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

合集下载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一)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一)

五、工作程序分述
• 在重要成矿区带,野外踏勘以能最多穿越不同 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的穿越路线 为主。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适当采集 关键地段有代表性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进行 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以了解成矿 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 • 在路线踏勘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强、出露齐 全、层序清楚的地区进行地层剖面测制,在剖 面测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填图单位。 • 通过踏勘,结合对现有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测区的区域构造格架、各类地质体的 填图单位和遥感解译标志。
野外验收资料整理应达到的要求 • ①调查区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制工作已 全部完成;单幅图幅实测地质路线总长 和实测剖面工作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 ②专项研究的野外工作全部完成。 • ③完成了规定的样品采集与送样任务, 大部分样品已完成测试和鉴定。 • ④完成了全部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 的系统整理、质量检查和编目。 • ⑤完成了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地质图空 间数据库的建设。 • ⑥完成了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编写。
五、工作程序分述
• 1、资料收集—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 集与利用
• 系统收集调查区已有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区域 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等调查成 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报告、专著(如地 质志、矿产志、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地层 典等)、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 的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 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 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 工作主攻方向。
五、工作程序分述
• 4、野外调查 • 野外调查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最重要 环节,通过野外调查,客观准确详实的 收集第一手原始地质资料,查明区内区 域地质问题。调查内容包括区域地质、 矿产地质、物化遥地质调查、水文工程 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基础地质问题。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工作指南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工作指南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地质填图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没有反映矿产的相关内容,往往回到区调的路子 2.调查填图形成的地质图,与区调的填图结果没有本 质的差别 3.矿产地质填图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与区调没 有明确的界限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史演变
5 预研究
5.1.1 地理底图资料
●建造构造图地理底图应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 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 信息中心提供的1∶50 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
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 000(矢量化)地形图
●如果调查区没有1∶25 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1∶50 000地形图按有关 规定放大编制成1∶25 000 (矢量化)地形图(数据),并搜集补充有关道路 等基础设施的现势资料 ●如果调查区无1∶50 000比例尺地形图(如青藏高原的某些地区),可选用 年代最新的、拍摄时冰雪覆盖程度最低、无云层遮盖、分辩率1m左右的遥感数 据,编制成正射图像(数据),补充经纬网和有关地名,作为地形图(数据)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规范中涉及到矿产的内容: 6.6.3 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和地 质环境的影响 6.6.4 探讨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 用及成矿控矿作用的关系 6.8 矿产资源 对区内已知矿产种类、分布及潜在价值进行了解。对 新发现的矿化、蚀变现象进行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 测试样品
4.总则
4.5 基本要求
●分析和解剖各类地质作用(含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
,明确主攻矿种及类型,突出与之相关的建造构造,调查追索并圈定含矿岩层 、特殊岩性层、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和矿化蚀变

200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3-10-02 | 作者: | 来源:国土资源部 | 【大中小】【打印】【关闭】2001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取得新进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全面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完成基本农田保护调整划定。

全面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全面启动。

实施《国土资源“十五”计划纲要》,启动国土规划和国土综合整治工作。

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继续培育和规范国土资源市场体系。

地质队伍“野战军”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新突破。

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精神,加大治理整顿力度。

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防治工作全面启动。

实施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优惠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

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

海洋、测绘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土地资源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12761.58万公顷(19.14亿亩),林地22919.06万公顷(34.38亿亩),园地1064.01万公顷(1.60亿亩),牧草地26384.59万公顷(39.58亿亩),水面2202.35万公顷(3.30亿亩),城镇村及独立工矿区用地2487.58万公顷(3.73亿亩),交通用地580.76万公顷(0.87亿亩),水利设施用地572.96万公顷(0.86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

2001年全国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761.58万公顷(19.14亿亩),继续呈递减态势。

2001年全国生态退耕59.07万公顷(886.0万亩)。

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5万公顷(67.5万亩)。

2001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20.26万公顷(303.9万亩),其中复垦增加2.45万公顷(36.68万亩),占耕地增加总数的12%,整理增加4.36万公顷(65.42万亩),占耕地增加总数的22%,开发增加13.45万公顷(201.82万亩),占耕地增加总数的66%。

广东省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广东省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广东省地质勘查成果通报(2012年度)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三年三月目录概述 (1)一、地质勘查投入 (1)(一)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 (3)(二)基础地质调查资金投入 (4)(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资金投入 (5)(四)地质科技与其他资金投入 (5)二、矿产资源勘查 (6)(一)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6)(二)新发现矿产地 (7)(三)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 (8)(四)矿产资源勘查重大成果 (8)(五)勘查形势简要分析 (11)三、基础地质调查 (11)(一)区域地质调查 (11)(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12)(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2)(四)航空遥感地质调查 (12)(五)区域海洋地质调查 (13)(六)其他(含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等) (13)(七)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14)四、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15)(一)水文地质调查评价 (15)(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16)(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 (17)(四)其他 (17)五、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 (17)(一)地质科学研究 (17)(二)技术方法创新 (18)六、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19)(一)地质资料数据集群管理平台基本建成 (19)(一)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21)七、附件 (23)八、附表(按项目申报地汇总统计) (23)概述2012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及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意见》(粤府〔2006〕65号)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地质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全省地质勘查工作发展趋势良好,取得新的成绩:⏹地质勘查投入稳步增长⏹矿产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效显著⏹地质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日趋完善一、地质勘查投入2012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资金53045.52万元, 同比增长1.35%。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1.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1∶50000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调查内容、设计编写、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与山地工程、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编制、审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其它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DZ/T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216-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D2006-05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要素。

3.2岩性综合体Lithology Complex在特定的大地构造及古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岩性类型组合。

3.3岩性类型Lithology Type由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相对均一的岩石所构成的岩石种类。

3.4土体工程地质层(组)Engineering Geology Layer of Soil Mass在同一地质时代、相同的成因条件下形成的一套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均一、工程特性指标相近的松散土层。

3.5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包括活动断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特殊性土问题等。

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说明(2012PDF版)

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说明(2012PDF版)

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说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共分水系、居民地、铁路、公路、境界、地形、其他要素、辅助要素、坐标网以及数据质量等十四个数据层。

该数据库按地理坐标和高斯-克吕格投影两种坐标系统分别存储。

数据量分别为4.5GB和5GB。

数据精度符合国家1:25万比例尺地形图要求。

目录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接图表 (5)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分层 (6)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字典 (8)数据源 (8)数据库软件环境 (8)数据记录格式 (8)数据量 (8)数据生产过程 (8)数据适用范围 (9)数据密级 (9)数据生产与维护单位 (9)标准规范 (1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CODE) (10)HYDNT层 (10)HYDLK层 (12)RESPY层 (13)RESPT层 (13)RAILK层 (14)ROALK层 (14)BOUNT层 (15)BOUPT层 (16)TERNT层 (16)TERLK层 (17)OTHNT层 (18)ATNLK层 (18)NETLN层 (18)GGDLN层 (19)行政区划代码(CNTY_CODE、DIST_CODE、PROV_CODE) (19)国家和地区代码(PAC) (20)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码(MAPTN、TN) (21)(1)水系要素接口码定义 (22)(2)居民地要素接口码定义 (22)(3)交通要素接口码定义 (23)(4)山脉、山峰、山隘等接口码定义 (23)(5)海洋要素接口码定义 (24)河流名称代码(HYDC、HYD_CODE) (24)河流名称代码的有关定义 (24)代码结构 (25)流域分区代码表 (25)主要铁路路线临时编号(RN、RAI_CODE) (27)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RN、ROA_CODE) (40)全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临时编号(RN2、HIG_CODE) (42)全国主要湖泊名称临时代码(LAKE_CODE) (46)地名类别代码 (61)其它问题说明 (63)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元数据: (64)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接图表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分层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字典数据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全国1:25万数据库采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二底图作为数据源,共816幅。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胡红霞;孙喜庆【摘要】文章扼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取得的地质矿产丰硕科技成果.充分利用了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及各省最新出版的行政区划图反映当前现势情况.阐述了新一代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信息,数字化的途径,探讨了地质图件编图建立数据库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区域地质志;地理地图编绘;建立空间数据库【作者】胡红霞;孙喜庆【作者单位】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10 引言全国第一代《区域地质志》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

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各项科技丰硕成果。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再次启动具有特色新一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纂,旨在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的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集成,使之系统化、数字化、理论化、共享化,实现了人类由必然王国不断地走向自由王国,由宏观世界不断地走向微观世界。

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 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编绘理论基础近20余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开发、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中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调查成果。

国家针对大中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专题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专题科研成果、高等院校等最新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

以MAPGIS作为输入数据、矢量化、编辑、建库及运行基础平台,采用相关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

利用基础性监测成果,1∶25万、1∶50万、1∶94万、1∶100万,及各省的行政区划图的空间数据信息、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反映当前现势性情况,以及先进的地质编图、制图技术、综合研究与编图相结合,以第一代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志、1∶50万和1∶100万全国数字地质图及数据库等为基础,建立了全国各省(区)编制的新一代数字地质图。

运用MapGIS软件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方法——以广东省1:5万地质图数据库为例

运用MapGIS软件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方法——以广东省1:5万地质图数据库为例
其他
・2 3 ・ l
运 用 Ma GI 件 建 立 地 质 图数 据 库 的方 法 p S软
— —
以广 东省 1: 5万地 质 图数 据库 为例
杨 帆
( 东省 佛 山地质 局 ,佛 山 5 8 0 ) 广 2 0 0
摘 要 以广东省 1: 万数 字地 质图空间数 据库 为例 ,从 编图设计 、资料准 备 、数据处 理 、投影 变换 、 5
国 民经 济建 设 、社会 发展 、 国家 安全 和 国防 等方 面发 挥 了十分 重 要 的作 用 。地 质 图数 据库 的建 立 是 当前发 展 的趋 势 ,也是科 学 技术 发展 的需 要 。利用 G S软 件 形 成 的不 同格 式 的地 质 图空 间数 据 库 , I 可 以达 到数 据存 储 、查 询 、分析 、检 索 的 目的 ,实现 了信 息 的共 享 ,并 且 能对 地 质 、地理 资 料 及时
据 。检 查无 误 的数 据需要 进 行投 影转 换 ,投影 转换 格 式为 :
表 1 1: 5万 数 字 地 质 图空 间数 据 库 图层 划 分
G。 s格式
投影

【 纬度 (“ 经 椭球 参数 ”选 择 与原 图投 影一 致 的椭球 参数 )
2 建 立 数据 库
MaG S p I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仅包含 了图形数据 ,而且包含 了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可 以更好
1 数据 准备
1 1 编 图细 则 .
广 东省 1: 5万地 质 图完成 区域 地质 调 查 的有 10幅 国 际标 准 分 幅 的地 质 图 和 地 理底 图 ,涵 盖 8 了约全广 东省 一半 区域 的地质 、地 理 内容 ,粗 略估算 ,陆地 面积 达 5万 多 平方 千米 ,总 面积 近 8万 平方 千米 ,为 了使建库 工 作有 序 、高效 地开 展 ,在建 库前 要制 定 编 图 细则 ,中 国地质 调 查局 发 展研 究 中心 制定 了 《 5 区域 地质 图空间 数据库 ( 1: 万 分省 )建 设 实 施 细则 》 ( 以下 简 称 《 则 》 ,不 仅 细 ) 统 一 了系统 库及 代码 库 ,还规 范 了数 据库建 设 的原则 和方 法 ,如 图 1所示 的建 库流 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附图 1 反映了广东省 1∶50 万数字地质图的概貌:广东属于华南板块内的南华活 二、附图 2 反映了广东省 1∶50 万数字地质图编图所用 1∶5 万、1∶20 万地质图幅的 空间分布状况
1.10.3. 浏览图文件类型:图 1 为 BMP,图 2、3 为 txt 1.11. 编著广东省 1∶50 万数字地质图的参与单位及主要编制人员:
3
2.4.1.2.1. 定量水平位置精度值:以 1∶5 万比例尺缩编成的图,其水平位置精度为±50m; 以 1∶20 万比例尺缩编成的图,其水平位置精度为±200m,以 1∶50 万比例尺编制成 图的水平位置精度为±500m,。
2.4.1.2.2. 定量水平位置精度解释:由于规范要求地面定点的实际位置与图上量测的位置误 差为≤±1mm,因此上述水平精度是不同比例尺地质图上的实际误差。
伍广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 1∶50 万数字地质图编图委员会委员 梁 伟、黄宇辉、许汉森、谭健、符力奋、蔡守康,广东省 1∶50 万数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图编图 主要成员
邓 勇 数据处理负责人
罗 鑫、汪红松、李 军 数据输入及编辑
1.12. 安全信息: 1.12.1. 安全分类系统:限制 1.12.2. 安全类别:限制 1.12.3 安全操作说明: 1.13. 数据集本机环境:操作系统 Windows95,GIS,应用软件平台为 MAPGIS5.0 2. 数据质量信息: 2.1. 属性精度: 2.1.1. 属性精度报告:
广东省 1:50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中国 1∶50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项目(编号 95-06-013)《地质编图》课题(编号 95-06-013-01)的一个专题(编号 95- 06-013-01-17)。该图是在原广东省 1∶50 万地质图(广东省区域地质志附图)基 础上,利用了 1∶20 万地质图 42 幅,1∶5 万地质图 126 幅的新资料,并充分吸收了 有关科研成果资料 4 项,采用现代地质学、地层学、岩石学等新理论和方法,按岩石 地层单位、侵入岩按时代加岩性单位编制而成,充分利用了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地质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表示了岩石地层单位 154 个,侵入体时代加岩性单位(包括混合花岗岩、混合岩、片麻花岗岩、花岗斑岩、二 长斑岩、潜火山岩等在内)149 个。跨省区断裂 5 条,省内重要断层 9 条,同位素年 龄数据 52 个。岩心钻孔数据 32 个。是目前广东省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 1∶50 万地 质图。充分反映了广东省地质构造特点和当前广东省地质研究的新水平。所有地质体 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及钻孔等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与邻省进行了接图处理, 填写了图历簿,编写了编图说明书。成图过程全部采用在 MAPGIS 5.0 平台计算机辅 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是广东省第一份应用 GIS 技术的 1∶ 50 万数字地质图成果。 1.2.2. 目的: 所提供的空间位置适用于等于或小于 1∶50 万比例尺的基础地质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应 用;可提供作为国家和省级领导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作区域总体规划、经济 区布局、计划和管理用图;可提供专业部门建立各类专题图底图:提供作为编绘比例 尺小于 1∶50 万地质图的基本资料,对区域矿产资源和环境的分析研究,对地质矿产 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规划部署,以及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计算机网络系统用 图。 1.3. 数据集内容的时间信息: 1.3.1. 时间信息: 1.3.1.1 时间范围: 1.3.1.1.1 开始日期:1984 1.3.1.1.2. 结束时间:1999.12 1.3.2. 时间参照信息:该时间为从数据源资料广东省 1∶50 万地质图(广东省区域地质志 附图)出版时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1∶50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提交成果验收为止。 1.4. 状态: 1.4.1. 进展:完成 1.4.2. 维护和更新频率: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1.5. 空间范围: 1.5.1. 边界坐标: 1.5.1.1. 西边界坐标:108°30′ 1.5.1.2. 东边界坐标:117°30′ 1.5.1.3. 北边界坐标: 25°30′ 1.5.1.4. 南边界坐标: 19°30′ 1.6. 关键词: 1.6.1. 主题关键词信息: 1.6.1.1. 主题关键词词典:无 1.6.1.2. 主题关键词:数字地质图 1.6.1.3. 主题关键词:数据库
2.5. 数据集继承信息: 2.5.1. 数据源信息: 2.5.1.1 数据源引用信息: 2.5.1.1.1 作者:广东省地矿局 2.5.1.1.2 出版日期:1984 2.5.1.1.3 标题:广东省 1∶50 万地质图(广东省区域地质志附图) 2.5.1.1.4 出版信息: 2.5.1.1.4.1 出版地:北京市 2.5.1.1.4.2 版权所有者:广东省地矿局 2.5.1.2 数据源比例尺分母:500000 2.5.1.3 数据源媒体类型:纸 2.5.1.4 数据源媒体有效时段: 2.5.1.4.1 不敷出数据源时间信息: 2.5.1.4.2 数据源时间参照信息:出版时间 2.5.1.5 数据源缩写:Src44-1 2.5.1.6 数据源作用:是编制广东省 l∶50 万数字地质图地质内容的基本资料 2.5.2 处理步骤: 2.5.2.1 处理描述: 2.5.2.1.1 本次编图以广东省 1∶50 万地质图(广东省区域地质志附图)及省内 1∶5 万 1∶
2
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变质岩区采用 U-Pb 全岩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法等,岩浆岩采用 2.2. 逻辑一致性报告:
面元包括地层单位,侵入体单位以及≥2mm2 的水面;线元包括地质界线、侵入体接触 界线和各种断层线;点元包括钻孔,同位素采样点、各种地质代号与符号、花纹等; 以上各种面、点、线元都按 1999.3 月通过的国标 GB958-98《区域地质图图例》修订 版规定的编码、符号、花纹表示;地层单位以全国地层数据库的名称、编码为基础, 并适当予以补充;与相邻省进行了地质界线接边处理,取得了一致;地质体色标按行 标 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执行。地理信息由本 项目地理底图课题组统一编制分省提供,确保了省与省的边界、地质与地理界线套合 的一致性。建立了全省 1∶50 万数字地质图图例库,在 MAPGIS5.0 软件平台基础上, 形成全省 1∶50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 项目组进行了如下项目检测:1.相邻省地质体连接检测,包括地质体代号的统一和地质 体界线的连续性检测。2.地层单位、岩浆侵入体单位、断层、同位素年龄数据等检查。 发现的差错均已由《中国 1∶50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项目办公室改正和消除。3.各种 拓朴关系经复查后由微机人员进行了处理。通过上述各项检测和处理,达到了逻辑的 完好一致。 2.3. 完备性报告: 一、地层: 按照《广东省岩石地层》以岩石地层单位作为编图单位,以单一岩石地层单位或几个 岩石地层单位并层表示;据近年来 1∶5 万和/或 1∶20 万区调成果与原 1∶50 万地质 图图面内容有大变化地区,以 1∶5 万和/或 1∶20 万图缩编成 1∶50 万图,修改原图, 无大变化者,将其地质代号(年代统一代号)转换成岩石地层代号(包括地层组合并 层代号)。 1、单一岩石地层单位与原图编图单位一致或近似,则直接转换成岩石地层单位代号。 2、因地层出露窄,单个地层单位难于在 1∶50 万图上表示,则采用几个岩石地层单位 合并为 1 个单位表示,并采用最老(最底部)地层代号到最新(最顶部)地层代号, 代号间均用“-”联结表示。二叠纪地层大多并层表示。其他各纪也有并层者,如大 湖组与忠信组相并为 C1d-z,信都组、东岗岭组、巴添组合并为 D2-3x-b。 3、同一时代地层,由于不同地区研究程度不同,则分别采用群或组表示。如粤西的元 古代地层,凡经过 1∶5 万地质填图的,则用罗罅组(Ptl)、丰硐口组(Ptf)、兰坑组 (Ptlk)沙湾坪组(Pts)等四个组表示;凡未经过 1∶5 万地质填图的地区,则仍保留 用云开群(PtY)表示。 4、一些地区因构造复杂或组的厚度太小,则将组归并到群,或按已建的群表示,如粤 东北地区的黄龙组(C2hl)、船山组(C2c)归并为壶天群(C2H)。 5、个别代号很长,厚度很小的组,根据岩性特征归并到相邻组内,图面上不再出现, 原来的代号,如长士多组(D3C1ct)归并到帽子峰组(DCm)。 6、对少数资料不足的岩石地层单位,其时代则仍只表示到系,如寒武系八村群(∈ B)中的各个组表示为∈n、∈g、∈s。 二、侵入岩: 对侵入岩采用地质年代加岩性表示。这里包括划归为侵入岩的前泥盆系混合岩、混合 花岗岩、片麻花岗岩,以及其他时代的花岗斑岩、二长斑岩、各类潜火山岩等。这次 在侵入岩中新划分出中晚元古代至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类岩体,解体了部分混合岩 田和大的深成岩基,进一步提高了对广东侵入岩的研究程度。 三、火山岩: 喷流火山岩归入岩石地层单位,并用地质时代加花纹表示,如大面积分布的安山岩、 流纹岩和玄武岩。 四、变质岩: 深变质岩片麻岩、片麻杂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分别冠以地理名称表示,中浅变质岩一律 用岩石地层单位表示。 五、断裂及地质界线: 断裂按跨省区大断裂、省内重要断裂和一般断裂等 3 类,按性质分为 7 种表示。地质 界线性质分为 4 种。 2.4. 位置精度: 2.4.1. 水平位置精度: 2.4.1.1. 水平位置精度报告:编图中采用了 1∶50 万、1∶20 万和 1∶5 万不同精度的地质 图。
地质体精度:地质时代表示到世,地层单位表示到组(岩组),个别到段或群(岩
群);侵入体表示到年代(代或世)加岩性,断裂分跨省区断裂和省内重要的断裂表
示,一般断裂归类表示。每个地质体单位都建立相应的属性。
地质体图面表示精度:图面表示宽度≥1mm 或面积≥2~4mm2 的地质体、长度≥ 10mm 的断裂,相当于实际上的宽度≥500m 或面积≥0.5-1Km2 的地质体或长度≥ 5000m 的断裂在图面上都要表示。重要的地质体可以夸大表示。每个单元都要建立相 应的属性。
广东省 1∶50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
空间元数据: 1. 标识信息: 1.1. 引用信息: 1.1.1. 作者:广东省地勘局 1.1.2. 出版日期:1999.12 1.1.3. 标题:广东省 l∶50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 1.1.4. 空间数据表达方式:数字化矢量数据 1.1.5. 出版信息: 1.1.6. 出版地:北京 1.1.7. 版权所有者:广东省地勘局 1.2. 描述信息: 1.2.1. 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