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西药盐酸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析西药盐酸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析西药盐酸氯丙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者:何礼杰指导老师:雷新跃【论文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氯丙嗪的理化特性、中枢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方面的应用。

重点阐述了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氯丙嗪;药理作用;副作用目录【论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盐酸氯丙嗪的理化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氯丙嗪的药理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氯丙嗪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机制 (3)3.3氯丙嗪对体温调节作用 (3)3.4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3)3.5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4、临床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品生产技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品生产技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氯丙嗪〔chloraine,冬眠灵〕氯丙嗪是第一个问世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该药的应用始于1952年,在法国首次使用治疗兴奋性躁动病人获得成功,不仅控制了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病症,而且对其他精神病症也有效,使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有了重大突破,至今仍广泛应用。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慢而不规那么,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胃内食物或同服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显著延缓其吸收。

肌内注射吸收迅速,15分钟起效,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3~4倍,但局部刺激性强,应深部肌内注射。

氯丙嗪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氯丙嗪后血药浓度可相差10倍以上,故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易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主要由肝代谢,经肾排出。

由于脂溶性高,可蓄积于脂肪组织,所以排泄较慢,停药数周甚至半年,尿中仍可检出其代谢物,故维持时间长。

【药理作用】氯丙嗪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为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同时也是长期应用产生不良反响的根底。

此外,还可阻断α受体、M受体,因此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静安定和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①能明显减少动物的自发活动和攻击行为,使之驯服而易于接近;②正常人口服100mg氯丙嗪后,出现镇静、安定、活动减少、感情冷淡、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在安静环境下易诱导入睡,但易唤醒,醒后神智清醒,且加大剂量不引起麻醉;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后,在不引起明显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状态,继续用药〔6周~6个月〕可使异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如躁狂、幻觉、妄想等病症逐渐消除,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此作用不产生耐受性。

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皮质通路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产生的。

〔2〕镇吐作用:氯丙嗪有强大镇吐作用。

小剂量可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能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镇吐作用。

但对刺激前庭神经〔晕车、晕船等〕引起的呕吐无效。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药理学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药理学

5.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能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迅速解除N2样症状;对M样症状效果差。应尽早给药。
【历年考题点津】
1.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表现为
A.腺体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兴奋
B.膀胱逼尿肌松弛、呼吸肌麻痹
C.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唾液腺分泌增加
D.神经节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
3.阿托品用于有机磷酸酯中毒的抢救时能缓解哪些症状?
第六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考纲要求】
1.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4.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 源自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
答案:A
2.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是
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
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
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气
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
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
E.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瞳孔扩大
答案:D
第五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
【考纲要求】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阿托品的不良反应及中毒。
【考点纵览】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阿托品扩张皮肤、内脏血管的作用与阻断M受体无关。
2.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抢救时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为什么?
3.如何缓解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4.碳酸锂治疗指数低,不良反应严重,用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历年考题点津】
1.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主要是

药理学习题九(抗精神失常药 )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药理学习题九(抗精神失常药 )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十八章抗精神失常药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⒈冬眠合剂含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成分。

氯丙嗪异丙嗪度冷丁⒉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机理是抑制 _______________,它既能增强 ___________过程,也能抑制___________过程,对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都有降低作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散热产热发热体温正常体温⒊长期大剂量应用氯丙嗪的主要不良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可用 __________纠正。

锥体外系反应安坦⒋纠正氯丙嗪在处理精神病中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宜选用 __________而忌用__________。

苯海索左旋多巴⒌长期大量使用氯丙嗪引起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型运动障碍静坐不能二、单项选择:A型题: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E )A体位性低血压 B消化系统反应 C内分泌障碍 D过敏反应E锥体外系反应⒉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理是:( A )A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体 B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M受体C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的多巴胺受体 D阻断黑质-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E兴奋黑质-纹状体通路的M受体⒊氯丙嗪的降温机理是:( D )A抑制外热原的作用 B抑制内热原的释放C抑制PGE的合成D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E 抗内毒素⒋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选用何药纠正:( D )A多巴胺 B左旋多巴 C毒扁豆碱 D苯海索 E安定⒌在低温环境能使人体温下降的药物是:( C )A乙酰水杨酸 B对醋氨酚 C氯丙嗪 D吲哚美辛 E布洛芬⒍氯丙嗪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是由于该药能:( D )A兴奋M受体 B兴奋β受体 D阻断多巴胺受体 D阻断α受体 E阻断β受体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最强的是:( E )A阿司匹林加氯丙嗪 B哌替啶加氯丙嗪 C苯巴比妥加氯丙嗪D异丙嗪加氯丙嗪E物理降温加氯丙嗪⒏氯丙嗪影响体温的错误描述有:( D )A可降低发热者体温 B可降低正常体温 C在低温中降温效果好D在任何环境中均有良好降温效果 E对体温调节中枢有抑制作用⒐氯丙嗪不宜用于:( C )A精神分裂症 B人工冬眠疗法C晕动症时呕吐D顽固性呃逆 E躁狂症及其它精神病伴有妄想症者10. 抗精神失常药是指:( A )A 治疗精神活动障碍的药物B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C 治疗躁狂症的药物D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E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11. 氯丙嗪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是:( C )A 吸收少B 排泄快C 首关消除D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E 分布容积大12. 某工人在酷暑下工作3小时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谵妄,体温达41C0下列哪种处理可使病人体温迅速下降( E )A.立即用解热镇痛药 B.用冷水擦浴 C.立即注射氯丙嗪D.转移至通风阴凉处 E.静脉注射氯丙嗪,同时用冷水擦浴13. 女,21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用氯丙嗪治疗两个月后,突发体温升高.肌强直等,然后出现体温高达400C昏睡.呼吸困难,痉挛等症状。

设计性实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PPT课件

设计性实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PPT课件
7
怎么测量小鼠的体温?
将测温探头末端涂少许液体石蜡,轻轻插 入小鼠肛门约1cm,并固定于尾部。待显示温度 数据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小鼠体温,然后轻轻拔 出测温探头。
8
2021/4/14
9
实验步骤:
1 . 测量小鼠体温 捉拿、固定小鼠,
将测温探头末端涂少许液体石蜡,轻轻插入 小鼠肛门约1cm,并固定于尾部。待显示温 度数据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小鼠体温,然后 轻轻拔出测温探头。
12
5,记录数据,比较操作前后各小鼠的体 温变化。结果记录于下表。
编号 1
药物 氯丙嗪
环境温度 给药前体 给药后体 体温变化
°c
温°c
温°c
值°c
2
氯丙嗪
3
氯丙嗪
4
生理盐水
5
生理盐水
6
生理盐水
13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室温要保持稳定。 2人工气候箱温度调节要从高到低变化的 速度要快。 3.小鼠正常体温在36.5~37.5摄氏度范围, 应注意选择,体温过高或过低对实验结果 有影响,体重也要控制好,不同体重对实 验结果也有影响。
6
小鼠的捉拿、固定 捉拿小鼠方法:
捉拿方法:从笼盒内将小鼠尾部 捉住并提起,放在笼盖(或表面 粗糙的物体)上,轻轻向后拉鼠 尾,在小鼠向前挣脱时,用左手 (熟练者也可用同一只手)拇指 和食指抓住两耳和颈部皮肤,无 名指、小指和手掌心夹住背部皮 肤和尾部,并调整好动物在手中 的姿势。
固定方法:使小鼠呈仰卧位(必 要时先进行麻醉),用固定针将 小鼠固定在小鼠实验板上。
5
小鼠的体温生理特性
小鼠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导致对环境 温度的波动反应较为明显,所以一般不能耐受 夜间的寒冷。

《药理学》简答题

《药理学》简答题

《药理学》简答题1.简述阿托品的基本作用和临床用途。

答:药理作用:①抑制腺体的分泌;②对眼的作用可出现扩瞳,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③对多种内脏平滑肌有松弛作用;④心脏:可使心率加快;⑤血管与血压:大剂量可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⑥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①接触平滑肌痉挛;②制止腺体分泌;③眼科:虹膜睫状体炎、验光、检查眼底;④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⑤抗休克;⑥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

2试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答: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②镇静催眠作用;③抗惊厥抗癫痫作用;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⑤其他: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失;可抑制肺泡换气功能;可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

临床用途:用于焦虑症,麻醉前给药,失眠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抽搐),如破伤风,子痫等;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3.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和不良反应?答: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①抗精神病作用;②镇吐作用;③对体温调节作用。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氯丙嗪能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和M胆碱受体,分别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对内分泌系统影响:结节-漏斗系统的D2亚型受体可促进使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

临床作用:①精神分裂:对Ⅰ型有效;②呕吐和顽固性呃逆;③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不良反应: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压升高)、α受体阻断症状4.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反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答: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②免疫抑制;③抗过敏作用;④抗休克作用临床应用:①严重感染或炎症;②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③抗休克治疗;④血液病;⑤局部应用;⑥替代治疗。

不良反应:(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①消化系统并发症;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③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④心血管并发症;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⑥糖尿病。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实验报告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实验报告
2.对比4号小鼠,3号小鼠为何在给药前后的温差差值如此之大?
答:在冰箱4℃-8℃的环境条件下,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环境温度低的时候,氯丙嗪将会降低机体的正常体温,使机体无法增加产热,从而维持在较低的正常体温水平。
实验结论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不仅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越低,其降温作用越显著。
指导老师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
氯丙嗪对体温调熟悉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3.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原理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时,大脑下丘脑会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向皮肤发送信息,身体通过肌肉收缩舒张,控制汗腺分泌量和控制毛细血管收缩舒张,使体温恢复到正常体温。
4.小白鼠1,2号置于室温,3,4号置于4℃-8℃冰箱。
5.30分钟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实验记录表
鼠号
药物分组
体重(g)
药物用量(ml)
给药前体温(°C)
给药后30分钟体温(°C)
给药前后温差(°C)
1
室温氯丙嗪
21
0.21
36.4
35.95
0.45
2
室温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小鼠
(2)实验器材
电子温度计、注射器、冰箱
(3)药品试剂
氯丙嗪、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4只,称重,标记,用电子体温计测肛温。将小白鼠分成两组,1,2号为室温组,3,4号为低温组。
2.小白鼠1,3号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ml/10g。
3.小白鼠2,4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0.1ml/10g。

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冬眠灵)

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冬眠灵)

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冬眠灵)1.抗精神失常药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①镇静安定及抗精神病作用。

正常人服药后,出现安定、镇静、感情淡漠、语言迟缓,在安静条件下易诱导入睡,但易被唤醒,加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

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

精神病人连续服药(需6周至6个月)后,其幻觉、妄想、躁狂症状逐渐消除,情绪安定、理智恢复,生活能自理,该作用不产生耐受性。

②镇吐作用。

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镇吐作用强大,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

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抑制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降低,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在低温环境下,可使正常人及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34℃甚或更低。

如合用中枢抑制药异丙嗪、镇痛药哌替啶,可使机体处于"人工冬眠"状态。

④增强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包括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抗惊厥药。

(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阻断α受体: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能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②阻断M受体:与其不良反应有关。

2.用途(1)精神分裂症。

对妄想型、幻觉妄想型、紧张型疗效好,因无根治作用,故需长期服药。

(2)治疗各种疾病如尿毒症、癌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放射病以及某药物所致的呕吐,也用于顽固性呃逆。

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3)配合物理降温用于低温麻醉。

(4)与哌替啶、异丙嗪等配伍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用于严重的创伤、感染中毒性高热、持续惊厥、甲状腺危象等。

用药后使机体体温降低,处于"人工冬眠"状态,代谢及耗氧量明显下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减弱,处于自我保护状态,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临床常用于严重损伤、严重感染、高热惊厥、休克等的治疗。

3.不良反应(1)副作用。

常见为嗜睡、口干、全身无力、心动过速、视力模糊、便秘等。

(2)锥体外系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 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抓住三个基本要素
研究对象、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
体现三个基本原则
随机、对照和重复原则。
精品课件
表1 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
动物
小动物 中动物 大动物
计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料
n≧10 n≧ 6 n≧ 5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设计
(设计性实验)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精品课件
【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相关的理论知识 设计部分及实验操作
精品课件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设计 - 什么是实验设计?
计数资料
n≧30 n≧20 n≧10
精品课件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CNS - 抗精神病作用 - 镇吐作用 - 体温调节作用 植物神经系统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精品课件
体温调节: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调定点 397℃
病原体
肌肉收缩
发烧
精品课件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 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 而升降。
2、药品与器械 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精品课件
3、实验步骤
⑴ 取小鼠4只,称重,标记为①、②、③、④,用体
温计测肛温;
⑵小鼠①、③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 ml/10g;
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 0.1 ml/10g 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4℃冰箱
⑶30 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 题目:实验名称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实验动物 - 药品与器械 - 实验步骤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预习:
药物对豚鼠离体回肠的 作用
精品课件
如何用实验证明?
精品课件
实验设计要点
选择实验对象 确定样本例数、分组方法 明确给药途径、剂量、观察时间 明确观察指标、测定方法 拟定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精品课件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 小鼠
【实验结果】
表1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鼠 号
分组
体重(g)
药物剂量
(ml/10g)
给药前体 温(℃)
给药后体 温(℃)
① 室温氯
丙嗪
② 室温NS ③ 冰箱氯
丙嗪
④ 冰箱NS
给药前
后温差
(℃)
精品课件
注意:称小鼠体重前,确认天平右 上角的单位: 小的黑三角对准第一个:kg!!!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