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节点设计
梁柱节点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梁柱节点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梁柱节点设计的原则梁柱节点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梁柱节点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一、结构合理性原则梁柱节点设计应该符合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
梁柱之间的连接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满足结构的荷载传递和变形控制要求。
梁柱节点的几何形状应该合理,避免出现冲突或不连续的情况。
此外,还应避免出现应力集中或应力过大的情况,以确保节点的安全性。
二、节约材料原则梁柱节点设计应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合理的连接方式和优化的节点形式来实现材料的节约。
同时,还应考虑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可行性原则梁柱节点设计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节点的连接方式应简单可行,方便施工人员操作。
设计时还应考虑节点构件的加工和安装难易程度,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
四、安全可靠性原则梁柱节点设计应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节点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设计荷载下的各种力学作用。
设计时还应考虑节点的可靠性,如避免腐蚀、疲劳等问题,确保节点连接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五、美观实用性原则梁柱节点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还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节点的形式和材料选择应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使其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既实用又美观。
六、信息交流原则梁柱节点设计需要与结构设计师、建筑师和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设计师应了解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协调各方利益,确保梁柱节点设计与整个建筑结构的协调和一致性。
七、持续创新原则梁柱节点设计应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适应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
设计师应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梁柱节点设计需要考虑结构合理性、节约材料、施工可行性、安全可靠性、美观实用性、信息交流和持续创新等原则。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与施工实例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与施工实例一、前言梁柱连接节点是混凝土结构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从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1.节点类型选择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类型有很多种,如板式节点、梁端板式节点、框架节点、刚架节点、悬臂节点等。
在选择节点类型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和构造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节点的施工难度和经济性。
2.节点结构设计在选定节点类型后,需要进行节点结构设计。
节点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结构的力学荷载。
(2)节点应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能够承受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3)节点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能够避免节点的破坏和失效。
3.节点材料选择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材料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连接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节点施工工艺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应满足以下要求:(1)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和浇注,保证节点的质量和强度。
(2)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弯曲,保证节点的受力性能。
(3)连接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保证节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施工实例下面结合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对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详细介绍。
1.工程背景本工程为一座多层钢筋混凝土住宅楼,共有15层,高约50米。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
梁柱连接节点采用板式节点。
2.节点设计(1)节点类型选择考虑到结构受力和构造要求,本工程采用板式节点。
(2)节点结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结构的力学荷载;节点应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能够承受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节点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能够避免节点的破坏和失效。
混凝土梁柱的节点设计方法

混凝土梁柱的节点设计方法一、引言混凝土结构中,梁柱节点是承受荷载的重要部分。
因此,节点的设计应该是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方法,包括节点类型、荷载传递机理、节点设计原则、设计步骤以及节点施工细节等方面。
二、节点类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类型主要包括刚性节点和柔性节点两种。
1. 刚性节点刚性节点指的是节点的刚度比较大,具有较强的抗剪承载能力的节点。
刚性节点的主要特点是节点板和柱子之间没有剪力传递,节点板和梁之间也没有弯矩传递。
刚性节点的设计主要考虑节点板和柱子之间的受力情况,通常采用强度设计法进行计算。
2. 柔性节点柔性节点指的是节点的刚度比较小,具有较弱的抗剪承载能力的节点。
柔性节点的主要特点是节点板和柱子之间存在剪力传递和节点板和梁之间存在弯矩传递。
柔性节点的设计主要考虑节点板和柱子之间的剪力传递和节点板和梁之间的弯矩传递,通常采用变形设计法进行计算。
三、荷载传递机理混凝土梁柱节点主要承受的荷载有弯矩、剪力和轴力。
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荷载传递的机理,以保证节点的安全稳定。
1. 弯矩传递在混凝土结构中,梁主要承受弯矩荷载,而柱子主要承受剪力和轴向力。
在梁柱节点处,弯矩荷载通过节点板传递到柱子上,然后由柱子传递到基础上。
因此,节点板的截面应该足够大,以承受弯矩荷载的传递。
2. 剪力传递在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柱子之间存在剪力传递。
在梁柱节点处,由于梁和柱子之间的剪力传递,节点板和柱子之间会产生剪力。
因此,节点板和柱子之间的连接应该足够强,以承受剪力荷载的传递。
3. 轴向力传递在混凝土结构中,柱子主要承受轴向力。
在梁柱节点处,轴向力通过柱子传递到基础上。
因此,节点的设计应该考虑轴向力的传递,以保证节点的安全稳定。
四、节点设计原则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节点的设计应该满足结构的安全要求,保证节点能够承受荷载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 经济性原则节点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节约材料和成本,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节点设计

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节点设计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在混凝土结构中,梁柱节点是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梁柱节点的设计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中梁柱节点的设计。
二、梁柱节点的分类梁柱节点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悬挑节点、支座节点和内力节点。
悬挑节点主要用于悬挑梁的连接,支座节点主要用于梁柱的连接,内力节点主要用于受弯构件的连接。
在设计梁柱节点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节点类型。
三、梁柱节点的设计要求1.强度要求梁柱节点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强度要求。
在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工作条件,确定节点的受力状态,计算节点的荷载和强度,保证节点能够承受荷载并满足强度要求。
2.刚度要求梁柱节点的设计还要满足刚度要求。
梁柱节点的刚度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刚度要求和节点的受力状态,确定节点的刚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保证节点的刚度满足要求。
3.可靠性要求梁柱节点的设计还要满足可靠性要求。
在设计时应考虑节点的可靠性问题,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构造形式,保证节点的可靠性。
4.施工性要求梁柱节点的设计还要满足施工性要求。
在设计时应考虑节点的施工和维修问题,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保证节点的施工性和维修性。
四、梁柱节点的设计方法1.节点的构造形式梁柱节点的构造形式主要有板式节点和壳式节点两种。
板式节点适用于轻型结构,壳式节点适用于重型结构。
在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受力状态,选择合适的节点构造形式。
2.节点的加固形式梁柱节点的加固形式主要有钢板加固、钢筋加固和预应力加固三种。
钢板加固适用于轻型结构,钢筋加固适用于中等型结构,预应力加固适用于重型结构。
在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受力状态,选择合适的节点加固形式。
3.节点的连接形式梁柱节点的连接形式主要有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混凝土浇筑连接三种。
在设计时应根据节点的特点和受力状态,选择合适的连接形式。
4.节点的设计计算梁柱节点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节点的荷载计算和节点的强度计算。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梁柱节点设计与施工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梁柱节点设计与施工一、梁柱节点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性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技术,其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环境友好等优势。
而梁柱节点作为装配式建筑中连接结构的关键部分,对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1. 梁柱节点的功能梁柱节点是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部位,其主要功能包括传递荷载、保证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等。
一个良好设计并正确施工的梁柱节点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2. 节点材料选择在梁柱节点设计中,合适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
需要考虑到节点所处环境条件以及承受力矩、剪力等不同荷载情况下材料的耐久性和强度。
通常情况下,常用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材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节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梁柱节点设计原则1. 确保节点刚度在梁柱节点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刚度。
可以通过增加节点连接件、采用合理的横向支撑手段等方法来增加节点的刚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节点中各部位材料之间协调一致,确保整个节点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或破坏。
2. 抗震设计装配式建筑往往采用模块化拼装方式进行施工,而梁柱节点作为连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震方面有着特殊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地震荷载,并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来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这包括增加连接强度、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等。
3. 材料选择与预制装配式建筑常采用预制构件进行施工,因此在梁柱节点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到材料选择和构件预制。
选用质量优良,强度稳定的材料,并确保构件在预制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梁柱节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梁柱节点施工技术与要点1.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施工梁柱节点之前,需要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
同时要对现场进行严密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并遵守相关规范标准。
2. 节点连接方式选择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可能采用不同的节点连接方式。
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标准

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节点是整个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标准的合理性和严格性对于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标准,包括节点分类、设计原则、构造形式、计算方法、实测与验算等方面。
二、节点分类混凝土梁柱节点根据其构造形式和节点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悬臂节点、内嵌节点、外露节点、壁板节点、柱帽节点等多种类型。
1. 悬臂节点悬臂节点是指梁端挑出柱外,一侧无支承的节点。
其特点是节点受力复杂,容易发生剪切破坏。
悬臂节点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在节点处加强钢筋,增加节点承载能力;(2)尽量避免出现混凝土的剪切破坏,应采用合理的节点构造形式;(3)在节点处增加支承点,减小节点受力集中度。
2. 内嵌节点内嵌节点是指梁端嵌入柱内,与柱齐平的节点。
其特点是节点承载能力大,但施工难度较大。
内嵌节点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节点的钢筋应按照受力情况进行布置,保证节点的整体性能;(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满足节点受力要求,且应尽量减小节点的应力集中度;(3)节点施工时应注意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振捣方式。
3. 外露节点外露节点是指梁端露出柱外,与柱齐平的节点。
其特点是节点施工方便,但节点受力集中,容易破坏。
外露节点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节点应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且应尽量减小节点的应力集中度;(2)节点的构造形式应简单明了,易于施工;(3)节点的钢筋布置应符合受力要求,且应注意节点受力传递的连续性。
4. 壁板节点壁板节点是指梁端连着墙体的节点。
其特点是节点承载能力大,但节点构造较为复杂。
壁板节点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节点的钢筋应按照受力情况进行布置,保证节点的整体性能;(2)节点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满足节点受力要求,且应尽量减小节点的应力集中度;(3)节点施工时应注意墙体和梁的连续性。
5. 柱帽节点柱帽节点是指梁端加装柱帽的节点。
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规程

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而梁柱节点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规程,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原则1. 梁柱节点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节点的设计应考虑结构的整体性,保证节点与整个结构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 节点的设计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4. 节点的设计应考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保证节点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三、节点类型1. 梁柱节点可分为板式节点、梁带节点、板带节点和锚固节点等几种类型。
2. 根据节点的受力特点和构造形式,可将节点进一步分类为剪力节点、弯矩节点、剪力弯矩节点和轴力节点等几种类型。
四、节点设计步骤1. 确定节点的类型和受力特点,明确节点的受力情况。
2. 根据节点的受力情况,确定节点的尺寸和构造形式。
3. 选用合适的材料,确定节点的材料规格和强度等级。
4. 进行节点的计算和分析,确定节点的受力状态和受力极限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5. 根据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受力状态,确定节点的配筋和钢筋种类、数量和布置方式。
6. 绘制节点的施工图纸,明确节点的施工要求和施工工艺。
五、节点设计注意事项1. 梁柱节点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节点的尺寸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节点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 配筋和钢筋的种类、数量和布置方式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4. 节点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5. 节点的检验和验收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规定,保证节点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节点设计案例以一栋多层住宅楼的梁柱节点为例,进行节点设计。
1. 节点类型:板式节点。
2. 节点受力特点:剪力和弯矩作用。
3. 节点尺寸:梁高400mm,梁宽300mm,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技术规程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技术规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节点设计是保证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节点设计的理论基础、节点构造形式、节点设计方法和节点验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理论基础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力学理论:材料力学是节点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主要用于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
2.结构力学理论:结构力学是节点设计的核心理论,主要用于分析节点受力情况,判断节点的受力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包括节点的受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3.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节点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节点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提高节点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节点构造形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构造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梁柱节点:梁柱节点是最常见的节点形式,主要用于连接梁和柱,其构造形式包括板式节点、槽式节点、角钢节点等。
2.柱柱节点:柱柱节点主要用于连接两根柱子,其构造形式包括板式节点、槽式节点、角钢节点等。
3.梁梁节点:梁梁节点主要用于连接两根梁子,其构造形式包括T形节点、L形节点、双肢节点等。
4.梁柱板节点:梁柱板节点主要用于连接梁、柱和板,其构造形式包括方盘节点、角钢节点等。
四、节点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点选型:根据节点的受力情况、节点的构造形式、节点的使用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节点类型和规格。
2.节点布置:根据节点的受力情况、结构的整体布局等因素,确定节点的布置位置和方向。
3.节点设计:根据节点的受力情况,结合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确定节点的尺寸、钢筋配筋和混凝土的等级等参数。
4.节点验算:根据节点的设计参数,进行节点的验算,包括节点的强度验算、稳定性验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世纪商园工程设计计算书II——梁柱构件抗震验算与设计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梁为焊接H型钢。
本节主要涉及《抗震规范》第5.1.6条、5.4.1条、5.4.2条、8.2.5条、8.2.8条、8.3.1条、8.3.2条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4.3条、6.3.2条、6.3.3条、7.1.4条、7.1.5条、7.1.6条规定的计算内容。
一、梁柱连接1、框架梁计算1选取框架梁H690×300×14×32,各项截面特性指标如下表:钢材采用Q345钢(fy=345N/mm2)。
1)板件宽厚比《抗震规范》第8.3.2条规定,超过12层的框架梁、柱板件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
翼缘:32mm厚,fy=325N/mm2板件宽厚比=(300-14)/2/32=4.5 < 10√(235/325)=8.50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翼缘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腹板:14mm厚,fy=345N/mm2板件宽厚比=(690-2*32)/14=44.7 < 80√(235/345)=66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腹板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2)梁柱节点按照《抗震规范》第8.2.8条,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框架梁与柱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同时在上下翼缘加楔形盖板进行加强,腹板用高强螺栓与柱连接,具体节点做法见节点图。
a )弹性抗弯强度梁翼缘与柱子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计算取盖板厚10mm ,宽按250mm 。
()()e f f f e M fb t h t fA h t =-++6629530032(69032)/1029525010(69010)/10=⨯⨯⨯-+⨯⨯⨯+2379.7*kN m =梁截面的屈服弯矩:32956858.2/102023.2*y M kN m=⨯=显然e yM M >,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根据《抗震规范》第8.2.4条,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
本工程梁的上翼缘采用栓钉与现浇混凝土楼板连接,不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跨中整体稳定。
梁端根据《高钢规》第8.5.4条设置隅撑后,下翼缘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减小,也可以不作验算。
b )极限抗弯强度P P y M W f =261[30032(69032)(690232)14]325/104=⨯⨯-+-⨯⨯⨯2498.7*kN m = 梁与柱的连接强度(考虑盖板250x10mm ))(t h f A h f A M u e b u Fb u ++=30032470658=⨯⨯⨯+25010470(69010)⨯⨯⨯+ 3791.4*kN m =1.2 1.22498.72998.41*bP M kN m >=⨯= 满足要求c )腹板受剪框架梁端部腹板采用切剖口熔透焊缝,扣除腹板靠近上下翼缘的切角高度35mm 和50mm 。
腹板与柱翼缘熔透焊缝的承载力:0.58w u f u V A f =30.5814(6902323550)470/102064.6kN =⨯⨯-⨯--⨯=腹板焊缝连接的抗剪承载力:0.58u w w ay V h t f >30.5814(690232)345/10=⨯⨯-⨯⨯1753.7kN =同时有(取最小梁跨6.05m):21.3 1.3P u n M V V l >=⨯22498.71.31237.56.050.8kN ⨯=⨯=- 满足抗震时极限承载力要求。
2、框架梁计算2选取框架梁H580×300×14×24,各项截面特性指标如下表:钢材采用Q345钢(fy=345N/mm 2)。
1)板件宽厚比《抗震规范》第8.3.2条规定,超过12层的框架梁、柱板件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
翼缘:24mm 厚,fy=325N/mm 2板件宽厚比=(300-14)/2/24=6.0 < 10√(235/325)=8.50 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翼缘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腹板:14mm 厚,fy=345N/mm 2板件宽厚比=(580-2*24)/14=38 < 80√(235/345)=66 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腹板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2)梁柱节点按照《抗震规范》第8.2.8条,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框架梁与柱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同时在上下翼缘加楔形盖板进行加强,腹板用高强螺栓与柱连接,具体节点做法见节点图。
a )弹性抗弯强度梁翼缘与柱子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计算取盖板厚10mm ,宽按250mm 。
()()e f f f e M fb t h t fA h t =-++6629530024(58024)/1029525010(58010)/10=⨯⨯⨯-+⨯⨯⨯+1616.1*kN m =梁截面的屈服弯矩:32954445.7/101311.5*y M kN m =⨯=显然e yM M >,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根据《抗震规范》第8.2.4条,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
本工程梁的上翼缘采用栓钉与现浇混凝土楼板连接,不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跨中整体稳定。
梁端根据《高钢规》第8.5.4条设置隅撑后,下翼缘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减小,也可以不作验算。
b )极限抗弯强度P P y M W f =261[30024(58024)(580224)14]325/104=⨯⨯-+-⨯⨯⨯1623.0*kN m =梁与柱的连接强度(考虑盖板250x10mm ))(t h f A h f A M u e b u Fb u ++=3002447055625010470(58010)=⨯⨯⨯+⨯⨯⨯+2574.75*kN m =1.2 1.21623.01947.6*p M kN m >=⨯= 满足要求c )腹板受剪框架梁端部腹板采用切剖口熔透焊缝,扣除腹板靠近上下翼缘的切角高度35mm 和50mm 。
腹板与柱翼缘熔透焊缝的承载力:0.58w u f u V A f =30.5814(5802243550)470/10=⨯⨯-⨯--⨯1705.9kN =腹板焊缝连接的抗剪承载力:0.58u w w ay V h t f >kN 3.149010/345)242580(1458.03=⨯⨯-⨯⨯=同时有(取最小梁跨5.5m):21.3 1.3bPu n M V V l >=⨯kN 8.8038.005.60.162323.1=-⨯⨯=满足抗震时极限承载力要求。
3、框架梁计算3选取框架梁H800×300×14×24,各项截面特性指标如下表:钢材采用Q345钢(fy=345N/mm 2)。
1)板件宽厚比《抗震规范》第8.3.2条规定,超过12层的框架梁、柱板件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
翼缘:24mm 厚,fy=325N/mm 2板件宽厚比=(300-14)/2/24=6.0 < 10√(235/325)=8.50 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翼缘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腹板:14mm 厚,fy=345N/mm 2板件宽厚比=(800-2*24)/14=53.7 < 80√(235/345)=66 符合《抗震规范》表8.3.2-2关于框架梁腹板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2)梁柱节点按照《抗震规范》第8.2.8条,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框架梁与柱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同时在上下翼缘加楔形盖板进行加强,腹板用高强螺栓与柱连接,具体节点做法见节点图。
a )弹性抗弯强度梁翼缘与柱子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计算取盖板厚10mm ,宽按250mm 。
()()e f f f e M fb t h t fA h t =-++6629530024(80024)/1029525010(80010)/10=⨯⨯⨯-+⨯⨯⨯+2245.60*kN m =梁截面的屈服弯矩:32956661.7/101965.2*y M kN m =⨯=显然e yM M >,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根据《抗震规范》第8.2.4条,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
本工程梁的上翼缘采用栓钉与现浇混凝土楼板连接,不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跨中整体稳定。
梁端根据《高钢规》第8.5.4条设置隅撑后,下翼缘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减小,也可以不作验算。
b )极限抗弯强度P P y M W f =261[30024(80024)(800224)14]325/104=⨯⨯-+-⨯⨯⨯2459.1*kN m =梁与柱的连接强度(考虑盖板250x10mm ))(t h f A h f A M u e b u Fb u ++=3002447077625010470(80010)=⨯⨯⨯+⨯⨯⨯+3577.73*kN m =1.2 1.22459.12950.92*p M kN m >=⨯= 满足要求c )腹板受剪框架梁端部腹板采用切剖口熔透焊缝,扣除腹板靠近上下翼缘的切角高度35mm 和50mm 。
腹板与柱翼缘熔透焊缝的承载力:0.58w u f u V A f =30.5814(8002243550)470/10=⨯⨯-⨯--⨯2545.6kN =腹板焊缝连接的抗剪承载力:0.58u w w ay V h t f >30.5814(800224)345/102106.7kN =⨯⨯-⨯⨯=同时有(取最小梁跨5.5m):21.3 1.3bP u n M V V l >=⨯22459.11.31360.45.50.8kN ⨯=⨯=-满足抗震时极限承载力要求。
4、框架梁计算4选取框架梁H1000×300×18×36,各项截面特性指标如下表:钢材采用Q345钢(fy=345N/mm 2)。
1)板件宽厚比《抗震规范》第8.3.2条规定,超过12层的框架梁、柱板件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
翼缘:36mm 厚,fy=295N/mm 2板件宽厚比=(300-18)/2/36=3.92 < 10√(235/295)=8.90 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翼缘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腹板:18mm 厚,fy=325N/mm 2板件宽厚比=(1000-2*36)/18=51.6 < 80√(235/325)=68 符合《抗震规范》表8.3.2-2关于框架梁腹板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2)梁柱节点按照《抗震规范》第8.2.8条,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