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w
曹操真正的陵墓

曹操真正的陵墓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12公里处。
下面整理了曹操真正的陵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距河南安阳市中心18公里),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
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
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一带,曹操墓引发了当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记载,1922年河北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
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
之后,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
曹操陵墓特色曹操的丧葬比较简单,却在历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
因为简单,使之在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
中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
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虽然墓主生前很郁闷,但陵墓还是颇壮观。
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
汉代一个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
魏武王曹操墓葬

核心提示魏武王曹操墓葬何处,一直是中国文物考古之谜。
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京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这座墓葬是怎样被发现的?墓主人又是如何确定的?抢救性考古的意外发现墓葬占地约740平方米,出土器物250余件据出席发布会的专家、学者介绍,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
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发掘发现,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虽被多次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葬品。
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
器类主要有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枕、刻铭石牌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
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
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
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
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咸阳令”、“纪梁”、“侍郎”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
六大依据锁定墓主人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墓室或藏曹操遗骨有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次论证,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
关于“曹操墓”热议的述评

关于“曹操墓”热议的述评日期:2010-01-24 作者:吴金华来源:文汇报自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二号墓为“曹操墓”以来,关于曹操墓的热议,引发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老话题。
新话题的核心是,新发现的“曹操墓”是否可信?质疑者不仅对该墓出土的实物提出多种疑问,还对墓主的鉴定提出了新见。
就墓主而言,有人怀疑是夏侯惇,有人推测为常林,有人考虑到冉闵,有人还提出了姚襄。
就实物而言,有人说西高穴“曹操墓”的疑点之一,就是墓中还没有发现“金缕玉衣”之类的过硬证据;有人说,“曹操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之所以可疑,是因为曹操不是“格虎”英雄,“常所用”三字从来没有人用过,等等。
老话题的核心是,曹操墓究竟在哪里?它是在靠近古邺城一带的“七十二疑冢”之内,还是在其它什么地方,例如铜雀台下,漳河底下,许昌城外,亳县“曹氏孤堆”等等。
此外,早先出土于西高穴村的鲁潜墓志,作为确认“曹操墓”位置的旁证,其物是否可信,其文如何解读,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上述热议的出现,在客观上对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有关研究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促进考古学研究的深入也不无积极意义。
因此,在“曹操墓”的讨论成为跨年度热点的今天,本文将热议的内容择要归纳成十来个议题并略加述评,希望能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研究做一点铺垫。
一、“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质疑西高穴二号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是河南考古专家确认该墓为“曹操墓”的直接证据之一。
然而,牌文所有语词都受到一部分公众不同程度的质疑。
有人说,“魏武王”这种称谓值得怀疑,因为曹操生前没有称帝,那时还是汉献帝在位,汉献帝不可能那么快就谥他为“魏武王”;而且,史料中也没出现过“魏武王”这样的表述。
有人说,“常所用”这样的词语,传世文献中也没有见过。
有人说,据文献记载,曹操虽然曾经打猎射雉,但并不是“格虎”英雄,等等。
总而言之,关于石牌的真伪问题,还值得考究。
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却争议不断

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却争议不断曹操作为三国时的⼀代枭雄,千百年来,他的坟墓也⼀直被⼈惦记,却从未被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是盗墓界的⿐祖,他建⽴了历史上第⼀个也是唯⼀⼀个官⽅盗墓机构,善于盗墓的他⾃然更是善于防盗,他死前告诉部下,他的坟墓要深埋,⽽且不放⾦银珠宝,此外,他还设⽴了七⼗⼆个疑冢⽤来疑惑他⼈,⼀直以来,曹操的坟墓不断被发现,但⼤多都是他设⽴的疑冢,真的陵墓从未被发现,也也成为了⼀个迷,然⽽近⼏年来在河南发掘的⼀座古墓,在专家精⼼的考察和研究之下,终于确定此墓就是曹操的陵墓。
2009年的⼗⼆⽉⼆⼗七⽇,河南省⽂物局公布了挖掘安阳市安丰乡的西⾼墓⽳的重⼤发现,并确认这座墓就是曹操墓,这座古墓是在2008年的⼗⼆⽉开始挖掘的,之所以要挖掘是因为这座古墓已经多次被盗,损坏⼗分严重,墓中出⼟了200多件器物,墓室中有⼈头⾻,肢⾻等遗⾻,初步鉴定师⼀男两⼥,男性的年龄⼤概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年龄吻合,根据多⽅认证,专家确定这座墓室东汉晚期的墓⽳,是魏武王曹操的陵墓,并为此给了六个依据。
⼀,曹操死前曾要求,“因⾼⽽基,不封不树”,⽽这座墓长60⽶,墓中没有封⼟,和⽂献中的记载是⼀致的。
⼆,墓葬所在的位置安阳安丰乡是⽂献记载的西门豹祠西原的所在地,所以墓⽳的地理位置是吻合的。
三,墓⽳中的陪葬品和画像都是汉魏年间,年代是相符的。
四,墓⽳中出⼟的器物⽐较少,也符合曹操要求的“⽆藏⾦⽟珍宝”,⼤多数的东西都是曹操平⽣所⽤,和史籍记载吻合,⽐较珍贵的⽟器都是曹操平时所有之物。
五,墓中的⽯碑刻有“魏武王”,这是证明曹操墓最⼤的证据,曹操⽣前被封为“魏公”,后为“魏王”,谥号“武王”,历史上称他为“魏武帝”,⽽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六,墓中的男性遗⾻年龄在60岁左右,曹操死的时候恰巧是66岁,所以遗憾的年龄吻合。
根据这六个依旧,专家断定这就是曹操的墓⽳,但是还是受到了多⽅的质疑,⾄今依旧是争议不断,北京师范⼤学历史学家张国安博⼠认为此墓应该是曹奂⽽不是曹操,此外我还注意到,头条号号主,也是江苏省考古会会员,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六也反对此墓是曹操墓的说法,他认为此墓出⼟的东西没有任何⼀个依据是“唯⼀性”的,就不能认定这是曹操本⼈,⽽且墓中写着“魏武王”更加不符合曹操的⼼理,他不可能这么弄得这么明显,让所有⼈都知道是他的坟墓。
真假曹操墓之二-----未发掘的西高穴一号墓主人是谁

说来说去,鲁潜墓志(墓已毁)只能是寻找曹操墓的一条线索,
有关曹操墓的真伪,恐怕要寄希望于另一座墓葬的发掘结果来确认:
以下是西高穴一号墓的情况
史载,曹操的夫人武宣卞皇后死后合葬曹操的高陵,
由此,发现了“曹操墓”的同时,假如找不到卞氏墓葬或者遗物,说服力真的不够狠,也仅仅只
能视作假说
找了曹操还不算完,还要寻找卞皇后(死时已是太皇太后了),这有劳专家的辛苦了。
我好奇的是:
当年,卞氏是被作了皇帝的孙子以皇家规格下葬的,怎么也不能低于以王礼下葬的曹操的规格。
也就是说,
如果曹操夫妇是同茔异穴合葬,卞氏的墓穴不应该小于曹操墓,
换句话说,太皇太后卞氏不应该下葬于西高穴一号墓。
皇家的规矩大,轻易破坏不得。
假设是伉俪情深,卞氏死后,孙子们打开爷爷的墓门把老奶奶也送进同穴合葬,那么为什么在
西高穴二号墓中没有发现“太皇太后常所用物”
一切似乎都有待于西高穴一号墓的发掘结果。
如果让我预猜结果的话,我猜一号墓是个空墓,总之,那里不会再出现否定“曹操墓”的搅局文物。
真假曹操墓,没有找到更多的证据,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曹操墓的考古学证明

曹操墓的考古学证明西高穴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该墓近年来不断被盗掘,为了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6年12月至2016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已经考古发掘完成的西高穴墓有两座,编号为一号墓和二号墓,二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一号墓考古发掘正在进行之中。
从已经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南北并列的二号墓与一号墓,前者应为主墓。
据目前已经取得的田野考古发现资料,可以确认二号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墓葬。
西高穴二号墓确认为曹操墓的主要考古依据是: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形制规格、遗迹与遗物所反映的墓葬时代、出土“石牌”及其文字内容、人骨遗存鉴定结果、墓葬地望、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遗存的对应关系、其他出土旁证遗物等。
1.西高穴二号墓的形制与规格二号墓为“甲”字形墓,坐西朝东,由墓道、前室、后室和4个侧室构成,属于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
墓道长39.5米、宽9.8米,东西长18米。
墓门宽1.95米,高3.02米,墓门4层,外3层为砖砌,内层为石门。
墓圹平面东边22米、西边19.5米,东西长18米。
墓室有前室与后室,二室平面均为方形,边长约3.8米,四角攒尖顶。
前室与后室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侧室,侧室平面均为长方形。
墓室石板铺地,石板长95厘米、宽90厘米。
4个侧室均置石门。
在西高穴二号墓考古发掘之前,考古发掘的汉代诸侯王墓近50座,其中东汉时代诸侯王墓有7座。
东汉时代的7座诸侯王墓中,有前期2座、中期3座、晚期2座。
考古发现的东汉晚期的诸侯王墓为河北定县北陵头43号墓(东汉中山国中山穆王刘畅墓)、江苏徐州土山墓(东汉晚期某代彭城王或王后墓),二者均由墓道、前室、后室与左右耳室或侧室组成。
晚于东汉时代的三国时代东吴高级贵族墓(或帝王陵墓)考古发现有江苏南京江宁区上坊墓、安徽马鞍山宋山墓(东吴景帝孙休墓)和朱然及家族墓等,其墓葬形制均由墓道、前室、后室及侧室(或耳室)组成,墓内安置石门,墓室地面铺地砖规格大(如安徽马鞍山宋山东吴墓铺地砖、江苏南京上坊东吴墓铺地砖边长50厘米)。
曹操墓

曹操墓简介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临漳县西南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其就是曹操墓[1]。
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6月,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陵墓特色曹操的丧葬比较简单,却在历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
因为简单,使之在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中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
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虽然墓主生前很郁闷,但陵墓还是颇壮观。
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
汉代一个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
曹魏以至两晋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后,帝王厚葬又成了传统,最后一个帝陵修到1915年,这已是民国的第四个年头了。
自古以来厚葬是主流,这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
“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统治者重视丧葬,也不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占有欲望。
曹操虽然引领几位帝王,书写帝王丧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终不能产生更多影响。
而且在厚葬为主的氛围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难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谜,或也与此有关。
许多人不相信,贵如曹操会简单地打发自己。
魏晋的薄葬,与汉末战乱,许多厚葬之墓被盗掘有关,人们希望以薄葬来获得死后的安宁。
这一愿望曹操没能实现,他虽被视为奸雄之首,却未能料到自己简办的丧事会成为光怪陆离的千古之谜,近1800年过去,还吸引着人们注意。
遗址结构曹操高陵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
西高穴2号墓就是曹操墓的铁证

西高穴2号墓就是曹操墓的铁证西高穴2号用墓就是曹操墓的铁证本文关键词:铁证,西高穴,曹操墓西高穴2二号墓就是曹操墓的铁证本文简介:引言2021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安阳市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安阳西高穴2号墓是文献记载中的魏武王曹操之墓,自此引发了文博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参与讨论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可谓考古史上之空前。
从2021年至2021年年底,进行讨论与争论的重点是争论围绕着真假“曹操墓”进行西高穴2号用墓就是曹操墓的铁证本文内容:引言2021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安阳西高穴2号墓是史籍记载中的魏武王曹操历史文献之墓,自此引发了文博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参与讨论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可谓遗存史上之空前。
从2021年至2021年年底,讨论与争论的重点是围绕着真假“曹操墓”进行的,发掘单位和不少学者认为是“真”;而一些“业外人士”则认为有“假”。
至于极个别者如闫沛东,更是造谣诬蔑,唯恐天下不乱。
针对这场争论,不少甚至专家和学者都写了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认定曹操墓。
我也曾经撰文指出:“魏武王”称谓是一般“造假者”不会“假冒”的,也是难以“假冒”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刻有‘魏武王’之称的石牌,是西高穴2号墓为曹操墓的铁证。
尽管曹操墓中中均仍存在一些难题需要继续解决,然而,“不管这些问题今后的最终解决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该墓墓主是曹操这一主要结论”。
2021年,徐光冀先生发表《曹操墓仍切忌定论》一文,文中有两个主要包括观点:一是“赏赐论”,即铭刻“魏武王”的器物,并不为曹操所有,而可能是刘备赏赐给他人的;二是“陪葬说”,即被赏赐者重赏死后将此器物葬入墓中,所以西高穴2号墓可能是曹操高陵的一个陪葬墓。
这两个主要包括观点联系紧密:“赏赐论”是“陪葬说”的“理论依据”;而“陪葬说”则是“赏赐论”的必然归宿。
其实,赵先生的这两个观点,早在2021年11月22日,在浙江衢州召开的“中国人类学会第十四次年会”上就提出来了,文章的题目是——“曹操高陵”的几个问题,年会论文于2021年10月正式发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
第二组
张村
地理位置
•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省安 阳市西北约 15 千米的安 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 该地西倚太行,北临漳 河,南倚南陵,地势较 高。西高穴村向东 7 千米 为西门豹祠遗址 , 14 千 米余为古邺城遗址 。东 临安阳固岸北朝墓地 , 隔漳河向北为讲武城遗 址和磁县北朝墓群。
墓葬形制
• 在后室的南北侧室各 发现木棺一具,木棺 外四角有铁质帐钩件。
墓葬形制
• 后室与侧室之间有甬 道相连,并有门隔, 现仅存门槽,门槽宽 0.20米。北侧室甬道 长0.97、宽1.17米, 南侧室甬道长0.97、 宽1.28米。青石铺地。
墓葬形制
• 整个墓地所铺青石大 小不一,其中前甬道 铺地石长1.75、宽 1.15米,前室最大的 长1.67、宽0.83米, 最小的长0.76,宽 0.73米;后室最大的 长1.05、宽0.95米, 最小的长0.94、宽 0.90米。错缝平铺, 地面平整。围绕墓壁 四周地面均有宽0.12 米的凹槽。
墓葬形制
• 后室为四角攒顶,东 西长,3.82、南北宽 3.85,墓顶距墓地高 6.50米。青石铺地。 在后室后部发现六个 石葬具痕迹,推测应 有石棺床一具,其上 放置木棺。发现头骨 两个以及部分骨骼, 骨骼散落在整个后室 内。经鉴定,均为女 性,一个50岁左右, 另一个20岁左右。
墓葬形制
• 后室亦有南北两个平 面为长方形的侧室, 券形顶,南北长3.60、 东西宽1.90~1.92、墓 顶距墓底高3.08米。 其中北侧室距地表 2.12米处起券;南侧 室距地表2.15米处起 券。青石铺地。
曹操遗令
• “吾夜半觉(醒来),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 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 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 有头病,自先著帻(头巾)。吾死之后,持大服如 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以礼哭 丧);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 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 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 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 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食物)之属。月旦、十五 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 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 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吾 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 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墓葬形制
• 墓室 为砖砌。分为 前、后两室。前室平 面近方形,东西长 3.85 、南北宽 3.87 米。 四角攒尖顶,墓顶距 墓底高 6.40 米。青石 铺地。
墓葬形制
• 墓室有南北两个平面 为长方形的侧室,其 中南侧室南北长 3.60 、 东西宽 2.40 、墓顶距 离底 3.46 米,圆券形 顶,距墓底 2.25 米处 开始起券;北侧室南 北 长 1.83 、 东 西 宽 2.79. 墓 顶 距 墓 底 高 4.7米,四角攒尖顶, 距墓底 2.65 米处开始 起券。
地理位置
•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约15千米的安阳县安丰 乡西高穴村。该地西倚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陵,地 势较高。西高穴村向东7千米为西门豹祠遗址,14千米 余为古邺城遗址。东临安阳固岸北朝墓地,隔漳河向北 为讲武城遗址和磁县北朝墓群。
墓葬形制
• 甬道 为砖砌,券 形顶,青石铺地, 长2.85、宽1.68、 圆拱高 0.8 、通高 2.58米。
出土文物
墓葬年代
• 此墓葬形制及结构看, 西高穴2号墓与洛阳发 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 墓基本相同。
墓葬年代
• 如均有较长斜坡墓道 的大型多墓室砖室墓, • 前室均有两个侧室, • 方向为坐西向东略偏 南。
墓葬年代
• 前室平面为正方形, 四角攒尖顶; • 都出土有铁质帐钩架 等。表明两墓年代应 接近,并有明显的传 承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葬年代
• • • • 因此,根据 墓葬形制及结构、 出土陶器形制, 并结合所出土东汉五 铢钱、画像石的内容 等多方面证据、 • 西高穴2号墓应为东 汉晚期。
曹操对陵墓的要求
•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 祠西原上为寿陵” • “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 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 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墓葬年代
• 从出土器物形制来看, 西高穴2号墓出土有 东汉晚期的典型器物, 如陶鼎、敦、壶、案 等,具有明显的东汉 晚期的时代特征,其 时代应早于魏晋。
墓葬年代
• 外,2号墓用砖长0.48、 宽0.24、厚0.12米, 为特制的大型墓砖, 与洛阳邙山发掘的东 汉墓砖也基本相同。
墓葬年代
• 所出土的4枚五铢钱, 从字形上看,“五” 和“铢”字的上部都 和钱穿等平,“铢” 字的“金”部四点较 长,“铢”字上下笔 画呈圆折,体现出东 汉五铢特征。
墓葬形制
• 墓壁内表面抹有一层 白灰面,并有上下多 层铁钉,前室钉外端 为圆孔状,个别圆孔 上还有丝绳残痕;后 室钉头为钩状。
出土文物
由于墓室多次被盗,发掘时里面有 高约 3 米左右的扰土和淤积土。遗 物主要出土于下部 0.5 米左右厚的 淤土中,其中绝大部分出于淤积层 的最底部。但由于被盗,多数遗物 已被挪动了位置。其中,在前室内 出有鎏金盖弓帽,铁铠甲、镞、剑, 大量陶器残块,以及刻有“魏武王 常所用挌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 用挌虎短矛”等圭形石牌 7 块。在 前室南侧室内发现 2 件陶俑。后室 内多处发现漆木器,仅留局部,器 形不明。还出有石圭、璧和金丝、 金纽扣、玉饰件、云母片、铜泡钉、 铁镜、画像石残块等,以及数量较 多的棺钉,有的长达20厘米。在后 室南侧室的门道部位出土了 50余块 六边形铭刻石牌。
墓葬形制
• 前室与侧室之间由甬 道相连,甬道券形顶, 并有门隔,现仅存门 槽,门槽宽0.20米。
墓葬形制
• 北侧室甬道长1.10、 宽1.36米,南侧室甬 道长1.00、宽1.40米。 侧室和甬道均为青石 铺地。在前室靠近甬 道处发现一头骨,经 鉴定为男性,年龄60 岁左右。
墓葬形制
• 连接前后室的甬道为 券形顶,青石铺地, 长2.45,宽1.6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