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实验报告
氯丙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氯丙嗪对小鼠体温的影响。
2. 分析氯丙嗪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体温调节。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10只,体重约20g。
2. 药物:氯丙嗪片(每片50mg)。
3. 仪器:电子体温计、恒温水浴锅、秒表、鼠笼等。
4. 其他:生理盐水、注射器、纱布等。
三、实验方法1. 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小鼠给予氯丙嗪片(50mg/kg体重)灌胃,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3. 灌胃后,将小鼠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水温设定为(37±0.5)℃,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温变化。
4. 实验期间,每5分钟测量并记录小鼠体温1次,持续1小时。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灌胃氯丙嗪后,体温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小鼠体温逐渐下降,直至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接近正常体温。
3. 对照组小鼠体温变化不明显。
五、实验分析1. 氯丙嗪对小鼠体温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与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2. 氯丙嗪通过干扰下丘脑的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从而导致小鼠体温下降。
3. 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具有时效性,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小鼠体温逐渐回升,接近正常体温。
六、实验结论1. 氯丙嗪对小鼠体温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2. 氯丙嗪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
3. 本实验为氯丙嗪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氯丙嗪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高热、中暑等疾病,降低患者体温。
2. 本实验结果提示,在使用氯丙嗪进行治疗时,应注意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3.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具有时效性,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以防体温过低引起不良反应。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氯丙嗪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设计性实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PPT课件

怎么测量小鼠的体温?
将测温探头末端涂少许液体石蜡,轻轻插 入小鼠肛门约1cm,并固定于尾部。待显示温度 数据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小鼠体温,然后轻轻拔 出测温探头。
8
2021/4/14
9
实验步骤:
1 . 测量小鼠体温 捉拿、固定小鼠,
将测温探头末端涂少许液体石蜡,轻轻插入 小鼠肛门约1cm,并固定于尾部。待显示温 度数据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小鼠体温,然后 轻轻拔出测温探头。
12
5,记录数据,比较操作前后各小鼠的体 温变化。结果记录于下表。
编号 1
药物 氯丙嗪
环境温度 给药前体 给药后体 体温变化
°c
温°c
温°c
值°c
2
氯丙嗪
3
氯丙嗪
4
生理盐水
5
生理盐水
6
生理盐水
13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室温要保持稳定。 2人工气候箱温度调节要从高到低变化的 速度要快。 3.小鼠正常体温在36.5~37.5摄氏度范围, 应注意选择,体温过高或过低对实验结果 有影响,体重也要控制好,不同体重对实 验结果也有影响。
6
小鼠的捉拿、固定 捉拿小鼠方法:
捉拿方法:从笼盒内将小鼠尾部 捉住并提起,放在笼盖(或表面 粗糙的物体)上,轻轻向后拉鼠 尾,在小鼠向前挣脱时,用左手 (熟练者也可用同一只手)拇指 和食指抓住两耳和颈部皮肤,无 名指、小指和手掌心夹住背部皮 肤和尾部,并调整好动物在手中 的姿势。
固定方法:使小鼠呈仰卧位(必 要时先进行麻醉),用固定针将 小鼠固定在小鼠实验板上。
5
小鼠的体温生理特性
小鼠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导致对环境 温度的波动反应较为明显,所以一般不能耐受 夜间的寒冷。
阿斯匹林与氯丙嗪的对大鼠体温的调节

阿斯匹林与氯丙嗪的对大鼠体温的调节阿斯匹林与氯丙嗪的对大鼠体温的调节【实验目的】观察氯丙嗪和阿司匹林的镇静和降温作用并掌握其降温作用特点,并比较其不同点【实验原理】氯丙嗪又名冬眠灵、氯普吗嗪、可乐静,主要作用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有关,故临床上一般作为中枢神经抑制剂,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
但是D2受体的抑制,同时会使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下降,体温的控制能力下降,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NSAIDs药物中的典型代表,常作为解热药物的标准参照。
NSAIDs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G/H合成酶(cyclooxygenases,COX),使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PG)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得体温的设定点下移,产热降低且散热增加,使得体温下降。
[2]两者均能降温,但有所不同1)作用机制不同,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强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丧失调节体温的作用。
机体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改变,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酶,减少PG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2)作用特点不同,氯丙嗪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不仅降低发热的体温还可使正常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在炎热天气,可使体温升高。
阿司匹林只能使发热的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实验材料】动物:健康,同性别大鼠*9药品:盐酸氯丙嗪溶液(计量待定)、阿司匹林溶液(计量待定)、生理盐水器材:托盘天平、肛表、鼠笼、注射器、冰袋、电热炉、温度计、体温计(电子计优先)【实验操作】实验前准备取大鼠随机分组,称重编号,分成A、B、C,3组;每组3只。
在测大鼠正常直肠温后。
皮下注射LPS 20ug/kg [3][4],0.5h后测试体温。
当体温升高0.8℃以上时实验。
1、高温时降温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后,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生理盐水,置于高温环境中(见问题对策部分)。
测试并记录每10min体温。
氯丙嗪肌肉注射对体温的影响

l 关键 词 l 氯丙嚷 肌 肉注射 发热
Efc O jcigclrrm zn  ̄uc nt eaue wU Ho≈ n f t rnet hopo a i b ls[ o mprtr e i n e e e n XU Lpn T, F hMu ip l iig l l nc a e i
±2 3 d v oTD0 n s mJ e 3 8% p t n sr c v r d wih u d c t n. n l so Cho p  ̄ 2 a 5 c I 】n i u n r 8 7 I a i t eo e e t o tme i i Ce cu i n e a o lr r iei— n n
【 要】 目的 摘
内注 射过 程 中体 温 结 果
±0 7 5最 , 出现 后 第 3 2 ±2 2 4 .3置 恢 复 正 常 , 季 常 见 . 中 8 .8 的病 ^ 无 需 药 特 治 疗 体 温 恢 复 正 常。 夏 其 37 % 结论 氪 商 嗪 肛 阿注 射 可 引 起 体 温 轻 至 虚 井 高 , 治 疗 过 程 中 或 停 药后 体 温 可恢 复正 带 。 在
9 % 1tci ’tm lr tr ec e 7 6 ai/ e 】 auera h d3 3 、~ 3 ' i h net no 8= 0 5d y n eo ee fe 4 t c 8 5C nt eijci f2 6 o 7 asa drc v rdatr3 2
24 6例体温 升高者 经抗 菌药 物治疗体 温 下降 , 他均无 其 需药物治疗而 下降。异常 体温 出现后第 3 2 .4±22 .3天饿复
正 常 6 . % 3d内体 温恢 复 正 常 ,9 2 5d天 内 体 温饿 76 8 .%
实验二十二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

实验二十二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
【目的】观察氯丙嗪的降温和镇静作用
【用品】电子称、肛表、烧杯、注射器、冰箱、液体石蜡、小白鼠、生理盐水、0.08%盐酸氯丙嗪等。
【步骤】
1、取鼠4只、称重、标号、观察正常活动及精神状态。
2、测体温:共测三次,其三次的平均数为正常体温。
3、给药:
甲: 0.08% 盐酸氯丙嗪0.1ml/10g;
乙: 0.08% 盐酸氯丙嗪0.1ml/10g分别腹腔注射;
丙: 0.9% 盐水0.1ml/10g;
丁: 0.9% 盐水0.1ml/10g分别腹腔注射。
用药后将乙、丙二鼠放入冰箱冷藏室。
4、观察:小鼠活动情况,按表中规定时间各测一次体温。
5、结果:
【注意事项】
1、室温影响实验结果,必须在30℃以下进行实验。
2、无冰箱时也可在大盆中放入冰块,造成局部环境低温进行实验。
3、测体温时,勿使小白鼠过度骚动,要固定好。
每只小白鼠最好固定用一支体温表,且每次插入深度和时间要一致。
4、24小时,最好将小鼠放在准备实验的环境中适应,并小笼喂养。
测体温方法:左手固小白鼠,右手将涂有液体石蜡的肛表插入小白鼠肛内约 1.5—2cm ,3分钟后取出读数。
【讨论】
氯丙嗪的中枢作用及降温特点。
氯丙嗪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化学名为N-(2-二甲氨基乙基)-2-氯-1-苯基-1-丙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障碍。
为了评估氯丙嗪的药效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选择体重约20g的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药物处理:实验组小鼠给予氯丙嗪溶液灌胃,剂量为20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行为学观察: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如活动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等,评估氯丙嗪的药效。
4. 生化指标检测: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清中的皮质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评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5.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
三、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结果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行为学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值|| ------------ | ---------------- | ---------------- | -------- | -------- || 活动度| 100±15 | 150±20 | 2.346 | 0.023 || 焦虑程度| 60±10 | 80±15 | 2.032 | 0.049 || 睡眠质量| 80±15 | 60±10 | 2.032 | 0.049 |表1显示,实验组小鼠的活动度、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抗焦虑、改善睡眠和降低活动度的作用。
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生化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 值 || -------------- | ---------------- | ---------------- | -------- | -------- || 皮质醇| 10.2±1.8 | 20.1±2.9 | 2.346 | 0.023 || 多巴胺| 0.8±0.2 | 1.5±0.3 | 2.032 | 0.049 || 去甲肾上腺素| 0.6±0.1 | 1.2±0.2 | 2.032 | 0.049 |表2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
氯丙嗪降温实验最新实用版

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取小白鼠2只,标记称重,分别测定肛门正常体温,做标记,记录。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放入烧杯中,并用纱布罩住、绑好,做上编号后,放入冰箱30min。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3. 放入烧杯中,并用纱布罩住、绑好,做 取小白鼠2只,标记称重,分别测定肛门正常体温,做标记,记录。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上编号后,放入冰箱30min。
4.重新测定肛门温度,记录结果并分析之。
3.【实验结果】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重新测定肛门温度,记录结果并分析之。 温度计、冰箱、100ml烧杯、注射器、0. 2%氯丙嗪、生理盐水、色素、小白鼠固定器、液体石蜡、1ml注射器、天平。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重新测定肛门温度,记录结果并分析之。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取小白鼠2只,标记称重,分别测定肛门正常体温,做标记,记录。 2%氯丙嗪、生理盐水、色素、小白鼠固定器、液体石蜡、1ml注射器、天平。 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实验:氯丙嗪降温
LOGO
一、丙嗪降温实验
1.【实验材料】
温度计、冰箱、100ml烧杯、注射 器、0.2%氯丙嗪、生理盐水、色 素、小白鼠固定器、液体石蜡、 1ml注射器、天平。
2.【实验步骤】
药理实验-氯丙嗪对体温调节

【实验结果】
表1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鼠 号
分组
体重(g)
药物剂量
(ml/10g)
给药前体 温(℃)
给药后体 温(℃)
① 室温氯
丙嗪
② 室温NS ③ 冰箱氯
药理实验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
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相关的理论知识 设计部分及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 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设计 - 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 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 抓住三个基本要素
研究对象、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
• 体现三个基本原则
随机、对照和重复原则。
表1 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
动物
小动物 中动物 大动物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n≧10 n≧ 6 n≧ 5
n≧30 n≧20 n≧10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 CNS - 抗精神病作用 - 镇吐作用 - 体温调节作用 • 植物神经系统 •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氯丙嗪对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 小鼠 2、药品与器械 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3、实验步骤 ⑴ 取小鼠4只,称重,标记为①、②、③、④,用体 温计测肛温; ⑵小鼠①、③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 ml/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在冰箱4℃-8℃的环境条件下,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环境温度低的时候,氯丙嗪将会降低机体的正常体温,使机体无法增加产热,从而维持在较低的正常体温水平。
实验结论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不仅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越低,其降温作用越显著。
指导老师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
氯丙嗪对体温调熟悉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3.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原理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时,大脑下丘脑会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向皮肤发送信息,身体通过肌肉收缩舒张,控制汗腺分泌量和控制毛细血管收缩舒张,使体温恢复到正常体温。
4.小白鼠1,2号置于室温,3,4号置于4℃-8℃冰箱。
5.30分钟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实验记录表
鼠号
药物分组
体重(g)
药物用量(ml)
给药前体温(°C)
给药后30分钟体温(°C)
给药前后温差(°C)
1
室温氯丙嗪
21
0.21
36.4
35.95
0.45
2
室温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小鼠
(2)实验器材
电子温度计、注射器、冰箱
(3)药品试剂
氯丙嗪、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4只,称重,标记,用电子体温计测肛温。将小白鼠分成两组,1,2号为室温组,3,4号为低温组。
2.小白鼠1,3号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ml/10g。
3.小白鼠2,4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0.1ml/10g。
20
0.2
36.65
36.7
-0.05
3
冰箱氯丙嗪
21
0.21
36.15
27
9.15
4
冰箱生理盐水
18
0.18
36.75
34.95
1.8
实验讨论
1.在室温条件下,对比2号小鼠,1号小鼠为何出现小幅度的体温下降?
答:在室温24℃的情况下,注射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作用不大,故体温降低幅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