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范文3篇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范文3篇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范文3篇范文一:一、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保障游泳池的卫生与安全,提供一个清洁、健康的游泳环境。

2. 卫生管理责任2.1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负责监督和执行游泳池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游泳池的水质安全合格。

2.2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游泳池的卫生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并保持卫生记录。

3. 游泳池水质管理3.1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包括测定水温、PH 值、余氯、总碱度等指标,确保水质达到相关要求。

3.2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确保水质安全合格。

4. 游泳池卫生设施4.1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确保游泳池附属设施的卫生状况良好,包括更衣室、淋浴间、洗手间等。

4.2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游泳池附属设施,保持其清洁卫生。

5. 游泳池卫生常规工作5.1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游泳池边缘、水面和池底。

5.2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定期清理和更换过滤器、泳池水泵等设备。

5.3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游泳池的水循环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6. 事故应急处理6.1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制定游泳池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6.2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及时报告游泳池事故,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置。

7. 违规处理游泳池管理人员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知、警告、暂停使用等。

范文二:一、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游泳池卫生管理,确保游泳池的水质清洁、安全,保障游泳者的健康。

2. 游泳池卫生管理人员2.1 游泳池卫生管理人员应持有相关证书,并接受卫生管理培训。

2.2 游泳池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3. 游泳池水质管理3.1 游泳池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测定PH值、余氯、总碱度等指标,确保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3.2 游泳池卫生管理人员应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补加消毒剂、调整水循环系统等。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规范游泳池卫生管理,确保游泳池和水质安全,保障游客的健康安全,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规定(一)游泳池水质安全1. 严格执行《卫生安全管理条例》,游泳池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放使用。

2. 游泳池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持有效的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3. 建立游泳池水质检测制度,每日定时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对水质超标或有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 定期清洁游泳池和池边设施,保持游泳池周边环境整洁,防止杂物进入水中。

5. 设立专门的水质处理设备,确保游泳池水质清洁、无菌,并定时维护保养,更换滤芯等。

6. 提供供游客洗浴和冲洗设施,并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卫生。

(二)安全措施1. 游泳池周边设立警示标志,明确游泳池的深浅和禁止事项,并做好警示教育工作,引导游客遵守规定。

2. 设置专门的救生设备和急救设施,且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培训,掌握相应的救援技能。

3. 对游泳池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池壁、池底的平整和无明显伤损,保证游泳池结构安全。

4.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状况时的及时响应和处置能力。

5. 建立游客登记制度,记录游客的基本信息和进出游泳池的时间,为发生意外时的追责和救援提供依据。

6. 加强对游泳池周边环境的管理,保持干净整洁,防止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卫生管理1. 游泳池周边设立洗手间和更衣室,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游泳池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上岗,严禁在游泳池内吸烟和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3. 游泳池提供的浴巾和游泳用具必须经过清洁和消毒,确保游客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4. 游泳池内禁止喂食、吸食有色饮料和饮用含有泡沫的饮品,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5. 游泳池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和安全培训,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和卫生操作规程。

三、安全检查(一)每日对游泳池水质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

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1一、游泳池卫生管理游泳场所的管理: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

相关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

水质的卫生管理。

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

要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

(一)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1)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

游泳场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做好经常性检查、保养和维修并作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发生故障时应有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持良好状态。

(2)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备安全可靠、操作和维修方便;2)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且灵活可调;3)投加系统能自动控制,且安全可靠;4)加氯机至少设置一套备用,加氯机应有压力稳定且不间断的水源,加氯机的运行和停止应与循环水泵的运行和停止设联锁装置。

(二)游泳池水消毒1.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杀菌消毒能力强,并有持续杀菌的功能;(2)对水和环境无污染,不改变池水水质;(3)对人体无刺激或刺激性较小;(4)对建筑结构、设备和管道腐蚀性小。

2. 在有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可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

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还应辅以氯消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续性。

3. 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3~0.5毫克/升计算确定,浸脚消毒池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5~10 毫克/升计算确定,加药时间最好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

游泳场所开放时,要定期测定游泳池水余氯,并做好记录。

有条件的,室内游泳场所开放时,每2小时测一次余氯;室外游泳场所开放时,每小时测一次余氯。

露天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

露天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

露天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第一条:游泳池的开放时间1. 游泳池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10点。

2. 特殊情况下,如天气恶劣或维护工作,游泳池可能会临时关闭,关闭时间会提前通知。

第二条:游泳池的安全管理1. 游泳池内禁止嬉水、打闹、推搡等行为,必须文明游泳。

2. 未满18周岁的儿童必须由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使用游泳池。

3. 不会游泳或者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不适合游泳的人员禁止使用游泳池。

4. 游泳池内必须穿着合适的泳衣,禁止穿着普通衣物或裸泳。

第三条:游泳池的卫生管理1. 游泳池内禁止吸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2. 游泳池周围设置有专门的更衣室和储物柜,游泳者必须在更衣室更衣后才能进入游泳池。

3. 游泳池每日定时清洁消毒,保持水质清澈干净。

第四条:游泳池的设施管理1. 游泳池内设有救生员,游泳者在游泳前必须听从救生员的指示和安排。

2. 游泳池内设置有紧急救援装备,如安全圈、救生筏等,游泳者在紧急情况下必须冷静使用。

3. 游泳池周围设置有标示牌,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文明使用游泳池。

第五条:游泳池的管理制度1. 游泳者进入游泳池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游泳池。

2. 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如有不适,必须立即停止游泳并向救生员求助。

3. 游泳者必须遵守游泳池的各项规定,如有违反者将被劝阻或请出游泳池。

第六条:违规行为处理1. 如发现游泳者有辱骂、打架或其他不文明行为,游泳池有权制止并请出游泳池。

2. 如游泳者违反规定导致他人受伤或财产损失,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其他规定1. 游泳池内禁止携带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

2. 游泳池内禁止携带大型充气玩具或其他占用过多空间的物品。

3. 游泳池内禁止饮酒、吸毒等行为。

以上就是露天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广大游泳者遵守游泳池规定,文明、安全地使用游泳池。

祝大家在游泳池畅游愉快!。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广大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游泳池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游泳池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室内游泳池、室外游泳池、公共游泳池等。

第三条游泳池卫生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加强游泳池水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卫生、舒适。

第四条游泳池负责人应对游泳池卫生管理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做好相关培训和考核,确保每项卫生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五条游泳池卫生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和监测记录,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游泳池卫生安全。

第六条游泳池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游泳池卫生、保洁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管理意识和技能,确保游泳池卫生管理工作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第七条游泳池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游泳池卫生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游泳池卫生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游泳池卫生紧急处理和危机管理机制,协助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游泳池安全。

第二章游泳池水质管理第九条游泳池水质管理是游泳池卫生管理的重点工作,游泳池水质应符合《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

第十条游泳池水质应定期监测,包括游泳池水清洁度、PH值、余氯浓度等指标的检测,确保游泳池水质清洁卫生。

第十一条游泳池水质检测结果应做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游泳池水质合格。

第十二条游泳池水质管理应定期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游泳池水质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游泳池水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水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维护,确保游泳池水质安全。

第十四条游泳池水质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游泳池水质监测记录和处理记录,确保游泳池水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五条如发现游泳池水质异常,游泳池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暂停游泳活动,及时对游泳池水进行处理,确保游泳者的健康安全。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游泳池是人们进行娱乐、健身和放松的重要场所,保证游泳池的卫生安全对于保护大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游泳池的水质清洁、设施卫生以及游泳者的安全。

一、水质管理1. 水质检测:每天对游泳池水进行多次监测,确保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检测项目包括余氯、PH值、浑浊度等。

2. 处理污染:如发现游泳池水出现异常,如浑浊、异味等,应立即对池水进行检测和处理,并禁止游泳者入池。

3. 消毒措施:定期对游泳池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游泳池应配备专业消毒设备,并按照规定的消毒剂浓度进行消毒。

4. 水质记录:对每次检测的水质指标进行记录,包括检测时间、结果和处理措施,以备查档。

二、设施卫生1.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游泳池的周边区域和设施,包括游泳池边缘、滑梯、扶手等。

2. 水面杂物清除:每天清除游泳池水面的杂物,如落叶、昆虫等。

3. 水下杂物清除:定期清洁游泳池底部,清除池底的泥沙和杂物。

4. 设施维修:如发现游泳池设施有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三、安全管理1. 安全警示标识:游泳池周围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禁止跳水”、“请勿随地小便”等,提醒游客保持秩序。

2. 秩序维护:游泳池管理员应维持游泳池秩序,禁止游泳者打闹、奔跑等不安全行为。

3. 急救措施:配备专业的急救设备和医务人员,确保游泳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4. 安全演练:定期进行游泳池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人员培训1. 培训课程:游泳池管理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急救知识、水质检测技能和设施维护技能等。

2. 岗前培训:新任游泳池管理员上岗前,应接受系统培训并通过考核。

3.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游泳池管理员进行进修和培训,提高其工作素质和专业水平。

五、投诉处理1. 投诉受理:设立专门的投诉受理部门,及时受理并处理游泳池相关投诉。

2. 处理流程:对接收到的投诉进行核实、调查,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和反馈。

游泳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确保游泳池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适用于所有游泳池公共场所的管理和运营。

卫生管理职责游泳池经营者应负责以下卫生管理职责:1. 定期清洁和消毒游泳池的水面和周边设施。

2. 检查和维护游泳池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提供充足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淋浴间和更衣室,并保持其清洁和良好运作。

4. 检查并清理污水处理系统,确保运行正常。

5. 定期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技能。

游泳者卫生要求为了维护公共卫生,游泳者应遵守以下要求:1. 必须在入水前进行淋浴,并确保身体清洁。

2. 不得在游泳池内排泄体液。

3. 不得携带宠物或食物进入游泳池区域。

4. 使用合适的泳具和贴身游泳服,以确保个人卫生。

5. 遵守游泳池规则和员工的指示。

卫生检查和整改卫生管理部门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1. 卫生检查将包括水质和设施的检查。

2. 如发现卫生问题,游泳池经营者必须立即进行整改,并报告整改情况。

3. 卫生管理部门将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达到标准要求。

处罚规定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游泳池公共场所经营者或游泳者,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 警告:口头或书面警告,要求立即整改。

2. 罚款:根据违规情况,对经营者或游泳者处以适当的罚款。

3. 暂停经营资格:对严重违规的经营者,暂停其经营资格一段时间。

4. 法律追责:对严重违规情况,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游泳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涵盖了卫生管理职责、游泳者卫生要求、卫生检查和整改以及处罚规定。

通过遵守本制度,我们将为游泳者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游泳池水质的安全和游泳者的健康,提高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游泳池及其周边设施的管理,包括室内游泳池、室外游泳池、水上乐园等。

第三条游泳池经营者有责任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游泳池的卫生情况负有全部责任。

第四条游泳池卫生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力求卫生管理的全覆盖和全程控制。

第五条游泳池卫生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标准等要求,确保卫生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六条游泳池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由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1. 制定游泳池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经营者和职工进行培训。

2. 监督游泳池设施和水质,确保达到国家和地方的卫生要求。

3. 定期进行池水质量的检测,对游泳池水进行处理和消毒。

4. 确保游泳池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包括公共卫生间、更衣室、走廊等。

5. 整理和分析游泳池卫生管理的数据,并向经营者报告。

第八条游泳池经营者有责任提供足够的经费和物质条件,支持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三章游泳池设施卫生管理第九条游泳池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进行清洁,确保池边及池底的干净。

第十条游泳池设施应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和消毒,确保设施的卫生状况。

第十一条游泳池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游泳池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游泳池设施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岗位证书,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第四章池水卫生管理第十四条游泳池水应保持清澈透明,不得出现浑浊、发黄等异常情况。

第十五条游泳池水应定期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水质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第十六条游泳池水应定期进行处理和消毒,确保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消除。

第十七条游泳池水的处理和消毒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技术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池卫生管理
游泳场所的管理∶定期进行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

相关管理人员要经常
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

水质的卫生管理。

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
浮物。

要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

(—)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
(1).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

游泳场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应保持
齐全完好,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做好经常性检查、保养和维修并作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发生故障
时应有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持良好状态。

(2).循环争水和消毒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安全可靠、操作和维修方便;
2)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且灵活可调;
3)投加系统能自动控制,且安全可靠;
4)加氯机至少设置一套备用,加氯机应有压力稳定且不间断的水源,加氯机的运行和停止应与循环水泵的运行和
停止设联锁装置。

(二)游泳池水消毒
1.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杀菌消毒能力强,并有持续杀菌的功能;
(2)对水和环境无污染,不改变池水水质;
(3)对人体无刺激或刺激性较小;
(4)对建筑结构、设备和管道腐蚀性小。

2在有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可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

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还应辅以氯消
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续性。

3.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3~0.5毫克/升计算确定,浸脚消
毒池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5~10毫克/升计算确定,加药时间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

游泳场所开放
时,要定期测定游泳池水余氯,并做好记录。

有条件的,室内游泳场所开放时,每2小时测一次余氯;室外游泳场
所开放时,每小时测一次余氯。

(三)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应加入除藻剂。

若使用硫酸铜,其加药量不应超过1.0毫克/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