年为82:1。世界最富国家与最穷国 家人均收入差距1973年为44:1,1992年为 72:1,2000年为727:1。数字鸿沟既是两 极分化的结果,又成为加剧两极分化的原因。 产业革命“无法阻止的收入差距”,正在导 致新的阶级对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精编版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练一练: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自然界 的空气
母亲为你 织的毛衣
雪山上待 售的氧气
你在使 用的笔
朋友送的 商店里的 生日礼物 羽绒服
思考
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1.社会分工——交换的必要性;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
种需要的属性,是商
品的自然属性,是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
商
价值的表现形式
品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
二
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量的关系或比例)
因
素
交换价值的基础
价值
或内容(凝结或物
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⑴对立:
两者相互排斥、不能兼得。即要获得商品的价值, 就必须放弃/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 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 新的界定。
•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 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PPT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
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
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率0
0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 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 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 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 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 练。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关键在于:社会 对必要的学习训 练时间的承认。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 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 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马克思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类别
商品 数量 (个)
耗费 时间 (小时)
总价值 ( 万元)
生产 率(个 /小时)
单位 时间 价值
单位 商品 价值
部门 1000 100 10000 10 100 10
劳动
生产 200 100 1000 20 100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 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正确把 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 律。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PPT 第四章 (第一节)

例:某人买了一栋100万的 支付手段 房子,首付30万,按揭70 万,每月还款3000元,问 涵义: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的职能; 其中货币分别执行了什么 产生的前提:商业信用 职能?
链接:信用卡透支2年2万变20万
链接:个人不良信用
链接:个人负面信息
世界货币
涵义: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执行一般等价物 的职能 职能:价值尺度、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平衡 贸易差额、财富转移。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
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 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 价值是一致的。
链接:红木家具遭遇炒作
链接:蒜你狠
(3)价值规律的作用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奴 隶
原 始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社 会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三次社会 大分工
商品经济
三次社会 大分工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第四章

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四章
正文
第7 页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从自然界演化到人类社会,是自然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次飞跃的产生,既有生命 以及类人猿产生的自然前提,还有以劳动为转化基础的现实条件,其中劳动是自然界得以 演变到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因素。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 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还需要有借以进行的社会形 式,这就是所谓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比起来,是一种更高级、更特殊 的运动形式。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由地理环境、人 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构成。简单而言,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 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与之相对的是社会意识,社
社会存在的物质性活动过程。但是,社会生产实践作为物质胜的活动,具有不同于物质实
体的复杂性,必须把它抽象为生产方式范畴,才能准确地把握。从这点来看,生产方式是
第四章
把握社会生产实践的逻辑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83页

张立锋 学习交流使用
目录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重点难点
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叁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 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贰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 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 独立的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特征:独立化、专业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社会后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劳动产品,推动了商品 交换的发展,氏族部落首领开始把剩余产品据为已有,私有制产 生。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 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
黄梅戏《天仙配》戏文:“你挑水来 我浇园,你织布来我耕田。”
《老子》:“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RESENTED BY OfficePLUS第四章章节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01 PART ONE TITLE HERE 资本主义的形成交换生产有用买卖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所有者决定性能够满足有用性自然属性本质的因素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具有特定的形式、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原有价值新创造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正常生产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社会价值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复杂的劳动价值量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复杂度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最基本私人劳动社会劳动(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存在转化命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条件商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原始积累加速02 PART ONE TITLE HERE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增殖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P180(单选)(1)劳动者是有人身自由的;丧失了一无所有价值决定因素P180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历史道德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生产资料形式劳动力形式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叫不变资本劳动力形式存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且产生出剩余价值产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可变资本3.剩余价值率P183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为准确地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
私人 劳动
社会分工
社会 劳动
具体 劳动
抽象 劳动
使用 价值
价值
商品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量决定,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劳动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 量的决定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
二重性 (三)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变化规律 (五)货币的起源、职能及流通规律 (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 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同一劳动过程
特性——具体劳动
共性——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关系 :
(三)私有制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私 有制 商品 经济 的基 本矛 盾
⑵统一: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 一不可。两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商品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抽象劳动
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 行的劳动
动具 体 劳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动抽 象 劳
是抽象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都通过一 种商品表现出来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2把斧子
或1匹布
1
或10斤茶叶
只
或பைடு நூலகம்两金
羊
‥‥‥
10斤盐 100颗珍珠 1000串糖葫 芦 。。。。
第四阶段 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
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
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 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
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生产以商品交换为目的)
1、商品的含义
有用的东西 劳动创造出来的 满足他人的消费需要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
1两 黄金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 :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 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以及自然条件等。 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1.为什么企业还要努力改进技术、提高 劳动生产率?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 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 内容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
种需要的属性,是商
品的自然属性,是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
商
价值的表现形式(
品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
二
交换价值
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的关系或比例)
因
素
价值
交换价值的基础 或内容(凝结或物
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⑴对立:
两者相互排斥、不能兼得。即要获得商品的价值 ,就必须放弃/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 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通过交换的方式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练一练 :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自然界 的空气
母亲为你 织的毛衣
雪山上待 售的氧气
你在使 用的笔
朋友送的 商店里的 生日礼物 羽绒服
思考
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1.社会分工——交换的必要性;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 分工
私有 制
社会总劳动 的一部分
劳动是生产 者的私事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人劳动
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⑴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⑵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⑶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 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 力的支出和耗费。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 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同样时间内的复杂劳动可比简单劳动创 造更多的价值
——等价交换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 性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
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2.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复杂劳动是抽 象劳动。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简单价值形式 1只羊=2把石斧
扩大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第一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羊
相对价值形式
2把斧子
等价形式
第二阶段 扩大的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 许多商品表现出来
1 只 羊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