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轮系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轮系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1)判断方向,蜗杆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四指握向蜗杆转动方向,拇指指向的反方向即为涡轮转向。

由此逆向判断图中蜗杆、涡轮和齿轮旋转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手柄转向如图所示。

4001
601836186056341265432116=××=••=••=z z z z z z w w w w w w i 二、解:该轮系为周转轮系,由反转法对整个轮系加一个反向旋转角速度H w −,
由于齿轮4为定齿轮,角速度为零,即04=w ,所以H H i i 14
11−=; 又有 2.2)1(3423123
14−=•••−=z z z z z z i H
所以 2.32.211=+=H i
三、解:此轮系中假设轮1的方向向下,则行星轮2、2'和太阳轮4的转向都是
向下。

行星轮2、2'和行星架的角速度相同 在左边行星轮系中,1
3
1H 130z z H H −=−−=ωωωω 在右边行星轮系中,'2
444'2z z H ==ωωωω ∴4114ωω=i ==+4'2131z z z z z 25416
四、解:该轮系可以分为两部分,如图中虚线所分的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周转轮系,右边为定轴轮系;
分别求出两个轮系的传动比如下:
周转轮系:=H i 1414
1556601441===++z z n n n n H H ; 定轴轮系:7
63530566556====z z n n i ; 两轮系的关系是:
45n n =; 联立方程组求得min 9.741r n ≈; 转向与齿轮6转向相反。

第6章轮系例题精解.

第6章轮系例题精解.

162机械原理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560 605.3例题精选及答题技巧例5-1某传动装置如例5-1图所示,已知:z 1 =60 , Z 2 =48, z 2' =80,Z 3=120, z 3'=60, Z 4=40,蜗杆 Z 4'=2(右旋),涡轮 Z 5=80,齿轮 z 5'=65,模数m=5 mm 。

主动轮1的转速为n 1 =240 r/min ,转向如图所示。

试求解题要点:这是一个由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轮蜗杆、齿轮齿条所组成的 定轴轮系。

解:为了求齿条6的移动速度V 6的大小,需要首先求出齿轮 5 ■的 转动角速度-'5。

因此首先计算传动比i 15的大小:m Z 2 Z 3 Z 4Z 5 48X20^40汉 80 “ i 1532n 5 乙 Z 2 z 3 乙60 80 60 2n 1 240 n 5 = n 57.5 r/minI 1532血二匚卫=0.785 rad/s齿条6的移动速度第5章轮系163齿条6的移动速度等于齿轮5的分度圆线速度,即:1 1v6 =r5 5mz5 5 5 65 0.785=127.6 mm/s2 2齿条6的运动方向采用画箭头的方法确定如例5-1图所示。

例5-2如例5-2图所示,已知各轮齿数为Z1、Z2、Z3、Z4、Z、Z6,Z1为主动件,转向如图箭头所示,试求:1. 传动比im - 1 A ■ H二?(列出表达式);2. 若已知各轮齿数Z1= Z2=Z4=Z5=20,Z3=40,Z6=60,求i1H的大小及转向。

解题要点:如例5-2图所示,从结构上看,此轮系由两部分组成,齿轮1、齿轮2、齿轮3组成定轴轮系,齿轮4、5、6及系杆H组成行星轮系,二者之间属串联关系。

齿轮3和齿轮4属同一构件。

解:1.根据上面分析,得到如下方程:14HZ1(1)3■H(2)丄7图5-26I 13Z2 Z3Z1 Z24■H164机械原理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由式⑴与式⑵解得:讣=竺=色1+空灼HZ1 I 乙丿3.将 Z i =Z 4 =20, Z 3=40, Z 6=60 代入式⑶得:40 『60 ) i 1H =— 1 +—丨=820 i 20 丿转向如例5-2图所示。

第六章 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第六章 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第六章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1、已知齿数和转速,求蜗轮的转速和各轮的回转方向。

齿数和转速的关系可以用传动比公式i=n1/n4来表示,因此先求出传动比i,再用i和n1求出n4.i的计算公式为i=z2z4z5z6/z1z2'z4'z5',代入数据计算得到i=220.7.然后代入i 和n1=800r/min,求得n4=3.62r/min。

回转方向可以根据齿轮的齿数和传动方式(直接传动或倒置传动)来确定。

2、已知各轮的齿数,求传动比i。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i=z2z4z5z6/z1z2'z4'z5',代入数据计算得到i=16.3、已知各轮的齿数和蜗杆的参数,求传动比i。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同样为i=z2z4z5z6/z1z2'z4'z5',代入数据计算得到i=17.4、已知各轮的齿数和主动轴的转速,求齿轮5的转速和方向。

先用传动比公式i=n1/n5求得i=200,再用i和n1=500r/min求得n5=2.5r/min。

齿轮5的方向可以根据箭头来确定。

5、已知各轮的齿数,求传动比i。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同样为i=z2z4z5z6/z1z2'z4'z5',代入数据计算得到i=16.6、已知各轮的齿数和主动轴的转速,求传动比i和齿轮5的转动方向。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同样为i=z2z4z5z6/z1z2'z4'z5',代入数据计算得到i=40.齿轮5的方向可以根据箭头来确定。

7、已知各轮的齿数和蜗杆的参数,求传动比i和轮6的转速和方向。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同样为i=z2z4z5z6/z1z2'z4'z5',代入数据计算得到i=4.轮6的转速可以用传动比公式i=n1/n6求得,代入n1=1200r/min和i=4计算得到n6=300r/min。

轮6的方向可以根据蜗杆的旋转方向和箭头来确定。

汽车机械基础模块二六单元轮系习题及答案

汽车机械基础模块二六单元轮系习题及答案

知识巩固一、填空题1.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所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也系。

2.三星齿轮机构或滑移齿轮机构常用增、减惰轮的方法实现变电的要求。

3.根据轮系中各轮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固定,轮系可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类。

4.加惰轮的轮系只能改变_________ 的旋转方向,不能改变轮系的. o二、选择题1.当两轴相距较远,且要求传动准确,应采用A.带传动B.链传动C.蜗杆传动D.齿轮系传动2. 传动比恒定。

A.皮带传动B.链传动C.齿轮传动D.螺旋传动3.轮系中的惰轮常用于改变—oA.轮系的传动比大小B.从动轮的转向C.传动距离D.结构形式三、判断题1.轮系中加惰轮会改变总传动比的大小();又会改变从动轮的旋转方向。

()。

2.轮系和摩擦轮传动一样易于实现无级变速。

()3.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另一个齿轮旋转的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4.定轴轮系传动比,等于该轮系的所有从动齿轮齿数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连乘积之比。

()5.轮系可以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

()6.轮系传动既可以用于相距较远两轴间传动,又可以获得较大传动比。

()四、名词解释轮系五、做一做观察一下汽车的变速箱,总结轮系的功用一、填空题1.轮系。

2.变向。

3.定轴轮、周转轮系。

4.从动轮,传动比。

二、选择题1. D2. C3. B三、判断题1. ×2. X3. X4. Y5. 46. Y四、名词解释轮系答:一系列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五、做一做观察一下汽车的变速箱,总结轮系的功用答:一系列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 1.实现两轴间远距禽的运动和动力的传动 2.实现变速传动3.实现换向传动4.实现差速作用一、填空题1.轮系中,首末两轮转速之比,称为轮系的使动比。

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所有轮齿数连乘积与所有轮齿数连乘积之比。

二、选择填空1.轮系中,—转速之比称为轮系的传动比。

A.末轮和首轮B.末轮和中间轮C.首轮和末轮D.首轮和中间轮2,轮系传动比的大小与轮系中的惰轮的齿数—。

第六章 轮系测试题

第六章 轮系测试题

第六章轮系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1、若齿轮与轴各自转动、互不影响则齿轮与轴的关系是( )。

A.空套B.固定C.滑移2、齿轮与轴之间滑移是指齿轮与轴周向固定、齿轮可沿( )。

A.周向滑移B.轴向滑移C.周向与轴向滑移3、在机械传动中为了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可采用的传动是( )。

A.齿轮B.蜗杆C.轮系4、在机械传动中将主动轴的一种转速变换为从动轴的多种转速或需要改变从动轴的回转方向采用的传动是( )。

A.齿轮B.蜗杆C.轮系5、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变的轮系是( )。

A.定轴轮系B.周转轮系C.混合轮系6、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而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转动的轮系是( )。

A.定轴轮系B.周转轮系 C . 混合轮系7、齿轮在轴上的固定方式有几种( )。

A.2B.3C.48、齿轮与轴之间固定即齿轮与轴一同转动也不能沿轴向移动的固定方式称为( )。

A.固定B.空套C.滑移9、齿轮与轴滑移是指齿轮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在周向的方向是齿轮与轴( )。

A.固定B.空套C.滑移10、齿轮与轴一同转动、但齿轮可沿轴向滑移的固定方式称为( )。

A.固定B.空套C.滑移11、可以作较远距离传动的机构是( )。

A.齿轮B.轮系C.蜗杆12、一对外啮合的齿轮传动中、两轮的旋转方向( )。

A.相同B.相反C.没关系13、一对内啮合的齿轮传动中、两轮的旋转方向( )。

A.相同B.相反C.没关系14、利用中间齿轮可以改变从动齿轮的( )。

A.速度B.转向C.大小15、在轮系中各齿轮轴线互相平行时、若外啮合齿轮的对数是偶数则首轮与末轮的转向( )。

A.相同B.相反C.没关系16、在轮系中对总传动比毫无影响但起到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回转方向作用的齿轮被称为( )。

A.主动轮B.从动轮C.惰轮17、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与轮系中惰轮的齿数( )。

A.无关B.成正比C.成反比18、若主动轴转速为1200r/min、若要求从动轴获得12r/min的转速应采用的传动是( )。

机械基础轮系试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轮系试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轮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轮系中,若主动轮转速为n1,从动轮转速为n2,传动比i为:A. n1/n2B. n2/n1C. n1*n2D. n1-n2答案:B2. 轮系中,若主动轮齿数为Z1,从动轮齿数为Z2,传动比i为:A. Z1/Z2B. Z2/Z1C. Z1*Z2D. Z1-Z2答案:B3. 轮系中,若主动轮直径为D1,从动轮直径为D2,传动比i为:A. D1/D2B. D2/D1C. D1*D2D. D1-D2答案:B4. 轮系中,若主动轮扭矩为T1,从动轮扭矩为T2,传动比i为:A. T1/T2B. T2/T1C. T1*T2D. T1-T2答案:B5. 轮系中,若主动轮功率为P1,从动轮功率为P2,传动比i为:A. P1/P2B. P2/P1C. P1*P2D. P1-P2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轮系中,传动比i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

答案:主动轮转速/从动轮转速或主动轮齿数/从动轮齿数或主动轮直径/从动轮直径2. 轮系中,若主动轮转速为n1,从动轮转速为n2,则传动比i=_________。

答案:n1/n23. 轮系中,若主动轮齿数为Z1,从动轮齿数为Z2,则传动比i=_________。

答案:Z1/Z24. 轮系中,若主动轮直径为D1,从动轮直径为D2,则传动比i=_________。

答案:D1/D25. 轮系中,若主动轮扭矩为T1,从动轮扭矩为T2,则传动比i=_________。

答案:T2/T1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描述轮系中传动比的物理意义。

答案:传动比表示轮系中主动轮与从动轮转速或齿数或直径的比值,反映了轮系的减速或增速效果。

2. 轮系中,为什么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速比等于它们的齿数比?答案:因为轮系中齿轮的啮合关系使得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齿数比决定了它们的转速比,即齿数多的轮转速慢,齿数少的轮转速快。

第六章-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第六章-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第六章-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第六章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1、如图所示,已知:z1=16,z=32,z2,=20,z3=40,蜗杆z3,=2,蜗轮z4=40,n1=800r/min。

试求蜗轮的转速n4并确定各轮的回转方向。

2、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z2、z2'、z3、z4、z4'、z5、z5'、z6。

求传动比i16。

i16=z2z4z5z6/z1z2'z4'z5'3、图示轮系中蜗杆1为双头左旋蜗杆Z1=2,转向如图所示。

蜗轮的齿数为Z2=50,蜗杆2为单头右旋蜗杆Z2’=1, 蜗轮3的齿数为Z3=40, 其余各轮齿数为Z3’=30,Z4=20, Z4’=26, Z5=18, Z5’=46, Z6=16, Z7=22。

求i17。

i17=Z2Z3Z4Z5Z6Z7/Z1Z2'Z3'Z4'Z5'Z6=50*40*20*18*22/2*1*30*26*46= 220.74、在习题图8所示的轮系中,已知z1=15 , z2=25 , z2’=15 , z3=30 , z3’=15 , z4=30,z4’=2 , z5=60, 若n1=500 r/min,求齿轮5转速的大小和方向。

(n5=2.5 r/min , 顺时针)2002151515603030254534231251=⨯⨯⨯⨯⨯⨯=='''zzzzzzzznn,)/(5.220050020015m r n n ===;齿轮5的方向可以画箭头确定。

5、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 1、z 2、z 2'、z 3、z 4、 z 4'、z 5、 z 5'、z 6。

求传动比i 16。

6、如图所示轮系,已知122344524,46,23,48,35,20,48z z z z z z z ''=======,1O 为主动轴。

轮系计算题

轮系计算题

轮系计算题(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计算题1、在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

试求传动动比。

解:对于由齿轮1,2,3和齿轮5(系杆)所组成的周转轮系(行星轮系),有:化简后可得:-----(a)对于由齿轮1’,4,5和系杆H所组成的周转轮系(差动轮系),有即-----(b)分析两个基本轮系的联系,可知-----(c)将(a)、(c)两式代人(b)式,可得化简整理后可得计算结果为正,表明从动系杆H和主动齿轮1的转向相同。

2、在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24,Z1'=30,Z2=95,Z3=89,Z3'=102,Z4=80,Z4'=40,Z5=17。

试求传动比i15。

解:对于由齿轮3',4-4',5和系杆H所组成的周转轮系,有:即-------(a)对于由齿轮1-1',2,3所组成的定轴轮系,有:即:-------(b)即:------(c)分析定轴轮系部分与周转轮系部分的联系,可知故有-------(d)-------(e)将(d)(e)两式代人(a)式,得整理后得:计算结果i15为正,说明1轮与5轮转向相同。

3、在图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90,Z2=60,z2'=30,Z3=30,Z 3'=24,Z4=18,Z5=60,Z5'=36,Z6=32。

运动从A,B两轴输入,由构件H输出。

已知n A=100r/min,n B=900r/min转向如图所示。

试求输出轴H的转速n H的大小和方向。

解:对于由齿轮3',4,5和系杆H组成的周转轮系(差动轮系),有即:对于由齿轮1,2,2',3所组成的定轴轮系,有即:对于由齿轮5’和6组成的定轴轮系,有即分析上述三个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有将该结果代入(A)式,可得化简整理后得:计算结果为负,说明转向与相同,亦即与,转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轮系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
1、如图所示,已知:z
1=16,z=32,z
2
,=20,z

=40,蜗杆z
3
,=2,蜗轮z
4
=40,n
1
=8
00r/min。

试求蜗轮的转速n
4
并确定各轮的回转方向。

2、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z2、z2'、z3、z4、z4'、z5、z5'、z6。

求传动比i16。

i16=z2z4z5z6/z1z2'z4'z5'
3、图示轮系中蜗杆1为双头左旋蜗杆Z

=2,转向如图所示。

蜗轮的齿数为Z2=50,蜗杆2为单头右旋蜗杆Z2’=1, 蜗轮3的齿数为Z3=40,其余各轮齿数为Z3’=30, Z4=20, Z4’=26, Z5=18, Z5’=46, Z6=16, Z7=22。

求i17。

i17=Z2Z3Z4Z5Z6Z7/Z1Z2'Z3'Z4'Z5'Z6=50*40*20*18*22/2*1*30*26*46= 220.7
4、在习题图8所示的轮系中,已知z
1=15 , z
2
=25 , z
2’
=15 , z

=30 , z
3’
=15 ,
z 4=30, z
4’
=2,z
5
=60, 若n
1
=500 r/min,求齿轮5转速的大小和方向。

(n
5
=2.5 r/min , 顺时针)
2002151515603030254534231251=⨯⨯⨯⨯⨯⨯=='''z z z z z z z z n n ,)/(5.2200
50020015m r n n ===;齿轮5的方向可以画箭头确定。

5、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z 2、z2'、z3、z 4、 z
4'、
z 5、 z5'、z6。

求传动比
i 16。


6、如图所示轮系,已知122344524,46,23,48,35,20,48z z z z z z z ''=======,1O 为主动轴。

试计算轮系的传动比15i 并确定齿轮5的转动方向。

7、在如图所示的轮系中,已知Z1=2(右旋),Z2=60,Z3=15,Z4=30,Z5=15,Z6=30,求:(1)该轮系的传动比i16 =?
(2)若n1=1200r / min,求轮6的转速大小和方向?
8、图示为一蜗杆传动的定轴轮系,已知蜗杆转速 n1=750r/min ,Z1=3,Z2=60, Z3=18,Z4=27,Z5=20,Z6=50,试用画箭头的方法确定Z6的转向,并计算其转速。

9、图示为卷扬机传动示意图,悬挂重物G的钢丝绳绕在鼓轮5上,鼓轮5与蜗轮 4 联接在一起。

已知各齿轮的齿数,Z1 =20,Z2=60,Z3=2(右旋),Z4=120。

试求:
①轮系的传动比i1,4
②若重物上升,加在手把上的力应使轮1如何转动?
10、机械传动系统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参数和信息,求运动链末端构件的运动速度或行程并标明其运动方向。

(a. n6=26.1r/min,b.n4=7r/min,c.手柄每转行程:l=2.22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