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种子生物学-复习材料

种子生物学-复习材料

种子生物学一.大题总结绪论1.种子的涵义:植物学上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农业生产上指凡是能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2.种子生物学的内涵:是农学的重要课程,主要讲育种工作以后的事,即作物品种选育成功进入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工作;也是植物学分支,研究种子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阐明植物种子各种生命现象的变化与其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并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环节3.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是人类最主要的生活资料;种子是绿色革命的主体,农业科技的载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谁控制种子谁就能控制世界;种子不仅是农业的起点,还是终点,而且通过种子的贮藏与更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4.种子工程的意义与实现种子产业化的途径意义: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就是把种子的选育、生产、加工、推广、销售、质量检测、加工工艺、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工程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建设的组织与运行管理。

途径:实施种子工程要实现种子工作的四个转变:①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转变;②由行政区域自给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③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集团化转变;④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最终达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规范管理,育繁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

5.为什么说种子是特殊的商品①种子本身的独特性②种子有特定的生产适应性、易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③利用种子时间的有限性④种子生产方式的特殊性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1.种子发育成熟过程经历哪些阶段?种子成熟过程中有哪些物质积累?阶段:①胚的发育②胚乳的发育③种被的发育物质积累:成熟过程中养分由同化器官向贮藏器官转移,种子大小、重量、发芽率上升,但含水量下降。

可溶性糖、非蛋白态N含量降低,淀粉的支/直升高,脂肪酸价降低、碘价升高,贮藏蛋白增多。

2.种子成熟的概念?形态成熟: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泽;生理成熟: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3.什么是脱水耐性?指的是种子对低含水量或脱水的忍耐程度, 即植物种子在脱水后的活力或发芽力的变化情况, 其反面称为顽拗性或脱水敏感性4.脱水耐性是如何获得的?种子脱水耐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如何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发育时逐渐发生的生理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结果, 其中包括后期阶段专一性保护物质的合成影响因素:① 蛋白, 这些蛋白质可能起脱水保护剂和代替水的作用; ②非还原性糖的积累, 以维持干燥条件下膜和蛋白质的稳定性;③ 脂类和抗氧化系统, 是脱水过程中防止、忍耐或修复自由基攻击的抗氧化剂和酶等; ④ , 它调节蛋白的合成。

种子学复习重点

种子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种子:(1)植物学上指由胚珠经传粉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农业生产上指可直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3)种子法中指农作物和林木的播种材料(根、茎、叶、芽、苗、子粒、果实)。

★扦样:指利用一种专用的扦样工具,从袋装或散装种子批取样的工作。

其目的是从一大批种子中扦取适当数量有代表性的送验样品供检验之用。

★种子批:指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并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群体。

★种子学:(1)广义:指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加工储藏,种子检验理论与技术,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

(2)狭义:指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

★种子休眠:指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活力:指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总体表现,是种子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的总称。

★临界水分:指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即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的种子含水量,也称饱和束缚水。

★诱导休眠:又叫次生休眠或二次休眠,指原来不休眠的种子,由于不良条件的影响,发生了休眠或部分休眠的种子加深休眠,即使再将种子移植到正常的环境,种子仍然不能萌发。

种皮:保护种子不受外部机械损伤,防止病虫害侵入。

种被:果皮和种皮很薄,粘贴在一起称为种被或果种皮。

吸胀:种子萌发起始阶段,是胶体吸水后体积膨大的物理作用。

酸价:是指中和1 克脂肪中全部的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碘价:是指100 克脂肪结合所需的碘克数,指示脂肪酸的不饱和度。

解吸: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也可以从种子表面或毛细管内部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这一过程是吸附的逆转。

萌动:种子吸胀后胚部细胞开始伸长分裂胚根胚芽向外伸长突破种皮。

俗称露白或破胸。

小麦油菜一般需要 1 天左右。

玉米西瓜则需 3 天左右。

结露:当湿热的空气和较低温度种子层相遇,种粒间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便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与露水相似的水滴,这就是种子的结露。

种子学复习题

种子学复习题

种子学一、名词解释1、种子:高等植物由胚株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三部分:种皮、胚、胚乳。

2、农业种子:凡是在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应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农业种子。

3、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超级种子,是指由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跑胚或类似物,经过有机物的包埋而形成的一种能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的类似天然种子结构的颗粒体。

4、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

5、种子产业化:将新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6、种子工程:是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建立原粮种繁育体系和种子认证制度,发展种子加工和包衣技术,完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规范种子经营和加强种子法制管理等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工程。

7、种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和阐明作物种子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客观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包括种子形态、化学成分、休眠等。

8、种子学:是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填空1、种子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有(生命力)的生产资料。

2、高等植物由胚株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三部分:(种皮)、(胚)、(胚乳)。

3、凡是在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应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农业种子)。

包括(真种子)、(类似于种子的干果)和(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

4、种子学是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5、德国1986年建立了种子实验室,NOBBE博士撰写了(《种子学手册》),从而以德国为中心的现代种子科学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并相续建立了一些种子检验协会,因此被推崇为(种子学)的创始人。

三、简答1、人工种子的特点答:(1)固定杂种优势:使F1代种子多代利用;(2)可用于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很昂贵的特种植物的快速繁殖:改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条件,增强种子抗逆性;(3)繁殖速度快:工厂化生产避免季节性、自然灾害的限制,并节约土地和粮食。

《种子学》复习资料

《种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种子加工: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是把新收获种子加工成为商品种子的过程,包括种子清选、精选分级、种子干燥、种子处理和包衣、种子包装等一系列工艺过程。

种子休眠:是指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健全种子不能萌发或延迟萌发的现象。

扦样:检验一批种子之前,利用专用扦样工具,从种子批中随机取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供检样品的技术。

种子包衣技术:指利用粘着剂或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外面,以达到使种子成球形或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一项种子新技术。

种子临界水分:种子中的结合水达到饱和、无游离水存在时的含水量,称为种子的临界水分。

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发芽力:是指种子在适宜萌发条件下,形成正常幼苗的能力,通常以发芽率表示。

初次样品:从种子批的一个扦样点上扦取的小部分种子。

种子精选:根据种子外形、比重、空气动力学特性、色泽和静电特性等的差异对种子进行分离。

人工种子:狭义的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括体细胞胚和性细胞胚),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广义的人工种子是在胚状体或一块组织(顶芽、腋芽)- 一个器官(小鳞茎等)之外加上必要的营养成分(人工胚乳)后,用具有一定通透性而无毒的材料将其包裹起来,形成的与天然种子相似的颗粒体二、填空题1.根据园艺植物种子化学成分含量上的特点,大体上可将园艺植物种子划分三大类。

(淀粉质种子)(蛋白质种子)(油料种子)2.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吸胀、萌动、发芽)3.种子干燥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五大类。

(自然干燥、通风干燥、加热干燥、干燥剂干燥和冷冻干燥)4.衰老劣变种子的渗漏现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精确的检测。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可自由移动的水分,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束缚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且紧紧被束缚在其周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临界水分: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

(亲水胶体含量高,亲水物质亲水性强,种子的临界水分就高。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分子中不含极性基,所以表现疏水性。

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范围。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安全水分≤临界水分)南方<北方,低温干燥:↑;仓贮条件好:↑;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所以低温干燥的北方安全水分定的高些,更有利于种子贮藏)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吸湿性)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

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吸附性:种子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管结构,在种子的表面和毛细管的内壁可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叫做吸附性。

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mg)。

酸价高,品质差。

碘价: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量(g),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哈气。

原因:分解释放小分子;氧化分解/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破损。

呼吸作用: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的参与下将本身的贮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硬实:是指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的种子,是休眠较深的一种形式,利于种子寿命延长和后代繁衍。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种子学复习资料

种子学复习资料

种子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真种子;农业种子简答题农业种子的含义及包括的主要类型第二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种脐;发芽口;脐条;外胚乳;内胚乳;自由水;束缚水;无胚现象;多胚现象;无性种子;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酸价;碘价;硬实;种子生活力种子活力1.种子发育中有哪些异常现象?2. 什么是休眠?什么是自发休眠和二次休眠?3.简述皮层障碍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4.在农业生产上,从那些方面控制种子活力?5.简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基本的生态条件?6. 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

7. 种子中自由水和束缚水的特点。

8. 种子休眠的意义。

9. 产生无胚种子的原因。

10. 种子败育的原因。

11. 脂肪积累的特点。

12. 种子成熟的含义及成熟种子的基本特点。

13. 引起种子休眠的抑制物质包括哪些类型?14. 什么是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有何意义?15. 能用于破除种子休眠的药剂处理物质包括哪些16. 预措打破休眠的方法。

17. 种子休眠的磷酸戊糖途径调控学说。

18. 种子休眠的三因子学说(内源激素调控学说)。

19. 种子活力丧失的原因。

20. 影响种子寿命和活力的外在因素。

21. 种子衰老的实质。

22农业生产中主要采取哪些措施调控种子的活力?23. 死种子吸水的特点。

24. 变温促进种子萌发的原因有哪些?25.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26. 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途径有哪些?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萌发的种子,呼吸途径有哪些变化?28. 种子萌发期间的特点。

29. 种子萌发期间吸水的阶段性特点。

30. 什么是平衡水分?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有哪些31. 种子中简单蛋白质的种类及其特点。

32. 种子发育过程中脱水作用的生理效应。

33.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34. 什么是硬实?硬实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5. 简答Harrington提出的种子寿命通则要点。

36. 简答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转化的途径。

综述题1. 试述种子萌发过程与吸水速度变化的关系。

种子学复习资料

种子学复习资料

种子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种子的含义:在植物学上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农业生产上,凡是可直接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2.种子的生理活性物质指种子中某些含量很低但能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促使种子生命活动强度的增高或降低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植物激素、酶和维生素3.多胚现象:在一个胚珠中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胚的现象;其类型有真多胚和假多胚;4.种子休眠:指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环境因子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5.种子寿命: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生活力的期限,即种子存活的时间;6.硬实:自然界具有许多种皮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7.吸胀损伤:某些种子由于其种皮薄,蛋白质含量高吸水力较强,一旦侵入水中会使细胞迅速吸水膨胀,细胞膜、细胞器无法良好地修复而导致的一种损伤现象;8.吸胀冷害:有些作物干燥种子短时间内在0℃以上低温吸水,种胚就会受到伤害,再转移到正常条件下也无法正常发芽的现象;9.种子生产:就是利用遗传学、育种学和栽培学的理论,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提高繁殖系数,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生产出合乎农业生产质量标准要求合格的种子;10.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在一种或多种上优于两个的现象;11.品种混杂:指在一个品种群体中混有各种异型株,造成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12.品种退化:表现为原有种性变劣,优良性状部分或完全消失,生活力和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以致降低或丧失原品种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13.种子加工:指从收货到播种前对种子所采取的各种处理,包括干燥、清洗、精选分级、包衣包装等一系列加工过程;14.种子自动分级:种子堆在移动和散落的过程中,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和本身物理特性的综合作用而发生重新分配现象,即性质相近似的组成部分趋向聚集于相同部位,而失去原有的均匀性,使品质和成分的差异程度增加的现象;15.种子结露: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受温度、湿度变化及水分转移的影响,在种堆内外出现结露现象;16.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17.品种质量: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18.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植株的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19.发芽势:指种子发芽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的比例;20.发芽率:指在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比例;21.种子生活力: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二、填空1.种子的类型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干果、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及植物人工种子;2.人工种子具有繁殖速度快、可快速固定杂种优势、使F1代杂交种多代使用的优点;a)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及胚乳;3.胚乳的发育方式为核型、细胞型及沼生木型;由2个极核与1个精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初生胚乳核发育而成3N;4.胚的类型有:直立性、弯曲性、螺旋形、胚状型、折叠型、偏在型及多叶型;5.种子休眠的原因有种胚未成熟、种被障碍、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光的影响其其他不良条件的影响6.硬实的原因:硬实是由于种皮细胞壁或细胞内含物脱水而发生胶体变化所造成7.栽培品种的特性包括经济性、时效性、可生产性、地域性及商品性;8.我国现行的种子级别分为育种家种子、原种和大田用种;9.包衣的类型有种子包膜和种子丸化;三、解答1.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答:按其在种子种的作用可将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分为四类,即细胞的结构性物质蛋白质、核酸、木质素等、营养物质如淀粉、脂肪等、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激素、酶等及水分;农作物种子按其化学成分性质及用途可分为粉质种子、蛋白质种子及油质种子详见P48;种子败育的原因种子成熟:一是指种子形态上的成熟,二是指种子生理成熟;形态成熟指种子的形态、大小已固定不变、且呈现出种子固有的颜色;生理成熟指种胚具有发芽能力;真正成熟的种子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营养物质发合成、运输已经停止,种子的干物质的积累不再增加;(2)种子含水量减少,种子的硬度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增强;(3)种皮变坚固,呈现出种子固有的颜色和花纹;(4)种子的生理成熟过程已经完成,具备发芽能力;3.种子休眠的意义答:1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抗不良环境所形成的一种生态适应性;2种子休眠是调节萌发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一种方法;3种子休眠在农业上既有有力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种子休眠可以防止在母株上发芽,其次,种子休眠因抗逆性还有利于保存,但如果到播种前种子还在休眠就不利于播种;4.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条件答: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吸胀、萌动、发芽及幼苗形成;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氧气、光照、CO2及土壤酸碱度等5.变温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答:1变温使种被胀缩受损,从而有利于水分和空气进入种子内部,还使得种子内外有温差而促进气体交换,并且低温下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随水进入种子的氧气较多,有利于呼吸; 2变温可减少贮藏物质呼吸消耗;3变温有利于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促进酶活动;6.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答: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3 残存异质基因的分离重组和基因突变4选择不当5不良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6遗传漂移7病毒感染7.种子清洗的目的及意义目的:一是分离和清除混有种子中的其他作物种子、各类杂质和杂草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并为种子安全干燥和包装贮藏做好准备;二是种子的精选分级,1去除种子中的质量低劣的种子,即不饱满、虫蛀或变劣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的精度级别和利用率,提高发芽率和种子活意义(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有利于种子的贮藏与运输;(3)可增加后续工作的方便性;(4)可提高种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8.种子干燥的目的和必要性答:目的:将其水分降低到安全包装和安全贮藏的标准,以保持种子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保证种子质量,使种子能安全经过从收获到播种的贮藏时期;必要性:1防发芽、霉变、虫蛀和冻害;2确保安全包装,安全贮藏和安全运输;3保持包衣和处理种子的活力;9.种子处理的一般方法答:温水浸种、种子药剂处理、生长调节剂处理、肥料浸种、微量元素处理及物理因素处理33.种子包衣:指利用黏着剂或成膜剂,将填充剂或杀菌剂、杀虫剂、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等非种子材料包在种子外面,以达到使种子成球形或基本保持原有性状,以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的一项种子处理技术;10.种子包衣的意义答:改进种子的播种性能有效防控作物苗期病虫危害克服逆境危害,促进幼苗生长节省种子和化肥,降低成本11.仓库虫害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检疫防治、清洁卫生防治、机械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12.微生物引起种子发芽率降低和丧失的原因答:微生物直接侵害和破坏种胚组织;一些微生物可分泌毒素毒害种子;微生物分解种子形成各种有害产物,造成种子正常生理活动的障碍等13.种子结露的因和部位原因:当湿热的空气和较低温度种子层相遇,种粒间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与露水相似的水滴;其主要原因就是温差;部位:1种堆表面或上层及结露 2种子堆上层结露3地坪结露4垂直结露5种子堆内部结露6冷藏种子结露7覆盖膜结露14.种子结露的预防1保持种子干燥 2密闭门窗保温3表面覆膜盖移湿 4翻动表面层散热5种子冷却入库 6围包柱子7通风降温排湿 8仓库内空间增温9冷藏种子增温15.种子发热的原因及部位原因:呼吸发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仓库害虫活动、种子堆放不合理等部位:上层发热、下层发热、垂直发热、局部发热及整仓发热16.怎样进行合理通风17.种子净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测定供检验种子样品中不同组分的重量比例和种子样品混杂物特性,并根据此推测种子批的组成,为评价种子质量提供依据;意义:1通过种子净度分析,将供检验种子式样分为净种子、其他作物种子和杂质3类,并测定其比例;据此可推断该样品所代表的种子组成情况;从而为计算种子利用价值提供依据; 2通过对杂质及其他植物种子种类和含量分析,可以为种子加工与贮藏提供依据;3通过测定其他植物种子和种类和数量可解决种子批的取舍和危害程度,避免有害、有毒、检验性杂草危害农业生产安全;18.种子发芽试验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测定种子样品答最大发芽潜力,从而估测种子批的田间播种价值,并比较不同种子批的种用质量;在实验室内进行发芽试验,可以好好的控制满足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从而使种子样品整齐、迅速、完全地发芽,且实验结果准确可靠,重演型好;意义:种子发芽率是决定播种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种子经营和农业生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发芽试验;在收购种子时做好发芽试验,可根据发芽率的高低结合其他指标正确地进行种子分级和定价;在种子贮藏期间做好发芽试验,可掌握种子贮藏期间的发芽率变化情况,以便及时改进仓库贮藏条件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确保种子安全贮藏;在调运种子前做好发芽试验可避免调进发芽率低的种子而带来经济损失;在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可以指导种子使用者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还可以根据发芽率高低确定播种量,既可以防止伪劣种子下田,又可以保证田间苗全、苗齐和密度适宜,为作物高产奠定基础,并防止种子浪费,确保播种成功;。

种子学资料

种子学资料

广义种子:农业生产上所有被用作播种的植物器官。

狭义种子: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不包括花器其它部分发育来的组织。

1.真种子常见的有:豆类、十字花科种子、瓜类、棉花、烟草、黄麻、蓖麻、茄子、辣椒、柑桔、茶、苹果、梨、银杏及松、柏种子等。

2.类似种子的果实常见的有:颖果、瘦果、坚果、核果等。

颖果:小麦、玉米等;瘦果:向日葵、荞麦等;坚果:板栗、甜菜等;核果:桃、李等。

3.用作繁殖的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可作为无性繁殖器官。

块根:甘薯、山药;块茎:马铃薯、菊芋;鳞茎:洋葱、大蒜;球茎:慈菇;地下茎:藕、竹;地上茎:甘蔗。

4.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产生大量胚状体,利用包壳类物质制成类似种子的繁殖材料。

种子产业化: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收增效为目的,以提高种子企业效益为中心,以品种为先导,以质量为纽带,以专业化生产基地为依托,育、繁、推、销一体化,实行企业化管理。

种子外部形态特点一、种子大小(不能作为品种鉴定因素)1、以种子的长、宽、厚表示,在种子的清选分级上有重要意义。

2、以千粒重表示,多用来作为种子品质的指标并用以计算播种量。

二、种子颜色(在遗传上相当稳定,可作为品种鉴定因素)三、种子形状(在遗传上相当稳定,可作为品种鉴定因素)外部结构种脐:种子成熟后从珠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从母体流入子体的通道。

种孔:发芽口又称种孔,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

脐条: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又称种脉、种脊,为种皮上的一道脊状突起。

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而形成。

内部构造一、种被: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因植物种类而有较大差异,是种子鉴别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子的干燥、加工、休眠、寿命、发芽、预措等。

二、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为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学复习材料1、农业种子:农业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用来繁殖器官营养体的一部分。

2、播种材料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和植物人工种子。

3、书上P16页图看一下4、多胚现象和无胚现象(书上第22页。

)5、坏境条件对种子成熟期的影响?A、温度B、湿度C、营养条件6、种子的基本构造绝大多数种子是基本相同的,由种皮、胚、胚乳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果皮和种皮A、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一般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B、种皮由一层或两层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

种皮一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胚珠遗迹:1)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株孔的遗迹。

2)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株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

3)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遗迹即脐条的终点部位。

C、果种皮1)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2)由胞壁加厚的死细胞构成。

果实种子的种被有果皮和种皮。

真种子的种被只有种皮。

种胚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重要的部分。

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4部分组成。

1)胚芽又称幼芽或上胚轴,位于胚轴的上端。

2)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过度部分。

3)胚的主要类型:直立型(柿子、蓖麻)、弯曲型(大豆、蚕豆)、螺旋型(辣椒、番茄)、坏状型(菠菜、甜菜)、折叠型(棉花)、偏在型(小麦、玉米)胚乳是种子的贮藏组织,可将胚乳分为内胚乳和外胚乳。

由胚囊中受精极核细胞发育而成的称为内胚乳,由珠心层细胞发育而成的称为外胚乳。

7、种子植物学分类A、根据胚乳的有无分类,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有胚乳种子“内胚乳发达(禾本科、大戟类、蓼科、茄科、伞形科种子,代表为甜菜、菠菜);内胚乳与外胚乳同时存在(胡椒、姜);外胚乳发达(苋科、藜科)”无胚乳种子“眼子菜科植物、豌豆、蚕豆、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蔷薇科、菊科、大豆等豆科植物”B、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1)包括果实及其外部的附属物(稻、大麦、燕麦、二粒小麦)2)包括果实的全部(普通小麦、玉米、黑麦、荚果、芹菜)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桃、李梅、枣)4)包括种子的全部(绿豆、花生、大豆、南瓜、西瓜、黄瓜、烟草。

)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苏铁和银杏)8、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1)细胞结构性物质2)营养物质3)生理活性物质4)水分9、游离水:指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束缚水: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临界水分;是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分界,即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出现游离水时候的水分。

安全水分;保护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即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10、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种子的平衡水分因作物、品种及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大气湿度、种子的化学组成。

湿度。

种子水分随大气相对湿度变化而变化,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平衡水分随湿度提高而缓慢增长;在相对湿度较高时,平衡水分随湿度提高而急剧增长,因此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种子的吸湿返潮问题。

(成正比)温度。

温度对平衡水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相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温越低,种子的平衡水分越高,反之则越低。

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每增加10o C,每千克空气中达到饱和的水汽量约增加1倍。

种子化学物质的亲水性。

种子化学物质的分子组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因此各种种子均具有亲水性,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种子中不含极性基团,故表现疏水性。

因此,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种子比油分含量高的种子容易吸湿,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平衡水。

此外,不同部位的种子的亲水集团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不同部位的含水量也有明显差别。

胚部含水量远远超过其他部位的含水量,这是胚部较其他部位容易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11、酸价:指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碘价:指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克数。

酸败;种子在贮藏过久或者保管不当,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类、酮类、酸类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这即为脂质的酸败。

12、蛋白质的种类A、按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酶蛋白、贮藏蛋白B、按其各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其分为清蛋白:在中性或弱酸性情况下能溶于水球蛋白:不溶于水,但溶于氯化钠稀盐溶液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和盐溶液,但溶于乙醇谷蛋白:不溶于水、盐溶液和乙醇。

但溶于碱或酸溶液13、种子的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A、植物激素按生物的生理效应或化学结构,可划分为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B、酶: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C、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维生素C)14、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A、固有休眠:又称原生休眠,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形成的,在植株上就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休眠,其保持依赖于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

B、诱导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或二次休眠,指原来的不休眠的种子,由于不良的条件的影响,发生了休眠或部分休眠的种子加深休眠,即使再将种子移植到正常条件,种子仍不能萌发。

15、种子休眠的原因1)、胚休眠(尚未完成生理后熟、种胚未成熟)2)、种被的影响(种被的不透水性、不透气性、机械约束的作用)3)、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4)、不适宜坏境条件的影响。

禾谷类休眠的主要原因:种被不透气导致二次休眠的因素:不适宜光照、不适宜温度、氧气缺乏、过分干燥。

16、种子休眠的机理A、内激素调控————三因子学说,作者: Khan,A.A,提出种子的休眠和发芽由三因子调节。

主要内容:种子的休眠和发芽由萌发促进物质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K和萌发抑制物质脱落酸ABA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总的来说,凡是能发芽的种子中均含有GA,但是存在GA的种子并不一定都会发芽,如果种子中同时存在GA、ABA,则不发芽;如果三者同时存在,CK能解除抑制作用而使萌发成为可能。

GA是主要促进调节因子,而CK仅仅在ABA存在时才有必要,ABA是休眠主要因子。

B、呼吸途径论(磷酸戊糖途径),是萌发必需的需要过程,其顺利进行是休眠破除和得以萌发的关键。

C、光敏素调控:光敏素有PR 、PFR两种状态,PFR比例的提高可促进发芽,光照条件可促使种子中PR 、PFR相互转化。

————光调控,种子对光的敏感性18、休眠期:种子的休眠期是指在一个群体休眠时间的长短。

(休眠期就是指种子从收获起至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期。

)19、休眠期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

禾谷类种子休眠的现象是普遍的,但不同作物种子休眠深度不同,一般以麦类尤其是大麦的休眠最为明显,水稻和玉米的休眠较浅。

如,皮大麦种子的休眠期常大于裸大麦;粳稻品种常有休眠期;小麦品种的种皮颜色和休眠期长短存在密切关系,红皮小麦品种的休眠期长于白皮品种。

根据研究,确定禾谷类种子的休眠特性是多基因决定的。

2)生理因素。

不同成熟度的禾谷类种子休眠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从乳熟期起,成熟度越高,休眠期越短。

如,我国籼稻种子一般不存在休眠期,但采收较早、成熟度较差的种子也可观察到明显的休眠现象。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以在不同时期影响种子的休眠,成熟期间的环境条件可决定种子休眠的深度,贮藏期的环境条件可影响种子休眠的解除速率。

种子成熟期间影响休眠期长短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休眠期越短;在种子的贮藏过程中,高温可加速种子休眠的解除,而低温则起到相反作用;在含氧量高的大气中,种子的休眠解除也较快。

19、休眠调控1)延长种子休眠期的措施a.选种,根据需要选育具有一定休眠期的品种b.施用药剂,田间喷药是调控休眠的一项可行措施,小麦可采用促麦黄,水稻、油菜等可采用乙烯利2)缩短种子休眠期的措施a.种子处理,选择一些适用的可破除种子休眠的化学物质。

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生长调节物质,双氧水等氧化剂,硝酸等含氮化合物,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等等。

b.机械处理,如切割、针刺、去壳、碾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c.温度处理,可根据需要进行高温处理、低温处理及变温处理,温汤浸种等。

20、种子萌发是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状态恢复到生理活跃状态的生长发育过程。

把干燥的种子吸水到突破种皮萌芽的过程称为“萌发”种子萌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吸胀、萌动、发芽、成苗四个阶段。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过程:(1)细胞的活化和修复;(2)种胚的生长和合成;(3)贮藏物质的分解和利用;(4)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21、种子萌发的类型:子叶出土型、子叶留土型(胚轴生长不一样引起的)两者的区别:子叶出土型a、下胚轴显著伸长b、出土(菜豆、油菜、向日葵、西瓜)子叶留土型a、上胚轴伸长b、留土(蚕豆、豌豆、小麦、水稻)22、物质效率(%)=(黑暗条件下长成幼苗的干重/种子发芽所消耗的干物质的重量*100% =【黑暗条件下长成幼苗的干重/(种子发芽前的干重-发芽后剩余的干重)】*100%不同的种类种子比较,油质种子的物质效率最高,而淀粉种子较低。

同一种类的作物品种,高活力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的种子,其物质效率较高。

因此物质效率也是种子活力的有效指标。

23、最低需水量——是指种子萌动时所含最低限度的水分占种子原重的百分率。

(主要受化学成分影响:一般蛋白质>粉质蛋白质>油质蛋白质)24、种子的吸胀损伤和吸胀冷害导致吸胀冷害的温度界限在15℃或10℃以下,大豆菜豆、玉米、高粱、棉花、番茄、茄子、辣椒以及许多热带作物和观赏植物种子易受到吸胀冷害。

应用PEG等物质进行渗透调节,是避免或克服吸胀冷害的有效技术措施(郑光华等,1987)吸胀损伤:如果种子吸胀速度过快,细胞膜将无法得到修复甚至发生更大的损伤,种子内含物外渗进一步加剧,导致种子成苗能力下降并影响到植株的健壮生长。

吸胀冷害:有些干燥的种子短时间在0摄氏度以上低温吸水,种胚就会受到伤害,在转移到正常条件下也无法正常发芽成苗。

25、种子萌发的生理条件:水分、温度、氧气、其他因素(光、二氧化碳)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渗透调节、湿干交替处理、化学物质处理26、种子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生活力的期限,即种子存活的时间。

平均寿命:指一批种子从收获到发芽率降低到50%时所经历的天。

或称半活期、将半活期作为种子寿命的指标。

农业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生活力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90%以上发芽率的期限。

27、种子寿命的影响因素种子寿命的差异性,归根结底是由种子本身的遗传性和它所处的环境造成(一)内在因素:种子本身的遗传物质种被的结构(凡种皮结构坚韧、致密、具有蜡质和角质的种子,尤其是硬实,其寿命较长,反之,种皮薄、结构疏松、外无保护结构和组织的种子,其寿命较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