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配置》课程标准
(完整word)景观植物配置讲义.

1 景观植物(观赏植物)、花卉的定义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经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植物,有观花、观叶、观茎、观果和观根的植物总称。
2 景观植物配置概念就是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地将各种园林植物(乔灌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搭配组置在一起,以发挥它们的生态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3 《景观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内容1)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2)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植物景观配置景观在形式上必须满足简单、统一与协调、平衡、重点变化、比例与尺度等原则、3)园林植物配置的常见手法及方式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手法主要有对称,重复,变化,对比,节奏,渐变配置方式: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4)不同景观植物造景形式道路、水体、建筑、山石景观旁4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充分了解观赏植物不同类型特性基础之上,掌握其应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结合专业特点完成系列设计。
5西方园林中观赏植物配置与造景应用5。
1 西方观赏植物应用简述古代应用:古埃及的园圃-花圃-花园形式:室外装饰应用特点:花卉对称式布置;植物材料以果树、蔬菜、香料和药草为主;代表:古罗马的突斯卡姆庄园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世纪的应用特点:花卉对称布局和自然布局兼有;植物以绿篱花坛材料为主;注重花卉装饰应用背景的处理;外国园林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
西欧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
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
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院部
教研室
授课年级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100~90分
熟练掌握植物造景设计的步骤及绘制方法,高质量的完成CAD、彩平图以及相应效果图制作,并且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正确无误;课堂表现积极主动,笔记情况良好;积极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整体符合教学要求。
89~80 分
掌握了植物造景设计的步骤及绘制方法,按时完成游园彩平图以及相应效果图制作,并且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正确;课堂表现积极,笔记情况良好;积极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整体符合教学要求。
59~0 分
不能完成任务书要求,涉及到的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错误多;课堂表现差,笔记杂乱无序;不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按照教学要求给予不及格。
79~70 分
可以按要求课堂作业以及结课作业,作品中有彩平图以及相应效果图,并且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正确无误;课堂表现情况良好,笔记情况良好;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表现一般,基本符合教学要求。
69~60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完成任务书要求,涉及到的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错误需要调整;课堂表现较差,笔记无重点标记;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表现一般,基本符合教学要求。
景观植物设计课程标准

《景观植物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设计课程,教学对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的二年级学生。
在整个环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选用的教材是由执笔人撰写、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信息化教材《景观植物设计》。
本书运用二维码技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图片浏览,从而轻松掌握常见植物种类、植物设计案例。
通过前置课程“景观设计基础”、“CAD应用”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常见基本植物有了基本认知,同时对CAD绘图有了基本的操作训练。
通过课前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已具备课程学习的理论和软件绘图基础。
学生对移动终端为媒介的学习感兴趣;对与课程职业相关的技能感兴趣,学生不喜欢单一的一对多的授课方式,更喜欢强化实战操作和一对一的指导。
因此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借助职教云+云课堂、IPad+pencil、智能手机、信息化教材、课程公众号、植物设计公众号、形色APP、植物微视频、抖音、美图秀秀、美拍、EV录屏、百度网盘、XMind、示范视频、百度实景地图等学生容易感兴趣的信息化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课中、课后,并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课程设计创作思路围绕“四个如何”展开:如何认识植物;如何选择植物;如何绘制植物设计图纸;如何合理地种植植物。
融入教学,掌握本课程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植物设计的专业能力、能够全面了解植物设计的工作流程,掌握植物设计的创作思维、设计方法和程序。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广泛调研和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校根据社会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技术为主线,突出应用性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项目设计,在真实或仿真景观设计工作室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植物方案设计、植物施工图设计、植物种植指导、绿化施工建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与人沟通能力,并在真实的环境中养成从事植物设计师岗位的良好职业素质,为从事景观植物设计职业工作岗位和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室内艺术设计课程标准(植物配置 全案设计 办公空间设计)

《植物配置》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植物配置》课程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掌握植物配置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为将来从事室内设计软装部分能锦上添花,同时也能与室内室外的环境及气候达到协调的作用,可美化环境、改善环境。
在室内绿植配置中运用室外造园的手法设计,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极富大自然气氛的环境。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技能培训。
通过本课程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构思造景能力、参与设计项目的能力。
采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框架的同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丰富学生的视野。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则性教学建议:1、根据课程的特点,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2、加大案例分析的内容,可以教师教授,也可安排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3、理论讲授部分可以与技能培训穿插进行。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让学生对植物设计及配置有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室内外常见的植物的名称、植物资源和特点、掌握植物分类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观赏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环境;通过植物配置让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种类与植物的特征。
在不同室内外环境中搭配不同的植物,带来如何的视觉及观赏效果。
(二)具体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植物配置》课程是在正确理解植物概念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着眼于植物本身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以及植物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它与普通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传统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均存在密切的联系,本课程全面讲授植物的概念、功能作用、资源、分类、应用等特点,了解完植物的基本概念后,再深入学习如何在环境中搭配,让室内外植物环境与场地环境相融合。
2、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辨认最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本土树种)(2)熟悉植物基本形态特征(3)掌握各种类型植物在不同场所的营造方法(4)熟悉各种场所绿化种植设计3、职业素质目标(1)植物配置的基础知识(2)植物的选择、配置方法与要点(3)植物的基本种植形式(4)各种类型植物的正确表现形式(5)种植设计的徒手表现四、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教学重点:1、植物配置的含义与特点2、植物配置的功能作用3、我国植物配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植物配置的生态功能、空间构筑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1)理解植物配置的实质内涵,掌握植物配置的基本特点(2)认识植物配置功能,明确植物配置的应用范围(3)了解我国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与现状及国外园林植物配置的动态第二部分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2学时)教学重点:1、植物的主要观赏特征2、植物观赏性在室内外空间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植物的主要观赏特性及在室内外空间中的运用。
《景观植物》课程标准

《景观植物》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32课时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先修课程:绘画基础、园林工程制图后续课程:景观设计-V刖己(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它与其他专业课程一起构建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参加工作的专业技的体现。
(-)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原则要求设置的。
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项目、任务课程为主题,以设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过程化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构建“切合职业岗位能力,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2.采用“课程内容结构项目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全新教学模式①课程内容项目化:通过对相应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教学项目,并列出每个教学项目明确的教学要求,按任务安排一一教师讲授一一学生训练一一综合评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②能力培养项目化:整个教学围绕建设项目工作任务开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在完成实训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形成“教、学、做"合一。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20578课程名称:植物景观设计英文名称:planting the landscap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6学分:1-5适用对象:园林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先修课程:园林艺术.园林树木学.花卉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内容涉及园林植物的观赏类型.园林景观作用.配置原则,乔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草坪的景观设计,植物与园林环境的配植等主要设计理论知识及园林实地植物景观分析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练习°通过本课程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园林植物最观设计的理论水平和植物景观设计的创作水平。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本科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造景要求、设计方法等内容的理论学习,结合课程实践,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使用特点.各种园林植物的构景要求及设计方法和表达形式。
为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九《城市绿地规划》等的学习奠定种植设计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意义2.明确《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3.掌握本课程学习方法(二)教学内容1.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学习的内容2•国内.外植物造景的发展3.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况第二章园林植物概述(-)目的与要求】・了解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2.明确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3 .掌握风景园林植物配植的基本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1.主要内容植物各器官的观赏植物的演变、感应及引致园林植物意境欣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器官的观赏特性树木的演变树木的感应树木的引致3.问题与应用园林植物的主要赏景内容有哪些?第二节园林植物的类型1.主要内容植物的观赏特性分类园林利用方式分类植物生长习性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观形植物取色植物观花植物闻香植物听声植物赏果植物生姿植物绿篱植物地被植物林地植物花坛花境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假山点景植物水景绿化植物草本园林植物木本园林植物3•问题与应用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及园景利用方式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三节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1・主要内容温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阳光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水分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土壤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阳性植物耐荫植物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酸性植物中性植物碱性植物3•问题与应用简述主要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1 •主要内容构成景物组合空间表现季节改观地形覆盖地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开敞式植物空间封闭式植物空间半开敞式植物空间封顶开平式植物空间相对全封闭式植物空间3•问题与应用试述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第五节园林植物的使用特点1 •主要内容高乔木使用特点小乔木使用特点高灌木使用特点矮灌木使用特点地被植物使用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性尺度空间心理界定空间3•问题与应用简述乔.灌木在园林中的使用特点?第六节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1•主要内容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满足园林风景构图的需要满足植物生态要求统筹近.远期景观效果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功能上的综合性构图上的艺术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3 •问题与应用试述园林植物配植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三)课后练习分析园林植物景观(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组讨论第三章乔.灌木景观设计(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乔、灌木景观的作用2•熟悉乔.灌木配植的基本形式3.掌握不同种植形式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乔、灌木的种植设计1-主要内容孤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孤植树种的选择孤植形式及造景要求对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对植形式及造景要求列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列植形式及造景要求带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带植形式及造景要求丛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丛植形式及造景要求群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群植形式及造景要求林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林植形式及造景要求盆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盆植形式及造景要求隙植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隙植形式及造景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孤植、对植、列植、带植、丛植、群植、林植、盆植、隙植3•问题与应用简述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及造景要求?怎样才能设计好丛植景观?第二节绿篱的种植设计1.主要内容绿篱的作用绿篱的类型绿篱造杲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绿篱、绿墙、绿栏、绿缘、常绿篱、自然篱、整形篱3 •问题与应用绿篱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及常见类型有哪些?第三节树木的整形1.主要内容树木整形作用树木整形的类型树种的选择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树木整形3•问题与应用树木整形的主要形式及适宜布置场合有哪些?(三)实践环节某园林实地调查(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园林实地调查分析第四章攀缘.水生植物景观设计(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园林攀缘.水生植物景观的作用2.熟悉附植、水生植物配植的基本形式3.掌握附植和水生植物景观设计的要求(一)教学内容第一节附植h主要内容附植的作用附植的种植类型附植造景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棚式、格式.篱式.拱式.墙附、石附、柱附.地附附植的牵引与固定3•问题与应用附植在园林中的作用及配植类型有哪些?第二节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1.主要内容水生植物的作用水生植物的造景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载植池、栽植台3•问题与应用水生植物种植应注意什么?(三)实践环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分析讨论第五章花卉的景观设计(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园林花卉景观的作用2.熟悉花卉植物配植的基本形式3.掌握花卉不同景观形式的设计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花坛的种植设计1.主要内容花坛的作用花坛的类型花坛的景观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盛花花坛.模纹花坛.标题花坛.装饰小品花坛.活动花坛、草坪花坛独立花坛.带状花坛.花坛群、花坛组群、连续花坛群平面花坛、斜面花坛、立体花坛3•问题与应用简述花坛配置的基本形式及造景要求?第二节花境的种植设计1.主要内容花境的类型花境设置的位置花境造景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面观赏花境双面观赏花境草花花境灌木花境混合花境专类花境3 •问题与应用常见花境的形式及造景要求?园林中布置花境的主要场合有哪些?第三节花卉的其他栽植形式1.主要内容花台、花池景观设计花丛景观设计花缘、花带景观设计花群、花地景观设计花卉的装饰栽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花台、花池.花丛.花缘.花带.花群.花地花钵、悬吊式、悬挂式.标牌式3•问题与应用花台、花池.花丛.花缘、花带.花群.花地景观设计应注意什么?(三)实践环节花坛、花境景观设计(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分析讨论第六章草坪的景观设计(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园林草坪的作用2.熟悉园林草坪的类型3.掌握草坪景观设计的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草坪的作用1.主要内容草坪的含义草坪的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草坪草地3 •问题与应用草坪在园林中有哪些作用?第二节园林草坪的类型1•主要内容草坪的规划形式分类草坪的功能分类草坪的其他类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自然式草坪、规则式草坪、游息草坪观赏草坪.运动场草坪、交通安全草坪护坡固岸草坪.单纯草坪、混合草坪、缀花草坪空旷坪.稀树坪.疏林草地、林下草地3.问题与应用园林草坪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第三节草坪景观设计的要求1 •主要内容草坪踩踏与人流的问题草坪的坡度设置草坪风景艺术构图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草坪最小排水坡度、草坪最大排水坡度草坪空间.草坪立意.草坪装饰3.问题与应用园林草坪规划布局应注意什么?(三)实践环节园林植物景(草坪)观设计(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讨论分析第七章植物与园林环境的配植(一)目的与要求1.能结合园林环境,综合运用植物各种配植形式2.掌握植物与各造园要素结合时景观设计的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与建筑的配植1.主要内容植物与建筑配植的作用植物与建筑配植的形式植物与建筑配植设计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保护建筑彩显建筑突出建筑主题完善建筑功能3•问题与应用植物与建筑配置时应注意什么?第二节植物与水体的配植1.主要内容湖边池岸.溪涧植物配植水中堤.岛的植物配植临水建筑的植物配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湖边植物配植溪涧植物配植堤、岛植物配植临水建筑植物配植3.问题与应用植物与园林水体配置时应注意什么?第三节植物与山.石的配植1.主要内容植物与山体的配植植物与假山.置石的配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山体的植物配植假山的植物配植3.问题与应用植物与山、石景观配置时应注意什么?第四节植物与园路的配植1.主要内容主干道的植物配植游息小路的植物配植路口.路面.路缘的植物配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竹径景观花径景观草径景观山道植物景观路缘植物景观3.问题与应用植物与园路配置时应注意什么?(三)实践环节园林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讨论分析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推荐教材1.李树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陈月华•植物种植设计•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教学参考资源1.苏雪痕•植物景观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2.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3.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杲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刁惠琴.居丽•花卉布置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6.何平•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7.臧德奎•攀缘植物造景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赖尔聪•观赏植物杲观设计与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卢圣•植物造景.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1.吴涤新•园林植物景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美]南希A.莱斯辛斯基•植物景观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3.蔡如、韦松林.植物景观设计.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14.景观中国:www・ landscapecn. com]5•中国园林:www. jchla. com七、其他说明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的植物景观设计等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学时:54(含课外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园林专业学生先修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土壤学、气象学、园林生态学考核要求:设计制图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卢圣主编,《植物造景》,气象出版社,2004年。
苏雪痕主编,《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年。
张吉祥主编,《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小四号黑体)这一类标题,段前段后均为0.25磅,下同。
植物景观设计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本课程主要教授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植物配植的艺术手法,园林植物造景常用形式及城市绿地、城市小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专业课加强应用性和实用性,在学生已掌握园林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学生自我思考问题,动手设计的基本技能,介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设计方法,当前该领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国内外优秀的作品,开动学生积极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的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82 各类植物造景的表现方法 43 植物配植 44 园林植物造景常用形式85 城市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86 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景观设计8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园林专业强调动手能力,老师的作用是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多交流,多探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质,避免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缺乏互动性的填鸭式教学。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教材为参考,根据该领域发展的实际补充相关知识。
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各类植物造景的表现方法、植物配植、园林植物造景常用形式、城市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课程标准

《植物配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配置【适用专业】园林绿化1、前言1.1 课程性质植物配置课程是园林绿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将植物进行科学性和艺术性应用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绿地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达到《花卉园艺工(四级)》和《绿化工(四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要求,为适应园林绿化公司技术岗位奠定基础。
其后续课程是《园林设计》等专业课程。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园林绿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围绕从事园林绿地种植设计等工作所需的植物选择应用能力,结合绿化工(四级)、花卉园艺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各类植物设计形式进行实践结合理论学习的教学设计。
课程不同类型植物组景及与其他要素组景要求为线索设计,包括草花配置应用、乔灌木配置应用、水生植物配置应用、藤本植物配置应用、植物与其他要素结合组景等5个工作任务。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72。
2、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相关学习情景设计完成项目任务,熟悉当地常见的植物类型,获得植物配置的相关技能。
通过专项训练,对照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进行技能训练,达到职业资格考证要求,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能识别当地绿地中常见植物熟悉其习性和观赏特性●能进行设计和布置平面花坛●能应用乔灌木设计组景能应用植物结合其他要素组景3、课程内容与要求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5、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
(2)应按本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安排教学活动,结合职业技能考证来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典型的图纸绘制,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加强理论与园林绿地种植设计的实际联系。
(3)教材呈现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植物配置的感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景观配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植物景观配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主要介绍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与原理,以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外貌、季相、结构、物种关系等规律作为原理。
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性质与特点,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提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
并介绍各类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维护与管养方法措施。
本课程以植物学、园艺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美学等课程为先行课程。
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植物景观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学生的启蒙课程,是开启他们进入园林景观设计殿堂的第一步。
考虑到高职学生以技能为主,因此在尽量减少纯粹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以主要介绍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与原理关键知识点为基础,以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外貌、季相、结构、物种关系等规律作为原理。
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性质与特点,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提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
并介绍各类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维护与管养方法措施。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并与大家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植物景观配置的专业性质与专业要求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以知识适度够用为原则,选取关键知识点,以达到让学生知道植物景观配置是做什么的、该怎么做和以后会怎么做即可。
更多的知识点将依靠后续的课程设置来逐渐讲授。
本课程内容的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原理,一个是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方法。
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概论模块,将选择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性质、后续发展方向以及植物景观配置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来讲授。
而植物景观配置方法模块则选择几个关键的案例和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方法来讲授。
1.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植物景观配置基础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重质量、守规范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设计能力与创新设计知识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对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景观配置的营造方法;(2)知道植物景观配置的分类;(3)知道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目的、本质及特征;(4)知道植物景观配置的生态学原理;(5)知道植物景观配置的审美学原理;(6)了解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维护与管养方法措施。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1)具有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岗位必须的植物景观配置基础知识;(2)具有正确、系统理解植物景观配置定义、目的、本质、特征及基本原则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能力;(4)具有维护与管养方法措施的能力;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2)工作中的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3)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5)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6)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能力;(7)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8)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9)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10)评估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四、教学实施^(一)师资要求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1)具备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在企业实际参与设计的经历。
3)具备机械制图与识图、园林景观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计算机辅助二维设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4)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1)应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教育相关知识,在进行示范性教学时,能充分表达所教学的内容。
#2)在企业从事3年以上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实践工作。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1.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校企联合编写教材,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用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工业设计人才。
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供大量的实际示例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5.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自学。
(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
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而是在校内学生创新设计中心,边讲授、边训练。
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
本课程授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和项目实做部分。
教师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后,就将学生分为若干项目组,每一组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
学生以团队设计的方式参与到项目的实做部分,通过项目实做的方式学习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每一个项目设计完毕后,每个项目团队都要给其他人展示设计,并接受其他团队的问询。
项目团队的最终成绩由教师和其他项目团队共同打分决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乐趣。
(四)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要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
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按照评价标准从“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社会行为、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学生表现,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正确理解植物景观配置本质,熟悉植物景观配置方法及特征。
(2)形成自己的植物景观配置审美和美学修养。
(3)遵守纪律,有团队合作精神。
(4)能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工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改进设想。
(5)由学校主讲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植物配置设计技能竞赛、学生有关顶岗实习情况及考核情况,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6)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如期末考试等)是检测学生学习设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植物配置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能力。
测试可以采取考察、实训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考核方式:考核标准:(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五、课程管理(一)课程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吴志勇主讲教师:徐路遥、吴秋茜、刘源、张庆松、周沐吉子(二)责任1.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2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
3.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过程,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负责课程的实训教学。
4.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六、其它说明1.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园林景观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