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教案.doc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学习重点】1.平面镜成像原理。

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合作探究】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照镜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猜想假设结合自己照镜子的经历,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1)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

(2)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你到镜面的距离。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白纸、两根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支架。

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②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因为:;这种方法叫。

③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

④多次实验是为了:。

4.:进行实验(2)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沿着纸中间的直线上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同样大小的蜡烛B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完全重合。

说明B跟蜡烛A的像,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

④改变玻璃前蜡烛A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蜡烛B的对应位置.⑤移去蜡烛B,取一张白纸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⑥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的距离。

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蜡烛到面镜的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大小关系123…(3)实验反思:①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③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为什么?5.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学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预习生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虚像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

【新知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3.进行实验按照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在蜡烛这边通过玻璃看______(填“有”或“无”)像,再观察屏上________(填“有”或“无”)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像。

4.分析论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5.实验探究中的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时,某同学无论如何移动平面镜后面未点燃的蜡烛,始终不能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由___________ 现象形成;虚像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

《平面镜成像》 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 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2)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过去,感觉这些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这个交点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来整理仪表,如穿衣镜。

2、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如商场里的反光镜。

3、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四、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铅笔。

(二)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将另一支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未点燃的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像的位置。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次实验。

(三)实验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在桌面上。

2、选用较薄的玻璃板,以减小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时,要使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玻璃板后的蜡烛不点燃,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和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五、典型例题例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 3m 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 1m,则像与他的距离变为_____m。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教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教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教案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了解实像和虚像。

(4)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5)通过实验验证,来揭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6)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复习铺垫]1、什么是光的反射2、光反射定律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新课导学]什么是平面镜手摸一摸小平面镜,并说出自己的感觉.表面是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是根据光的规律来工作的。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经历探究课本图实验1.提出问题:蜡烛和它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实验器材:3mm厚玻璃板(20 cm×25cm)1块火柴纸夹2个或铁架台1个(带铁夹) 完全相同的蜡烛2支 30cm刻度尺1把 8开白纸1张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1将8开白纸对折成两个16开平放在实验台上,将固定好的玻璃板竖立在对折线上。

2把一段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蜡烛的像,拿另一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量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3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2。

4 把实验数据填写在记入表中。

5 熄灭蜡烛,整理器材到实验前的状态。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分析和论证→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提问: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像和物大小相等→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二、虚像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优质文档】《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优质文档】《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中的“你”叫做你的像。

请同学们用自备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逐渐改变镜子与脸的距离,根据平时的使用经验和现在的感受,猜想平面镜成的像的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预习1.光遇到平面镜会发生_____________。

2.既要能成像,又要方便找到像的位置,需要用的器材是。

3.要探究物和像的大小关系,需要用的器材是。

4.要判断成像的虚实,需要用的器材是。

5.要探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用的器材是。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1)把大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

然后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

得出结论:_____(“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虚”或“实”)。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彭原初中导学案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知识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导习目标1、了解平面镱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用探究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学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并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验进行证实与证伪。

导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虚像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导学准备玻璃板、平面镜、蜡烛、方格纸、刻度尺等、多媒体导学流程师生活动补充设计一、情景引入播放视频,观察实验:通过纸箱为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点燃的蜡烛浇水不灭,原是燃烧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引出“平面镜成像“这一教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做实验时用玻璃板当镜面作铺垫。

二、学导并举1、【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左右相反,相同大小,形状,颜色,近大远小,同时靠近或远离,看得见摸不着等。

老师归纳猜想:像与物上下、左右关系?像与物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像的实虚?请学生拿出手中的镜子,体会自己在镜中的像?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现象,尽可能多地猜想。

教师在此处的作用只是引导汇总。

为下面的探究打下基础。

2、【学情预设】: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可能会对着镜子做动作,左右上下伸手,观察到,像的左右颠倒,上下一致。

学习了物理后我们知道只凭感觉下结论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用实验去验证它,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请你们挑选手中的仪器,制定实验方案,小组讨论。

3、【学情预设】:我们只能在镜前看到像确摸不着它,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再让学生用手去摸,摸不到这个像,体会这个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针对学生提问引出实像、虚像提问:我们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能不能用手摸到它?问:我们平时用的电脑投影可以用屏幕接收到,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用屏幕接收到呢?【设计意图】:故意不做说明让学生自己实验,发现无法进行,从而得出实像虚像概念。

《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doc

《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doc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2、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平而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而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步骤1、抽测(5分钟)(1)、下面的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B.小孔成像0.在路灯下,地而上出现的人的影子 D.用潜望镜观看海而上的情况(2)、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而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3)、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4)、如图下左图,AB、CD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二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5)、光与镜而成30°角射在平而镜上,如图下右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明确目标(1分钟)3、合作交流(独学)(15分钟)阅读教材65页一67页,完成下列自主探究题:(1)、我们平时常照镜子,你认为镜子中的“你”和镜外的你,大小怎么样?当你远离镜子时,镜中你的大小发生变化吗?怎样变化?当你向镜子走近呢?(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A、学生正确使用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B、阅读并知道虚像的概念C、究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1.探究中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而镜?%1.探究中使用刻度尺的冃的?%1.探究中为何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如棋子)%1•探究中如发现另一个物体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D、学生小结:%1平而镜所成的像_______ (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_____________ (实/虚)像。

平面镜成像优秀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优秀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学生姓名:班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魔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3)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4.重难点:(1)重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难点:等效替代法的使用;虚像特点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浇不灭的蜡烛蜡烛不灭的原因是:蜡烛在玻璃板后方成了一个,我们把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可以看作是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一)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二)实验器材:平板玻璃、刻度尺、两根同样蜡烛、火柴(三)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合作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2、数据记录:3、数据与图像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4、归纳总结及成果展示:平面镜成像规律:1.像与物体大小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3.像和物体的连线平面镜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四)知识拓展:1.本实验应该选在较亮还是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3.玻璃板为什么一定要竖直放置?(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4.实验中要用较薄的玻璃板而不用厚玻璃板做实验?三、自主学习:平面镜成像应用四、中考链接1.舞蹈演员在练功时,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镜中的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2.高1.8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0.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m,像距___m.3.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4.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C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
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 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思考: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是因为:
3、刻度尺的作用是: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成像原理:
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
..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
..的。

(正立、等大、虚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二)平面镜的应用
(1)生活中的镜子(2)牙医用的小镜子(3)水中的倒影(4)
塔式太阳能电站
(5)潜望镜等等。

知识点三、凸面镜和凹面镜:他们统称球面镜。

1、凸面镜:对光线起作用。

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对光线起作用。

应用:太阳灶、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手电筒反射面
当堂检测
1、决定物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因素是()
A、物到镜的距离
B、镜的高度
C、镜的宽度
D、物的大小
2、人站在窗前照镜子,他想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像,应该()
A、让自己的脸正对窗口
B、让镜子正对窗口
C、让镜子尽量靠近自己的脸
D、换大些的平面镜
3、树在水中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树的________像,后者是竿的影子,从它们的成因看前者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
A.3:40 B.4:20 C.8:20 D.9:40
5.一身高 1.65m的同学,站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离镜3m,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高度是_________m,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_m,当他向平面镜移动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
________m。

6.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关系;
5题图
4题图
(2
)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作图训练
1、画出图甲和乙中平面镜的位置
2、在上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按照要求作图:
(1)作出下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图乙中S为镜前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有一条经过A点,试作出这条光线.
4、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思教案
精品文档4题图
3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