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冯延巳《鹊踏枝》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鹊踏冯延巳阅读答案

鹊踏冯延巳阅读答案

篇一:鹊踏冯延巳阅读答案阅读题参考答案:1.(1)从造字法的角度看:“雀”是会意字,指麻雀,也可泛指小鸟;“鹊”是形声字,“鸟”为形符,“昔”为声符.(只要写到两个字分别是“会意字”“形声字”即可得2分)(2)从生物学的角度看:①雀:腿短,翅膀短,尾巴也短;鹊:尾巴较长.②雀:飞不高也飞不远;鹊:敏捷善飞,飞行极快.③雀:不善于做窝;鹊:有做窝的本领.2.为了说明鹊有做窝的本领.3.示例:成语:“鸦雀无声”、“雀喧鸠聚”——说明雀的喧闹.门可罗雀——说明雀飞不高也飞不远.俗语:“喜鹊叫喜,乌鸦叫丧”——鹊的叫声预示喜事临门.诗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雀飞不高(也可指雀胆子小).“明月别枝惊鹊”——说明鹊敏捷(善飞).4.示例:一个“集”字,让我仿佛看到了鸟儿翱翔天宇后悠然栖息于枝头的倩影;一个“山”字,让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山峰竞秀,沟壑藏云,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一直伸向高空...... 1 造字上,雀是会意字,鹊是形声字。

生物学上,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胆小,不会做窝。

鹊敏捷善飞,会做窝。

2.为了说明鹊的做窝本领强。

3.鹊笑鸠舞:喜鹊欢叫,斑鸠飞舞。

用作喜庆的祝辞。

印证喜鹊的叫声为人所喜。

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屋舍。

印证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

” (798921669)2014-10-21 1 造字上,雀是会意字,鹊是形声字。

生物学上,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胆小,不会做窝。

鹊敏捷善飞,会做窝。

2.为了说明鹊的做窝本领强。

3.鹊笑鸠舞:喜鹊欢叫,斑鸠飞舞。

用作喜庆的祝辞。

印证喜鹊的叫声为人所喜。

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屋舍。

印证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

”篇二:鹊踏冯延巳阅读答案篇三:鹊踏冯延巳阅读答案古诗鉴赏练习及参考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古诗鉴赏练习及参考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古诗文阅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及赏析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

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

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

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化情感。

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答: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

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3、既然“年年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答: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像新的。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答: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几度凤楼同饮宴”古诗词阅读理解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几度凤楼同饮宴”古诗词阅读理解

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几度凤楼同饮宴”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①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①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错误,此词上片的意思为:从前几度在凤楼上,共同欢歌饮宴。

今夕相逢,却胜过初识乍见。

低声私语以前的欢娱,她频频转面,双眉紧锁凝聚着的离恨,好似春天朦胧的远山。

其中,“几度凤楼同饮宴”,是追忆往昔的欢乐;“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却胜当时见”,又立即将今天比回到过去;“低语前欢”,又拉回现在的情景。

古代诗歌阅读-鹊踏枝

古代诗歌阅读-鹊踏枝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五代〕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①梦里无寻处。

【注释】悠悠:另作“依依”。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几日行云何处去”一句,以“行云”比喻女子的丈夫或情人,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冶游不归之人的惦念与牵挂B. “百草千花寒食路”借寒食时节花草繁茂,烘托出女主人公目睹春日胜景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油然而生的自珍自怜之情。

C. “如柳絮”三字,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春愁既多且乱,与李煜以“一江春水”写愁之绵长不尽,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词前后三处使用问句,一次比一次迫切,感情层层蓄积,展现了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的心理发展过程。

16.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冯延巳词“穷顿挫之妙”,请结合下片,从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15. B 16. 在抒情脉络的起伏中,表现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女主人公倚楼眺望,却不见归人,只能自语而心生幽怨;希望春燕带来丈夫音讯,但燕不解人意,又起愁情;希望梦中能够相见,可是梦里也难以寻觅,痴情之中更添哀怨。

通过希望不断破灭,将主人公内心的悲伤表现的曲折跌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老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生活现象出发,提出刻意表现自己反而不能成功的观点。

(2)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听两个角度描绘了紧张危急、日夜难宁的征战生活。

(3)同为引用诸葛亮的典故,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侧重表达对英雄事业未竞的痛惜,《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侧重表达对先贤业绩的追慕渴望。

鹊踏枝冯延巳阅读答案

鹊踏枝冯延巳阅读答案

鹊踏枝冯延巳阅读答案【篇一: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作业11】人是: a、韦庄 b、温庭筠 c、李煜 d、陶渊明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2冯延巳的词不同于韦庄和温庭筠的是词表现出的() a、景物的美感 b、强烈的感情 c、鲜明的思绪 d、莫名的惆怅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3冯延巳的词常常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a、生死离别 b、难以言表的闲愁 c、国破家亡之愁 d、精美的物象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4冯延巳表现的不是官能的感觉,不是感情的感受,而是一种感情的意境。

的答案:√ 5《鹊踏枝》又名? a、《踏莎行》 b、《木兰花》 c、《卷珠帘》 d、《钗头凤》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 我【篇二: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四)】class=txt>传说鲛人可以哭泣,它流下来的每一滴眼泪都会变成()。

???? a、丝绸 b、圣水 c、绢罗 d、珍珠我的答案:d2下列选项中,没有经历过亡国的词人是()。

???? a、韦庄 b、温庭筠 c、李煜 d、陶渊明我的答案:b3和韦庄、温庭筠的不同,冯延巳的词表现出的是()。

???? a、景物的美感 b、强烈的感情 c、鲜明的思绪 d、莫名的惆怅我的答案:d4“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出自()的《浪淘沙》。

???? a、冯延巳 b、韦庄 c、李璟 d、李煜我的答案:d5“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中的“一晌”应理解为()。

???? a、很短的时间 b、很长的时间 c、半天时间 d、一天时间我的答案:a6冯延巳的词常常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a、生死离别 b、难以言表的闲愁 c、国破家亡之愁 d、精美的物象我的答案:b7和韦庄不同,温庭筠的词多表现破国亡家死生离别的强烈感情。

8《鹊踏枝》词牌调的特点是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我的答案:√9冯延巳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是情感千回百转的感受。

10冯延巳词中“鲛绡掩泪思量遍”中的“鲛绡”传说为海底鲛人所织出来的绡。

【高中古诗词阅读】【五代】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五代】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鹊踏枝【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①青芜:丛生的草。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的首句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5分)9.“河畔青芜堤上柳”同“新愁”有什么关系?“独立小桥风满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8.(5分)此词描写闲情难以排遣的苦闷。

起句为反问,强调苦闷之深之久;同时有笼罩全篇之效,开端发问之后,句句都是对起句的呼应与发展。

(或同时又营造出盘旋沉郁的感情意境)答出表现“闲情”的,给2分;答出笼罩全篇或营造意境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分)关系是:“河畔青芜堤上柳”是引起了“新愁”,“新愁”亦如萋萋芳草、条条柳丝般每生发、绵延纤长。

景象是:表现了词人独自立于小桥风露之中的景象,暗示出词人孤独、寒冷、寂寞之情的终难摆脱。

答出关系的,给3分;答出景象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注释:楼上春山:指登楼了望四面春山。

暮景烟深浅:日暮之景色,烟雾因远近有浓淡之不同。

一晌:此处应指“多时”。

(1)“一晌”一词使用巧妙,请你说一说妙处何在。

(4分)(2)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做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首先,写出时间跨度之长。

从今朝的酒醒到傍晚的暮烟(上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是写白天看到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这是写日落之时),从白天到日暮看出时间之久。

其次,写出词人伫立楼上的凝望之情。

从“梅落繁枝千万片”写起,到“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凝望,一直到“过尽征鸿”,诗人的感情始终专注于对远方入的思念。

再次,“一晌”与“人不见”形成比照,主人公凭栏远眺,不见归人,突出了主人公的失落之感。

注:每一要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2)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在零落飞下的霎时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的在空中盘旋起舞,(1分)“学雪随风转”,运用拟人手法,详细表现了梅花面对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妙的姿质.(1分)写出了所有有情的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绻悲悼,这正是自然界乃至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1分)这几句景物描写为写下面人的活动和愁苦(“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舔得愁无限”)做了很好的铺垫(或者为写下面的内容张本)。

(1分)注:四个要点,一条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仿佛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忧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屹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

久久地单独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悲悼思量遍。

冯延巳及《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赏析

冯延巳及《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赏析

冯延巳及《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注释】
 ①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调名即《蝶恋花》。

 ②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③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④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⑤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⑥青芜:青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鹊踏枝
冯延巳①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②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①冯延巳(903--960),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两次被罢相。

②不道:不知不觉。

9.请简要赏析“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句的表达效果。

(5分)
10.有人认为这首词借思妇抒发了个人情感,旨意深远,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9. (5分)①运用比喻,以柳絮喻愁,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女子内心愁苦的纷乱(2
分);②虚写在梦中寻找不得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情意缠绵的执着和不能与思念男子相见的哀怨之情(3分)。

10.(6分)这首词表面写女子对游荡在外的男子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2
分),实际以思妇自喻表达了被罢相后仕途失意的孤独凄苦之情(2分)以及思念君王、希望重新得到重用之情(2分),写得含蓄蕴藉,旨意深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百里者,宿舂粮。

(庄子《逍遥游》)
⑵▲,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⑶▲,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⑷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⑸▲,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⑹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⑻▲,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8分)⑴腹犹果然⑵日月忽其不淹兮⑶黄发垂髫⑷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⑸山肴
野蔌⑹佛狸祠下⑺闻义不能徙⑻寄意寒星荃不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