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与氯丙嗪的对大鼠体温的调节 (完成)

合集下载

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有何不同

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有何不同

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有何不同
①降温机制:氯丙嗪能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而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PG的合成,PG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影响产热和散热;②降温特点:氯丙嗪配以物理降温,对发热和正常体温均有降低作用;阿司匹林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无明显影响,也不受物理降温的影响;③临床应用:氯丙嗪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阿司匹林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热
简述静脉注射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原理。

6,简述静咏注射邸哺箔柠也睥性哮科的曲理“
待:11)吗啡惟扩怅血讲聲级聲删SH力,减轻心肥负f鼠
行」眄询的屮朋制解作滋利于消除担者的焦虑恐棋的情绪.也有利于诫轻心脏制荷与
(3)吗晴降站軽中券对的敏静性・愎急挺織表的呼脱得以找牌=
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每类列举一个代表药。

4、治疗心绞痛时常将普萘洛尔与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合用,为什么?
5、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哪些?
6、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哪几类?每类举一代表药名。

7、简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 )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3、硫酸镁口服有________ 、______ 作用,注射给药有抗惊厥 _______ 、降血压作用。

基糖苷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 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7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 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 而升降。
如何用实验证明?
精选可编辑ppt
8
实验设计要点
选择实验对象 确定样本例数、分组方法 明确给药途径、剂量、观察时间 明确观察指标、测定方法 拟定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精选可编辑ppt
9
- 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 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抓住三个基本要素
研究对象、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
体现三个基本原则
随机、对照和重复原则。
精选可编辑ppt
4
表1 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
动物
小动物 中动物 大动物
计量资料
n≧10 n≧ 6 n≧ 5
计数资料
n≧30 n≧20 n≧10
精选可编辑ppt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CNS - 抗精神病作用 - 镇吐作用 - 体温调节作用 植物神经系统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精选可编辑ppt
6
体温调节: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调定点 397℃
病原体
肌肉收缩
发烧
精选可编辑ppt
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 0.1 ml/10g 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4℃冰箱
⑶30 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表1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鼠 号
分组
体重(g)
药物剂量
(ml/10g)
给药前体 温(℃)
给药后体 温(℃)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实验报告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实验报告
2.对比4号小鼠,3号小鼠为何在给药前后的温差差值如此之大?
答:在冰箱4℃-8℃的环境条件下,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环境温度低的时候,氯丙嗪将会降低机体的正常体温,使机体无法增加产热,从而维持在较低的正常体温水平。
实验结论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不仅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越低,其降温作用越显著。
指导老师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
氯丙嗪对体温调熟悉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3.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原理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时,大脑下丘脑会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向皮肤发送信息,身体通过肌肉收缩舒张,控制汗腺分泌量和控制毛细血管收缩舒张,使体温恢复到正常体温。
4.小白鼠1,2号置于室温,3,4号置于4℃-8℃冰箱。
5.30分钟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实验记录表
鼠号
药物分组
体重(g)
药物用量(ml)
给药前体温(°C)
给药后30分钟体温(°C)
给药前后温差(°C)
1
室温氯丙嗪
21
0.21
36.4
35.95
0.45
2
室温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小鼠
(2)实验器材
电子温度计、注射器、冰箱
(3)药品试剂
氯丙嗪、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4只,称重,标记,用电子体温计测肛温。将小白鼠分成两组,1,2号为室温组,3,4号为低温组。
2.小白鼠1,3号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ml/10g。
3.小白鼠2,4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0.1ml/10g。

实验七 氯丙嗪对大鼠体温调节的影响

实验七 氯丙嗪对大鼠体温调节的影响
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设计(5分钟)
实验设计要点
• 受试动物的选择,给药途径? • 如何分组?怎样设计对照组? • 观察指标?测温部位、时间、方法? • 用什么方法改变环境温度? • 如何进行比较?
实验分组及处理
• 动物的选择:选择恒温动物——大鼠(每组2只)。 • 给药途径均为腹腔注射, 0.1ml/100g。 • 分为低温,室温两个温度条件。 • 观察指标: 大鼠体温。分别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放
入不同环境中、30、45及60min后的体温。 • 测温方法:将皮肤温度计置于大鼠肛门3 cm处3
min,记录体温。 • 改变环境温度的方法:低温选择-20℃冰箱。
称重、分组 测量基础体温
实 验
腹腔注射 NS或CP
流 程
放 入 冰 箱



每隔15分别测量大鼠体温
• 实验数据
-20 ℃
CP
NS
1 2 3
...
10
15 ℃ CP NS
思考题
• 氯丙嗪和解热镇痛药降温作用的不同。 • 氯丙嗪降温作用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谢谢

药理实验-氯丙嗪对体温调节

药理实验-氯丙嗪对体温调节
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 0.1 ml/10g 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4℃冰箱 ⑶30 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表1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鼠 号
分组
体重(g)
药物剂量
(ml/10g)
给药前体 温(℃)
给药后体 温(℃)
① 室温氯
丙嗪
② 室温NS ③ 冰箱氯
药理实验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
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相关的理论知识 设计部分及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 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设计 - 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 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 抓住三个基本要素
研究对象、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
• 体现三个基本原则
随机、对照和重复原则。
表1 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
动物
小动物 中动物 大动物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n≧10 n≧ 6 n≧ 5
n≧30 n≧20 n≧10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 CNS - 抗精神病作用 - 镇吐作用 - 体温调节作用 • 植物神经系统 •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氯丙嗪对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 小鼠 2、药品与器械 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3、实验步骤 ⑴ 取小鼠4只,称重,标记为①、②、③、④,用体 温计测肛温; ⑵小鼠①、③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 ml/10g;

实验设计:氯丙嗪与阿斯匹林的降温区别

实验设计:氯丙嗪与阿斯匹林的降温区别

氯丙嗪和解热药对体温的不同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室动物体温升高模型的复制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氯丙嗪和解热药对体温的不同影响。

【实验原理】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目前临床用的解热药主要是解热镇痛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机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PG是一族含有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链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多种细胞都可合成PG。

可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但不影响正常体温。

本实验以阿司匹林实验用药。

【实验对象】小白鼠(18g-22g/9只)【药品与器材】0.08%盐酸氯丙嗪溶液、1%阿司匹林溶液、2%2,4-二硝基酚、液体石蜡、生理盐水。

肛表(9个)(最好电子温度计)、大烧杯(3个)、注射器(4个)、冰箱(或大盆中放入冰块)、5号针头(12个)、天平、标记笔。

【实验步骤】实验前准备取小白鼠随机分组,称重编号,分为ABC三组,每组3只,3只一组分为甲乙丙三组,并各自标记。

1、发热时降温实验A组:2,4-二硝基酚致小白鼠发热实验,先用电子温度计测小白鼠正常体温(将测温探头末端涂少许液体石蜡,轻轻插入小鼠肛门约1cm)后,皮下注射2%2,4-二硝基酚0.05ml/10g,复制小白鼠体温升高模型。

20 min后开始测试体温。

当体温升高0.8℃以上时实验。

1)给甲1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溶液0.1m1/10g;2)给乙2鼠腹腔注射盐酸氯丙嗪溶液0.1m1/10g;3)给丙3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1ml/10g。

放入大烧杯1号中,20min 后测试并记录小白鼠体温。

并观察各组小白鼠的活动情况并记录。

2、正常体温(室温实验)B组:用电子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方法同上)。

1)给甲1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溶液0.1m1/10g;2)给乙2鼠腹腔注射盐酸氯丙嗪溶液0.1m1/10g;3)给丙3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1ml/10g。

【上交版】氯丙嗪与阿司匹林的降温区别-实验设计

【上交版】氯丙嗪与阿司匹林的降温区别-实验设计
将 9 只小鼠标记,称重并记录 → 将 9 只小鼠分固定在小鼠固定器内,放入 标记好的大烧杯中,以方便放置和移动小鼠 → 用肛温计测室温环境(20~25℃) 下小鼠正常体温,并记录 → 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生理盐水,每 15min 测试各组小 鼠体温并记录。 3. 低温环境体温实验(低温实验)
将 9 只小鼠标记,称重并记录 → 将 9 只小鼠分固定在小鼠固定器内,放入 标记好的大烧杯中,以方便放置和移动小鼠 → 用肛温计测室温环境(20~25℃) 下小鼠正常体温,并记录 → 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生理盐水 → 用药后将甲乙丙三 组小鼠(连同烧杯与小鼠固定器)放入恒温箱,调节温度至 10℃ → 每 15min 测试各组小鼠体温并记录。 4. 高温环境体温实验(高温实验)
℃以下进行以保证小鼠不至于死亡而影响实验。 2. 测体温时,动作应轻柔,固定好小鼠且勿使小鼠过度骚动。 3. 实验前 24 小时,最好将小鼠放在准备实验的环境中适应,并小笼喂养,注
意实验前禁食 6 小时不禁水的要求,以免因消化而产生的食物的热效应影响 实验结果。 4. 因小鼠的活动情况会影响小鼠体温,故在实验时将小鼠固定于小鼠固定器 中,并头朝上,尾朝下放入大烧杯中以方便观察和移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中枢 PG 合成酶,减少 PG 的合成,而发挥作用。PG 作用 于体温调节中枢,影响机体产热和散热。
3. 氯丙嗪和阿司匹林降温作用的临床应用。 答:二者降温作用的临床应用如下
氯丙嗪可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 阿司匹林可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烧。
【注意事项】 1. 室温影响实验结果,由于小鼠不耐冷热且没有汗腺的特性,实验必须在 30
【实验结果】
1. 发热降温实验(室温 20~25℃)
组别
药品
体温(填写各组 3 只小鼠的平均体温,单位:℃)

机能学实验设计:氯丙嗪与阿司匹林镇痛作用的比较

机能学实验设计:氯丙嗪与阿司匹林镇痛作用的比较

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并与阿司匹林比较,理解两类药物 的降温特点
2015-7-17
2.实验原理
下丘脑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 的调节,使体温维持于相对恒定的状态。某些病理情
况下,机体会出现调节性体温升高,即发热。能引起 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统称为致热原,分为外源性 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如大肠杆菌内毒 素(LPS)可导致机体产生内生致热原如白介素一1,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增多,使调 定点上移,致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2015-7-17
3.动物、器材
家兔,6只,体重2kg左右,雌雄不拘
1%氯丙嗪,10%阿司匹林溶液,250ng/ml大肠 杆菌内毒素,生理盐水,凡士林,苦味酸; 直肠体温计,兔手术台,5ml注射器,冰袋。
4.实验步骤
一、观察药物对正常家兔体温的影响
1、选取体温正常(家兔直肠体温在38.6~39.5℃)的家 兔3只,称重,编号甲、乙、丙。待兔安静后,将直肠体温 计甩至35℃以下,头端涂少许凡士林,轻轻插入肛门约 4~5cm,3 min后取出,读取体温并记录。 2、给甲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作为对照,给 乙兔耳缘静脉注射1%氯丙嗪,1 ml/kg,给丙兔以阿司匹林 腹腔注射10%阿司匹林溶液2ml/kg给药后立即在甲、乙、丙 兔腹股沟部位放置冰袋,分别于给药后20、40和60 min各测 体温一次,观察其变化,将结果填入下表。
2015-7-17
2.实验原理
药物
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有两类:一类是以氯丙嗪为代
表的吩噻嗪类,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 用,使恒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环境温 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愈明显,如配合物理降温也能使体温 降至正常体温以下。另一类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 镇痛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而降低发 热患者的体温,但不影响正常体温。观察药物对体温的 影响。常选用家兔做致热模型,尤其是制作内毒素致热 模型进行实验,测定直肠温度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NSAIDs药物中的典型代表,常作为解热药物的标准参照。 NSAIDs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G/H合成酶(cyclooxygenases,COX),使花生 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PG)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得体温的设定点下移,产热降低且散热 增加,使得体温下降。[2]
[4] 张福利,许宏连,马艳春,等.脂多糖对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后体温曲线、一 氧化氮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7,35(1):17-­‐19
[5] 吴洪军,徐丽萍.氯丙嗪肌肉注射对体温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2,9(3):218-­‐219
[6] 马陆,柏成亮.氯丙嗪治疗高热患儿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 1726
【问题对策】 1,本实验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迅速迅速,准确地测定体温对实验影响较大,若能申请 到电子体温计对实验结果的获得辅助很大。
2,高热环境可以将鼠笼置于电炉不远处,通过鼠笼上的温度计得知周围温度,若要加减 温,则通过调整鼠笼与电炉的远近来调节,实际温度以鼠笼上的温度计为准。
3,低温环境可以通过冰袋置于鼠笼周围以及底部来进行降温,同理,实际温度以鼠笼上的 温度计为准;不建议使用冰水浴,因为大鼠毛皮的潮湿可能对低温造成影响,以及造成大鼠 的活动状态的改变等。高温低温以及室温环境应该都保持干燥。
4,LPS为经典发热诱发方法,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每日测量大鼠体 温(肛温)2次,连续2日,取2次体温的平均值记为基础体温。单次体温超过38°C或2次体温差超过 0.5’C的动物剔除 。实验前6h禁食不禁水。然后腹腔注射LPS(20g/kg或80g/kg),诱发动物发 热 。 方法二为2,4-­‐二硝基酚引发发热,但是持续时间不长(1h)故排除。
两者均能降温,但有所不同
1)作用机制不同,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强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丧失调 节体温的作用。机体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改变,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酶,减少 PG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2)作用特点不同,氯丙嗪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不仅降低发热的体温还可使正常体温降 至正常水平以下,在炎热天气,可使体温升高。阿司匹林只能使发热的体温恢复至正常水 平,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H
乙 阿司匹林 室温 萎靡 精神
H
体 温 用药后60min
N/L
N
丙 生理盐水 室温 萎靡 萎靡
H
H
低温
鼠组
药物 环境
活动情况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甲 氯丙嗪 冰箱 萎靡 迟钝
H
乙 阿司匹林 冰箱 萎靡 精神
H
体 温 用药后60min
L/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丙 生理盐水 冰箱 萎靡 萎靡
H
H
【实验讨论】
1、从实验可以得知,阿司匹林可以使大鼠的发热模型得以降温,恢复至正常体温;在 室温以及低温环境中,氯丙嗪也可以使得体温下降,但是在高温环境中,有可能使得体温上 升。[5]
2、从降温的速度来看,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可以迅速使得发热模型降温,而阿司匹林 在不同环境中,降温速度相差不多。
阿斯匹林与氯丙嗪的对大鼠体温的调节
【实验目的】 观察氯丙嗪和阿司匹林的镇静和降温作用并掌握其降温作用特点,并比较其 不同点
【实验原理】
氯丙嗪 又名冬眠灵、氯普吗嗪、可乐静,主要作用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 D2受体有关,故临床上一般作为中枢神经抑制剂,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但是D2受体的抑 制,同时会使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下降,体温的控制能力下降,体温随周围环境的 变化而变化。[1]
【实验材料】
动物:健康,同性别大鼠*9
药品 : 1%盐酸氯丙嗪溶液、1.5%阿司匹林溶液、生理盐水
器材 : 托盘天平、肛表、鼠笼、注射器、冰袋、电热炉、温度计、体温计(电子计优 先)
【实验操作】
实验前准备 取大鼠随机分组,称重编号,分成A、B、C,3组;每组3只。在测大鼠正常直肠 温后。皮下注射LPS 20ug/kg [3][4](有后备方案见问题对策),0.5h后测试体温。当体温升高 0.8℃以上时实验。
方法三为酵母菌诱导的发热模型,具体操作方法 : 将干酵母用生理盐水配成15%的混悬液,按 5mL/ kg的剂量皮下注射给SD大鼠。正式实验时,0.5h内测定大鼠体温3次,取其均值作为基础 体温值 ,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后,每小时测体温1次 。 [3][4]
【参考文献】
【实验结果】(预测) [5]
高温
鼠组 甲
药物 环境
活动情况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氯丙嗪 室温 萎靡 萎靡
H
乙 阿司匹林 室温 萎靡 精神
H
体 温 用药后60min
H/N N
丙 生理盐水 室温 萎靡 萎靡
H
H
室温
鼠组
药物 环境
活动情况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甲 氯丙嗪 室温 萎靡 精神
给药量按照大鼠与人的剂量进行转换,按照两种药物的最大有效剂量进行灌胃
则换算后阿司匹林为0.011g/kg,盐酸氯丙嗪2.7mg/kg
1、高温时降温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实际体度后,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等量生理盐水,置于高温 环境中(见问题对策部分)。测试并记录每10min体温,并观察各组大鼠的活动情况并记 录。
[1]袁秉祥,臧伟进.图表药理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6-­‐58
[2]陈建国.药理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5-­‐138 [3]唐晓峰,薛漫清,王晖.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 (3):327-­‐331
3、从降温的机制来看:氯丙嗪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阿司匹林通 过调节COX活性,抑制PG的合成,PG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影响产热和散热。
4、从临床应用来看:氯丙嗪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以及对于配合物理治疗使高热 病人迅速降温 [6][7];阿司匹林用于发热患者的单纯退烧。
2、室温时降温实验 用温度计测实际温度后,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等量生理盐水,测试并记录 每10min体温。并观察各组大鼠的活动情况并记录。
3、低温时降温试验 用温度计测量实际体温后,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等量生理盐水,置于低温 环境中(见问题对策部分)。测量并记录每10min体温,并观察各组大鼠的活动情况并记 录。
[7] 张辉,王钟兴,徐康清,黄文起,蒋海.氯丙嗪对神经外壳手术中控制性浅低温控温 效果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3):344-­‐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