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课后题答案-第7章
第7章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七一、用适当内容填空1. ①数据处理,②文件,③表之间的联系,④安全控制规则,⑤二维,⑥描述实体,⑦实体联系。
2. ①人工管理,②文件系统,③数据库系统,④分布式数据库系统,⑤人工管理,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⑦人工管理,⑧数据库系统。
3. ①DBS,②人员,③数据库,④计算机软件,⑤数据库,⑥数据库,⑦数据库管理系统。
4. ①数据定义,②数据操纵,③数据查询。
5. ①操作,②不一致性,③共享型锁,④排他型锁。
6. ①信息,②概念模型,③实体,④实体属性,⑤数据模型,⑥一行数据或记录,⑦数据项、列或字段。
7. ①并发控制,②数据安全性控制,③数据备份与恢复。
8. ①实体间的联系②一对一,③一对多,④多对多,⑤属性名,⑥属性值。
9. ①层次数据模型,②网状数据模型,③关系数据模型,④面向对象数据模型,⑤两个,⑥数据模型,⑦网状,⑧层次,⑨实体型或实体之间的联系,⑩一个实体或实体之间的联系,○11属性值,○12具有相同含义的属性。
10. ①矩形,②椭圆,③菱形。
11. ①包含对象数据的变量,②描述对象行为特性的方法,③对象所响应的消息,④调用说明,⑤程序代码,⑥属性,⑦方法,⑧类。
12. ①二维表,②一个元组,③实体,④属性值域,⑤n元关系或n目关系。
13. ①结构,②数据类型,③取值范围。
14. ①数据结构,②数据操作,③完整性约束。
15. ①查询数据,②插入数据,③删除数据,④数据项投影,⑤数据记录选择,⑥两个表连接,⑦数据插入,⑧数据删除。
16. ①域完整性约束,②实体完整性约束,③参照完整性约束,④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17. ①投影操作,②选择操作,③连接操作,④Where 性别=’1’,⑤*,⑥ 1。
18. ①数据定义语言,②数据操纵语言,③数据查询语言,④数据控制语言,⑤数据查询语言,⑥数据定义语言,⑦数据操纵语言。
二、从参考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A2. D3. B4. C5. A6. B7.B8. C9. C10. C11. B12. C13. D14. C15. D16. D17.C18. C19. D20. D21. C22. B23. A24. B25. A26. D27. C28. C29. D30. B31. D32. C33. B34. B35. C36. C三、从参考答案中选择全部正确答案1. CD2. BD3. CE4. BC5. BCE6. AC7. CDF8. ACD9. ACE10. BD11. BCE12. ADE13. ABE14. BD15. AEF16. CDE17. ABEF18. BE19. BE20. BC21. BF。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思考题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
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
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
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
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
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
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
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
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着。
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7第七章答案

4.
V2O5, O2
一.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1.
2. C2H5
NO2
Br2 Fe
NO2 Br
O
O
O
O
浓H2SO4
AlCl3 O
COOH
O
习题 B 答案
CH3 3.
OH 4.
SO3H
H3C
5.
6.
7. 2-乙基-9,10-蒽醌 8. 2-环丙基萘
9. 1,4-二甲基萘 10. 邻苯二甲酸酐
二.用休克尔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有芳香性
CHO
CHO
CH3 NBS
O2, V2O5 400-500℃
CH2MgBr 无水乙醚
CH2Br Mg 无水乙醚
CH2MgBr
O
O AlCl3
O
O Zn-Hg HCl
HOOC
H2SO4 HOOC
H3O+
H2/Ni HO CH2
H2SO4 HO CH2
O CH2
5.
O
O
Zn-Hg
浓H2SO4
O AlCl3
第七章 稠环芳香烃
一.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习题 A 答案
NO2
Cl
Br
OH
1.
2.
3. NO2
4.
5.
6.
7.
8.
CH3 H3C
9.
10.
二.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8-溴-1-萘甲醚 2、1-萘甲醛(α-萘甲醛) 3、8-氯-1-萘甲酸 4、2-氯-6ˊ-溴联苯 5、9-硝基菲 6、2-甲基蒽 7、2,6-二甲基萘 8、2-萘酚(β-萘酚) 三、选择题 1、C 2、A 3、B 4、AD 5、C 6、D 四.下列化合物有无芳香性,为什么? 解:(1)的π电子数为 4 个,不符合 4n+2 规则,没有芳香性。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和再结晶7-1 用冷拔铜丝线制作导线,冷拔之后应如何如理,为什么?答:应采取回复退火(去应力退火)处理:即将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原因:铜丝冷拔属于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冷变形加工,冷塑性变形会使铜丝产生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该残留内应力的存在容易导致铜丝在使用过程中断裂。
因此,应当采用去应力退火使冷拔铜丝在基本上保持加工硬化的条件下降低其内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内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提高其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7-2 一块厚纯金属板经冷弯并再结晶退火后,试画出截面上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答:解答此题就是画出金属冷变形后晶粒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示意图(可参考教材P195,图7-1)7-3 已知W、Fe、Cu的熔点分别为3399℃、1538℃和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
答:再结晶温度:通常把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h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超过95%再结晶转变量的温度作为再结晶温度。
1、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存在一经验关系式:T再≈δTm,对于工业纯金属来说:δ值为0.35-0.4,取0.4计算。
2、应当指出,为了消除冷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现象,再结晶退火温度通常要比其最低再结晶温度高出100-200℃。
如上所述取T再=0.4Tm,可得:W再=3399×0.4=1359.6℃Fe再=1538×0.4=615.2℃Cu再=1083×0.4=433.2℃7-4 说明以下概念的本质区别: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答: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定义一次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的等轴晶粒,位错密度显著下降,性能发生显著变化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称为(一次)再结晶。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一、选择题7-1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C) 温度,压强都相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分析: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32k kT ε=,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
又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 nkT =,当两者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
故选(C )。
7-2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 ](A) 动能为2i kT (B) 动能为2iRT(C) 平均动能为2i kT (D) 平均平动动能为2iRT分析:由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平动动能32k kT ε=和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动能2ikT ε=,故选择(C )。
7-3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1/21/21/222::2A B C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为A B C p :p :p[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又由物态方程p nkT =,所以当三容器中得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得123123::::1:4:16p p p T T T ==。
故选择(C )。
7-4 图7-4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如果()2p O v 和()2p H 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A)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B)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C)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D)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分析: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由最概然速率公式p ν=质量22H O M M <,可知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大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故曲线a 对应于氧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第七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ARP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RARP:使只知道自己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知道其IP地址。
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5. 试说明IP 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答:IP地址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在IP层抽象的互连网上,我们看到的只是IP数据报,路由器根据目的站的IP地址进行选路。
在具体的物理网络的链路层,我们看到的只是 MAC 帧,IP 数据报被封装在 MAC 帧里面。
MAC帧在不同的网络上传送时,其MAC帧的首部是不同的。
这种变化,在上面的IP层上是看不到的。
每个路由器都有IP 地址和硬件地址。
使用IP地址与硬件地址,尽管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的硬件地址体系各不相同,但IP层抽象的互连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进行通信。
6.(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2)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台主机?(1)一A类网络和一B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bit的8bit,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2)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
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3)一个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
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4)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C22F1481,试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 地址?(5)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答:(1)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值。
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证券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已知某证券的 系数等于1,则表明该证券( C )。
A.无风险B.有非常低的风险C.与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一致D.比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大1倍2.某种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年增长率为5%,预期一年后的股利为6元,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11%,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等于16%,而该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2,那么,该股票的价值为( A )。
A.50B.33C.45D.303.投资短期证券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 D)。
A.发行公司的经营理财状况的变动趋势B.证券市场的现时指数C.发行公司当期可分派的收益D.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4.证券投资者的购买证券时,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是( C )。
A.出卖市价B.风险价值C.证券价值D.票面价值5.一般而言,金融投资不是( B )。
A.对外投资B.直接投资C.证券投资D.风险投资6.非系统风险( B )。
B.归因于某一投资企业特有的价格因素或事件C.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得以分散D.通常以 系数进行衡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国库券没有利率风险B.公司债券只有违约风险D.国库券没有违约风险,但有利率C.国库券和公司债券均有违约风险风险8.如果组合中包括了全部股票,则投资人( A )。
A.只承担市场风险B.只承担特有风险C.只承担非系统风险D.不承担系统风险9.债券的价值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各期利息的现值,二是( C )的现值。
A.票面利率B.购入价格C.票面价值D.市场价格10.A公司发行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五年,且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的债券,发行价格为1050元,B投资者有能力投资,但想获得8%以上的投资报酬率,则B投资者投资该债券的投资报酬率为( B)。
A.8%B.7.4%C.8.25%D.10%11.某企业于1996年4月1日以950元购得面额为1000元的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12%,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公司若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其到期收益率为(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7一 单选题1.设有如下定义,则表达式sizeof(y)的值是【 】。
struct data {long *ln; char c;struct data *last,*next; }y; A.7 B.9 C.13 D.17 【答案】C【解析】指针变量在内存中占用4个字节,所以sizeof(y)的值是4+1+4+4=13 2.设有以下程序段,则表达式的值不为100的是【 】。
struct st{int a;int *b;}; void main(){int m1[]={10,100},m2[]={100,200}; struct st *p,x[]={99,m1,100,m2}; p=x; ... }A.*(++p->b)B.(++p)->aC.++p->aD.(++p)->b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p 指向x 数组,x[0]的b 成员指向m1数组,x[1]的b 成员指向m2数组,如图7-1所示。
选项A 中p->b 指向m1[0],通过“++”运算p->b 指向m1[1],所以选项A 的表达式的值为100。
选项B 中++p 使p 指向x[1],x[1]的a 成员的值是100。
选项C 中p 指向x[0],x[0]的a 成员做“++”运算,结果为100。
选项D 中++p 使p 指向x[1],x[1]的b 成员的值是指针,所以选择选项D 。
m1m2p图7-13.设有以下定义,且如图7-2所示,指针head 和p 指向链表的第一个结点,指针q 指向新的结点,则不能把新结点插入在第一个结点之前的语句是【 】。
headpq图7-2struct node{int a;struct node *next;}*head,*p,*q;A.head=q,q->next=p;B.head=q,q->next=head;C.q->next=head,head=q;D.head=q,head->next=p;【答案】B4.设有如下结构体说明和变量定义,且如图7-3所示,指针p指向变量one,指针q指向变量two,则不能将结点two接到结点one之后的语句是【】。
p图7- 3struct node{int n;struct node *next;}one,two,*p=&one,*q=&two;A.p.next=&two;B.(*p).next=q;C.one.next=q;D.p->next=&two;【答案】A【解析】p是指向结构体的指针,因此选项D是规范的引用方式。
5.设有以下定义,且如图7-4所示建立了链表,指针p、q分别指向相邻的两个结点,下列语句中【】不能将p所指向的结点删除。
head......图7- 4struct node{int a;struct node *link;}*head,*p,*q;A.q->link=p->link;B.p=p->link,q->link=p;C.(*p).link=(*q).link;D.p=(*p).link,(*q).link=p;【答案】C6.以下选项中,能正确地将x定义为结构体变量的是【】。
A.structB.typedef struct st{int i; {int i;float j; float j;}x; }x;C.struct stD.typedef st{int i; {int i;float j; float j;} }st x; st x;【答案】A【解析】选项C语法错误。
7.若有如下定义,则sizeof(struct no)的值是【】。
struct no{int n1;float n2;union nu{char u1[6];double u2;}n3;};A.12B.14C.16D.10【答案】C【解析】4+4+max{6,8}=16。
8.设有如下定义,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typedef struct{int s1;float s2;char s3[80];}STU;A.STU是结构体变量名B.typedef struct是结构体类型名C.STU是结构体类型名D.struct是结构体类型名【答案】C9.设有如下定义,则引用共用体中h成员的正确形式为【】。
union un{int h;char c[10];};struct st{int a[2];union un h;}s={{1,2},3},*p=&s;A.p.un.hB.(*p).h.hC.p->st.un.hD.s.un.h【答案】B10.以下各选项欲为float定义一个新的类型名,其中正确的是【】。
A.typedef float w1;B.typedef w2 float;C.typedef float=w3;D.typedef w4=float;【答案】A二填空题1.设有以下定义,则变量s在内存中占字节。
struct st{char num[5];int age;float score;}s;【答案】13【解析】1×5+4+4=13。
2.以下程序用以输出结构体变量bt所占内存单元的字节数,请填上适当内容。
struct ps{double i;char arr[20];};void main(){struct ps bt;printf("bt size : %d\n", );}【答案】sizeof(struct ps)3.若定义了struct{int d,m,n;}a,*b=&a;,可用a.d引用结构体成员,请写出引用结构体成员a.d 的其他两种形式【1】,【2】。
【答案】【1】(*b).d 【2】b->d4.设有以下结构体类型的定义,请将结构体数组xy的定义补充完整。
struct ST{char num[10];int m;struct ST *last,*next;};xy[10];【答案】struct ST5.以下是定义链表中结点的数据类型,请将定义补充完整。
struct node{char name[20];int score;next;};【答案】struct node*6.设有以下定义,且建立了链表,如图7-5所示,指针p指向链表尾结点,指针q指向新结点,用语句可实现将新结点连接到链表尾部。
struct node{int a;struct node *link;}*head,*p,*q;【答案】(*p).link=q; (或p->link=q;)head...图7- 57.下列程序是将从键盘输入的一组字符作为结点的内容建立一个单向链表。
要求输出链表内容时与输入时的顺序相反。
填空将程序补充完整。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struct node{char d;struct node *link;};void main(){struct node *head,*p;char c;head=NULL;while((c=getchar())!='\n'){p=(struct node *)malloc(sizeof(struct node));p->d=c;p->link= 【1】;head= 【2】;}p=head;while(p->link!=NULL){printf("%c->",p->d);p= 【3】;}printf("%c\n",p->d);}【答案】【1】head 【2】p 【3】p->link【解析】第一个空应该填入新结点插入链表后它的下一个结点的地址。
由于题目要求输出链表内容时与输入时的顺序相反,而且单向链表只能从头到尾输出,所以每次新结点必须作为第一个结点插入到链表,并使从前的第一个结点作为它的后续结点,这样做的结果恰好使生成的链表的顺序与输入顺序相反,因此第一个空填head。
第二个空的内容应实现头指针指向新结点,所以填p。
第三个空是在输出结点内容的循环中,输出一个结点后,指针需要后移,所以应填p->link。
8.下列函数的功能是在单向链表中查找最大值所在结点的地址。
填空将函数补充完整。
struct node{int data;struct node *next;};struct node *found(struct node *head){struct node *p,*q;int max;p=head;max=p->data;q=p;while(p->next!=NULL){ 【1】;if(p->data>max){max=p->data; 【2】;}}return q;}【答案】【1】p=p->next 【2】q=p【解析】在循环查找之前p和q都指向了第一个结点,并将第一个结点的数据假设为最大值。
在循环查找的过程中,p指针需要顺着链表不断后移,所以第一个空应填p=p->next。
q指针的作用是指向当前的最大值,这一点也可以从return q;看出,所以第二个空应填q=p。
9.设有以下定义和语句,请在printf语句中填上能够正确输出的变量及相应的格式说明。
union{int n;double x;}num;num.n=10;num.x=10.5;printf(" 【1】", 【2】);【答案】【1】%lf 【2】num.x10.下面欲为结构体类型struct st定义一个新的类型名STUDENT,请将定义补充完整。
struct st{char num[10],name[20],sex;float score;};typedef STUDENT;【答案】struct st三阅读程序,写出结果1. #include "stdio.h"struct st{int a,b;struct st *next;} x[3];void main(){int i;struct st *p;for(i=0;i<3;i++){x[i].a=i+1,x[i].b=i+2;x[i].next=&x[i+1];}x[2].next=x;for(p=x,i=0;i<3;i++){printf("%d",p->a);p=p->next;printf("%d",p->b);p=p->next;}}【答案】133224【解析】x数组是一个结构体数组,通过第一个for循环以及其后的一个语句建立了一个环状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