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治疗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的疗效分析

参 考 文 献
[ ] 潘 旭初 , 荣 荃 , 宏 .大 面 积 脑梗 死 1 0例 合并 出血 性 脑 梗 死 1 赵 胡文 5
急性 脑梗 死超 早 期 溶栓 的疗 效 分 析
顾 德 新
辽 宁 宽 句县 公 费 医院 内科 宽 句 18 0 7 20
【 键 词】 脑 梗 死 ; 栓 ; 疗 ; 效分 析 关 溶 治 疗
管 疾 病 分 册 ,0 1 3 38 2 0 , :7 . ( 稿 20 —21) 收 0 80—0
此 , 于 大面 积 梗 死 的 患 者 , 情 加 重 或 按 常 规 治 疗 无 缓 解 , 对 病 在
发 病 1 2 应 及 时 复 查 C 发 现 HI 者 应 及 时 调 整 治 疗 方 ~ 周 T, 患
[ ] 扈林 .出血性脑梗死以( 7 2 附 6例临床分析) J .中国医刊, 02 [] 20 ,
3 (1 5 . 7 1 ): 5
[] 程桂玲 , 3 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富 .出血性脑梗 死的病 因、 发病机 及临床分 析[ 刀.
脑 与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19 2 :0 . 20 , () 1 0 [] 丁保 成 , 玉 敏 .出 血性 脑 梗 死 的 诊 治进 展 [ .国外 医 学 ・脑 血 4 王 刀
佳 溶 栓 效 果 , 力 未 改 善 者 , 续 应 用 仍 然 获 得 良 好 效 果 。 其 肌 继
机 制 是 稳 定 型缺 血 脑 组 织 有 不 可 逆 损 害 , 疗 对 象 是 半 暗 区 内 治 尚存 活 的组 织 , 疗 原 则 是 增 加 脑 血 流 量 , 争 梗 死 灶 不 再 扩 治 力 大 , 暗 区 功 能 恢 复 。为 取 得 理 想 疗 效 , 当注 意 以 下 几 个 问 半 应 题 :1 给 药 时 间 :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 发 病 6 () 大 1 h内 溶 栓 为 最 佳 时 机 ,h内更 好 。事 实 上 6 3 h内 入 院 并 行 头 颅 C 检 查 明 确 诊 断 T 者 很 少 , 要 提 高 对 脑 卒 中 重 视 , 取 早 就 诊 , 治 疗 , 低 致 需 争 早 降 残 率 。 () 药 途 径 : 要 静 脉 、 脉 两 种 。 静 脉 给 药 简 单 、 2给 主 动 方 便 、 捷 , 开 展 , 县 级 医 院 广 泛 实 施 。而 动 脉 溶 栓 受 技 术 、 侠 易 在 设 备 、 间 限制 , 险 大 。 ( ) 药 选 择 : 织 型 纤 溶 原 激 活 剂 时 风 3给 组 ( t P ) 抗 原 性 、 敏 性 , 用 比 UK 强 , 血 风 险 小 , 价 R— a无 过 作 出 但
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

医学论坛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张连欢 宿延英(通化市中心医院 134001)【摘要】目的:评价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发病后6h 以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溶栓指征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予UK 150万u 静脉应用,对照组26例予奥扎格雷静点连用7天,其余治疗两组相同。
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h 、12h 、72h 和7天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治疗前后分别监测凝血功能及头颅CT 了解有无出血倾向以判断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中1例于治疗后头颅CT 提示灶性出血,未影响预后。
结论:U K 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死;治疗【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许多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6h 内超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我科自2005~2007年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28例,并与应用奥扎格雷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6例进行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入选标准 (1)发病后6h 以内;(2)年龄75岁以内;(3)神经系统体征符合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且瘫痪肌力0~Ⅲ级;(4)意识清晰;(5)血压控制在180/110mmHg 以下;(6)无出血性疾病史;(7)近3个月无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8)无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史;(9)家属同意并签字。
1.2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45~73岁,平均(63.5±8.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7.5±4.2。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V o 1 . 2 5 N o . 2
J o u r n a l o f Ae r o s p a c e Me d i c i n e
2 0 0 8 ( 4): 8 3 9~8 4 8 .
F e b 2 0 1 4
时候应设置好残 留胆囊距汇 入 口的距 离 ; 在手术 之后要 留 置引流管并检查 有 无胆 漏 , 并 做好 患 者 的生命 体征 测量 , 预防感染发生 。 通过研究 可以看 出 , 目前主要依 靠 B超 和 白细胞 检查
[ 2 ] 陈永华 , 胡志飞 , 李 勤, 等 .辨证 分型 结合 百草丹胶 囊
治疗慢性胆 囊炎5 0例疗效观察 [ J ] .中华中 医药学刊 ,
2 0 0 8 ( 1 ) : 9 2— 9 6 .
并结合患者 的临床症 状及 体征 诊 断急性 非结 石性 坏 疽性 胆囊炎 , 对于该病 的治 疗则 主要 是通 过手 术 , 手 术过 程应
S a o P a u l o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0 3 , 1 6 ( 6 ) : 1 2 9—1 3 2 .
[ 1 ] 谢 勇, 龙光辉 , 刘晓平 , 等 .急性 无结石性胆 囊 炎 3 1 例
的危险 因素 、 诊 治及预 后分 析 [ J ] .海 南 医学 院学报 ,
端 血管 能快 速 、 完全被造影剂充盈 , 表示完全灌注 , 为 3级 。 若 患者 T I MI 为 0级或 1级 , 表 明患者动 脉未实 现再 通 , 若
患者 T I M I 为 2级或 3级 , 表 明其实现 了血管再通 。 1 . 4 统计学分析 与 3 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患者相关的 数据 , 应用 S P S S 1 7 . 0( S t a t i s t i c a l P r o d u c t a n d S e r v i c e S o l u —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聂亚蒙,张小强△,冯鹏展,丁雅倩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 )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163例超早期ACI 患者,采用投掷法分为联合用药组(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78例和对照组(rt-PA 静脉溶栓治疗)85例。
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氧簇(ROS )、丙二醛(MD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MMP-12、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总胆固醇(TC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D-二聚体(D-D )、C 反应蛋白(CRP )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改良Rankin 量表(mRS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变化;比较2组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SOD 水平和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ROS 、MDA 、NSE 、MMP-9、MMP-12、S100β蛋白水平及NIHSS 、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3个月内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ACI 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药物疗法,联合;预后;依达拉奉右莰醇;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58/20221607Effects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rapy on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NIE Yameng,ZHANG Xiaoqiang △,FENG Pengzhan,DING YaqianDepartment of Neurology,Mengcheng NO.1People's Hospital,Bozhou 2335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in the treatment of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Methods A total of 163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A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mbin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t-PA,n =78)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t-PA,n =85).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hang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malondialdehyde (MDA),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2(MMP-12),central nervous system-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total cholesterol (TC),creatine kinase (CK),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D-dimer (D-D),C-reactive protein (CRP),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scores,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scores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scor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2groups.The fatality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OD level and ADL score were higher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Levels of ROS,MDA,NSE,MMP-9and S100β,NIHSS score and mRS score were lower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tality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t-P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ACI,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Key words :brain infarction;drug therapy,combination;prognosis;edaravone and camphor;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邮编233500)作者简介:聂亚蒙(1986),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方面研究。
最新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提升(P<0.05),而神经缺损程度(NHISS)评分显著降低(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74%>82.98%)和ADL评分[(64.75±5.12)分>(50.76±6.18)分]相对更高(P<0.05),而NHISS评分[(13.18±1.79)分<(17.64±1.85)分]相对更低(P<0.05)。
结论: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其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进而引起病变,往往骤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应及早实施治疗。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急诊溶栓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有效解除脑血管栓塞,使脑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减轻脑组织和脑神经所受损伤,降低疾病的危险程度。
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接受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47例)和常规治疗(47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22,最高龄79岁,最低龄52岁,平均年龄(62.6±3.8)岁。
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19,最高龄80岁,最低龄53岁,平均年龄(63.4±4.2)岁。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死患 者 , 取得 了一 定 的疗效 , 报 告如 下 。 现
≯
社 区 老年 人 的护 理 形 式 , 不 同 的社 区有 些许 不 同 , 服务 在 但 的宗 旨是 一 致 的 。 1 ( )媒介 宣 传 :社 区护 理 中心 对 老 年 人 常 患疾
老, 但是社区养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 今后养老 的方 向。 是 我
们 国家存 在 老 年人 基 数 大 、 老龄 化 发 展快 、 国家底 子 薄 、 对老 年 人
的关注不够 、 志愿者队伍不强 、 老年人 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 、 老年人的一些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 些问题 的 这
有所养 , 要加大加快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国现在年轻人大多是 我
独生子女 , 老年 人 的照 顾 完 全 由他 们 来 照顾 不 现实 , 以 提 出 社 所 会 养 老一 定 要 跟 上 。 国老 年 人 的社 区护理 在广 大 农 村 及 大 部 分 我 乡镇 还未 开 展 , 些 开展 社 区 老年 人 护 理 的发 达 地 区还 存 在 社 区 一
所 以建 议 推 迟退 休 或 提 高养 老金 的扣 除 额 ; 外要 争取 社 会 的慈 另
善资金 , 开拓社区 自筹款项项 目, 让老年人有充分 的资金养老 ; 各
科 研 机 构 及 社会 工作 者 , 开 辟 老 年研 究 中 心 , 方 位 研 究 老 年 要 全
病、 季节性流行病 , 通过板报 、 传单 的形式形象通俗地讲解疾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早期治疗方案
2、脱水:发病后48小时~5日为脑水肿高峰期,应脱水降颅 压治疗,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1次/6~8小时;速 尿20mg静脉注射,2次/日;10%白蛋白5ml,静脉注射; 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肾损害、水电解质 紊乱等严重不良反应。 3、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 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防治肺炎。 4、监护:发病3日内进行心电监护,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 (室速和室颤等)和猝死。
静脉溶栓疗法
适应症: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以下可 供参考。
1.
年龄通常>18岁和<75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 发病1~6小时内;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 超过1小时,神经系统体征符合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区脑梗死,(瘫痪肢体肌力 在0-3级以下)
血管再通
再通梗死的血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药物 溶栓,包括静脉药物溶栓和动脉药物溶栓 或动静脉联合溶栓;
一种是机械开通,包括机械碎栓术、机械 取栓术等。
超早期溶栓治疗
目的是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 挽救缺血半暗带。
静脉溶栓疗法:血管再通率约34%,(无造影证实、3 小时内)。 动脉溶栓疗法:血管再通率35-85.7%,6小时内 两组出血发生率相近。
脑梗死超早期治疗原则
4、防治并发症:重症病例应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支持疗 法,只注重脑卒中本身治疗,忽略整体治疗是不可取的。 应利用卒中监护病房和专科病房优势,密切监控病人的血 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保证充足营养和水分,及时纠正水 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积极治疗基础病,预防和处理并 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肢体深静脉血 栓形成、心脏合并症、消化道出血和癫痫等,建立一支训 练有素的护理小组,并配合早期康复治疗等。
时间窗内改善脑血流才能挽救缺血半暗带。
超早期治疗
超早期治疗是在治疗时间窗内采取溶栓、 机械取栓和脑保护治疗,尽量争取血管再 通,缩小梗死灶面积,神经细胞存活,降 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如超过治疗时间窗再做溶栓、取栓等可引 起再灌注损伤,导致死亡率增加
脑梗死超早期
治疗时间窗:在脑细胞不可逆死亡前 可抢救缺血性脑组织的时间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急性脑梗死 治疗时间窗为发病6小时。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 脑动脉闭塞后如血流再通,恢复氧与葡萄糖等供应,脑组 织缺血损伤理应得到恢复。
事实上,存在有效时间即再灌注时间窗,如血流再通超过 再灌注时间窗的时限,脑损伤可持续加剧,称为再灌注损
伤,脑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窗为6小时之内。
时间窗
在脑细胞不可逆死亡前可抢救缺血性脑组
织的时间是治疗时间窗,提示必须在治疗
超早期治疗方案
1.
高血压的处理 : 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主张推迟处 理。发病后24~48小时内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 >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可用降压药,建议 用卡托普利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压 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舒张压>140mmHg) 可用硝普钠0.5~10μg/(kg· min),维持血压在 170~180mmHg/90~100mmHg水平。
功能,超早期的正确处理可减少病人的死亡率、
致残率和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时间就是大
脑。
脑梗死超早期治疗原则
1.
超早期治疗: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
识到脑卒中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发 病后应立即就诊,力争超早期合理治疗,包括 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和综合性保护 治疗等。
脑梗死超早期治疗原则
病理
缺血半影区或半暗带 : 围绕梗死区中心的缺血脑 组织生物电活动中止,但保持正常离子平衡及 结构完整。 超早期适当增加局部脑血流量(rCBF),半暗带缺 血脑组织突触传递功能可完全恢复,半暗带成 为脑缺血中心坏死区以外可逆性损伤区的代名 词。 缺血半暗带的特征是,功能丧失有一定时间限制 和可逆性,可转化为正常灌注区,也可转化为 梗死区。
时间窗的争论
有专家认为:治疗时间窗6 h过于武断,应 当根据梗死部位、侧枝循环、发病时间, 并结合缺血脑组织在CT、特别是MRI上缺 血半暗带的情况决定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也就是说,遵循个体化原则,而不应 该机械遵从较窄的治疗时间窗。
脑梗死超早期治疗原则
早期正确诊断和超早期治疗可挽救病人的神经
病理
脑缺血性病变临床病理分期: 1. 超早期(1~6小时):病变区脑组织常无明显 改变,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星 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泡状; 2. 急性期(6~24小时):缺血区脑组织苍白,轻 度肿胀,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 细胞呈明显缺血性改变;
病理
3.坏死期(24~48小时):可见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和 巨噬细胞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 4.软化期(3日~3周):病变区液化变软; 5.恢复期(3~4周后):液化坏死的脑组织被吞噬 清除,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增多,小病 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 持续数月至2年。
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 治疗
脑梗死概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
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
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
梗死的常见临床类型包括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
脑梗死概念
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或脑血栓形成
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脑动脉主干或 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导致血管腔狭窄或 闭塞,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流中断,发生脑组 织缺血、缺氧、软化及坏死等,出现相应的神经 系统症状体征。
2.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病人的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
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疗:脑部病变是整体的一部分,脑与
心脏及其他器官功能相互影响,如脑心综合征、 多脏器衰竭等。此外,对感染、下丘脑损伤、卒 中后焦虑症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 征等亦应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并对脑卒中的危 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采取有效的 预防性干预,降低病残率和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