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初探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业运营模式分析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业运营模式分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业运营模式分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而作为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之一,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运营模式。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商业模式、运营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
首先,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市场需求。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用户群体的扩大,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加油站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因此充电服务商的出现成为了必然。
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一方面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便利、高效的充电服务。
基于这个市场需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商业模式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其次,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商业模式。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充电桩硬件销售和充电桩软件服务。
充电桩硬件销售模式是指充电服务商通过销售充电桩设备获取收入。
该模式主要依靠充电桩设备的销售和安装,通过向用户提供充电设施来实现盈利。
充电服务商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充电桩设备,并将其销售给个人用户、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等机构。
同时,充电服务商还需要与房地产开发商、商场等场所进行合作,将充电桩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设备销售获得较高的收入,但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设备安装和维护成本。
充电桩软件服务模式则是通过提供充电桩管理、运营等软件服务来获取收入。
该模式主要依靠软件服务的收费来实现盈利。
充电服务商必须开发并提供功能完善的充电桩管理软件,实现充电桩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功率调配等功能。
同时,充电服务商还可以通过与电动汽车厂商、充电平台等合作,提供订单管理、用户服务等软件服务,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充电体验。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无需承担大量的设备销售和安装成本,但需要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最后,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运营策略。
电动汽车充电及运营模式探讨

电动汽车充电及运营模式探讨[摘要] 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列入“十二五”规划,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工程。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实施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勇当先行者,开展了电动汽车能源供给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电动汽车充电站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
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站整车充电、更换电池两种运营模式,对其自身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以更换电池为主、整车充电为辅的运营模式是适合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运营模式引言目前,随着电动汽车迅猛发展,与电动汽车相配套的充电站正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各种资本正竞相进入该领域。
国家电网已将电动汽车充电站并入智能电网统一规划,2010年率先在全国27个城市建设充电站网络,建设公用充电站75座、交流充电桩6209台以及部分电池更换站,南方电网也在大规模铺开充电网络建设,2010年11月8日,作为南方电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示范试点,广州市首个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站在亚运城投入运行,除了两大电网公司外,两大能源央企(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开始布局充电站市场。
然而,一项新的产业仅有技术的创新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
技术进步只是产业增长的外在表现,基于制度基因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务才刚刚起步,运营模式还没形成,各个相关的利益群体对产业发展的倾向也不尽相同。
根据国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技术与充电方式的不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运营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整车充电”与“电池更换”两种模式。
1.电动汽车概述电动汽车是以电池或超级电容为动力源,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其关键技术包括电池技术、电机及驱动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具有行使零排放、噪音低、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来源多样化等特点。
电动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初探

前景和 其对未来 汽车和 能源产业结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能带来 的影响 ,强调 了充 电网络运 营者在 未来 电动 汽车产业链体 系中的 重
要地位 。
关键 词 : 电动 汽 车 : 电设 施 ; 电桩 ; 池 更 换 站 ; 电网络 ; 业 运 营 充 充 电 充 商
A e i i r t y o Pr lm na y S ud n Cha g n nf a t uc ur v l pm e nd Bu i s p r to r i g I r s r t eDe eo nta sne sO e a i n
2 1 () O 1 1
摘要: 电动汽 车产业化长期受到 充电设施 不足的制约 ,文章探讨 了充 电设施建设过 程 中面 临充电方式选择 和充 电网
络 商业 化运 营的问题 。通过 充 电站 、充电桩和换 电站各 自的运 营属性特征 和优 势缺陷 比较 ,对不 同时期 充 电设施
的 选 择 、 空 间分 布 、 潜 在 的投 资 建 设 主体 、 运 营主 体 及 盈 利 模 式 提 出 了政 策 建 议 。 特 别 讨 论 了 电池 更 换 站 的 发 展
M o es d l
Ab t a t Th n u t i l ai n o l c rc v h ce a e n r src e y t e i s f c e c f c a g n n r sr cur s r c : e i d sr a i to fee ti e i l sh s b e e tit d b h n u z i i n y o h r i g i f a t u t e f ral n i . i p p rd s u s st ep o l m sf c d i h r c s f h o sr c i n o h r i g i fa tu t r s o o g tme Th s a e ic s e h r b e a e n t ep o e so ec n t u to fc a g n n sr c u e a t r wela h o l st ec mm e c a p r t n o h r i g n t r . o r i l e a i fc a g n ewo ks By c mp rn h p r t n c a a t rsi sa d a v n a e n o o a i g t eo e a i h r c e itc n d a t g sa d o s o t o n s o h r i g sa i n c a g n o ta d b t r wa t t n h sp p rb i g o wa d p lc u g si n h rc mi g fc a g n t to , h r i g p s n at y s p sa i ,t i a e rn s f r r o i y s g e to s e o o h ee t n o h r i g i f a tu t r , i ti u i n p t n ili v s me t a t , p r t n b d e n r f d . n t e s l c i fc a g n n r sr c u e d srb t , o e t n e t n r s o e a i o i sa d p o tmo e o o a p o i I a t u a , h sp p rd s u s st ed v lp n r s e t f a tr wa t to swela sp t n i l n l e c n n p r i l r t i a e ic s e h e eo me t o p c so te y s p sa i n a l si o e t f n e o c p b t a i u f t r e il s a d e e g n u ti lsr c u e T i a e m p a i e h mp r a t o e p a e y c a g n e wo k u u e v h c e n n r y i d sr a tu t r . h sp p re h sz s t e i o t n l l y d b h r i g n t r r o e a o s n t e E i d sra h i nt ef t r . p r t r h V n u t i l a n i u u e i c h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分析
商业模式:
1. 集成服务商模式:包括汽车制造商、运营商、充电站设备商、充电服务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提供从车辆制造到充电、维修、租赁等全方位服务。
这种商业模式具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垂直一体化,客户黏性也较高。
2. 充电运营商模式:主要提供电动汽车的充电服务,包括充电桩设备、充电站建设和运营等服务。
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收益空间。
3. 车辆租赁模式: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如线上平台、直营店等租赁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电动汽车租赁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节省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收益空间。
盈利模式:
1. 售卖新能源汽车:通过销售新能源汽车赚取销售利润。
2. 充电服务:提供充电服务,收取充电费用。
3. 充电设备销售:销售充电桩等充电设备,赚取销售利润。
4. 车辆租赁服务:提供车辆租赁服务,赚取租金和服务费。
5. 能源管理服务:通过提供能源管理服务,优化车辆使用和充电行为,赚取服务费用。
6. 广告营销:通过车辆广告以及充电站广告等赚取广告费。
7. 财富管理服务:为车主提供车辆保险、金融服务等服务,赚取中介费用。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将会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不同的参与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模式和策略来获取收益和利润。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模式探究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模式探究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产业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也随之大幅增加。
因此,寻找合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投资运营主体,确定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多种运营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以电网企业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站投资主体的建设运营模式。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模式;电网企业前言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自身健康和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关注。
在环境压力和国家政策驱使下新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而电动汽车是新能源产业的代表之一,电动汽车不仅可以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且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产业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充电负荷也会随之大幅增加。
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的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是电动汽车得到广泛普及的重要前提。
因此,寻找合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投资运营主体,确定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主要运营模式从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商业化道路可以看出,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受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政府、企业、公共机构参与方式的影响。
政府、企业的参与方式是充电站建设的决定因素。
从世界主要国家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力量主要有政府、企业、公共机构、科研院校等。
根据投资运营主体的参与性质不同,充电站运营模式大致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用户主导型[1]三大运营模式。
1.1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规模下,通过政府投资来引导和推动电力供应商、充电技术装备供应商以及其他关联服务提供商共同参与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根据政府对充电站建设运营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可分为政府直接主导和间接主导两种。
浅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动力与电气工程本文基于对国内、国外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现状、商业运营模式和国内其他相关成熟行业的商业运营模式的调研,对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商业运营模式建设进行分析。
1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现状1.1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从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厂家的发展计划来看,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时代正在到来。
目前,“低排放”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期阶段,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零排放”(主要指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严峻形势,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加快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步伐。
据权威部门预测,未来10年,将是电动汽车产业格局形式的关键时期,电动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日本汽车企业已经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掌握了绝对优势,并在北美等国际市场上形成了相当规模。
1.2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设施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向无序V0G模式、单向有序TC/V1G 模式和双向有序V2G模式。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指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电能补给的配套基础设施和设备,主要包括充电站(包括充电桩)和电池交换站,具体充电服务模式有整车充电、更换电池、充电与更换电池相结合等几种方式。
1.3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现状电动汽车充电站可细分为两类:一类为在停车场、住宅小区和其他公共场所投资建设充电桩,为内置充电机的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即插即用的便捷充电服务;另一类在城市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投资建设专业电动汽车充电站(或改造传统加油、加气站),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快速充电服务。
近年来,我国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相继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工作。
但目前已建、在建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大多为示范性的充电站(桩),仍未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能源消耗的加剧,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备更低的排放、更高的能量利用率和更少的能源浪费。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仍然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发展的关键。
一、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创新1. 家庭充电模式:家庭充电模式是指车主在家中使用专门的充电设备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车主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远程控制,随时监测充电进度。
而且家庭充电设备通常可以与太阳能发电系统相连接,实现绿色能源的充电。
2. 公共充电点:公共充电点是指设立在公共场所的充电设备,如停车场、购物中心、加油站等。
公共充电点的建设可以解决车主在长途出行时的充电需求,有效缩短了充电时间。
另外,智能化的充电设备还可以提供充电支付、路线推荐等服务。
3. 快速充电站:快速充电站是一种高功率的充电设备,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充电。
这种充电站一般设立在高速公路沿线或交通枢纽,方便车主长途出行时的充电需求。
此外,快速充电站还具备充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
二、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创新1. 电池租赁:电池租赁是一种商业模式,车主通过租赁电池的方式,减少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同时,电池租赁商可以进行电池管理、维护和回收,节约了车主的时间和精力。
2. 充电服务平台:充电服务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的服务平台,为车主提供充电点查询、预约充电、支付等一系列服务。
这种商业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充电效率,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带来了更多商机。
3. 新能源汽车共享:新能源汽车共享是指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将新能源汽车共享给广大用户。
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节约了用户的购买成本,并且可以减少汽车的数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 充电设备制造商与电力公司合作:充电设备制造商与电力公司的合作可以加强充电设备的建设和研发,同时也可推动电力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的发展。
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

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一、引言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电动汽车产业正逐渐成为汽车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二、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1. 直营商业模式直营商业模式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常用的商业模式之一。
通过直接自主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厂商可以直接控制产品品质和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
例如,特斯拉采用了直营商业模式,通过直接销售和售后服务,建立了较强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口碑。
2. 分时租赁商业模式分时租赁商业模式是一种将传统汽车租赁与共享经济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用户可以按需租用电动汽车,根据使用时间计费,提供灵活的出行方式。
这种商业模式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电动汽车的利用率。
例如,摩拜、ofo等共享单车企业也开始尝试推出电动车共享项目。
3. 智能网联商业模式智能网联商业模式是结合了智能科技和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通过将车载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信息交互,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便捷的出行服务。
例如,特斯拉通过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和OTA(Over-The-Air)技术,将车辆升级和服务升级等方面实现了远程操作和在线升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4. 电池租赁商业模式电池租赁商业模式是针对电动汽车中较为昂贵和变化较快的电池进行剥离,用户只需购买车辆本身,而电池则租赁使用。
这种商业模式可以降低用户购车的门槛和成本,并且能够灵活升级换电池技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经开始推出电池租赁服务。
三、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1. 建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应加大对充电桩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充电桩的覆盖率和充电速度,以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 设方面,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和中海油
期,一方面中国交通出行机动化率迅速提高,中国汽 都已经陆续推出了各自的充电站建设规划。然而,新
车市场在过去几年维持了年均 20% 以上的增长速度, 能源汽车的发展长期受到电池技术、电机和电子控制
特别是在 2009 年汽车购置税下调政策刺激下, 中国 技术和充电设施不足的制约,其中充电设施布局和商
电动汽车 3 种充电方式的比较,如表 1 所示。
服务类型 适宜建设场合
表 1 电动汽车 3 种充电方式比较
充电时间
目标用户
建设成本
充电及运行成本
充电桩
小范围分 散式服务
停 车 场, 住 宅 区
6 ~ 10 h
私 家 车、 单 位 及 较 低, 单 个 充 电 桩 较低,住宅区可实现谷电充电。管理
集团车辆
- 19 -
Auto Engineer 行业观察 OVERVIEW
2011 年 1 月
探索一种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与之匹配的商业 运行模式是电动汽车走向真正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相 较传统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在方式上更 具灵活性,但是充电设施建设及其商业运营仍然存在 4 个基本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谁来建设充电设施?建 设哪种充电设施?谁来负责经营管理?采取何种商业 运营方式?文章将针对这 4 个问题进行逐一讨论。
缺点 投资额度有限,缺乏竞争,不利于长 期产业发展,市场建立后应交给社会 经营 不具有电力资源,价格调控缺乏自主 性,建设技术标准方面缺少话语权
缺少终端销售网络和充电站运营经验
涉及生产商众多,电池标准难以统一
初期投入成本巨大
推行标准化服务存在难度 管理难度较大
运行简单,成本低廉
利润较低,服务水平较低
很 高, 单 个 换 电 站 2 000 万 元( 不 包 含 地价)
较高,难以利用谷电充电。较利于管 理维护
较低,可实现谷电充电。降低购车成本, 便于统一电池管理、养护和回收
2 商业运行模式
国内充电设施网络还处在建设初期,许多电动汽 车充电站服务都是不面向社会的非商业运营项目,比 如公交集团或者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充电站项 目。政府和企业在当前更多关注的是充电站、充电桩 - 20 -
由于快速充电站的上述缺陷,整体更换电池的“换 电模式”越来越被业界看好。换电模式利用专用的电 池更换设备,将电动汽车耗尽的电池组直接更换为充 电站内已经充满的电池组。整个更换过程数分钟内完 成,而更换下的电池待电网负荷较低时进行统一充电。 换电模式在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延 缓了电池寿命,缓解了电池维护、电池回收、电网 错峰和用地成本等问题。然而推广换电模式的前提是 车用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电池规格、接口标准必须高 度统一 [5]。此外,换电模式的实行意味着需要引入一 整套的电池租赁体系和电池物流网络。事实上,越来 越多的观点认为在近期换电模式将会被整合到充电站 经营体系内,从而出现一种慢充、快充及换电一体化 电动汽车充电站 [6]。换电模式的典型案例包括 Batter Place 公司和以色列和丹麦政府合作的换电站网络项 目。除了油电差价的手段,其盈利更多建立在整合电 池的商业流通及运营,并为消费者提供一整套电池加 电力的综合服务的基础上 。 [7-8]
(5 kW)约 2 万元 和维护难度大
充电站 换电站
大范围集 中式服务
大范围集 中式服务
交通流密集区, 高速公路沿线
10 ~ 30 min
城 市 中 心 区车、 出 租 车 及私家车
公 交 车、 出 租 车 及私家车
较高,单个充电站成 本约 300 ~ 500 万元 ( 不 包 含 地 价),4 慢充、4 快充能力
电动汽车推广中后期
2.1 投资主体
经营管理模式,针对全资充电站、控股充电站和参股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设施的建设以投资主体的不同 充电站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办法。对于规模较大的全
分为政府主导、电力企业主导、石油企业主导和社会 资充电站,可以由电网公司或者石油企业对销售、财
资本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是指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引导 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自主经营和管理,投资方因此可
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 40%,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汽车产 业运营模式研究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研
销国。与此同时,中国约 50‰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却 究的重要领域。英国伦敦交通局(TfL)计划在 2015 年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蕴含的巨大潜在市场为 之前,在大伦敦市针对工作地点、住宅区和大型公共
电力企业和设备供应商参与建设和经营充电站。政府 以充分获得充电站经营利润。此外,投资方也可将充
主导建设和运营模式的本质是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为全 电站资产通过委托管理交由专业经营部门负责并向其
社会提供半公益性质的低价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带有 支付管理费用,或直接将充电站承包给承租人并向其
电力(TEPCO)主导下的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目标明 年在东京建成首批 200 个充电站 [3]。此外,美国能源 部正在加州进行结合充电站合理运行时间、充电费率
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科研规划、产业标准、 和电池成本的研究,旨在寻找到适合当地充电站运行
推广示范和减税补贴方面的扶持政策。在充电设施建 的电池种类、型号和充电站定价系统 [4]。不难发现,
投资主体
投资运营 关系
石油 / 石化企业
电网公司 汽车制造商 / 电池
制造商 全资自营 控股 / 参股 特许经营 /BOT 油电价差模式
盈利模式
电池租赁 整车租赁
综合服务
表 2 电动汽车商业运营模式比较
优点
半公益性,价格低
已建成网络优势,丰富运营管 理经验 具有电力资源优势、网络传输 优势和技术标准优势 在换电站模式中,具有一定整 车维护和电池供给优势 自主经营方式,投资方经营利 润实现最大化,便于统一管理 便于融资,扩大经营覆盖范围 进一步垮塌融资和经营覆盖
2011(1)
OVERVIEW 行业观察 Auto Engineer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商业 运营模式初探
刘坚 (英国牛津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摘要:电动汽车产业化长期受到充电设施不足的制约,文章探讨了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充电方式选择和充电网 络商业化运营的问题。通过充电站、充电桩和换电站各自的运营属性特征和优势缺陷比较,对不同时期充电设施 的选择、空间分布、潜在的投资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及盈利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特别讨论了电池更换站的发展 前景和其对未来汽车和能源产业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强调了充电网络运营者在未来电动汽车产业链体系中的重 要地位。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桩;电池更换站;充电网络;商业运营
充电站在具备慢速充电能力的同时,又可提供 快速充电。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需要专门的高功率 直流充电机,其额定功率可高达 200 kW 以上,对一 般装备 40 kW·h 电池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大约在 10 min。在电动汽车市场化初期,大型公共充电站可
以结合现有广泛分布的加油站网络,迅速地开展充电 设施的初期建设,以达到良好的公共示范效果。快速 充电虽然可以满足消费者应急充电的需要,但是对电 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寿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为 减少快速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充电站还需配备谐波处 理等设施,加之充电速度仍有限,充电站需要比传统 加油站更大面积的工作和等候区,这无疑会大大增加 城市充电网络的建设成本。 1.3 换电站
服务效率高
电池成本高,需要电池标准、运营网 络化支持
服务等级进一步提高
需要汽车和电池企业间密切合作
市场分级、合同制,集成电池、 GIS 路网电站信息,服务人性 化,运营收益高
需要整合电网、电池、整车和运营网 络
适合场景 充电设施建设初期
电动汽车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电动汽车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换电模式得到推广 需求密度高地区,城市核心区 需求量较低地区 电动汽车推广中后期 充电站运营初期 公交及出租车等行业用户 中小规模局部示范项目
和换电站之间的充电模式选择。但随着充电市场的扩 大和社会资本的融入,确定一种合理的商业运行模式, 寻找充电设施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和盈利方式将逐渐 成为推进电动汽车商业化的主要课题。电动汽车商业 运营模式比较,如表 2 所示。
第1期
OVERVIEW 行业观察 Auto Engineer
情景组合 政府主导
1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选择
1.1 充电桩 充电桩一般采用额定功率 5 kW 以下的交流充电
模式。一辆电池容量为 40 kW·h 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充 满时间在 8 h 以上。充电桩的硬件和占地成本低,充 电时对现有电网的冲击较小,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 寿命。但是充电桩缓慢的充电过程意味着它只适合面 向用户的停车过程,更适合服务覆盖范围较小的分散 式布局。一般来说,充电桩空间布局的重点应在有一 定规模的小区地下车库、大型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商业 中心停车场等拥有大批用户集中停车的场合。未来电 动汽车充电应主要由分布在住宅和工作区域的充电桩 完成。因其停车充电服务特性和较小服务半径,充电 桩的建设应注重参考本地用户的出行特征并建立在一 定分布密度的基础上。 1.2 充电站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s
Abstrac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been restricted by the insufficiency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charging networks. By comparing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charging station, charging post and battery swap station,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selection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distribution, potential investment parts, operation bodies and profit mode.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battery swap station as well as its potential influence on future vehicles and energy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charging network operators in the EV industrial chai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Charging posts; Battery swap stations; Charging network; Business 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