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绪论20世纪21世纪初的历史八大方面1.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热战与冷战核武器——悬挂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石破天惊的两大震撼——十月革命与苏东剧变3.方兴未艾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的威胁: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武器扩散4.锐不可挡的两大潮流——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大国力量兴衰消长,世界多极化格局日渐明朗经济发展,市场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锐不可挡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其基本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5.反差悬殊的两大方阵——南北贫富差距6.天怒人怨的两大祸源——全球霸权主义与“三股势力”即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7.意图迥异的两大口号——美国提出由它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8.难以逾越的两大选择——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和本国特点的资本主义本课是社会科学,要把事件放在时空(条件)中,才能理解。
分析国际问题要抓住利益这条主线。
国家利益最大化是研究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外交的主线,对所有主权国家是没有问题的。
利益是变化的主线。
国际规则(背后是利益)都是大国在主导,规则变建立在实力变的基础上。
国际格局既有动态性,又有静态性。
第一章当代世界总格局二战以来宏观的发展变化过程1.政治格局的演变2.经济格局的演变体现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3.军事格局的演变随着苏联解体,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在过去,海上武装力量强大,意味着能走多远,经济实力能扩大多少。
现在主要看核力量。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世界政治美国的外交战略非常成熟。
得益于智库。
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出谋划策,包括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
美国的民间智库研究更为客观,脱离了政治色彩。
◆世界政治是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期末考试复习参考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P6国际行为主体在世界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2.世界经济主体P11世界经济主体是指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中,能够独立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并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实体3.跨国公司p13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国际规模的生产、销售、投资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4.国际经济组织p13国际经济组织是指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协调机构,在当今主要有国际货币进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5.国际货币体系p16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6.经济全球化p25经济全球化是指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各种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这样一种历史过程7.区域经济一体化p27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连成一片或相邻近的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民族经济实体,由参与国家或地区出面,以协议、组织机构、定期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丰富和深化相互间经济联系的国际经济实体的具体表现8.知识经济p34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9.世界政治p49世界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国际社会的政治。
它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国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政治关系10.国际行为主体p50国际行为主体是指独立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有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国际行为实体。
它是构成世界政治最主要的内容11.雅尔塔体系p55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得名于1945年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高考政治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题库

高考政治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题库1、世界政治概述(1)什么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各国政府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联合国的作用和原则是什么?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其主要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发展。
其核心原则包括平等主权、和平解决争端、非干涉内政等。
(3)什么是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是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构和机制。
目前主要有联合国体系、欧洲联盟体系和全球化体系等。
2、国际关系理论(1)实用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强调国家个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主张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争端,以求稳定和繁荣。
(2)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主张通过增强自主权和独立发展来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秩序。
(3)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强调个人和国家的自由和权利,主张通过建立法治、民主和自由贸易等机制来促进国际合作。
(4)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主张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来推动国际关系的变革。
3、国际冲突与合作(1)什么是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各国之间在利益、观念和权力等方面的矛盾和对抗,包括领土争端、经济纠纷、民族冲突等。
(2)如何解决国际冲突?解决国际冲突的途径主要包括战争、和平谈判、国际调解和国际法等。
和平谈判和国际调解是最常见的解决方式。
(3)国际合作的形式是什么?国际合作的形式包括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和双边协定等。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全球化与地缘政治(1)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日益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过程。
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的地缘关系发生了变化。
(2)地缘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地缘政治是指各国根据自身利益和地理位置来制定政策和开展行动的活动。
其基本原则包括地缘利益平衡、战略选择和权力争夺。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复习资料科目:《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80分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40分 )1. 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富尔顿城发表题为“和平砥柱”演说的政治家是:()(2 分)A. 罗斯福B. 戴高乐C. 斯大林D. 丘吉尔2. 中国何时加入WTO:( ) (2 分)A. 1999年11月B. 2000年12月C. 2001年11月D. 2001年12月3. 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 (2 分)A.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B. "布雷顿森林协定"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4.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导致西方阵营分化的主要原因是:()(2 分)A.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B. 西方阵营中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 日本推行多边自主的对外政策D. 法国在外交上奉行戴高尔主义5.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经济从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
(2 分)A.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B. 华沙会议C. 西方六国首脑会议D. 万隆会议6. 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2 分)A. 两面旗帜的斗争B. 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C. 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D.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7. “联合国宪章日”定于每年的:()(2 分)A. 4月25日B. 6月26日C. 10月24日D. 10月30日8. 讨论波兰边界划分问题的会议是:()(2 分)A. 华盛顿会议B. 开罗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日内瓦会议9. 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所建立的科学基础是()。
(2 分)A. 经典力学B. 电磁学说C. 基因论D. 相对论10.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核心是()。
(2 分)A. 主张国家全面干预B. 主张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C. 维护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D. 维护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11. 当今世界政治的特点之一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乃至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首要因素。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二、.为什么美国能独霸?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3、对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持的政策4、对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5、为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美国率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挑起两极对峙三、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资本主义三大力量中心的确立:美欧日的生产实力消长明显,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下降,对外资本输出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2、苏联经济实力增中有减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四、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哪些?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哪里?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六、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同世界上大多数事变一样,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存。
1,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激活了国际竞争,推动世界各国及其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向国内外市场不断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3)提高了消费者福利,改善了人民生活。
(4)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因素。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⑵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被迫承诺遵守现在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并将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⑶开放市场,可能导致外国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
⑷参与全球化,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外部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进一步依赖,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可能进一步受到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是指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
2.世界经济主体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之中,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经济事物并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实体。
3.《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4.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表明国际社会在一定程度承认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5.欧洲作为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中重要一极的地位来自于它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各国间经济的一体化。
6.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获得较快发展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过渡阶段。
7.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经济运行规则全球化。
8.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连成一片或相邻近的两个国家以上的民族经济实体之间,由参与国家或地区出面,以协定、组织机构、定期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实行经济联系的国际经济实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9.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
1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论坛和经济磋商机构。
11.欧盟在2007年第六次扩大,接受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12.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平、强权、民主合作和对话等政治现象。
2、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3、跨国公司:是指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经营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子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的非国家主体。
4、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5、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6、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在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又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区别,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国家和地区。
7、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致最终完全消除国家见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8、初级产品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某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出口这些自然资源来获得外汇收入和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进而为经济的起步发展创造条件。
9、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
10、新东方政策: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基础上达成和东方的谅解,承认战后欧洲的边界现状,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正视存在两个德国的现实,力图实现两个德国关系正常化,并表示希望以和平关系实现两个德国的统一。
1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二章

参考资料
1、《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主 编 周凯敏,高等教育出版社;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 吕有志 戴德铮,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联合国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1)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友好关系,促进国际 合作;协调各国行动,制止侵略行为等。———见1945年《联合 国宪章》第一条。 (2)基本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各国忠实履行宪章义 务;禁止使用武力并享有一定自卫权利;集体协作,不干涉别国 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宪章等。———见1945年《联合国宪 章》第二条。
3、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联合国有六大职能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与 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1)联合国大会 简称联大。每年召开一次,时间 为9月第三个星期二开幕,为期3个月, 12月25日圣诞节闭幕,未完事宜放在 第二年春天再讨论。 主要职能:讨论与审理动议、 组织与监督各项工作、处理行政 与财务等事项。
图一,2007年9月第62届联大第一次全会会场
图二,2007年9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王光 亚(前右一)出席第62届联大 第一次全会。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安全理事会 是六大机构中最重要的机构。由15个成员国代表组成。其中5个常任理事国: 美国、英国、法国、中国、苏联(俄罗斯继承)。10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 由联合国大会每年改选50%,且不能连任,非洲、拉丁美洲与西欧各有2个名额, 阿拉伯、亚洲与东欧则各有1个名额,最后一个名额从亚洲或非洲国家中选出。 安理会主席由15个理事国,按英文国名轮流担任,任期1月。 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推荐秘书长、 国际法院法官;接纳或开除联合国成员; 派遣维和部队,制止侵略,对战略地区 行使托管权。 安理会工作原则:一般大会程序的 表决依据多数原则(至少9票);实质性 问题遵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即一票否决原则。本质是大国特权的 表现。但实际上很有必要,是联合国决 策与有效运转的保证。 安理会会议现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篇也纯粹个人乱写,同老师UP噶也有D出入,唔好当真!!有咩唔岩就发去班群讨论,又或者+我Q348288332。
1、(多)1947年春天美国借口希腊、土耳其的威胁,需要对他们进行援助以填补真空,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开始)2、(多)大西洋联盟政策: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
3、(多)1971年7月,尼克松首次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论,即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
4、(单)1958年,法、意、荷、比、卢几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开始起飞。
5、(单)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
6、(多)以美元为中心(即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7、1969年10月28日伯兰特正式提出“新东方政策”。
8、(单)戈尔乔夫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核心内容是: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9、(单)华沙军事条理组织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同盟。
10、(单)在东欧国家中最早被“清除”出去的国家是南斯拉夫(1948年6月)。
11、(单)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2、(多)发起及讨论不结盟运动噶五条友:A多托、B纳赛尔、C尼赫鲁、D恩克鲁玛、E苏加诺。
13、(单)伊朗是政教合一制。
14、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战略(内向发展战略)是把发展本国制成品的生产放在优先地位。
15、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6、(多)冷战期间,东西方关系有哪几个特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德国问题是东西方关系的焦点,集团间的对峙是东西方斗争的重要形式,东西方关系有时紧张到了极点。
17、南北关系包括南北经济关系和南北政治关系两个范畴。
在当前,经济发展问题是其核心问题。
18、(单)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核心是北方国家属于垄断和主导地位,控制与剥削南方国家。
29、(单)不结盟国家在其第一次首脑会议上,就进一步发展了亚非会议“经济合作”的原则。
20、(单)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联合宣言》,“77国集团”就此形成。
21、(多)南南合作存在哪方面的障碍:①大多数南方国家在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发展缓慢,经济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②南方国家在政治上有分歧,社会制度有差异,历史纠纷、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文化、宗教及民族之、间的各种矛盾……;③由于南方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国家所关心的具体利益不同;④南方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厉害不同,对外政策选择不一;⑤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的依赖过大,南方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北方国家态度强硬。
22、(多)不结盟运动的特点:A中国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B不屈从于任何大国的压力,C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D不同他们建立战略关系。
23、(单)现任日本首相是:福田康夫。
24、(多)中日两国在政治关系方面的问题有:A如何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B如何处理日台关系的问题,C在技术转让和资金合作上,日本对中国有明显的歧视和限制,D双方在钓鱼岛的归属等问题上的争议。
25、(单)俄罗斯现在对外政策原则是:全方位。
26、(单)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原则: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27、(单)最初出现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行政联盟”。
28、(单)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是:安理会。
29、(多)中东和平影响了那些国家?①巴勒斯坦②以色列1、冷战:就是指战后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2、南北关系: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通常称做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关系。
3、跨国公司:又称国际公司。
它主要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企业在若干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所在国的子公司而形成的一种国际性垄断企业。
4、第三世界:是亚非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总称。
第三世界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尽管构成复杂,条件各异,他的崛起,极大的改变了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5、和平演变战略:指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用除军事战争以外的各种手段,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并将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的目的。
(达到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的目的)6、南南合作:指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合作,他建立在集体自力更生的思想上,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
7、滞涨(智障?):指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1、简述战后西方国家间合作和争斗。
P79答:一、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主义地位、欧日对美的依附;二、50年代,欧日自主倾向抬头,美欧、美日矛盾上升;三、六七十年代,欧、日自主倾向进一步,美欧日之间呈现出竞争、合作的复杂局面;四、80年代,西方世界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内竞争越演越烈,地区性经济集团广泛深入发展。
2、缓和时期的东西方关系的基本特点?P200答:政治气氛比较和缓,东西方各国领导人特别是美苏首脑频繁接触,达成许多协议,签定一系列条约;经济关系普遍得到发展,贸易往来有很大的增长,签订了各种长期贸易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合作形式;军事方面举行了一写列军备控制谈判,美苏之间达成了限制战略核武器协定。
3、简述缓和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P199-201答:①首先是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和美苏势力对比的变化;②其次,西欧、日本崛起,它们已不再是美国俯首贴耳的小伙伴,而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③再次,第三世界的兴起。
他们加强团结,联合行动,坚持反帝反霸斗争,使美国顾此失彼,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
④总之,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经过激烈的分化和改组,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变化,东西方各国都在战略、政策上作了新的调整。
4、强调南北对话的必要性有哪些?P259答:①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成为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南方、北方国家都应作出建设性的积极反应;②南北关系自坎昆会议后,陷入了僵局,全球谈判迟迟不能实现,只有不断疏通南北对话的多种渠道,才能逐步打开局面;③(重南北互相依赖日益加深的角度来讲,)如果占世界人口决大多数的南方国家得不到发展,发达国家的资源供应、商品市场、资金出路就会成为问题,他们亟待解决的再发展问题就不能重根本上得到解决。
④(从世界战略全局来看,南北对话也有必要性。
)南北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国际局势发展的政治问题。
5、任何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
P293答:①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坚决支持第三世界的正义事业,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这是我们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②坚定不移地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正义斗争,这是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点。
③坚决支持第三世界维护民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又一个特点。
④大力促进和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另一个特点。
6、简述联合国的作用?答:①重要的国际讲坛;②进行外交斗争的重要场所;③加速非殖民化进程;④促进国家法的发展;⑤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冲突;⑥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
7、从世界全局分析,大战不打的原因有哪几点?答:①由于世界人民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浩劫,深深懂得和平的可贵;②由于战后的政治经济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化发展的影响,亦即多种力量互相制约的结果;1、和平发展的问题(自由发挥)2、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下面系网度稳噶``自己删减)①石油②恐怖主义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违背民意的侵略战争?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
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
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
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布什政府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
"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政府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
"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
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
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
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
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
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
"这实际是为美国政府构画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
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