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闽方言

广东方言:闽方言

广东方言:闽方言

闽方言广东闽语属闽方言闽南一支。大致可分:一、潮汕片,以汕头、潮州为代表,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澄海、南澳、饶平、揭西、潮阳、普宁、惠来、汕尾、陆丰、海丰。

二、雷州片,流行于雷州、徐闻、遂溪,以及湛江、廉江、吴川、电白、茂名、高州、阳西的部分地区,以雷州为代表。全省使用闽语的人口约1700万人。广东闽语是泰国、柬埔寨、法国等华人社区的流行方言。

经典河南方言笑话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谁豁里?谁豁里?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 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河南人唱歌 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北京人:“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河南人接下来唱到:“日头啊!俺里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方言笑话 甲:你手里拿个啥乙:破棉袄甲:你杂不穿上里乙:筛老咬甲:你杂不逮逮里乙:眼老小甲:你杂不上吊里乙:绳老糟甲:你杂不撞墙里乙:墙老倒 ★河南人在南方 老吴是河南人,来到南方吃早餐,一进门就对服务员说:“小姐,水饺(睡觉)多少钱一碗(晚)?”服务员很不高兴,就说:“没有。只有馒头。”老吴说:“哦,馍馍(摸摸)也行。”服务员极为恼怒,骂道:“流氓!”老吴极为惊讶,说:“六毛?太便宜了!” ★豫剧念白 有一次开联欢会,轮到讲方言这个节目,黄教授被逼无奈,来了一段豫剧念白:杨宗宝掏出那个雕,那个雕,那个雕翎箭,正中穆桂英那个鼻,那个鼻,那个鼻梁骨。 ★俺咋恁不中用类 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 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河南方言笑话(不是河南人看不懂的哦)来源:史东亚的日志 ★河南人到北京买布, 河南人问售货员说: 嫩这布咋嫩苦楚啊售货员不解河南人又说: 苦楚斗是不平展售货员扔是不解河南人怒了.说你咋嫩迷瞪哩.各仪人.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树上有个马机妞---- 夜儿黑,树上有个马机妞,叫乐一黑,今儿个轻到切,我一瞅,打扎子!恁大,想送给你,就爬到毛子上去够,某召护好一夏版药仰摆叉,可求疼。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谁豁里?谁豁里?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方言笑话----甲:你手里拿个啥乙:破棉袄甲:你杂不穿上里乙:筛老咬甲:你杂不逮逮里乙:眼老小甲:你杂不上吊里乙:绳老糟甲:你杂不撞墙里乙:墙老倒

方言使用情况和现状调查

方言状况调查 您好!中国的方言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为方便研究学习,了解方言使用情况,特别制 作该问卷,问卷信息仅供研究使用,并严格保密。请您根据自身的情况给出真实答案。 1、个人基本情况 1.您的姓名 2 您的性别 3.您的年龄(周岁) 4.您的出生地(写到行政村,如:西城镇后洋村) 5.现如今的常住地点 6.您的职业是 7.您的最高学历是( ) A.从没上过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包括中专和职高) E.大专 F.本科 G.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二、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1.您会说什么语言 2.您普通话的听力能力如何?( ) A.完全能听懂 B.大部分能听懂 C.一般能听懂 D.能听懂一点 E.听不懂 3.您方言的听力能力如何?( ) A.完全能听懂 B.大部分能听懂 C.一般能听懂 D.能听懂一点 E.听不懂 4.您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如何?( ) A.非常流利 B.比较流利 C.一般流利 D.不太流利 E.不会说 5.您方言的表达能力如何?( ) A.非常流利 B.比较流利 C.一般流利 D.不太流利 E.不会说 6.您在家中与家人说话时,使用什么语言? (1)和祖父母交谈()(2)和父母交谈() (3)和兄弟姐妹交谈()(4)和子女或外甥(女)交谈() A.普通话 B.方言 C.普通话多方言少 D.普通话少方言多 E.普通话方言差不多 7.您与熟人朋友闲聊时, (1)双方均能运用方言进行听说,使用哪种语言?() (2)双方没有共同的方言基础,使用哪种语言?() (3)听话人能够听懂说话人的方言但不会说,使用哪种语言?() A.普通话 B.方言 C.普通话多方言少 D.普通话少方言多 E.普通话方言差不多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初稿)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绪论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 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新的科技也引进了新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脑、空调、手机等等。新事物的产生,也伴随地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在东北方言词汇变化中是最为明显的现象。 “词义的演变是指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东北方言的演变也与这个大方向相同:一是城市里面的语言,影响了乡下方言。城市的发展较农村快,接触的新生事物也相对较多。语言的流通性很大,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农村要高;二是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一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其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就会很多,这样就会带动一个地方词汇的更新。三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湖南笑话集

湖南笑话集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湖南笑话集,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湖南人的笑话 1高中一女生说过,我走的路比你吃的盐都多。 2家里的鱼死了,浮到水面,我大叫:”爸爸浮上来了!!!” 3上周末在华联门前,有学生模样的人要我捐款献爱心。我同学的口袋里正好只有100元的票子,一点零钱也没有了,于是,她脱口而出——“真是对不起,我实在是一点爱心也没有了!” 4小学生到部队慰问演出,辅导员宣读一封信“尊敬的各位领导”,大概看见台下乌压压一群人所以脑子一热,说成:“尊敬的各位烈士!” 5以前和我一同学讨论三国的时候! 我问三国里武将他最喜欢谁他站起来来了一句:“人中赤兔,马中吕布,你没听过吗?” 6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摊子卖小乌龟,旁边还竖了块小牌子来招揽生意。只听我同学认真地对着小黑板念道:“巴——西——小——彩——电!”晕……明明是巴西小彩龟呀。 7大学时,同学们一起去川菜馆腐败,点菜时要了一份儿猪头肉,讲了半天,服务员小姐都不能理解,一同学就笑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脑

袋,对着服务员小姐说:“喏!猪头肉!”小姐:“哦……明白了!”从此,此君绰号“猪头肉”。 8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考试结束前,老师说:请同学们将桌子放在试卷上,就可以出去了。我狂笑不已,半天老师和其他同学才反应过来。 9有一次在和朋友逛街,边走边聊说得老兴奋的,结果踩到了一个阿姨,本来想说:“对不起!对不起!”结果说成了“谢谢你!谢谢你!”然后边聊边走开了…… 10我们寝室一姐们也经常犯这些错误 因为咱是学中文的,所以说出来的都是四个字 她最经典的是”跳杀自楼” 还有”上骗受当” 11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说过,“有的同学考数学竟敢不拿尺子,万一人家题目让你给三角形画对角线,我看你怎么办!” 三角形的对角线?!! 12上大学的时候去衡山玩,当时爬山爬了一半,累的正想歇会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买纪念品的欧巴桑,上去开口就问:”老婆.....” 13加一个:一次清早上班,单位的几位职工和老总一起进了电梯.其中一位处长看着老总疲惫的脸庞讨好地说:老总,你每天都这样日机万里,太辛苦了!结果,办公大楼笑声响了一天. 14我以前脸上总是有豆豆,医学上叫做痤疮,我想到医院去看看,拿着挂号单对医生说:“医生,麻烦你帮我看看,我脸上有痔疮!!”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

【摘要】民系,是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创立的描述亚文化群体的概念。人们习惯于把广东汉族居民分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本文对三大民系的概念逐一作出界定,并指出广府、客家、潮汕都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三大民系作为特定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纯洁性,而是植根于方言、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从方言特征和民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系广府客家潮汕 广东,背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横亘北部的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经过两千余年的开发,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整合、融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 广东独特的文化体系塑造的其独特文化个性,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也不少,例如《说是说非广东人》(叶曙明、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王国梁、团结出版社)、《其实你不懂广东人》(雷铎、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广东岭南文化或广东人的民性。不过人们所谈论或理解的“广东人”指的往往只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人,而且人们一般观念上的广东文化标签—粤语、粤剧、茶楼文化、年宵花市等等,其实也是意指广府文化。熟知广东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又分为三支,在粤东还分布着与“正宗广东人”的广府人泾渭分明客家人和潮汕人。 广府、客家、潮汕就是所谓的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的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独占其三,分别是广府、客家和潮汕(闽南民系的分支)三大民系。 广府语言 例如:客车-巴士;出租车-的士;球-波;衬衣-T 恤衫; 聚会-派对;胶卷-菲林;小商店-士多;小费-贴士;票-飞等等这种现象其他方言中也有,但都远不如粤语突出。其实这正是粤语的一贯作风,自古有之。它原本就是中原汉语、当地土话、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的“杂交品种”。直到现在,粤语中还有不少当年“百越杂处”的痕迹比如“这”说成“呢”,就和壮、侗、傣、黎、布依语相同或近似又如细想叫捻,抓住叫揿,一团叫一旧,便是壮语。乜、拧等字都念阴调,也和壮语相似;修饰词放在被修饰词后面,比如客人叫人客,干菜叫菜干,公鸡叫鸡公,牯牛叫牛牯,更是壮语的构词特征。汉语和壮语虽然都属汉藏语系,但毕竟不是同一个语族,粤语却能将它们融为一体。这种融会贯通、大而化之的神通,正是粤语和粤语文化的特征。[11]

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人文学院 07中本(4)班 章欣欣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混合,省份众多,因此各省各式各样的方言也成了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粤语来说吧,已经拥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香港、广东省大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一直占主要地位。它在海外的影响长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国人认识的中国话实际上就是广东话。这源于早年广东人最先到海外打天下,而美加、澳洲是最多华人的地方,广东话仍是当地华人的主要语言。尽管国家现已推广普通话,但是粤语在广东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粤语声调众多,音域宽广,朗读古诗特别上口和押运。其中入声,是粤语系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古代汉语的特征。 古代诗歌,即使是非格律诗,也都十分重视入声的运用,因为入声“短促急疏藏”,运用得当,可使诗的节奏铿锵有力。汉乐府民歌《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竭”、“雪”、“绝”都是入声字,与诗中所表现的激烈情感配合得天衣无缝。又如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及柳宗元的《江雪》、岳飞的《满江红》等,都是如此。 今天的普通话没有入声,用普通话诵读这些古诗,可能无法体会入声的艺术作用。同时,由于“入派三声”,原来的入声字很可能读为平声,这么一来,连区分平仄都成问题,传统诗词的音韵美必然大打折扣。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只有粤语保存着一整套塞音韵尾,包括双唇塞音韵尾“p”、舌尖塞音韵尾“t”、舌根塞音韵尾“k”,也就完整地保存着古汉语的入声。传统诗词,尤其是上述押入声韵的诗词,可能只有用粤语吟诵,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正像儿化是北京话的标志一样,入声可以说是粤语的标志。而儿化是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入声却是古代汉语音韵的保存。 除此之外,粤语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保留了大量的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话:“阿妈话你哨牙好,哨牙可以刨西瓜,落雨可以遮下巴,饮茶可以隔茶渣,食也可以当刀叉,劈友都可以挡两下,你话哨牙系咪顶呱呱!” 通过以上可知,粤人在日常言语中喜欢掺进生动、幽默、谐趣的歇后语作为口头禅。这是方言不可忽略的文化现象之一。而事实也证明,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而且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在思维模式、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爲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此,作爲一个地域的方言也是如此。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蕴涵深厚的文化积淀。 广东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岭南地区最大的汉语方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乃至岭南地区许多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因此,研究粤语,可以从民间俚语,俗语入手,因为它们直接反映了民间生活。 根据互联网的资料搜集,粤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俗语,歇后语,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俗语: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

广东话歇后语大全

广东话歇后语大全 1、水瓜打狗——唔见紧桷 2、床板夹xx——咧都无得咧 3、冬前腊鸭——得個睇字 4、神台xx——阴干 5、秀才遇著兵——有理講唔清 6、xx担遮——凄凉 7、买猪头搭猪骨——大件夹抵食 8、xxxx——乞人憎 9、芋头点糖——心淡 10、护照照片——出洋相 11、xx屡塔——口滑肚臭 12、十月芥菜——起心 13、贼佬试沙煲——试吓先 14、生虾落油镬——跳亦死,唔跳亦死 15、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16、死人灯笼——报大数 17、皇帝女——唔忧嫁 18、屎坑石头——又硬又臭 19、**上吊——死都唔穿 20、老婆打xx——天公地道

21、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落 22、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23、xx一担泥——眼阔肚窄 24、呃鬼吃豆腐——搵鬼信 25、xx打足球——一脚踢 26、xx探病——睇你死得未 27、水浸老牛皮——泡唔开 28、xx整饼——无果样整果样 29、死鸡撑饭盖——死顶 30、xx断案——冇得倾 31、xx——流野 32、生水芋头——神神地 33、倒挂腊鸭——油嘴滑舌 34、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35、跪地喂猪乸——睇钱份上 36、飞机上喇叭筒——唱高调 37、关门烧炮仗——自己烧自己听 38、無掩雞籠——自出自入 39、xx整饼——无嗰样整嗰样 40、湿水棉胎——冇得弹 41、黑白天鹅——日哦夜哦

42、卖鱼佬——有声气 43、黑鹅白鹅——日哦夜哦 44、夜半食黄瓜——唔知头定尾 45、神台猫屎——神憎鬼厌 46、大炮打蚊兹——白费力 47、百米xx——有始有终 48、白鸽眼——附旺唔附衰 49、黄皮树了哥——吾熟吾食 50、xx过河——各有各撑 51、老鼠尾生疮——大极都有限 52、单眼佬睇女婿——一眼睇晒 53、三斤猪头——得把口 54、茶瓜送饭——好人有限 55、小偷被狗咬——暗哑抵死忍 56、生白果——腥夹闷 57、掘尾龙——搞风搞雨 58、问xx啰梳——冇嗰样攞嗰样 59、湿水棉花——无得弹 60、打针吃xx——痛苦 61、十月蔗头——甜到尾 62、山草药——xx噏

闽东方言形成与分布

形成与分布 闽东方言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东北部。本区包括福州市(地级)、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县级)、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安市、宁德市(县级)、寿宁县、周宁县、福鼎县、柘荣县、霞浦县等18市县,面积共29559.35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人。 闽东方言区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这一带在元初曾同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福州,辖13县,相当于现在18县、市的规模。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始划出设福宁州,直隶布政司管辖;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方言的共同特点。 根据方言内部的差异,闽东方言又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包括福安(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寿宁、周宁、福鼎、柘荣、霞浦7个县市,面积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多万人,这一带相当于历史上福宁府的辖地。民国时废府,改属闽海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为福安专区,专署驻地在福安。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专署驻地由福安迁到宁德。由于福安处全地区中心,地位十分重要。福安建县于宋淳?v五年(124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福安东北与浙江省接壤,南临三沙湾,“闽头浙尾”,水陆交通较发达,畅通全地区各县、市,公路南达省会福州、北通上海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安是闽东第一个红色苏区。所以福安作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福安话在闽东方言区的北片各县、市也通行无阻,是北片方言的代表。 闽东方言区南片,包括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面积共15102.35平方公里,1993年,人口近600万人。南片方言以省会福州话为代表。福州历史悠久,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定州名为福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

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方言

你是哪里人?你懂得说其他方言吗?在以下对话场景中你可以学习几种方言的词汇、句型跟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询问 普通话:你到哪里去?我去买点东西。 香港粤语:你去边(度)啊?我去买啲野。 台山话:你去(nai)啊?我去买(nit)野。 上海话:侬去鞋里啊?我去买眼物事。 厦门话:汝卜去底落?我去买淡薄物件。 潮州话:你爱去底那?我爱去买滴仔物件。 客家话:你去奈欸?崖去买滴东西。 描述 普通话:今天天气很热。 香港粤语:今日天气好热。 台山话:今日天气好热。 上海话:今朝天气热来要死。 厦门话:今仔天气尽热。 潮州话:今日天气热死。(汕)/今日天时过热。(潮) 客家话:今日天气好热。 道歉 普通话:对不起,下星期天去广州的票卖完了。 香港粤语:对唔住,下个星期日去广州慨飞卖晒啦。 台山话:唔好意思,下个礼拜日去广州慨票卖晒咯。 上海话:对勿起,下礼拜天到广州个票卖光勒。

厦门话:成痞势,下礼拜日去广州兮票卖了啊。潮州话:孬意思,下个礼拜日去广州个票卖了噢。客家话:对唔住,下只星期日去广州慨票卖撇欸。请求 普通话:咱们出去玩一玩,好不好? 香港粤语:我地出去玩下,好唔好? 台山话:我(11调)出去撩,好吗? 上海话:阿拉去孛相,好? 厦门话:咱来出去剔桃一下,好无? 潮州话:咱出来去剔桃一下,好孬? 客家话:崖等人出去料一下,好么? 感谢 普通话:谢谢您。不用客气。 香港粤语:唔该晒你。唔使客气。 台山话:唔该晒你。唔使客气。 上海话:谢谢侬。勿要客气。 厦门话:多谢。免客气。 潮州话:多谢汝。免客气。 客家话:多谢你。唔使客气。 问候 普通话:你最近身体怎样?挺好的。 香港粤语:你呢排身体点啊?几好。

广东三大民系

论文全文: 广东省的居民主要由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人民,外加黎、苗、瑶、壮、回、满、畲、京等多个世居于广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组成。其中三大民系的人民是广东居民的主体。 一.三大民系的分布 广府民系: 主要分布在广州,番禺,南海,佛山,东莞及以南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区)潮汕民系: 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汕尾等地区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清远,深圳龙岗等地区。二.三大民系的特点: 1. 广府民系: 历史文化特征: 广府人主要由中原地区自秦以来的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其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人民的表现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的遗传,又受中原汉文化的哺育,更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因此具有多元化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南征越族之际,珠江流域就开始得到开发,中原文化逐步进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广东地域有建立起地域性的南汉政权. 经济开始自成一体的发展。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更是初具规模。到了明代,珠江三角洲成为当时岭南地域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清代以来, 珠江三角洲的近代工业新兴产业更是发达。广州这座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府人民在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们以多层次的、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其文化精神特征有如下表现: 一.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广府民系的人们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善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 二.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精明能干,善于计算的素质和敢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正是广府民系人民善于经商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创造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元化的农工商经济 三.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市侩性, 民系中的内部凝聚力相对较弱。清代以来,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驰名全国。因商业活动的长期熏陶导致广 府民系的人们更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商业利益的意识往往制约着人 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四.具有较为浓厚的宿命观。穗港澳地区的广府民系居民普遍存在迷信命

浅析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开题报告

附录A学生用表 : 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附表

个别作品的微观研究。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论文将结合语言的流变和方言小说从开始到繁荣再到冷清的发展演变,从三个方面论述 方言在《红旗谱》中使用的具体功用和意义,文章结构如下: 1从现代语言的流变看方言于文学的关系 2、方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功用 3、方言在《红旗谱》中艺术表达方面的功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需要认真阅读原著及查阅相关方面的图书、学术论文等资料。 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自行购书等途径收集论文所需材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月1号—1月20号开题 1月20号一—2月2号收集资料 3月1号- —4月1号初稿 4月1号- 4月20号二稿 4月20号一5月10号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郭志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3]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风物志[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4]梁斌.红旗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小说丛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7]姚殿芳.老舍小说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艺术[A].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1987.

[8]谢福铨冲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9]谢苍霖.绰号异称词典[Z].南京: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10]梁斌我在深入生活[M],北京:文艺报,1987. [11]论白话为维新之本[N],北京:清议报全编(卷二十六),1907. [12]汉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学[N],北京:新青年第4卷第5号,1924. [13]上海:新青年[N]第4卷第1号,1922. [14]胡适.答黄觉憎君折衷的文学革命论[N],北京:新青年第5卷,第3号. [15]袁宾,等?二十世纪近代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6]倪海曙冲国语文的新生,时代书报出版社,1949年。 [17]陈望道?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M],上海:申报?自由谈1923. [18]大众语论[N],载文学第3卷第2期. [19]白春仁.文学修辞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20]高天如冲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1]黄遵宪.黄遵宪诗选?杂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2]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0卷第1期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选题不错,往届没有做过。在具体的论述时,希望尽可能的广泛收集材料,做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 A —理论研究;B —应用研究;C —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 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大同方言笑话

1一次参加一个婚礼,一哥儿们,拿着跟火柴问MM:“这是啥?” MM说:“洋火”。 哥们儿说:“不对,再想想”。 MM说:“火柴”? 哥们儿说:“不对”。 后来MM表演了节目后,还是忍不住问:“到底是啥”? 哥们儿说:“回去问你奶奶”。 后来经不住MM缠,哥们儿说出答案“这叫曲灯儿”,众人喷饭。 2一个学生上大学假期回家后,他老子问他:"小兔崽子,啥时候回来的??” 儿子说:“昨天黑夜。” 老子过去就给了一个巴掌,说:“啥时候回来的?” 儿子说:“夜儿黑夜。” 老子笑了。 3树上个就了两鸟,公鸟跟母鸟说:“乃求呀你,往那面个就个就,把岗毛衣压革出了。”母鸟说:“革出了怕啥?扑拉扑拉就展了。” 最近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一官员来大同调研。谈起地方语,就问接待的人员大同话的方言说法:问“短”怎么“说?答:球长长!问:”小“呢?答:球大点儿!又问:“不好呢?”答:寡球气!再问:“看不起人”答:球相!那要讲“不满意呢?”答:蛋球是!又问:“不管用呢?”答:球也不顶!那要说小气呢?答:球毛鬼胎!此官员感到不爽:难道就没有不带“球”的大同话吗?答曰:有呢,少寡逼! 1.圪襂害伙 2.甚么老过 3.坷墚瓦梢 4.圪促打蛋 5.展油攉水 6.夹疯愣赠 7.小家瓦器 8.孤独流戏 9.心猫呼烂10.毛反带烂 11.失溜二眼12.稀肥大胖13.油渍抹耐 14.吓人捣怪15.团家伙伴 16.瞎眉触眼17.陈里格瑟18.愣七砍赠19.窝几各囊20.精说白道 21.点毛颤眼22.打架隔厌23.黑能圪痂24.失咸巴塌25.圪丁圪巴 26.跌东舀西27.扎愣散骗28.讨吃烂鬼29.没倌辣撒30.咯唧散塌 31.圪埒锲蛋32.软腰裂胯33.十龇赖害34.假眉三道35.阴七阳八 36.烟喷雾罩37.成色懒气38.失咸邋遢39.甜忽腻腻40.鬼狐零丁 41.八大不挨42.秃嘴笨舌43.死求一记44.迷糊打蛋45.喧天驾雾 46.张八盖九47.软机圪嫩48.球毛鬼胎49.翻鼻麻叶50.求迷性眼 51.瓷眉杏眼52.囊眉粪眼53.光眉俊眼54.超眉架眼55.酸眉醋眼 56.灰眉触眼57.砍眉惺眼58.胖眉肿眼59.张风喝冷60.三八两下 61.游出摆进62.撩猫戏狗63.白皮泛脸64.平不呀叉65.毛连涩带 66.虚棱凳架67.龇牙打调68.五马长枪69.打牙讪嘴70.冷阴坎晴 71.嘴尖毛长72.死松破肚73.撒骨扬尘74.闪深踏浅75.乱朝王世 76.黑潮污烂77.豁沟打牙78.忽松咬沓79.圪折摆受80.把家守业 81.五哭六笑82.猴眉洼眼83.横搅顺说84成里八色85.汪心火燎 86.日脏八代87.的零兰蛋88.滴溜牵挂89.秃叽淡舌90.不叽不腊 91.变眉色脸92.四撒五偃93.二夹克梁94.立眉霸眼95.圪瘾八自 96.戳鬼不悟97.悉底尽明98.圪丝圪韧99.灰塌二虎100.东老西刮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客家话版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 文章读哩几多本?三十零二本; 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 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 桥上好食饭,桥下好洗碗; 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 (注:“乌舌嬷”指地是油嘴滑舌、爱耍贫嘴之人) 粤语版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罗,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呀…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划艇撇网更在行.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 五谷丰收堆满仓罗,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啊… 虾仔你快啲眯埋眼罗,一觉瞓到大天光,啊… 现代汉语地来历 正宗地古汉语 中国支正统汉语地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 上海话归属地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地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地(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而粤语,是南越族地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地. 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地.是最偏离古汉语地一支. 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地来源: 目前地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地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地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 关于现在广东话地来源: 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地来源,三大方言地来源都来源于中原地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地汉语,因为移民地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地方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方言使用情况和现状调查

A.普通话 B.方言 C.普通话多方言少 D.普通话少方言多 E.普通话方言差不多 方言状况调查 您好!中国的方言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为方便研究学习,了解方言使用情况,特别制 作该问卷,问卷信息仅供研究使用,并严格保密。请您根据自身的情况给出真实答案。 1个人基本情况 1.您的姓名 ________ 2您的性别 ___________ 3.您的年龄 ___________ (周岁) 4?您的出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到行政村,如:西城镇后洋村 ) 5.现如今的常住地点 _____________ 6?您的职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的最高学历是( ) A.从没上过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包括中专和职高) E.大专 F.本科 G.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二、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1?您会说什么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与熟人朋友闲聊时, (1)双方均能运用方言进行听说,使用哪种语言?( ) (2)双方没有共同的方言基础,使用哪种语言? () (3)听话人能够听懂说话人的方言但不会说,使用哪种语言?( A.完全能听懂 B.大部分能听懂 C. 一 般能听懂 D.能听懂一点 3?您方言的听力能力如何? ( ) A.完全能听懂 B.大部分能听懂 C. 一 般能听懂 D.能听懂一点 4?您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如何? ( ) A.非常流利 B.比较流利 C. 一 -般流利 D.不太流利 5?您方言的表达能力如何? ( ) A.非常流利 B.比较流利 C. 一 般流利 D.不太流利 E.听不懂 E.听不懂 E.不会说 E.不会说 (1)和祖父母交谈 () (2)和父母交谈 (3)和兄弟姐妹交谈 () (4)和子女或外甥(女)交谈 A.普通话 B.方言 C.普通话多方言少 D.普通话少方言多 E.普通话方言差不多 2?您普通话的听力能力如何? ( 6?您在家中与家人说话时,使用什么语言?

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摘要: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方言作为地域文明的土壤,背后还蕴涵着多样性的文化精髓,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独具特色的生动鲜活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如威廉·福克纳和马克·吐温作品的地方语言,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张爱玲文字中的吴方言……作为语言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分支,社会语言学主要探讨的是各种语言变体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寻语言应用和文学之间的关系,能使读者更好的欣赏文学,理解包含在其中的社会文化信息。 关键词:方言文学作品功用 一、引言 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方言的功用,不仅在于交流,更多的是传递蕴涵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价值。方言还因其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所蕴涵的深刻的社会人情风貌,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家独具特色的创作元素和重要的表现手法。同时,方言还具有珍贵的史学及语言学研究的导航价值。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研究其中使用的方言,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作家意图,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二、关于方言 方言(Dialect)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是作为一个学术用语从希腊语中借用而来的。原意是指在古希腊语中一些有明显差异的书面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都与不同地区有着某种联系并且大量应用于文学作品之中。如今,方言的含义已经与其原意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语言学家将其定义为一种语言变体,这包含由地域和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语言变异。方言,主要分为地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两大类。地域方言是一种民族标准语的地方变体。一般说来,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在一个地区使用。它与标准语的差别体现在语音、语调、词汇甚至是句法结构上。以英语为例,其地域变体有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等。所谓社会方言是一种方言的社会变体,它与说话人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即每个人说出的话都是其身份、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真实反映。例如,中国20世纪初的常州方言有街谈(一般用于平民百姓)和绅谈(多用于文人或官吏家庭)之分。同样,在国外,不同的社会阶层也有迥然不同的语言形式。 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结合一些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探讨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