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
《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人体诊疗仪器、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材料等六大领域,其中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检测仪表、变送/调节仪表、伺服执行器等,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包括元器件参数测量仪器、通信测试仪器、电能计量仪表等,科学测试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热分析仪、振动试验机等,人体诊疗仪器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护仪、PCR仪、基因测序仪、磁共振成像MRI、螺旋CT等,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包括集成电路三维封装量测仪器、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
精密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 发展现状。
我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已经初步构建了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研发应用能力、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主的产业布局,涌现出一批上市公司、“小巨人”、“单项冠军”等龙头骨干企业;我省在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2019年全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23.99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29.17亿元,专利授权量约53万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近20家。
(二) 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
2019广东省公考【申论】真题与答案解析(乡镇)

2019 年广东省公考《申论》真题(乡镇)注意事项一、本套申论试题分题本和答题卡两部分,题本提供给定材料和问题,答题卡供作答使用二、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务必填写(涂)在题本和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卡上不准做与答题无关的标记符号。
三、请务必使用答题卡上要求的书写工具作答,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严禁折叠答题卡。
四、本套申论试题共有5 个问题,作答总时限为120 分钟。
【所有作答必须按题号顺序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否则无效】问题及作答要求问题一:请你根据材料1-2 ,列出本次观摩会A 镇需完成的前期准备工作。
(15 分)要求:考虑全面,安排合理;符合实际,表达清晰;篇幅不超过200 字。
问题二:根据材料3,你认为此次村党组织后备干部培训应该注重哪些能力素质的提升。
请简要说明。
(15 分)要求:考虑全面,符合实际,表达清晰;篇幅不超过200 字。
问题三:为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请您根据材料4,拟一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入户宣讲提纲。
(20 分)要求:符合实际,合理有效,逻辑清晰;篇幅不超过200 字。
问题四:请你根据材料5,提出具体得的措施,以妥善处理该起矛盾纠纷、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25 分)要求:措施合理,处理得当,考虑全面;篇幅不超过300 字。
问题五:请你根据材料6 ,为园中村如何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提出建议。
(25分)要求:考虑全面,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篇幅不超过300 字给定材料材料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广东省提出了3 年取得重大进展、5 年见到显著成效、10 年实现根本改变的目标,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全国首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A 镇地处广东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呈典型的高寒山区气候,农业以茶叶种植为主,是有名的革命老区。
全镇总面积255.8 平方公里,下辖25 个村1 个社区,总人口67536 人,其中农业人口64231 人。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附件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一)发展现状。
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主要包括数字创意技术和装备、内容制作、创意设计服务、融合发展四大业态。
我省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游戏、动漫、电竞居全国首位,直播、短视频、数字音乐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其中,游戏约**亿元,占全国的**%;动漫约**亿元,占全国的**%;电竞约**亿元,占全国的**%;工业设计服务约**亿元,占全国的**。
拥有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两大全球游戏巨头和腾讯动漫、奥飞娱乐等动漫领军企业,孵化培育了虎牙、YY、斗鱼三大知名直播平台,酷狗音乐等6家数字音乐平台入选全国前十。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原创生态有待完善,内容原创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原创品牌和精品IP(知识财产)。
二是数字建模、交互引擎、后期特效系统等开发工具、基础软件对外依赖程度高,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
三是原创人才、复合人才短缺,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人才流失压力大。
(三)优势与挑战。
我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初步形成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各环节的产业链,在不少细分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佛山、中山等产业集聚地各具特色;二是数字技术基础扎实,迭代升级快,具有快速渗透和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较强能力;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在快消品、教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培育形成新增长点。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受兄弟省市强有力扶持政策虹吸效应影响,优质资源汇聚能力弱化,竞争优势日益缩小;二是游戏、动漫、电竞发展的舆论引导和行业自律有待加强,缺乏明确稳定的发展预期和有序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数字创意产业出海是发展新趋势,但由于各地文化、政策差异,存在流量渠道竞争激烈、产品研发运营风险高等挑战。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124237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绝密★启用前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地理试卷试卷考试总分:8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65分)1. 如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分布,读图完成(1)~(3)题。
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B.平原C.高原D.盆地2. 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图(左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读图下列小题。
(1)左图昼夜分布图对应右图中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地理坐标是30°S,150°EB.图中A点此时昼短夜长C.图中A点一年有1次阳光直射现象D.左图中此时,孝感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3. 《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出台,提出要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机器人产业是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完成下列小题。
(1)研发、生产机器人的工业属于()A.采掘工业B.传统加工工业C.高新技术产业D.轻工业(2)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对广东省的影响有()①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②降低劳动生产率③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④缓解劳动力过剩的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海南省政府于2019年3月5日对外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是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
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增加汽、柴油销售量B.减轻大气污染C.增加非可再生能源使用D.减少清洁能源使用(2)结合下图分析,若现阶段我国大量利用农产品发酵生产清精,以代替石油作为汽车燃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使全球气温升高C.减轻耕地压力D.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5. 由中国和冰岛共同筹建的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于2018年10月18日正式运行,科考站位于冰岛北部城市阿库雷里的凯尔赫,其地理位置是北纬65.71度、西经17.36度。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单选题1、根据本讲,目前数字平台是以(D)为基础的服务中心。
A、制度B、电商C、网络D、数字技术2、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A)。
A、竞赛B、竞标C、交流D、合作3、根据本讲,(D)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
A、APPB、网络C、平台D、安全4、按照5G国际标准不同版本阶段性特征,(C)聚焦中高速大连接应用,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入。
A、R15版本B、R16版本C、R17版本D、R18版本5、(A)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
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绿色经济6、自(B)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效果持续显现。
A、2013B、2014C、2017D、20187、在(B)落地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
A、贵州B、浙江C、深圳D、上海8、(A)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货币方式,采取一种真实的资产担保加上独立协会治理的新架构、新模式,是双重架构。
A、LibraB、以太坊C、比特币D、摩根币9、根据本讲,(D)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血动脉。
A、数据资源B、数据整合C、数据内容D、数据要素1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B)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A、不相沟通B、不相适应C、不相了解D、不相发展11、(C)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12、(D)是“新基建”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驱动力。
A、5GB、IPv6C、云计算D、大数据13、根据本讲,要利用先进科技推动企业技术、经验、原理等知识的(C)。
A、流程化B、软件化C、智能化D、简便化14、《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当前5G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确立了2021-2023年我国5G发展目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28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28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反映。
省政府办公厅2019年8月30日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2020-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为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强用地保障(一)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园)建设用地纳入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范畴。
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级以上市按照不低于50亩/园的标准一次性安排农业产业园用地指标,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保障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并列入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落实,对未执行到位的市报告省政府并通报全省。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二)采取“点状”供地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园建设。
一是经认定的“点状”用地用于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占用土地,可申请修改规划,使用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确定规划条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建设用地管理。
二是对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区内的生态保留用地,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现用途管理,由项目用地单位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商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并依法办理集体土地流转手续。
广东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

附件7广东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到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5%,基本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
到2025年,广东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数字政府建设创新引领。
到2022年,“数字政府”“管运分离”管理体制运行顺畅,数字化技术在政务领域应用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到2025年,建成上接国家、下联市县、横向到位、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数字政府”。
(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到2022年,在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到2025年,初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数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到2022年,珠三角建成5G 宽带城市群,粤东粤西粤北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高水平全光网省,IPv6基本实现商用,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
到2025年,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四)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到2022年,以5G、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
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6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数字产业整体水平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五)产业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
到2022年,制造业数字化全面展开,形成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医疗、教育、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农业数字化水平大幅跃升。
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得到大幅拓展。
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日期】2006.10.16•【字号】粤产业集群联席办[2006]2号•【施行日期】2006.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的通知(粤产业集群联席办〔2006〕2号)有关市人民政府,有关县(市、区)、镇人民政府,有关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部署,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
根据《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选择标准与推荐评价办法》(试行)(粤经贸技术〔2005〕729号),经专家评审、行业协会论证、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审定,确认广州花都狮岭皮具等21个产业集群为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各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做好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抓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为全省产业集群良性发展树立典范,提供经验。
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升级步伐,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省产业集群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OO六年十月十六日附件: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广州花都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汕头龙湖外砂潮式工艺毛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佛山南海丹灶小五金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南海狮山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惠州惠东女鞋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汕尾海丰公平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东莞虎门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东莞长安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东莞大岭山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南头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沙溪休闲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黄圃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火炬健康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东凤小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江门开平水暖卫浴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江门新会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江门恩平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潮州潮安庵埠食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揭阳榕城制鞋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云浮石材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云浮新兴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提升我省食品饮料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我省食品饮料工业规模化、智能化、安全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带动食品工业化相关产业达到万亿元级规模。
培育和创建一批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服务汇聚配套的食品饮料工业园和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形成4-6个百亿元级食品产业集聚区。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完善我省食品饮料产业结构,推动我省大宗农副食品加工领域持续壮大发展,推动凉茶饮料、酱油等优势领域以及即食食品等潜力新兴领域规模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江门、潮州等地特色食品进一步发展,完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配送等食品饮料配套产业领域。
培育壮大4-5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食品饮料品牌。
(三)研发创新能力增强,智能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健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包装、物流设备研发制造平台和冷冻食品等即食食品产地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四)保障食品安全生产,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完善食品饮料生产及安全的地方团体标准,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绿色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水循环新技术广泛应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五)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食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持续推进广式月饼、凉果、肉制品等“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我省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品牌全球知名度不断提升。
加强宣传我省岭南特色食品文化,培育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为代表的特色美食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食品文化标的、特色工业旅游路线、特色美食文化节等特色美食文化示范项目,再塑岭南特色美食的新风采。
二、重点任务(一)夯实和提升大宗农副食品加工产业。
一是继续做大规模。
充分发挥我省人口、交通优势,依托规模大、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着重发展以粮油加工、饲料加工为重点的大宗农副食品加工业。
提高农副食品产品成品率,进一步提高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推动农副食品产业在东莞、佛山、潮州、茂名进一步集聚,争取2025年我省农副食品产业产值超5千亿元。
二是提升产品品质。
按照“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路径,严把原料标准、质量安全、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以技术和设备提升推广为手段,推广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推进节能节水、精炼榨取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以智能化推动品质优化提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做大做强现有食品饮料优势领域。
一是日用食品。
着重推动我省调味品、水产品、肉制品等食品进一步壮大,促进产品向特色风味、安全、健康等方向发展。
二是休闲和功能食品。
支持烘焙食品、凉果蜜饯、糖果等食品,以及瓶装水、功能饮品、凉茶饮品等向绿色健康饮品发展,注重创造品牌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
三是辅助食品。
加大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食品配料开发和应用,强化安全、标准、规范意识,鼓励企业研发天然食品添加剂,推动我省具有优势的食品饮料领域做大做强。
四是骨干企业。
鼓励我省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食品饮料企业加大投资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自身在优势领域的地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做深做精岭南特色食品饮料领域。
一是深加工。
着力推动茂名、潮州的特色月饼,潮州、东莞道滘的特色休闲食品,广州、东莞的凉茶等特色细分产业发展。
支持广州、中山等地粤式腊味食品向标准化、大众化发展。
支持陈皮、姜糖、橄榄、黄皮等特色凉果产业资源向一、二、三产融合,并向保健、健康饮品等方向融合创新发展。
二是再开发。
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技术与工艺,生产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岭南元素突出的新型特色食品饮料,满足个性化、绿色化和健康的中高端消费需求,培育特色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
三是广宣传。
引导岭南特色食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发“礼盒装”“小手信”试吃装”等多种规格的包装模式,在相应的旅游景点伴生销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牵头,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文化旅游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培育发展潜力新兴食品饮料领域。
一是即食食品。
推进传统主食、中式菜肴、地方特色食品、新兴食品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舌尖上的中国”,真正实现“坐等吃喝”。
二是定制食品。
鼓励食品企业开展定制食品服务。
推动婚丧喜庆等大型活动常用菜肴工业化生产。
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发展广式冷冻食品、西式点心制品、肉制品等速冻快消食品。
在人群相对密集场所推广互联网O2O、中央厨房B2B等营销新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由速冻产品制造者到餐饮工业化的转变升级。
三是特定膳食食品。
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
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
四是宠物食品。
加大对宠物食品开发研究,开发多样化的宠物食品,打造我省在潜力新兴食品饮料领域的比较优势。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牵头,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快发展食品饮料配套产业领域。
以我省先进装备产业为依托,在生产环节,加快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单机多功能设备,大力发展包装印刷、食品改良剂等产业,拓展与食品相关的洗涤剂、消毒剂等领域,提供配套服务。
在检测环节,充分发挥有资质食品检测实验室等机构的作用,重点支持第三方公共检测中心建设。
在流通环节,重点支持冷链物流、智能物流建设,建设集生产、仓储、运输、销售、配送于一体的食品安全温控供应链体系。
加大对“快递小哥”“配送小哥”“司机大佬”的培训,持证上岗,让食品保质、保鲜、保温、及时送到消费者口中。
在营销环节,充分发挥传统线下实体营销手段,实施优势传统产业产品服务网上面对面行动。
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到精准定位客户群体,精准销售,精准宣传食品品牌。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重点工程(一)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工程。
一是以信息化带动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和采购、食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储运、销售、售后等各环节的应用,逐步实现对食品饮料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关键信息的采集、管理,提升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经营成本。
二是用信息化提升食品溯源水平。
鼓励企业建立信息化溯源平台,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放心。
三是引导企业拓展电子商务业务。
鼓励企业电子商务销售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提高产业链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实施“三品”倍增发展工程。
一是以研发促“增品种”。
针对消费需求多样性,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不同品质、不同系列、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食品饮料新产品,丰富市场供给。
二是以安全促“提品质”。
引导食品企业高品质发展,强化包括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餐饮、销售物流等全链条质量安全要求,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监测系统,完善风险控制、安全追溯等工作。
三是以发展促“创品牌”。
在区域品牌方面,利用我省历史、文化和地域资源,打造广东食品工业特色品牌理念、特色品牌文化、特色品牌形象,提升地方品牌和老字号品牌影响力,促进我省食品饮料工业区域品牌建设。
在品牌保护方面,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全媒体的作用,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引导行业组织在行业内宣传食品企业创建品牌、壮大品牌、保护品牌的先进事例;保持对假冒伪类品牌产品的持续打击态势,保护品牌形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实施创新驱动工程。
一是创新能力建设。
鼓励和支持食品饮料企业、科研院校等以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形式建立国家及省级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孵化器等研发机构,加快形成食品饮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扶持食品饮料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及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提高我省食品饮料工业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二是创新生产制造工艺。
引导和支持食品饮料企业,围绕采购、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物流监控等环节,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加快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推进专用设备和检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开发“名、优、特、新”产品。
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完善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试验、检测、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团体标准制修订、品牌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商(协)会牵头研究食品的海外推广国际认证。
四是创新标准引领。
鼓励行业商协学会、科研院所、食品骨干企业等牵头制订高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技术要求的地方食品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用标准引领细分领域食品发展。
结合岭南特色食品,探索制(修)订广式腊味、广式凉果、广式凉茶等特色食品领域的地方团体标准、联盟标准,引导相关领域食品企业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以标准促进我省细分领域食品质量水平领先全国。
(省科技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实施专业园区集聚集约工程。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做到发展“有思路”。
依托资源及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一批专业化水平高、聚集程度明显的食品饮料园区发展格局,推动食品饮料工业的集聚集约发展。
着力支持饮品(佛山三水)、调味品(江门鹤山、佛山、阳江)、烘焙食品(东莞道滘、江门蓬江、开平)、凉茶(广州、深圳、东莞、肇庆)、腊味(黄圃)休闲食品(潮安)、粮油加工(东莞麻涌)、凉果(潮州)、糖果(东莞、潮州、汕头)、农副食品加工(佛山顺德、潮州、茂名)等专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广州、深圳食品饮品总部经济建设。
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企业“引得进”。
鼓励园区探索实施贷款贴息、厂房先租后售、建设标准厂房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