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心理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_毙考题_0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_毙考题_0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二、视觉1、视觉刺激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在5 1014~5 1015Hz,波长在380~780nm之间。

光的特性决定了人的视觉特性。

2、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折光机制: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有屈光作用;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中间为瞳孔,调节瞳孔的大小;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眼球内容物有晶体、房水和玻璃体,都有屈光介质,加上角膜构成屈光系统。

感觉机制:视网膜的外层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第二层是双极细胞及其他细胞,内层是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细胞,没有杆体细胞,是对光敏感的区域。

在离开中央窝16~200处杆体细胞多,边缘处锥体细胞少。

中央窝附近的盲点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组成的视神经。

杆体细胞感受明暗,昏暗条件下发挥作用;锥体细胞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是昼视器官。

光刺激下形成视觉色素,感受细胞因之释放神经冲动。

传导机制:电信号从感受器产生后,沿着视神经传至大脑。

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

第一级是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传至丘脑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布鲁德曼17区。

传导过程中出现聚合和侧抑制作用。

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为视觉信号初步分析区。

相邻脑区进一步加工。

视觉感受野。

神经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视网膜上具有某种特征性的刺激物做出反应,这叫特征觉察器,保证了机体对环境中的视觉信息做出选择性反应。

反馈调节:感受器输入的外界信息经头脑加工,将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视觉器官的活动,使视觉器官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

视觉症状的心理学分析

视觉症状的心理学分析

视觉症状的心理学分析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有时我们的视觉系统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如光斑、扭曲、模糊等。

这些视觉症状可能是由心理学因素引起的,下面我们将对这些视觉症状进行心理学分析。

一、光斑光斑是指在视野中出现微小的光点或闪光。

这种症状可能是由注意力分散或焦虑情绪引起的。

注意力分散可能让我们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光线变化,而焦虑情绪则会导致我们对任何微小的感知进行过度的关注。

研究发现,当我们处于紧张状态或面临压力时,光斑的出现率会显著增加。

因此,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对缓解光斑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二、扭曲扭曲是指图像或物体在我们的视野中出现弯曲或变形的感觉。

这种症状通常与视幻觉有关,即我们的大脑对图像进行了错误的解读。

研究表明,焦虑和紧张情绪可以引起大脑信息加工方式的改变,从而导致扭曲现象的出现。

此外,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也可能与扭曲有关。

因此,对于频繁出现扭曲症状的人群,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三、模糊模糊是指物体或图像在看起来不够清晰、不够锐利。

这种症状可能是由焦虑、疲劳或抑郁引起的。

焦虑可以导致我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对细节的敏感程度;疲劳会使我们的视觉系统处于低效状态,无法有效处理光线的传递;抑郁可能导致对世界的感知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对缓解模糊症状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视觉症状的出现往往有心理学因素的参与。

焦虑、疲劳和抑郁等情绪可以改变我们对图像和物体的感知,从而导致光斑、扭曲和模糊等症状的出现。

因此,通过减轻焦虑、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缓解这些视觉症状。

同时,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心理学医生,以便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治疗。

视觉心理学

视觉心理学

视觉心理学视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理解和处理信息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大脑在接收视觉刺激时是如何进行处理的,以及这些处理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视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之一,我们大部分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

因此,通过研究视觉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视觉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类是如何从外部世界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解释的。

视觉感知不仅涉及到对物体形状、颜色和运动的感知,还包括对深度、大小和距离等空间属性的感知。

通过不同的视觉线索,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环境中的事物,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视错觉视错觉是视觉心理学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它指的是当外部刺激与我们的视觉系统产生冲突时,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出现偏差或误解。

视错觉可以揭示出人类视觉系统运作的一些特殊规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是如何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编码的。

视知觉视知觉是视觉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于人类是如何把视觉信息转化为对物体、场景和情境的认知。

视知觉考虑到了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对视觉信息处理的影响,是视觉心理学中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

视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是指我们在处理视觉信息时,对某些刺激进行选择性关注和加工的能力。

通过视觉注意力的调控,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视觉信息,并更加快速地做出准确的决策。

视觉注意力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认知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还对视觉认知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视觉记忆视觉记忆是指我们对视觉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视觉记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记忆来识别熟悉的人脸、事物或场景。

通过研究视觉记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脑是如何存储和检索视觉信息的机制,以及记忆如何与感知和认知相互作用。

总而言之,视觉心理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刻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视觉系统的各个方面及其与认知和行为的关系。

视觉心理基础

视觉心理基础

[丹麦] 保罗.汉宁森,PH灯具(1931年/1958年)
2.3.3.视觉对比
由于不同的刺激作用或者刺激的先后作用 而形成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同时对比和继 时对比。
请比较画面中的红色块和绿色块,思考两者有怎样的差别?
2.3.4.视觉后象 正后象与负后象
手机视觉区间研究
2.4.视觉心理分析
色彩对比的情感体验
• 从色调上来看,互补色 毗邻, 两色饱和度明显提高,对比 强烈,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 兴奋程度。 • 儿童偏好纯度和明度较高的 色彩,因此在设计也常使用 纯色或补色搭配。
运用互补色的招贴设计 左:《正与反》,右“晴空快车”维利索爵士乐节
左:宜家儿童房设计 右:2005年韩国设计展 儿童语音设备
2.3.视觉心理规律
人能看到的最弱的光是多少光能量子?
不同方向的光射向人眼是同样强度?
为什么会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 看见鬼的现象可以模拟吗? 静止光能看成连续光? 人有夜猫子能力吗?
2.3.1.视觉感受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能力与度量。
光亮度感受范围 视觉 光亮差别感觉阈 光谱波长感受范围 闪光频率感受限度 (10-5—104)x3.1831cd/m2 即ΔI/I:1/70 400—700mm 30-60Hz
在一个分子上,它不能变平。
• 支撑曲线刚好与稳定曲线相反,如果你在这种曲线顶部放些东西,就 会觉得它在支撑负载。
休闲椅 柯布西埃 中性曲线 稳定曲线 支撑曲线
GHOST扶手椅 1987 [意]奇尼·波埃利和 Tomu Katayanagi 采用了优美的支撑曲线。
[爱尔兰]艾琳•格蕾, “S”可折叠扶手椅 几段中性曲线接合形成 字母“S”形,分别承 担了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的基本现象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的基本现象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的基本现象3、视觉的基本现象(1)、明度明度指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视亮度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与物体的照度无关。

反射率高显白,反射率低显黑。

正常情况下视觉系统能对光强做出反应的范围是10-6~107烛光\m2,又分为暗视觉范围,中间视觉范围和明视觉范围。

视网膜上杆体细胞分布密集的地方(离中央窝16~20度处),对光明暗感受性高,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

锥体细胞集中的中央窝明度分辨绝对阈限值高。

锥体细胞能吸收可见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但对中央部分(500~625nm)敏感。

杆体细胞也可覆盖所有波长光,但对较短波长更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杆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光照条件下人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2)、颜色颜色三个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色调决定于波长,明度决定于照明强度和反射系数,饱和度决定于灰色及其他颜色。

三维空间的颜色立体说明,从圆周到中心表示饱和度的变化,中心为灰色,圆周上各颜色饱和度高,越往中心颜色越不饱和。

颜色饱和度由圆周向上下方向变化,离黑白两端越近,饱和度越低。

颜色混合:分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色觉缺陷:主要是色弱和色盲。

色弱是刺激光较弱时分辨不出任何颜色,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色觉缺陷。

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全色盲只能看到灰和白,缺乏椎体系统。

局部色盲一般只看见灰、蓝、黄,看不见红和绿。

色觉理论: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感受器,每种只对光谱上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敏感。

对立过程理论:视网膜上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在光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的更高级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视听心理学复习提纲2 (2)

视听心理学复习提纲2 (2)

视听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视觉的双重机能感受外界的光刺激,分辨光刺激的空间和时间特性。

2.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刺激物体的感受能力。

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测量。

3.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是指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差别感觉性、差别感觉阈限人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叫做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阈限是指人所感觉到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

5.浦肯野效应当光照度降低,使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人眼对光波中的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叫做purkinje效应6.Stiles—Crawford效应当光束从瞳孔中央射入眼球和从从眼球两侧的不同距离处射入眼球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不同。

7.明适应和暗适应在光亮环境中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做明适应。

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

8.视觉后象1.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对刺激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象。

后象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中都存在。

2.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3.中等光条件下视觉后象保留的时间大约是0.1秒。

9.闪光融合频率(CFF)闪烁的光刺激,如果达到一定的频率,能引起闪光融合的心里效果,就是闪光融合现象,而刚刚产生闪光融合感觉的闪光频率,叫做闪光融合频率(cff)10.视知觉的重组实验1.视知觉的重组是心理学家在研究直觉是所进行的一种知觉重新组合的实验,简称重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斯卓登(George stratton)设计了一套能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象校正成上下颠倒、左右换位的倒象光学系统,并且自己戴上倒象装置8天,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体验。

2.视觉的重组实验对于从理论上阐明知觉的形成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11.声音的掩蔽现象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12.色彩基调色彩的基调就是指照片色彩的基本色调,也是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它能给人们总的色彩印象。

视觉心理学

视觉心理学

平民——————灰、黑、白
忠奸看黑白,善恶分红蓝
8
10 10 15 15 22 22 170
眼神(约为话 剧眼神的2倍)
手的动作 手的动作 头部(形态) 手势 足球直径 足球直径 人高
45.8
57.3 86.0 85.0 129 126 189 1460
电影院最大视距
演奏、杂技表演技巧运动 体育表演、看手势 舞蹈、芭蕾舞,音乐演出 体育表演 观看足球比赛最远清晰视 距 观看足球比赛最大视距 看人动态极限视距
中国古代与五行相对应的色彩
五方
五季 五色

春 青
西
夏 白

长夏 赤

秋 黑

冬 黄
五行
五味 五脏 五音

酸 肝 宫

苦 心 商

干 脾 角

辛 肺 呈

咸 肾 羽
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空间混合
色彩的抽象联想
抽象联想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白 灰 黑
兴奋、热烈、激情、喜庆、高贵、紧张、奋进 愉快、激情、活跃、热情、精神、活泼、甜美 光明、希望、愉悦、阳和、明朗、动感、欢快 舒适、和平、新鲜、青春、希望、安宁、温和 清爽、开朗、理智、沉静、深远、伤感、寂静 高贵、神秘、豪华、思念、悲哀、温柔、女性
观察内容 建筑物的质感 建筑物的细部 建筑物的主体 建筑物的总体 建筑物的轮廓 建筑物的环境 建筑物的天际线
心理感受 探求感 庇护感 对等感 总体感 全局感 模糊感 距离感
1-20米-探求感
20-30米 庇护感
30-100米 对等感
100-300米 总体感
600——1200米 全局感

视觉心理学基础(精品)

视觉心理学基础(精品)

第二章视觉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视觉心理学基础自然科学依赖于知觉,没有知觉一切科学发现无从谈起。

但是直到今天,知觉本身还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引起普遍好奇。

只是到了近期,科学探索才向内转移,指向人类自身。

视觉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觉。

对人类视觉的研究,始于对光的研究,因为要看见东西,就需要光。

迪卡尔、牛顿、胡金斯等人在研究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在人类视觉系统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指出暗室装置可用于作画,17世纪迪卡尔成功地看见了动物视网膜上的映像。

从此,人们开始了对人类视觉系统生理与心理的研究。

以德国科学家冯特在莱锡比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科学心理学才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心理学内部却是派别林立,纷争不断。

仅视觉心理学而言,就有五大学派。

要将视觉心理学应用到计算机视觉中,先必须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对视觉心理学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梳理,找出有利于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的视觉心理学结论。

本章首先简单介绍人类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结论,然后重点介绍本文要用到的视觉心理学结论。

2.1 人类视觉系统生理基础人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已经进化到比较完美的阶段。

随着人类对自身视觉系统的研究逐步深入,无论是从初级视皮层到高级视觉区域,还是从知识的记忆到与视觉功能相关的脑功能等,都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神经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研究表明,视觉信息在大脑中按照一定的通路进行传递。

首先,视网膜细胞接受外界信息的信号,其中,柱状细胞主要感应光照条件的变化,而锥状细胞则主要接受信号的颜色变化。

视网膜有两类神经节细胞:M和P细胞,其中,M细胞的感应域范围较大,主要接受轮廓和形状等信息,而P细胞的感应域较小,主要接受颜色和细节信息。

之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视交叉和视束传到中枢的侧膝体。

最后,信息到达大脑的皮层细胞。

在大脑主皮层内,视觉信息是按照视皮层简单细胞(Simple cell)→复杂细胞(Complex cell)→超复杂细胞(Hypercomplex cell)→更高级的超复杂细胞(High-order hypercomplex cell)这样一个序列,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14第二章 视觉心理学基础15级分级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视知觉?视觉器官——眼睛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并由大脑对这些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

人类通过眼睛感知世界的过程叫做视知觉2.什么是视觉心理学?视觉心理学是建立在生物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视知觉的心理过程,探索人类“看”的过程中如何积极主动地、有选择性、创造性的进行思维的规律。

观看的活动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主体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人的视觉心理有哪些特征?(1)把握基本特征——形状人类具有透过少数几个突出的知觉特征见出事物全貌的能力。

形状是视觉把握事物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它是事物的外部表象,也是我们视觉器官最容易把握的。

(2)以往经验的作用新的知觉经验,总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过去的一些记忆痕迹总是在互相类似的基础上对新的视觉经验进行干扰。

新的知觉经验与过去的形状记忆痕迹相联系,过去的记忆痕迹在相互类似的基础上对新的视觉经验进行干扰。

在知觉模糊的形状时,还受语言提示的影响。

个人的强烈需求也会使记忆痕迹对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

4.什么是格式塔?它的主要理论是什么?格式塔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是一个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珂勒、考夫卡、勒温。

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形式、形状、方式、实质”。

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关于“对物体的知觉是感知元素的组合”的观点。

反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只重视外在的经验完全忽视内在意识”的观点。

知觉是有组织、结构和内在意义的一个整体。

当人看到事物时,无须对组成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别地分析然后再组合成整体的判断,而是能够直接整体把握事物的知觉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更加重视意识的作用,主张知觉高于感觉的总合,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合性。

5.完形法则有哪些?图与底;形的群化与整合;视觉平衡;恒常性6.什么是错觉?错觉的分类有哪些?错视觉是指在视觉感知与客观物理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错视。

错觉不是知觉的错误,而是在正常的知觉下产生出来的视差现象。

分类有:不正确的直线、面积对比、明暗对比、不正确的角度、光效应、不存在的空间、图与底两视图。

7.什么是构图?构图就是指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8.根据镜头与画面距离,有哪些景别分类?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远景:从远处拍摄,着重表现整体环境和气氛为目的的画面,人物和景物只起到点缀作用;(1)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体气势,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

(2)适合表现自然景观和群众活动场面。

全景:是以表现被拍摄主体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为目的的画面。

强调主体与环境的依存性、相关性以及主体在环境中的存在方式。

(1)画面有中心内容;(2)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是表现被摄景物或人物的局部状态、以及被摄主体之间的交流,着重刻画动作或情节,对环境只是象征性的交代。

(1)集中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2)这是最常用的拍摄距离,既可以使人物交流得到充分展现,又可以把不必要的环境排除在画外。

(3)它最大的优点是长于表现情节。

近景: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或物体的特征为目的的画面。

环境只是作为背景存在,突出的是画面主体。

(1)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风貌,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2)常用来表现物体的局部特征,不利于表现事物周围的环境。

特写:比近景更进一步,通常是表现被拍摄人物或物体的一个局部、一个细节,而忽略全貌。

(1)特写主要用来表现细节,通过细节透视人的内心和事物的本质。

(2)优秀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们作用于读者的心灵,而不是读者的眼睛。

9.摄影角度与镜头语言正面结构的画面呈平行透视特点,效果平静、庄重,适宜表现人物及建筑的对称结构。

表现人物时,由于画面人物与读者面对面,便于两者的交流。

斜面结构的画面呈一定角度的透视特点,富于变化,有利于表现立体和层次。

侧面结构的画面方向性强,有助于突出表现轮廓线条、形体动作特征,最适宜表现剪影效果。

背面结构的画面手法含蓄,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由于没有人物表情的刻画,要注意捕捉典型的动作,达到画简意繁的效果。

10.摄影高度与镜头语言平拍——照片自然平常,画面正规忠实,不易产生变形,但常有平庸之感。

仰拍——低角度拍摄的照片具有高大、挺拔感,有利于强调被摄体的高度,显示雄伟的气魄和夸张的效果。

如果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将更会增加奇特的效果。

俯拍——画面深远辽阔,有利于表现地面上的各种线条图案等细节特征。

俯拍能消去杂乱的背景,代之以草坪、沙滩或人行道,如,停车场上的汽车,弯曲的河床,成行的树丛,一块块的庄稼,曲折的公路环绕着山谷原野都是动人的俯拍题材。

11.构图原则: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色调、背景、抽象与单纯、多样统一:和谐12.构图主要方法:黄金构图法、三角形构图、L形构图、S形构图、C形构图、圆形构图、框架构图、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垂直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水平式构图13.什么是色彩心理?色彩心理是指客观色彩世界引起的主观心理反应。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色感的同时还导致某种情感的心理活动。

14色彩的相关定义光色:物理光学现象,光原色是红绿蓝,混合后为白色,加色混合。

颜料色:显示颜色的物质材料,三原色是红黄青,混合后为黑色,减色混合。

原色:色彩中不能分解的基本色为原色。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后所得的颜色为间色。

复色:两个间色或者一个原色与其他对应的间色混合所得的颜色。

15.色彩的分类无彩色系:黑色、白色、灰色彩色系:可见光谱。

16.色彩的三属性色相:色彩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

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度。

17.色彩的情感:●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远近●色彩的轻重●色彩的膨缩●色彩的兴奋与沉静●色彩的华丽与朴素●色彩的疲劳与舒适●色彩的软硬18.色彩心理与饱和度关系●暖色系列:饱和度越高,温暖程度也越高,饱和度降低,温度降低;●冷色系列:主要受明度影响,明度越高,寒冷感越强。

●无彩色系:白色为冷色,黑色为暖色。

暖色加白变冷;冷色加黑变暖。

夏季:穿白色或浅色服装,因其反光率高,有凉爽感。

冬季:穿深色或黑色服装,因其反射率低,吸收率高,有暖感。

19.冷暖色的属性●暖色有光明、热恋、流动、膨胀、刺激的意象,即暖色使人兴奋,但容易使人感到疲惫和烦躁不安;●冷色有冷静、稳定、理智、收缩的意象,但灰暗的冷色容易使人感到沉重、阴森、忧郁;只有清淡明快的色调才能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20.冷暖色有不同收缩放大效果的生理学解释: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水晶体时,聚焦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的差别。

长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确,因此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扩张性;短波长的冷色影像就比较清晰,似乎具有收缩性。

21.什么是光渗现象?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如通电发亮的电灯钨丝比通电前粗些,生理物理学称为“光滲”现象。

22.色彩远近的心理学现象与生理学解释:明度高暖色感觉近,明度低冷色感觉远;暖色系列一般为前进色,冷色系列为后退色;原因:眼睛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象;波长短的冷色如蓝色、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

因此暖色好像在前进,冷色好像在后退。

23.不同色彩的象征红色是火的色彩,意味着热情奔放。

红刚巧又是血的颜色,因而又表示爱国精神或者革命;在西方,据说耶稣的血是葡萄酒色,所以红又表示圣餐和祭奠;红色又因其意味着危险,而被用作交通信号的停止色,消防车色等;深红色意味着嫉妒或暴虐,被认为是恶魔的象征,而粉红色则象征健康、梦想、幸福和含蓄。

黄色是阳光的象征,具有光明、希望的含义,给人辉煌、灿烂、柔和、崇高、神秘感。

在中国古代被定为帝王用色,一般人不许使用。

在古代罗马也被当着高贵的色,而基督教却作为犹太衣服的色,因而在欧美被看作是最下等的色,起初把恶徒叫做“黄狗”,后来又轻蔑地把胆小鬼和庸俗恶劣的新闻称为“黄色的”。

绿色是大自然草本的颜色,所以意味着自然和生长,同时也是未成熟人的象征。

在西方,绿色意味着嫉妒和恶魔。

所谓“嫩手”是指工作缺乏经验的人。

此外,绿色一般还用来象征和平与安全。

蓝色是幸福色,表示希望。

在西方,蓝色表示贵族,一提到蓝的血,就意味着名门血统,所以蓝色是身份的象征。

但是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词,“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音乐”。

在日本,用蓝色来表示青年,青春或少年等刚走上生活道路的一代人。

紫色是高贵庄重的色。

在过去的中国和日本,作为表示等级的服色,紫色是最高级的。

至今在仪式方面仍采用紫幕和方绸巾。

在古希腊时代,紫色作为国王的服装色使用。

白色意味着纯粹和洁白,表示和平与神圣。

日本的老道和和尚都穿着白衣服。

作为等级的标志,白是天子白服色。

中国和印度的所谓白象和白牛,都是吉祥和神圣的象征。

所谓“弄清黑白”,就是指要判明是非善恶,所以白还意味着洁白善良;还有,白还是沉默的反义词,从前古文中的“说”就写成“白”、“自白”、“白书”等说法都是由此引出来的。

黑是不吉利色,意味着不好,表示黑暗与地狱,象“黑名单”。

在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方位色,即东是蓝,南是红,中央是黄,西是白,北是黑。

在西方,基督教的祭日也用黑色表示。

红与绿象征圣诞节祭,黄和紫象征复活节祭,茶色是感恩节祭。

24.具体联想与抽象联想具体联系,由色彩的刺激而联想到某些具体的事物。

抽象联想,由色彩感觉所引起的情感和意象的联想25.什么是视觉后像?26.视觉的同时对比:红和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和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

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

在一定的对比条件下,本来发绿的色也许看上去就带蓝味了,而一个灰色,靠近橙色就带蓝味,靠近蓝色就带褐味;靠近白色显得重,靠近黑色显得亮,这种色彩的同时作用,影响着一切色彩对比效果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27.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一)当明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明亮,黯淡的颜色显得更黯淡。

(二)当色相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将自己的补色残相推向对方。

(三)当互补色作为同时对比的因素时,由于受对比效果的影响,双方都展示出鲜艳饱和的色彩。

(四)当纯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饱和度高的颜色将更加鲜艳夺目,饱和度低的颜色则相对黯淡失色。

(五)当冷暖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冷色让人感到非常冷峻消极,暖色令人觉得极为热烈生动。

(六)当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颜色进行同时对比时,有彩色系的色觉稳定,无彩色系的颜色则明显倾向有彩色系的补色残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