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30 寓言四则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寓言四则》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寓言有关知识,能够多角度理解寓意(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2、教材分析本文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分别选了外国的《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
这四则寓言都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所含道理贴近生活实际。
课文着重以小故事抒发大道理,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多角度理解寓意。
3、中招考点近年来,某某中招对寓言文章类的考查主要有对寓言定义,伊索寓言和联系实际能否多角度理解寓意等。
4、学情分析本文类的文章虽然在教材中比例不大,但是它在中招中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这类文章虽简单易懂,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课堂上精力又难以集中,且生活经验较少,不利于对文章寓意的多角度理解,给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加了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文学常识。
2、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联系实际,能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自己健全人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让学生参看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阅读并思考,能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梳理故事情节,能多角度概括文章寓意。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过程2《蚊子和狮子》(四)当堂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乏味(fàn)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矗立(chù)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 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新课导入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hâ)拉宙.(zhòu)斯庇.(bì)护粘.(zhān)住2.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预习课:1.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①思考两则寓言的特点;②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③想想两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对照“注解”细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一字一句地思考字、词、句的意义;②在“注解”中标出生字、难字、重点字词;③在原文中标出自己不会解释的字、词、句。
晨读课(20分钟):目标:1.读准字音,读准音节,读得流畅,注意停顿。
2.试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1.熟记伊索和《伊索寓言》、韩非和《韩非子》,刘安和《淮南子》;2.理解、记住、能说出《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注解”中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用”(重点); 3.口译、笔译《智》《塞》二文;4.背诵《智》《塞》二文;5.理解并能正确地说出寓言的本质特点和四则寓言的寓意(道理)。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我得了分(总分35分)我的书写等级为(分A、B、C、D四级)一、基础题(目的:巩固知识,提升能力)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智.子疑邻()天雨.墙坏()不筑.()大亡.其财()邻人之父.()塞.翁失马()有善术..者()为皆吊.之()此何遽.()居.数日()堕而折.其髀.()()跛.之故()2、作家作品填空: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人的《》;2)《智子疑邻》选自末期著名思想家著的《》。
3)《塞翁失马》选自淮南王等编著的《》,又名《》。
3.寓言的寓意理解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讽刺的人。
2)《蚊子和狮子》讽刺哪些的人。
3)《智子疑邻》讽刺的人,告诉人们要。
4)《塞翁失马》说明的道理。
二、发展题:寓言的本质特点是用简短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请以蚂蚁(或其它小动物)为主人公,发挥想象..手法,写一则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人生道理。
(100-200字)..,运用拟人三、提高题韩非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内容,把握其寓意和寓言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寓言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寓言特点,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谈话交流方式,从读书话题引出寓言文体。
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谈谈寓言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方法引领1、师生交流归纳寓言的学习方法读故事、知内容——品形象、明寓意——悟生活、想自己(大屏幕展示)2、自读寓言,了解大意。
(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引导积累字词,扫除障碍)3、以难度较大的《塞翁失马》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学习。
①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故事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③你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三、自主学习(重难点落实)1、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则自己比较喜欢的寓言,根据以上归纳的思路和方法展开自主学习。
要求每组派一至两名同学发言。
教师巡视,聆听与指导。
2、学习成果汇报(在此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体会情节设置的巧妙性和主人公形象的传神性;鼓励学生可以多角度解读寓意)四、拓展(也可留为作业)故事情节的设置是为一定的寓意而服务的,请你对其中前两则寓言的结尾进行改写或续写,并赋予它新的寓意。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寓言中故事情节为寓意而设置的特点)五、课堂小结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82cf1eeefdc8d376ee32d7.png)
30《寓言四则》目标呈现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文学常识。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预习热身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0 寓言四则预习导学【预习任务】资料准备: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自主积累:将重点文言词汇摘抄至摘抄本上并加以记忆。
自我感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寓意,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故事情节。
第二步:再读文本: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疏通文意,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文言词汇。
探究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词语“庇护、凯歌、赫、何遽、髀、跛”。
结合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拟人的手法,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和福与祸的相互转化的道理。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
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会改写、编写寓言。
【资料助读】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韩非(约前280至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1.辨字组词。
(1)赫()郝()(2)慕()募()幕()墓()(3)雕()凋()(4)粘()沾()贴()帖()2.解释加点的词。
暮而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入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而.()疑邻人之父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及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
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
《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1.常识填空:寓言是以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和拟人等手法。
2.翻译下列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2)马无故而入胡(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胡人大入塞(5)丁壮者引弦而战(6)而疑邻人之父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十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第三十课《寓言四则》导教案学习目标累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认识寓言的文体特色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相关文学知识。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每则寓言的情节,并说出寓意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1、文体知识寓言是以劝喻或嘲讽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款式。
篇幅大多简洁,主人公能够是人,能够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高深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表现出来,拥有鲜亮的真理性和嘲讽性。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色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语重心长的道理。
17 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似是身体,所赐予人们的教训好似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流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有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走近作者:参照课本资料3、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每则寓言的情节,并说出寓意。
4、列举出于本课的成语。
预习自测1.给以下字注音:边塞()遽()髀(.2.依据解说,写出成语。
( 1)狂妄自傲,喜悦或毫不在意的样子。
)跛 ( ) ()(2) 原指野兽的凶狠模样。
此刻常用于形容歹人恶相毕露的样子。
()( 3)形容满意如意而自得起乐。
()( 4)自高自傲,以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对比。
()3.解说括号前方的词。
( 1)马无故亡()而入胡:(2)何遽():(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堕()而折其髀():(5)死者十九()( 6)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寓言四则宋有富人,天雨
年级组教导处【合作探究】
10、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11、在《智子疑邻》中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寓意
(1)、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2)、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
(3)、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
(4)、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5)、读罢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2、《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
13、积累和《塞翁失马》寓意相关的格言
【精读精练】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4、在文中找出与“你并不比我强”这个否定句相应的肯定句是()。
这两句把蚊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15、判断正误:
⑴蚊子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根本原因是蚊能咬狮子。
()
⑵在写法上,上一则寓言是反衬手法,在修辞方面本则寓言用的是拟人手法。
()
⑶本文是在篇末点明寓意。
()
⑷能概括蚊子战胜狮的神态的词语是“势不可挡”。
()
16、能确切概括蚊子结局的成语是()
A.后悔莫及B.可歌可泣C.乐极生悲D.宁死不屈
17、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第一次表现蚊子的什么特点?第二次表现蚊子的什么神态?
18、这则寓言说明了()
A.狮子虽然庞大,却没有本领。
B.是不是真有本领,不取决于个子的大小。
C.蚊子败在蜘蛛手里,是出于偶然。
D.取得胜利后,不能盲目骄傲,要谨慎从事,否则会受挫折。
【主题阅读】
黔之驴①
柳宗元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来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循;以为且噬③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博。
稍近,益狎④,荡倚冲冒。
驴不胜⑤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⑥大骇⑦,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①选自《柳河东集》。
②慭慭(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噬:咬。
④狎(xi 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⑤胜(shēng):禁住。
⑥跳踉(liàng):跳跃。
⑦骇:虎怒吼。
19、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__.
20、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拓展提升】
21、请你诊断:
案例如下: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
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
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2、体裁介绍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