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史自1980年开始改革开放担负了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使命,证券市场开始初步形成。

1872年,由李鸿章发起的“官商督办企业”——轮船招商局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

民国时期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推动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

1918年,经北洋政府批准,成立了“北平证券交易所”,这是全国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证券交易所。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决定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1949 年6 月1 日,经过改造的天津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

1950 年1 月30日,经过改造的北京证券交易所重新开业。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贯彻,天津市证券交易所于1952 年7 月22 日关闭,并被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于1952 年10 月关闭。

1984年11月,飞乐音响公开发行了我国第一只股票,由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开始代理发行,发行市场逐步开始形成。

1986年9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先后办理股票的柜台交易,标志着二级交易市场也开始慢慢形成,是中国证券正规化交易市场的开端。

1988年,上海先后成立海通、万国和振兴等3家证券公司。

1990年11月26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并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成为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1年4月11日,我国另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宣告成立,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营业。

1990年至1991年,相继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标志着我国全国性证券市场的诞生。

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1993年12月29日,《公司法》颁布。

1995年《商业银行法》以及1999年7月《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金融业正式由混业经营进入到分业经营的阶段,四大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开始脱钩。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程及与现状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程及与现状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程及与现状摘要:近30年的证券业的探索与发展,我国证券行业经历了辉煌与低谷,尽管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与困扰,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仍值得瞩目。

关键词:证券业证券公司国债327事件1.新中国证券业的起源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

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

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

中国证券市场上主要是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

中国的证券行业也陷入了停滞阶段。

直到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这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

中国内地证券行业以及证券公司才开始了真正地发展。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2. 中国证券行业发展随着1993年一1998年,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系初步确立,从早期的区域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

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陆续出台。

市场得到较快发展。

但是在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中出现过很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事故,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原因,正如95年的国债327事件正是我国在证券业发展中发生过的一起较为严重的事故。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

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XXX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

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

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

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范。

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北京,我国将一张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

这张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

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建立和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萌芽状态。

1981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标志着证券市场的正式开始。

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内证券市场的建设。

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的主要任务是规范化制度建设和业务发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引入国外的经验和技术,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证券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证券市场逐渐扩大。

第二阶段是市场运作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证券市场进入了较为稳定的运作阶段。

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动逐渐增加。

证券市场成为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同时,证券市场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资金池过大、交易制度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和完善。

例如,在1997年发行了第一支国债,并对券商进行了,引入了更多的外资等。

第三阶段是与发展阶段。

2000年以后,国内证券市场进一步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国家加大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并制定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

同时,证券市场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业务,如股票期权、股指期货等,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国内证券市场还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了对外交流和合作。

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开展了"沪港通"和"深港通"等合作机制,让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可以相互交易股票。

总之,国内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经历了建立和发展、市场运作以及与发展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了市场制度和交易机制,并与国际市场进行了合作,努力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率。

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证券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证券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证券的历史与发展中国证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现代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经济刚刚启动,国有企业开始寻求外部融资渠道。

1981年4月,第一家中国大陆证券公司,中国证券投资公司(简称中国证券)成立,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先驱。

中国证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而国内的证券市场则是在1990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体制的,我国相继设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展了证券交易业务,并逐步完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

1992年,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第一次股票发行,深圳本地煤炭公司股票的上市。

自此以后,中国证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实行了注册制,大量中小企业进入市场。

同时,中国的证券市场逐渐开放给外国投资者,引入了外资,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证券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市场波动剧烈。

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也长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证券虚假陈述等问题。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我国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措施。

2024年,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标志着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

2024年,沪港通和深港通相继启动,实现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

2024年,科创板正式开板,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便利的融资渠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推进,中国证券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我国也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的证券市场。

总的来说,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起步阶段到如今的规模庞大的市场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正朝着更加健康、规范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证券市场知识: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证券市场知识: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证券市场从⽆到有,⾄少需要归功于三点: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社会化⼤⽣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股份制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信⽤制度的发展。

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其进程⼤致可分为五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加速发展阶段。

证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融资证券化,投资者法⼈化,证券品种多样化,融资技术络化,市场中⼼多极化,场所整合全球化,证券市场⼀。

体化,市场监管合作化。

新中国的证券市场⼤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经济体制改⾰前的证券市场,经济体制改⾰后的证券市场。

经济体制改⾰前的证券市场主要围绕两条线索来展开:⼀是新中国成⽴初期鉴于证券市场仍有⼀定的存在基础,先后在接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于1949年6⽉1⽇成⽴了天津证券交易所,1 950年2⽉1⽇成⽴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是鉴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利⽤国债市场筹措了⼀定数量的财政资⾦。

改⾰开放后的证券分为以下时期:探索起步时期(1 978~1990年)。

这⼀阶段证券市场的特征是:第⼀,国库券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品种。

第⼆,股票发⾏和股份制的发展具有⼀定的⾃发性。

第三,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定的波动性。

第四,股票虽公开发⾏,但尚不规范。

初创时期(1,991~1996年)。

以证券交易所成⽴为标志,作为⾦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开始快速发展时期。

这⼀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有以下特征:第⼀,股票市场规模扩⼤,发⾏⽅式多样化。

第⼆,债券市场品种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

第三,建⽴全国性统⼀有序的证券交易所市场。

第四,催⽣和培育⼀⼤批具有⼀定规模和实⼒的证券中⽅机构。

第五,建⽴集中统⼀的证券监管体系。

第六,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规范调整时期(1997~1998年)。

这⼀时期,监管机关将整顿和规范摆在⾸要地位。

主要表现是:第⼀,颁布实施了规范证券市场的⼀系列法律法规。

第⼆,对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为加⼤了查处⼒度。

第三,理顺了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低。”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3 行情牛熊交替史
• 1994.07.29——1994.09.13(沪指) 第三波牛市
2004年1月31日发布的“国 九条”,是中国股市极具里程碑 意义的文献之一。这份全称为《 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 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 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将大 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前所未有 战略高度。“国九条”确立了尊 重市场规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 基本原则。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启 动股权分置改革。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3)监管: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净化”中介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 “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充分 暴露,风险集中爆发,全行业生存与发展遭 遇严峻的挑战。2004年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创 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标准,处置了 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3 行情牛熊交替史
• 1992.11.17——1993.02.16 第二波牛市
市场
上证综指 深成指
涨跌区间 386.85-1558.95 1529.21-3422.22
涨幅 301% 123.8%
➢ 行情特点 ➢ 邓小平南巡讲话,股市未来怎么发展,“坚决地试”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3 行情牛熊交替史
• 1993.02.16——1994.07.29 第二次熊市
市场
涨跌区间
跌幅
上证综指
1558– 325
-79%
深成指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

1981年,中国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式开启。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证券市场逐渐扩大,并引入了外资。

198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化改革。

然而,在这一时期,证券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交易活跃度有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990年代初期,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了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并开始发行国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等金融产品。

1997年,中国首次发行了国内第一只ETF(Exchange Traded Funds)。

2001年,我国股票市场实施了分层制度,设立了创业板,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股票融资。

200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点推出股指期货交易,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起步。

自2006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证券市场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引入外资等。

同时,中国证券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创新发展。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和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逐渐向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波动性增加、市场监管不断加强等。

总的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相信我国证券市场还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目的要求:掌握中国证券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不同阶段。

重点难点:中国新兴证券市场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
1、中国早期的证券市场
注重点:
(1)1872年,由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仿照西方国家的形式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会公开招股,成为中国第一只企业股票。

1894年,清政府开始发行公债;
(2)1916年,汉口成立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这是证券交易所的雏形。

1916年,汉口成立了旧中国的第一家综合性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专营证券业务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在1919年成立。

1920年,经孙中山多方努力,北洋政府批准上海建立了证券物品交易所,后来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交易所。

(3)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应是1949年10月10日发行的“沁源县信用合作社粮食股票”。

1952年,新中国关闭证券交易所;在1949年6月和1950年2月分别在天津和北京成立了新的证券交易所,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服务。

(4)1959年,证券市场在新中国彻底消失。

在1950年至1958年,我国还发行过6次公债,累计发行额折合人民币共计41.95亿元,到1968年全部偿清。

1958年,国家停止了对外借款。

1959年国内政府债券的发行终止。

2、新兴证券市场的产生
注重点:
(1)1981年,重新开始发行国债,中国新兴证券市场开始萌芽;
(2)1983年7月,新中国第一家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问世,并印制了股金证和股东手册。

在它的示范作用下,我国企业界引发了连锁反应;1984年9月,北京市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定期3年的股票。

同年,成都蜀都大厦股份公司的前身“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发行了法人股;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部分公开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规范化的股票,中国新兴证券市场“第一股”正式诞生。

(3)1986年,证券柜台交易正式出现;
(4)1997年10月,第一家证券公司产生;
(5)1990年12月,“两所一网”开业,中国新兴证券市场正式诞生。

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分类启动情况表
思考题:中国新兴证券市场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
自1981年国债发行开始算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已近20年。

以“两网一所”为标志的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成立,迄今也已经10年。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中国证券市场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1、政策导向
关键词:政策导向──是指我国决策层在不同阶段对证券市场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政策取向。

注重点:
(1)试验阶段(1981-1996):中国证券市场只是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个试点,其中经历了早期试验阶段、地方试验阶段和扩大试验阶段;
(2)正式阶段(1997-):中国证券市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发育过程
关键词:发育过程──是指中国证券市场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注重点:一是孕育萌芽阶段(1981-1990)。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地区性小范围试点,进行初建工作。

二是起步建设阶段(1990-1995)。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发展快,问题多,开始加强各种基础建设。

三是加速发展阶段(1996-2000)。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随着证券市场正式地位的确定、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全国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日益紧迫,加大了市场双向扩容的步伐。

四是全面规范阶段(2001-)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由于大量市场问题的暴露和加入WTO,迫使管理层加强市场监管,全面规范市场,防范金融风险。

3、发展周期
关键词:发展周期──是指新兴证券市场必然经历的完整的发展过程。

世界银行高级专家A·W·阿格迈尔在总结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历史后发现,整个股市发展周期一般为五个阶段:萌芽阶段、操纵阶段、投机阶段、巩固或崩溃阶段、成熟阶段。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实际也没有避开这个规律。

萌芽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人们对证券了解甚少,投资欲望处于萌芽状态,只有极少数人参与证券投资;上市公司少,市场交易量小,交易不规范;从证券市场获得的股利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

操纵阶段:其特征是参与市场的人数增加,但由于市场规模小,法规不健全,导致少数人能经常性地操纵市场,哄抬或压低价格,获取暴利。

投机阶段:其特征是企业对直接融资好处的认识导致市场扩容加剧,而投机者获得暴利的示范作用也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市场,希望通过投机获取暴利,从而使投机成为主流。

巩固或崩溃阶段阶段:其特征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证券价格的持续攀升使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随时可能出现剧烈波动,造成投资者的重大损失。

如果有合适的投资政策迅速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市场会逐步稳定并走向成熟;如果因补救不当或不及时而出现股灾,市场可能会走向崩溃。

成熟阶段:其特征是市场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好,交易量更稳定,投资者更成熟。

证券价格的波动有限,主要是反映经济周期和企业经营的波动。

(1)萌芽阶段:1996年初以前,中国证券市场就处于萌芽阶段,上市公司少,市场交易量小,黑市交易火爆,证券暴利明显。

(2)操纵阶段:1996年初至1999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属于操纵阶段,证券市场的赚钱效应导致全国出现“炒股热”,大量投资者涌入市场,少数大户和机构利用资金及消息的优势操纵市场、疯狂炒作、控盘造市。

(3)投机阶段:1999年下半年-2001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进入投机阶段,政府以政策发动上涨行情和鼓动投资者大量入市,同时大规模增加证券发行量,“政策市”的强烈刺激以及上市公司为“圈钱”大量弄虚作假和庄家疯狂操纵价格的行为导致市场投机之风盛行,市场平均市盈率高达60倍以上,风险极大。

(4)巩固或崩溃阶段: 200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进入巩固阶段。

由于管理层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打击过度投机,防范市场风险,防止了市场崩溃的出现,使之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平均换手率开始下降,市场价格的波动也有所减小,市场的规范化得到加强。

这个阶段将持续3-5年时间,也可能延长至6-8年。

(5)成熟阶段: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证券市场的真正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市场规模和容量的扩大、市场的规范化、机构投资者的培育等等都还有许多工作要作,而这些都是市场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4、运行特征
关键词:运行特征──是指中国证券市场指数运行方式的阶段性特点。

(1)1990年12月-1993年2月的猴市,特点是上窜下跳,急上急下。

主要原因一是证券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需求大于供给;二是监督管理落后,跟不上证券市场的发展;三是经济过热,证券市场也受了感染。

(2)1993年3月-1996年1月的熊市,特点是长期下跌,涨少跌多。

主要原因一是证券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供给大于需求;二是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股票出现贬值;三是宏观调控加强,经济持续降温。

(3)1996年2月-1997年5月的牛市,特点是持续上涨,涨多跌少。

主要原因一是通货膨胀大幅回落;二是银行利率不断调低;三是香港面临回归祖国。

(4)1997年6月-1999年4月的调整市,特点是小幅振荡,涨跌有限。

主要原因一是采取政策措施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和规范;二是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三是世界金融危机影响。

(5)1999年5月-2001年5月的恢复市,特点是持续缓步扬升,不断创出新高。

主要原因一是多次下调银行利率,累积效应出现;二是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社会投资需求产生;三是国企脱困任务紧迫,政府采取双向扩容的政策推动股价指数走高。

(6)2001年6月开始的的转型市,特点是股价指数通过上下振荡重新寻找价格中枢和确定运行方式。

主要原因一是一系列上市公司欺诈案导致信用危机;二是一系列操纵股票价格、过度投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揭露;三是一系列股市政策的失误;四是一系列关于股市评价的争论及市场反映的影响。

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政策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