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概况
导游迭部

交通
迭部县---郎木寺78km 迭部---碌曲则岔202km
腊子口---哈达铺78km 迭部---拉卜楞304km
迭部县---九寨沟170km 麻牙---九寨沟112km
迭部县---腊子口102km 迭部县---多儿羊布98km
迭部县---俄界会址63km 迭部县---次日那44km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腊子口,甘肃国民党守军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扬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 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于9月17日凌晨终于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军威,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英雄的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
碌曲县郎木寺镇基本情况简介

碌曲县郎木寺镇基本情况简介(一)基本概况地理人口:郎木寺镇地处国道213线,镇政府距碌曲县城86公里,属牧乡,季节性气候特征显著,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为3480米—3600米,年降雨量在300—800毫米之间。
2016年底,全镇1358户4868人,其中藏族人口3110人,占总人口的63%;牧业人口4534人,占总人口的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0。
行政区划:全镇辖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行政村分别为郎木村、贡巴村、波海村、尕尔娘村;境内有1座藏传佛教寺院,365人;现有学校、卫生院、兽医站等机关站所5个,共有干部职工88人。
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全镇总面积616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约81 亩,(畜牧/旅游)是全镇的支柱产业,畜产品主要有牦牛、藏羊。
2016年底,全镇各类牲畜存栏80197万头(只、匹),总增率37%,出栏率1.27%,商品率1.27%,其中牛15256头、羊64119只、马822匹;由于生态;经济效益等因素,草原畜牧业资源开发已出现转型,多以舍饲养为主,并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发展。
旅游资源德天独厚,集雪山、草地、石林、沼泽、河流等自然景观和以藏传佛教文化及藏民族民俗风情为主的人文景观为一体,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现有国家AA级风景区。
旅游开发正在进行中,全镇现发展牧家乐63户,极大的带动了旅游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
发展现状:交通便利,国道213线横贯全境南北,全镇100%的村通公路,100%的村实施了村道硬化工程。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
2016年,全镇有各类学校4所,其中:完全寄宿制小学3所,幼儿园1所,占地面积101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12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71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65名,幼儿园专任教师6名。
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全镇在校学生363人(寄宿学生23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95人,幼儿园在校生68人。
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

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
地理坐标北纬33°58′~34°32′,东经102°09′~102°46′。
总面积为2474.31公顷。
19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湿地型、高原草甸型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概况编辑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保护区范围在行政区划上属甘肃省碌曲县尕海乡、拉仁关乡、郎木寺镇的全部村和西仓乡的贡去乎村。
总面积247431公顷。
保护区由甘肃省政府1982年批准建立的尕海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陇南山地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保护区由尕海和则岔两个部分组成。
尕海与若尔盖湿地相邻,为典型的高寒沼泽湿地,并为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则岔境内则以森林和高寒草甸生系统为主,其岩溶地貌及石林景观在我国北方极为罕见。
本区湿地、森林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基本保持了原始状态,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区系组成复杂,特有种分布集中。
区内种子植物523种,其中桃儿七、星叶草、冬虫夏草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脊椎动物有19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黑颈鹤、金雕、黑鹤、胡兀鹜等36种,本区还是黄河上游支流洮河的主要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以及涵养水源,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保护对象编辑根据1996年科考调查和管理局成立以来的监测,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5纲、26目、58科、280种,其中鱼类9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2种,鸟类246种(新发现91种,来源:湿地展板),兽类41种(发现分布新记录3种)。
碌曲县气候资源分析及对牧业的影响

碌曲县气候资源分析及对牧业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 1973-2019 年碌曲气象站年均气温、≥0℃及≥10℃积温气象资料、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揭示近 50 年来碌曲县热量资源、降水量、光照资源的变化规律,并且探究碌曲县气候资源变化及对牧业的影响,最好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碌曲县牧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指导。
关键词:碌曲县;气候资源分析;牧业;影响;应对措施引言碌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州,是甘肃省的重要牧区之一,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民族的纯牧业县。
全县总面积 52.98公顷,其中草场面积39.34公顷,占总面积的 74.25%,其中亚高山灌丛草甸、亚高山草甸、沼泽化草甸等草地类型是碌曲草地的精华,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而且是维护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碌曲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沙化的趋势,给依赖于碌曲草地植被而存在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安全埋下隐患。
因此,加强碌曲县气候资源的分析,掌握其对当地牧业的影响情况,并探索科学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科学合理安排畜牧业规划,推动当地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碌曲县气候资源特点1.1热量资源热量资源是人类生活以及农牧业生产的一种必要资源,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影响着热量资源的变化。
在这里从积温、平均气温两个气象因素探讨分析研究区热量资源特点。
1.1.1积温变化特点由1973-2019年碌曲县≥0℃、≥10℃积温的年际变化曲线能够发现(图1),≥0℃、≥10℃0℃积温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是77.544℃/10a、94.936℃/10a。
在近50年来,≥0℃积温的平均值为1846℃,最高值为2180℃(2010年),最低值为1565.9℃(1976年)。
碌曲县≥10℃积温在近50年的年平均值为1101.8℃,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为1497.3.3℃(2010年)和642.5℃(1976年)。
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全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座谈会议上发言材料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促进可持续发展碌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仲格加(二○一三年四月八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现将碌曲县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与大家作大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碌曲县是甘南州乃至甘肃省的重要牧业县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
境内属于白龙江和洮河源头地带,生态地理位臵十分优越,在甘南州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碌曲县总土地面积644.34万亩,全县辖五乡两镇两场,二十四个行政村,九十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其中牧业人口2.6万余人,占总人口的77%。
碌曲县是甘南地区牧业县中草场承包最早的一个县,截止目前共计承包各类草原628.43万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100%,参与草原承包的户数为5359户。
划定的基本草原面积595.98万亩,占全县总面的92.5%,其中冬春草场338.79万亩,夏秋草场257.19万亩。
草畜平衡区510.98万亩,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到15.26亿公斤,理论载畜量114.33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133.05万个羊单位,牲畜超载18.72万个羊单位。
按照超载牲畜三年减畜计划,2011年实际完成草畜平衡区减畜任务7.59万个羊单位,占超载任务的40.5%。
2012年全县超载牲畜11.21万个羊单位,超载率为9.8%。
由于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使得草地畜牧业这个生态经济复合体只能维持自然平衡状态。
还有部分处于超载过牧,粗放经营,毁草乱挖等掠夺式的利用方式,天然草地的生态失衡,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危害程度,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下,实施了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退牧还草工程、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项目、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并不断加大强牧惠牧力度。
对洮河源区域碌曲县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1期研究与探索碌曲县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典型的藏族聚集县,全县人口3.7万人,境内有郎木寺、尕海湖、则岔石林等景区,自然景色优美,畜牧业发达,受工业污染程度低。
碌曲县生态区位重要,被国家和省上列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江河同源”,是黄河水系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
对于碌曲县而言,如何有效、合理利用目前环境资源与政府投资,走出自己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道路,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基本概况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陇南山地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趋势是西高东低,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4000米之间,气候属青藏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区,受西风环流影响和高原地形作用,雨量充沛,光照丰富,气温偏低。
保护区总面积24743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8062公顷,缓冲区面积78918公顷,实验区面积120451公顷。
(一)自然保护区情况保护区涉及甘南州大水军牧场、碌曲县尕海镇、郎木寺镇、拉仁关乡的全部村和西仓镇的贡去乎村洮河以南村组。
保护区林地面积41689.24公顷,其中有林地4716.85公顷、疏林地174.60公顷、灌木林地36717.10公顷、未成林地80.6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4.07%、林木绿化率16.75%;保护区内湿地总面积为58150公顷,其中沼泽湿地51407公顷、湖泊湿地4732公顷、河流湿地2011公顷。
丰富的湿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据1997年调查,区内有高等植物529种、脊椎动物1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和黑鹳的繁殖地之一。
(二)湿地的发展情况多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碌曲县委县政府和保护区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更重要的是碌曲县还有一张生态王牌,那就是“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尕海湿地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2000年11月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全球第1975块、全国第41块、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碌曲县天然草地围栏封育及补播改良效果分析

碌曲县天然草地围栏封育及补播改良效果分析摘要对围栏封育及补播3年后,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等不同类型草地的主要经济类群及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恢复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等类型草地的植物经济类群发生明显变化,各类型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65.63%、119.33%、56.23%,杂类草的生物量分别下降22.1%、49.33%。
关键词围栏封育;补播;退化草地;改良效果;甘肃碌曲中图分类号 s81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5-0328-03improvementanalysisofeffectoffensandresowingondegraded rangelandinluqucountyma yu-ming(grassland station ofluqu county,luqu gansu 747200)abstractthe economic groups and biomass aboveground of elymus adhuricus, stipa aliena keng and kobresia were studied after fens and resowing for three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markablerestoration effect were made after fens were used in degradedgrassland in elymus adhuricus,stipa aliena keng,kobresia willd types. after fens were constructed,the biomass of all kinds of benefit grasses were remarkablyincreased,and the composition of grassland changed greatly.the biomass of cyperus linn.,leguminosea and gramineae were increased by 165.63%,119.33% and56.23%,respectively. the types and production of forbs were decreased by 22.1% and 49.33% respectively.key wordsfens; resowing;degraded rangeland;improvement effect;luqu in gansu草原是地球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甘肃,碌曲县尕海乡:“人间仙境”,尕海湖!

甘肃,碌曲县尕海乡:“人间仙境”,尕海湖!旅行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整理好行囊,背上背包,一起去远方看看吧!甘肃,是一个传奇而神秘的地方。
在这里,可以看到戈壁与高原、沙漠与雪山共存的景象,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而且其也是古时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其地域辽阔、景色优美,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一睹容颜。
其最出名的就是莫高窟、鸣沙山、张掖、嘉峪关了。
其实甘肃的美景不仅限于此,还有非常多美丽的景色。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去看以个美丽的地方。
它就是尕海湖。
它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乡。
它也是甘南的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保留了最原始的状态。
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远远看去,尕海湖就真的像是一颗明珠镶嵌在草原上,十分迷人。
它是一片非常辽阔的湿地,这里的植被种类很多,水资源充足,里面栖息着各种珍稀的鸟类。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田鼠,非常机敏,可爱极了。
地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洞,都是它们挖的。
远方牧场上,还有悠闲的咀嚼着牧草的羊群、牛群和马群。
感觉非常的安宁。
湖面平静如镜,倒映出的浮云与山峰的模样,鸟飞鱼跃,蓝天白云和湖面的倒影交相辉映。
让人放松心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领略它的美。
八月是尕海湖最美的季节,湖畔开满了各色的小花,微风吹来,夹杂着湖畔的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仿佛这天地之间,只剩下呼吸声,让人神往。
这里的占道和观景台修建的恰到好处,可以很好的让游客观赏到尕海湖的全貌。
而且这里的藏民非常的友好热情,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碌曲县概况
碌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为2900米—4287米,相对高差为1333米,年均气温为2.3℃,全日照时数为2222.1--2351.8小时;照百分率为50~53%,太阳年总辐射较强,总辐射值理论值为51983.9J/cm,相对无霜期15天。
碌曲县城距州府合作78公里。
碌曲县是藏语“洮河”之意,洮河发源于碌曲县西南倾山和其支脉李恰如山南麓的代富桑草原,在甘南境内全长330公里。
碌曲一年降雨量在633-782毫米之间,洮河及其支流遍及全县,白龙江发源于郎木寺,河流纵横,水量充沛溪流清泉遍布,使碌曲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总面积5208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约591万亩;林地25.7万亩;耕地面积4.44万亩,人口仅有3万余人,其中藏族占80%以上。
碌曲县西部是高原山地,广阔的草滩成为优良的天然牧场;东部地处洮河流域,沿洮河两岸山岭陡峭,小片河滩地是主要的农业种植区,平均海拔3500米。
缓缓流淌的洮河水犹如草原母亲的大动脉,滋润着这块美丽神奇的西部草原,全县三分之二的地区是适宜放牧的草原。
县境内生存着以藏民族为主的十多个民族,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兼营农林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草原小城。
这里水草丰美,草原辽阔、山川秀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碌曲县在历史上地处泛指为“羌中”。
十六国前凉时,境内强川护军,驻地设在今晒银滩至尕海措宁一带,是当时丝绸之路河南道的必经之地。
隋置洮源县、洮阳县;唐初置西沧州,中宗景龙之后的715年陷于吐蕃;宗为角厮所属;元为洮州辖域;明为洮州卫属地;民国属临潭辖区。
1953年,始将临潭县所辖的西仓区分出单设,1955年6月正式成立碌曲县。
全县草场面积591.7万亩,耕地4.1万亩,森林1.3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92.37%、0.81%、4.12%。
畜牧业、水利、矿产、旅游业是我县的四大资源优势。
全县下辖五乡两镇、一个县办种畜场和一个林场,二十四个村委会,共有九十五个村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3万人,其中牧业人口25126人,藏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4%,是以藏族为主,汉、回等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
畜牧业是碌曲县的支柱产业,草场总面积39.4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5.74万公顷,草场植被覆盖率95%,属高山草原植被类型,天然牧草共计67科253属,630种,其中牲畜可食牧草566种,主要有披碱草、早熟禾、细叶苔等。
每公顷平均产草量为5466公斤,牧草天然储量1.76亿公斤,理论载畜量85.1万个羊单位。
二○○三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1.87 万头(只、匹),总增率27.31%,出栏率29.18%,商品率25.80 %,实现牧业增加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碌曲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雪山、草地、森林、石林、河流等自然景观和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碌曲县风景绚丽多彩、风光旖旎的大草原,让人心旷神怡。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尕海湖,天水相连,是候鸟栖息的乐园。
则岔石林群峰屹立,层峦叠障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流水,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造就了“青天一线”、“灵猿望月”等数十处景点。
恢宏、神奇的郎木寺、西仓藏传佛教寺院等人文景观和浓郁、纯朴的藏民族民俗风情交相辉映。
水资源是碌曲县第三大自然资源。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能蕴藏量丰富。
黄河、长江的主要支流洮河、白龙江发源于境内,洮河、白龙江、黑河等主要河流过境流程达188公里,产水面积4295平方公里。
洮河年均流量55.3立方米/秒,总落差424米,水能蕴藏22.96 万千瓦时;白龙江年均流量0.8立方米/秒,总落差440米,水量蕴藏量3483千瓦时。
洮河、白龙江两河流水能总蕴藏量达32.05万千瓦时。
现已开发利用的水能仅占蕴藏量的2.8%。
碌曲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铁、汞、锑、煤、泥炭、石灰岩、白云岩等十几种矿产。
忠曲金矿、拉尔玛金矿、尕海煤矿正在开采。
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为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茂密的森林和辽阔的草原上栖息着雪豹、苏门羚、林麝等十几种国家一、二、三类珍稀保护动物。
有大黄、党参、秦艽、防风、柴胡、冬虫夏草等药用植物。
旅游资源编辑碌曲草原浓厚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草原风光,吸引着一批批的旅游者。
则岔石林、尕海湖、郎木寺等知名风景区,与海内外闻名的夏河拉卜楞寺、四川九寨沟、黄龙寺等景区连成一线,已在甘南草原上形成为一条中
外游客神往的民俗、风光旅游热线。
当你身临碌曲草原,走进星星点点的帐篷,欣赏成群的牛羊马队,倾听优美动听的牧歌时,会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辽阔与壮美;当你走进则岔石林、尕海湖、朗木寺等风景区时,又会禁不住嗟叹,“猛虎归山”、“灵猿望月”、“青天一线”等大自然的杰作竟是如此的逼真;群鸟聚集的尕海湖被誉为高原明珠当之无愧,还有那郎木寺场面宏伟壮观的晒大佛。
只要你走过碌曲,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叹。
碌曲草原的夏日是最迷人的,到处山花烂漫,绿草成荫,蘑菇似的帐篷随处可见,帐篷里飘出的奶茶味、羊肉味是那么的醇香,那么的诱人。
这时候,无论你走进哪顶帐篷,主人都会敬上可口的奶茶,对你表示最真诚的欢迎。
一年一度的香浪节是藏民族的旅游盛会,碌曲草原人如海,歌如潮,夏日欢快轻松的弦子锅庄舞将会把你带入一个迷人的香巴拉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的两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稳定为基础,以发展为中心,转变观念,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强化畜牧业,发展旅游业,开发水电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碌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迈进。
牧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关于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决定》,进一步深化牧区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部分草场已承包到户,累计承包各类草场405.1万亩,修建围栏113万亩,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使畜牧业逐步向草场围栏化、牧民群众定居化、牲畜良种商品化、补饲草料基地化、疫病防治程序化方面迈进,大部分牧民从游牧实现了定居,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碌曲县地处国道213线沿线,而且又是兰州至九寨沟旅游热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
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尕海则岔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把旅游业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发展和培育,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构,理顺体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知名度,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则岔石林旅游节”。
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
“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
山下大片松林葱笼茂密。
郎木寺距兰郎公路主干道不远,是兰州一九寨沟旅游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对游人开放。
碌曲县水能资源丰富,洮河在境内流径146公里,总落差424米,水能蕴藏量20多万千瓦。
碌曲县是省级财政补贴县,随着国家财政包干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加之县内又无大宗财源,财政困难收支入不敷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财政收入基数小,自给水平低,收支矛盾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碌曲县各项事业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碌曲县交通便利,国道213线横贯全境南北,尕玛路、红赛路、碌博路、贡则公路等公路网遍及全县,连接邻省邻县。
全县乡乡通公路,90%的村通公路,通讯快捷,全县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县城及国道213沿线开通了移动电话。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碌曲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开放开发步伐,为把碌曲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的新碌曲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