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资本主义过渡。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 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 共一万七千多吨。然而,1894 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 的战争。
它怎敢打 “师傅”?
一、甲、背景:
(1)世界形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资本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 “大陆政策”,侵 华野心蓄谋已久。
“日本乃万国之 本”,“开拓万 里之波涛” , “布国威于四 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的大陆政策
台南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3.结果:清朝战 败,被迫签订《马 关条约》。
内因: 1.统治腐朽,制度落后 (根本原因) 2.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 3.未能充分动员民众
慈禧:哪管 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 可。“万寿 外因:1.日本蓄谋已久, 无疆,普天 且制度先进; 同庆;三军败 2.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 绩 割地求 持。 和。”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原因):
(1)世界形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 本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大 陆政策”,侵华野心 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
(3)欧美列强:默许 或支持日本侵略。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 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 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背景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军事实力+军国主义传统(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是列强侵略的对象,而为什么到1894年日本却可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济上: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但由于日本国内面积小市场狭小且资源溃乏,这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对外扩张成为资本义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必须以武力为依托。
经过几十年的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大增。
2、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
同样面对面列强入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面对日本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清政府不但没有认真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和。
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
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3、西方: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持纵容态度?这是因为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即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第三国也可享受。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机会。
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而日本也借机向朝鲜增兵,并蓄意挑起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经过日本政府时间战役清军战争结果正式宣战1894年7月丰岛海战8月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第一阶段1894.9平壤战役失利,弃城逃走,退回国内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1894.9黄海大战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第二阶段1894.9辽东战役献船逃敌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1895.2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威海卫被攻陷。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地 半 封 建 化 程 度
大 大 允许日本在通商 其他 便利列强资本输出;严重 口岸设工厂,产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加 特权 品免收内地税 深
开 增开重庆、沙市、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 苏州、杭州为通 中国内地 口 商口岸
满蒙 中国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2、甲午战争的经过
①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海战 ④辽东战役 ⑤威海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此后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邓世昌等牺牲。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
列岛给日本
危害及影响
割 割辽东半岛(后赎 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 半 殖 地 回)、台湾和澎湖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 民 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赔 二亿两白银 款 三千万两赎辽费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图片资料
人物资料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 强瓜分中国一览表
租借地 德国 法国 俄国 日本 胶州湾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两广、云南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 割台湾、澎 福建 湖列岛 新界、威海 长江流域 卫 门户开放政 策
英国
美国
畅 想 天 地
两亿三千万两 中国三年的 国库收入 中国被迫向列强 大举借债,经济 倍受摧残 日本四年的 财政预算 日本用于发展 军事和教育
营口 天津 烟台
深入内地
重庆
南京 镇江 苏州 上海 汉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杭州 宁波 沙市 九江 福州 淡水
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笔记)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对外扩张。
2、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二)、经过(1894.7~1895.4)①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③黄海海战④辽东战役⑤威海卫战役(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辽澎台及附属岛屿;赔:二亿两白银;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设:开设工厂2、危害: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一)原因1、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二)、经过(1900-1901)(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1、内容:①赔:4.5亿②划:使馆界③拆:炮驻兵④禁:反帝⑤设:外务部2、影响: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列强控制京津地区;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义和团运动(1898――1901年)(一)兴起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尖锐。
(二)口号“扶清灭洋”评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三)性质:一场自发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四)意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目标】列举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纲要】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日本推行扩张政策、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结果。
②导火线:朝鲜问题(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中日共同出兵,日本借机挑起战争)。
2.经过: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平壤陆战失利→黄海海战两败俱伤(邓世昌和致远舰),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大连、旅顺失守(旅顺大屠杀)→1895年山东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3.结果: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一厂: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二亿:赔款二亿两白银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割地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列强争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结果。
②导火线: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发动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旗号,到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国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阻击退回天津→7月,八国联军增派兵力占领天津、北京,德国人瓦德西将联军司令部设到紫禁称内,慈禧太后和光绪西逃。
3.结果: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禁止华人居住; 拆北京—大沽炮台;准许驻兵北京—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
二
三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经过 (1)第一阶段——境外之战: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 发。 ②清军在平壤陆战中失利,退回国内。 ③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后李鸿章 不许北洋舰队出海迎敌,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2)第二阶段——境内之战: ①日军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 ②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战争结束。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1)相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②从内容上看,都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 ③从危害上看,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 利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3.西方侵略者曾绘制了一幅漫画《慈禧太后跑路》(下图),以讽刺 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窘相。慈禧太后当时出逃是由于( ) A.义和团进入北京 B.八国联军逼近北京 C.光绪帝发动政变夺权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解析: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北京陷落前,慈禧太后仓皇出 逃。 答案:B
提示:义和团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外国侵略势力,反抗封建统治这 个旧式的农民起义的主题,在运动中没有得到凸显。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共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 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 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 上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归纳】中国是怎么样一步步的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中国社会半殖民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抢占土地 《时局图》 在华投资设厂 政治贷款 争夺中国铁路投资权 投资中国矿山
②资本输出
俄:东北、辽东半岛 日:胶州湾、福建 英:两广、长江流域、 香港、威海卫 美:提出“门户开放”
法:云南、两广、四川
2、( 反帝爱国 )的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爱国性、落后性
3、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 团运动
①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北京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
外国列强
清政府
反对、敌视
招抚、支持、利用
严厉 镇压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
“中国此次 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祥 数将永远不能 查出。” ----瓦德西
2、根本原因: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导火索(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3、民族英雄:邓世昌、刘永福、姜绍祖、徐骧 4、重要事件: 黄海大战 旅顺大屠杀 5、结果: 清军惨败,清政 府被迫与日本签 订《马关条约》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特点: 由沿海到内陆 由南方到北方
6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资料

重难点一 史料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
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
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
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 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 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新华网:某学者的评论
开埠通商类
攫取特权类
2.读表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
时 期
侵华特征
以武力为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 19世纪 要侵略方式;英 40~60 法为首,其次俄 年代 美;侵略势力局 限于东南沿海及 长江中下游地区
影 响 ①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 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③思想上,出现了向西方 学习的新思潮。 ④外交上,清王朝被迫打 开国门
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1)背景 ②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 ③ 西方列强默许纵容 ④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 击清军,挑起战端。 ②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 (2)过程 ③黄海大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④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攻占大连、 旅顺、威海卫等地。
思考:面对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 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回应呢
1、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激进派
2、地主阶级光绪皇帝
3、农民阶级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口号,发动的反帝爱 国运动日益高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这副对联是慈禧过60大寿时,有人对 当时时局出于气愤而书写的,以此声讨慈 禧、李鸿章等人。上联说的是慈禧做寿, 下联的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指的是什么?与 慈禧做寿又有什么关系?要明了这些问题, 就要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是继鸦片战争 后,又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项目 割地
内容
影响和危害
辽东半岛、台湾、澎 湖列岛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 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 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 命脉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 )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 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C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赔款
军费2亿两
开放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 厂,产品运销内地免 收内地税
其他权益
4、中国战败的原因 外因: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内因:清朝统治腐败——(根本原因) 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 备落后等。
知酣 有 国生 图 《 醒睡 人 主动 中 时 宜我 为 形 “ 局 今中 此 义象 不 图 醒华 画 列地 言 》 ,, 题 揭 而 是 莫哪 诗 强露 喻 近 待知 曰 对了 , 代 土爱 : 中清 一 爱 分国 “ 政 目 国 裂即 沈 国府 了 者 似爱 沈 的的 然 谢 瓜家 ( 侵腐 ” 缵 ”。 沉 败 的 泰 。国 沉 略和 对 所 人 ) 。帝 联 作 ,,
阅读材料
(1)19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开始改革,被称 为“明治维新”。日本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但是面临国土狭小的制约。
(2)日本推行制定“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分五步:第一步征服台湾;第 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第四步征服全 中国;第五步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3)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 快了战争的步伐。 (4)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 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
2、经过(1894~1895)
丰岛海战 平壤海战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 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辛丑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 “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清政府要惩办参加过反帝斗争的官吏,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 织。
清政府就像 列强手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逐步 成为侵略者统治 中国的工具。
1901年9月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 《辛丑条约 》。
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 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 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 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中华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 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3.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 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1901年) 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 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C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 帝国主义为维护在华利益而发动的对中 国的侵略战争——根本原因
2、经过: 3、影响: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Nhomakorabea义和团团民
义和团团旗
慈禧太后
光绪帝
《辛丑条约》
内容 半 殖 ①赔款4.5亿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民 地 ②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半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 封 ③拆炮驻兵 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建 社 ④严禁反帝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会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⑤设外务部 完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 全 形 交政策。(完全半殖民地化) 成 影响
课堂设问: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 些?(从日本、中国、朝鲜三方面思考)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在 扩张中寻求出路(根本原因) (2)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可乘 之机) (3)欧美:不干涉日本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