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扫描版)

合集下载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诘难(jié)鲜为人知(xiǎn)悲恸(tòng)一抔黄土(póu)B.秩序(chì)咄咄逼人(duō)联袂(mèi)挑拨离间(jiàn)C.急遽(jù)奄奄一息(yǎn)伫立(chù)强聒不舍(guō)D.驽钝(nú)擎天撼地(qíng)冗杂(rǒng)恪尽职守(g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帐蓬刽子手不求甚解重蹈覆辙B.夜宵炙疮疤束手无策更胜一筹C.建树瞭望孔人声鼎沸哄堂大笑D.寥廓一霎间花团锦簇舒卷张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这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亢奋:极度兴奋。

)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C.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尴尬:处境困难。

)D.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下流:卑劣、不道德。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家界旅游,面对那一座座从地下突兀而起的山柱,你必定会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B.最后一个隧洞竣工以后,这条耗资巨大、历时两年多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八面玲珑....的人。

D.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

因为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②我只是一个欣赏者,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③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42分)1. (15分)(2013·咸宁) 学校开展一次以“看漫画,学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并根据它下面的提示语,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漫画的寓意。

(2)你的表哥能力很强,但他在公司里职位很低,一直不被重用,内心感到很郁闷。

这时如果要你劝劝你表哥,请你想想应该怎么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引用一句俗语)。

(3)学校要举办一次漫画展览,请你从寓意、构思等角度为这幅漫画写一段推荐语。

2. (2分) (2017九上·云梦月考)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远不限于此。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 尽善尽美内容脱颖而出境界B . 融会贯通内涵更胜一筹情境C . 炉火纯青内涵出类拔萃境界D . 出神入化内容遥遥领先情境3. (2分)(2012·盐城)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在新版课标推荐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涵盖了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人文、科普读物。

B . 我们缅怀胡乔木同志光辉奋斗的一生,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C .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

D . 人行道的一手搀扶,朋友间的一份鼓励,对手间的一丝宽容等…这件件微薄的善举,让我内心感到由衷的温暖。

4. (10分)(2019·余姚模拟) 从下面两小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钱锺书的《围城》里隐含了许多“围城”。

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和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和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A、感慨.(kài)哺育孜.孜不倦(zī)头晕目炫B、静谧.(mì)荒缪龙吟凤哕.(suì)囊萤映雪C、荣膺.(yīn)辐射恍然大悟(huǎng)锋芒必露D、门楣.(méi)剽悍周道如砥.(dǐ)诚惶诚恐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

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德阳市旌阳区中考语文试卷

德阳市旌阳区中考语文试卷

德阳市旌阳区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阅读理解 (共6题;共99分)1. (10分) (2017七上·盘锦期中) 古诗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的《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更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6) 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7)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2.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①孤竹②管仲、隰(xí)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 ,夏居山之阴④ ,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⑥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伐:讨伐②孤竹:国名③阳:山的南面为阳④阴:山的北面为阴⑤仞:挖一仞深⑥师:向……学习(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A .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B .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C .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D .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2)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从()过()(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管仲和隰朋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5)读完这段文字,你受到什么启发?3. (22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语言知识应用(每小题3分,共18分)(共6题;共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厄.运(è)静谧.(mì)不屑.置辩(xuè)B. 坍.塌(tān)蹒.跚(pán)清冽.(liè)锲.而不舍(qiè)C. 确凿.(záo)伛.偻(yǔ)沆砀.(dàng)忧心忡.忡(zhōng)D. 挟.持(xiá)恐吓.(hè)器皿.(mǐn)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藉秀颀屏息敛声无可耐何 B. 依傍遒劲诩诩如生截然不同C. 寥落洗涤正襟危坐免冠徒跣 D. 躁热深宵油光可鉴天伦之乐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中国山水画不在乎让观赏者身临其境....地进入其中,更讲求山水画的意境,而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对事物的深入认识。

B. 苏州园林的设计讲究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强调随地形、地势变化而变化,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地域特色。

C.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浓浓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D.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吕伟充满自信,神采奕奕....,沉静自若地走上十米高台,从容不迫地准备开始她完美的凌空一跳。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期我国南方普降暴雨,川、黔、鄂、皖等不少省份都遭受了洪涝灾害,各级政府启动防灾减灾预案,力争把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B. 6月23日,北斗第55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后,通过5次变轨,进入预定轨道。

相当于卫星进入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

C. 身患重疾的张桂梅老师,在南疆大山里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中学,12年来默默奉献,把不少家境困难的女生送进了大学,改变了她们的人生命运。

D. 因为疫情防控原因不得不待在家里,许多人创新开发和制作的不少新奇菜品,色香味俱全,成了“厨艺达人”、“美食网红”。

德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德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德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霎时(shàshí)B. 瞠目结舌(chēngmùjiéshé)C. 恣意(zìyì)D. 蹑手蹑脚(nièshǒunièjiǎo)答案:B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担任了公司的高级职位。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D. 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4.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C. 你真的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D. 这是违法的,难道你不知道吗?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了,冬天的雪花飞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要学好语文,学好数学,学好英语。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刻苦。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

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

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改自《半月谈》)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蔫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2分)我选择的漫画是《》主题: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3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5.“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

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4分)材料一: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扫描版)第I卷(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伶仃dīng 迂回yū旷野kuàng 骊山怀古lìB.琴弦xuán 顷刻qǐng 怄气òu 惠子相梁xiàngC.重荷hâ诘责jiã拂晓fú安塞腰鼓sâD.繁衍yǎn 吁叹xū恪守kâ绿色蝈蝈g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黯然失色相形见绌锐不可当万恶不赦B.不可名状睡眼惺忪脑羞成怒精血成聚C.混为一谈马革裹尸廓然无累张惶失措D.抑扬顿措盘虬卧龙浑浑噩噩踉踉跄跄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画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_______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

②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________的课本生气。

③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_______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

A.潜伏残破千丝万缕 B.埋伏残破千丝万缕C.埋伏凄惨蛛丝马迹D.潜伏凄惨蛛丝马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不能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是“一带一路”能够成功的条件。

B.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结束了两场半决赛的争夺,卫冕冠军中国队以3比2险胜日本队。

C.传统文化专题要围绕一个关键词展开活动,让群众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的常识。

D.通过开展互动性强的艺术教育,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世界。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判别有误的一项是A.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拟人)B.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比喻)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反复)D.夏洛克伤心欲绝地说:“你们夺去了我的财产,就是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的要了我的命哪。

”(夸张)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朝花夕拾》就属于短篇小说。

B.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

叙事诗一般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杜甫的《石壕吏》、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这样的叙事诗。

C.散文大多会有意在人物事件的细微处着笔。

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做了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为后面的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D.戏剧是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威尼斯商人》就是一部喜剧。

7.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上片首句交代了季节特征,已到暮春时节,落花成尘让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

B.花开花落年年如此,但人和事情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心中的情绪不忍述说更不能去想。

C.作者听别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很美,也想和朋友去双溪泛舟游玩,观赏玩乐。

D.末句中的“载不动”,把“愁”从无法言表的虚空变成了可以用重量表现,构思巧妙。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笛陆春龄①一根小小的笛子,在吹者手中,能吹奏出各种各样优美动听的曲子。

听那活泼泼的欢乐之音,开人胸襟;吹到委婉之处,又是那么娓娓动听。

这就是笛子的魔力。

因此在江南吹打曲、江南丝竹和十番锣鼓等器乐合奏中,都以笛子为主。

笛子,又因为材料便宜,制作简易,携带便利以及劳动人民爱好等原因,成了民间流行十分广泛的乐器。

②笛子的种类很多,按音色音量,现在普遍有曲笛和梆笛两种。

曲笛因一般产于苏州,所以又称苏笛,音色柔和,一般流行于江南一带。

曲笛除用于独奏外,京剧中的吹腔,淮剧、锡剧、沪剧、绍兴大班以及民间乐曲和古曲乐曲中都用它来伴奏。

特别在昆曲中,唱起来必须用曲笛伴奏,才能传达神情而引人入胜。

梆笛在北方流行较广,音色清脆、高亢,在有些地方小戏、民歌和舞蹈中,一般都采用梆笛伴奏。

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

而竹笛中又以枯竹做的最好。

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

③从汉墓的拓片和敦煌的壁画中都有笛子这一点来看,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笛子了。

相传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笛子就传入当时的首都长安(即现今的西安)。

但也有人考证,最早的笛子是西亚细亚的纵笛。

在埃及的三角塔一墓中还有八人合奏纵笛的图。

因西亚产苇管,苇管颇直且大,那时纵笛就多用苇管做成,后传到印度,印度苇管小,但印度产竹,才以竹制纵笛代替苇制纵笛。

纵笛经西亚、中亚,周朝末年,由西域传入中国。

但几年前我在印度演出时,看到印度演奏的笛子都是用芦苇做的,称苇笛。

其实在我国《诗经》《礼记》中,也都记载有竹制乐器如龠(yuâ)、箫、管等,也应该是属于横笛、纵笛之类。

④两千多年来,经过不断改革,笛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一直到现在的六孔。

(A)取材也由最初的苇管到现在的竹子。

(B)但竹笛的好坏,还受材料和制作上的种种限制。

(C)最近,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试制成功的塑料笛,吹起来声音清脆嘹亮,冷热变化对音色影响也极小。

(D)塑料不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管壁,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影响音色,而且笛膜也不会潮湿。

塑料笛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材料到制作处理,都可由人工控制,材料成分不同就可制出不同音色的笛子。

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的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

制造规格统一后,就可采用机器生产。

(文章有删改)8.下列不属于笛的特征..的一项是A.经不断改革,笛的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变成了现在的六孔。

B.笛按音色音亮分为曲笛、梆笛两种。

曲笛音色柔和,梆笛清脆、高亢。

C.笛的取材经历了由苇管到竹子,再到枣木、塑料等其它材质的过程。

D.笛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中,经由西亚、中亚,从西域传入了中国。

9.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笛的特点写起,到传入发展历史,再到最近研制成功的塑料笛,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B.“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

”一句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塑料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壁管,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

”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以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

”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长期以来,笛子一般..都是用竹子做的。

”一句中“一般”表示具有普遍性,在无法通过统计得出确切结论时,这样表达更有分寸,更具准确性。

B.“在工作中,我也先后试制过枣木笛、电木笛、芦苇笛、化学纸笛、金属笛等,但都不能令人满意。

”一句应放在第④段的(B)处。

C.“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

”充分体现了塑料笛的最大优点,从材料到制作可由人工控制。

D.选文第③段,从汉墓拓片,敦煌壁画,后人考证,《诗经》《礼记》记载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笛子在中国的历史,大大的丰富了选文说明的内谷。

第Ⅱ卷(共90分)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作者在“秋天的怀念”中具体要表达哪些怀念?(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结合全文,补写出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没说完的内容。

(2分)“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结合全文,理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中两个“艰难”的不同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