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裴伟伟有机化学讲义MAIN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

有机化学(一)英文教学课程介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历史悠久、成果卓著、任务繁重,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都在与时共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的任务也迫在眉睫。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学院近几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尤其是一批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有博士后经历的青年教师加入教学队伍后的优势,化学学院决定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开设有机化学全英文教学课程,与原有中文课程同步进行,为同学们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学(二)(英文授课)学分: (3 + 2)学分开课学期:秋季 + 春季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掌握有机化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基本方法;2. 强调反应机理,突出结构与性能、反应的关系,使学生具有:(1) 阐明结构和性质关系的能力;(2) 进行构型和构象分析的能力;(3) 运用反应机理来阐明实验结果和预言反应方向的能力;(4) 运用逆合成原理进行简单合成设计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分离、提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光谱测定技术,具备解析图谱的能力;4. 通过英文授课,为学生提供专业英语的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式:全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习题课,办公室答疑,学生自学讨论,文献论文,演讲,考试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新的课程组织方式还包括:On-line Office Hour(网上答疑):与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CHEM 332: Organic Chemistry共同进行,Instructor: Prof. Jeffrey S. Moore (Winner of UIUC Campu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Exchange Co-teaching: Prof. Brian Coppola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ill teach in December for 4 classes.教材:(原版新书,提供免费借阅,限前50位选课同学)Organic Chemistry--Structure and Function, 5th Ed., 2007出版, K. Peter C. Vollhardt and Neil E. Schore, Freeman and Company.Organic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 7th Ed., 2008出版, John McMur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参考书: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北大中级有机化学讲义-第二版-3

北大中级有机化学讲义-第二版-3

4013PPh 3 Cl PCy 3 Cl ClRu PhPPh 3PhRu ClPCy Ph2829Grubbs 催化剂 1992年第一代Grubbs 催化剂 1995年NNCl RuH Cl PhPCy 3 N NCl RuH Cl PhPCy 3 3031第二代Grubbs 催化剂 1999年该反应是在Grubbs II 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若改用Grubbs I 催化剂,其产率和转化率均下降。

H4021. 20 mol %, Grubbs II, CH 2Cl 2 (0.7 mM), reflux, 84%PhGrubbs IIN MesRu PCy 3Mes N ClCl解答1415OTBDPSOTBDPSOTBDPSOTBDPSNONOO1.NOONO CH CH 2 CH CH 2403提示❖ 用乙酸脱硅保护基。

❖ 利用Dess - Martin 试剂氧化醇为醛。

问题 112. Dess - Martin periodinane, CH 2Cl 2, 0o C to rt, 70%3. t -BuOK, MePPh 3Br, THF/toluene,rtOTBDPSOTBDPS1516NO1. MeOH, AcCl, rtONOTBDPS较为稳定,可用氟离子(如Bu4N+F-等)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脱去,也可用含水乙酸在室温下脱去。

在这部反应过程中,通过向反应中滴加甲醇与乙酰氯混合液,以及滴加HCl溶液,使反应物脱硅保护基。

Dess-Martin(DMP)试剂是在1983年首次报道,与其它高价碘化合物相比,DMP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它可以C12等有机溶剂中选择性地把一级醇或二级醇分别氧在CH2化为醛或酮类化合物,而底物分子中的其它敏感基团不受影响。

OO OAcI OAcOAcDMP404R R RDess-Matin 氧化反应机理如下所示:AcO OAcI OAc OO H O OOOAc OOIHI AcO O OAcR 1 H 2OAcAcO O AcO -HR 1 H2AcO R 1 H2-HOAcO O ONO 2HOAcI OAcR 1R 2ONCHOOHC405O406ON16解答O NO1. MeOH, AcCl, rtON162. Dess - Martin periodinane, CH 2Cl 2, 0o C to rt, 70%3. t -BuOK, MePPh 3Br, THF/toluene,rtOTBDPS15OTBDPSO N O提示❖ ❖ ❖ GrubbsⅠ的结构式是什么?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形成了一个十五元环。

北大化学系有机合成的讲义

北大化学系有机合成的讲义

有机合成1.1. 有机合成的目的和要求1.2. 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概念1.3. 逆合成分析1.4. 碳架的分析1.5. 官能团的转换1.6. 官能团的保护1.7. 天然产物全合成分析第1章 有机合成基础自1828年德国科学家 Wohler 首次人工合成了尿素后,有机合成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有机化学家已经合成了几千万种有机化合物,并使得有机合成成为了医药、生物和材料等研究领域的基石。

有机合成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对许多有机合成工作者者来说,在开展有机合成工作之前,应该对一个有机分子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知道更多的合成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整体的和合理的合成计划。

这也产生了有机合成设计,并且已经成为了有机合成的灵魂。

目前,随着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家对许多生命过程和各种功能本质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分子的水平;而材料学家在构筑分子水平的各种器件和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材料过程中提出了更多的设想。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有机合成在复杂分子的合成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像红霉素这样复杂的化合物,它含有18个手性中心,也就是说它是262144个可能的光活异构体中的一个,因此合成与天然产物构型完全一致的化合物,在几十年前绝对是有机合成的一个奇迹。

O Me OH ORMe OR Me2CH 3MeHO MeO Me OHOOHO NMe 2MeMeOMe MeMeOMeOH R:在过去的这些年来,Taxol 的合成以及维生素B 12的合成也同样成为了有机合成发展的代表之作。

1 Taxol 的结构:PhO维生素B 12:2H由Corey, E. J. 提出的并由此获得了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逆合成分析理论(retrosynthesi)是当今有机合成中最为普遍接受的合成设计方法论。

他的逆合成分析学说被称哈佛(Harvard)学派的代表,并与剑桥(Cambridge)学派的生源合成学说一起成为了现代有机合成设计思想的基石。

最新北京大学有机化学课件幻灯片

最新北京大学有机化学课件幻灯片

有机化学在科研及工业应用
科研领域
有机化学在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材料、研究生物活性分子、开发新药等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应用
有机化学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如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精细化学品生产等 。
02
烃类化合物
烷烃
烷烃的通式与命名
介绍烷烃的通式、命名规则以及常见烷烃的 名称和性质。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详细阐述烷烃的结构特点,包括碳原子的杂 化方式、键角、键能等,以及烷烃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如熔沸点、密度、溶解性、 稳定性等。
烷烃的反应
介绍烷烃的主要反应类型,包括自由基取代 反应、氧化反应、裂解反应等,并解释反应 机理和影响因素。
烯烃
烯烃的通式与命名
介绍烯烃的通式、命名规则以及 常见烯烃的名称和性质。
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介绍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硝化反应、亚硝化反应等。
06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活性分子
杂环化合物概述及分类
01
02
03
杂环化合物定义
含有杂原子的环状有机化 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 物和合成药物中。
分类方法
按照杂原子种类和数量、 环的大小和饱和度等进行 分类。
常见类型
发展历程
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合成方法 的不断改进和理论体系的逐步完 善,有机化学逐渐成为化学领域 的重要分支。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组 成,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形成 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
性质表现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可变性、反 应活性等特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与结构密切相关。
1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

北京大学裴伟伟有机化学讲义Chapter6

北京大学裴伟伟有机化学讲义Chapter6

二 提出共振论的科学历史背景
1 经典结构理论学说 有机结构理论
(1) 凯库勒结构理论学说(1852年弗兰克提 出原子价概念,1957年提出碳原子为四价) (2) 布特列洛夫结构学说(1861年提出性质 对结构的依存、结构与结构式一一对应。) (3) 范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碳原子的立体结 构概念(1874年提出 碳原子的四面体学说)
常用的亲核试剂有: ROH(RO-)、HCN(-CN)、RCOOH(RCOO-) 碱,150-180oC
1. CHCH + HOC2H5
聚合,催化剂
CH2=CHOC2H5
[ CH2-CH ]n OC2H5
粘合剂
炔烃亲核加成的区域选择性:优先生成稳定的碳负离子。
Zn (OAc)2 150-180oC 2. CHCH + CH3COOH CH2=CH-OOCCH3 聚合,催化剂
R2N-CH=CH-CH=O
三 共振论学习提纲
1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鲍林,1931-1933年)
用若干个经典结构式的共振来表达共轭分子的结构。 分子 甲烷 结构式 H 共振式
(非共轭分子)
H-C-H H
+ 1,3-丁二烯 有,目前 + CH2-CH=CH-CH2 CH2-CH-CH=CH2 (共轭分子) 写不出来。 + + CH2-CH-CH=CH2 CH2=CH-CH-CH2 真实分子是所有的极限 + CH2=CH-CH-CH2 结构杂化产生的,称为 极限结构的杂化体。
HC CCH22-丙炔基 2-propynyl
几个实例
CH3CH=CHC CH 3-戊烯-1-炔 CHCCH2CH=CH2 1-戊烯-4-炔

北京大学裴伟伟有机化学讲义Chapter4精品PPT课件

北京大学裴伟伟有机化学讲义Chapter4精品PPT课件
可极化性大的分子易发生化学反应。
第五节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一 预备知识 二 亲核取代反应 三 消除反应 四 卤代烷的还原 五 卤仿的分解
一 预备知识
1.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定义: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 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 应称为诱导效应。
O
特点 *沿原子链传递。 *很快减弱(三个原子)
三 偶极矩与有机分子的极性 偶极矩大,有机分子的极性大。
四 电负性与键的分类
C (2.5)
差值
F (4.1) 1.6
Cl (2.8) Br (2.7)
0.3
0.2
I (2.2) 0.3
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第三节 卤代烷的构象
1,2-二氯乙烷的构象
有范德华吸引力
Cl
H
Cl
H C H 无范德华吸引力l
有偶极-偶极排斥力 H
氟化物(fluoride)
(CH3)3CI 三级丁基碘 Tert--butyl iodide 碘化物(iodide)
第二节 卤代烷的结构
一 碳卤键的特点
二 键长
C 成键轨道
sp 3
等性杂化
极性共价键, 成键电子对 偏向X.
Xsp 3
不等性杂化
C—H C—F C—C C—Cl C—Br C— I 110 139 154 176 194 214 (pm)
C+
••
H
电性特点:亲电性
结构特点: 平面型, sp2杂化。
R 1 +
C R 3
R 2
稳定性: 3oC+ > 2oC+ , 烯丙基C+ > 1oC+ > +CH3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子式 C12H22Cl2
4. 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
[化学方法] 官能团分析、化学降解及合成
[物理方法] 红外(IR)、紫外(UV)、核磁(NMR)、质谱 (MS)、气液色谱和X衍射等。
非常重要,先自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 1 .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学好前几章的基础 内容,打好基础。
• 2 . 多作习题,多练习,多思考。 • 3 .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 4 . 及时总结、比较前后所学内容之异同,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已达几千万种(主要通过 人工合成 ),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C63H90N14PCo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3)熔、沸点低,易燃 4)难溶、反应速度慢 5)副反应多
以减少记忆量。 • 5 . 记化学反应式时,重点记忆官能团的转
化。
lewis酸碱反应形成配位键,产生加合物。
lewis 酸 + lewis 碱
加合物
BF3 + O(CH2CH3)2
F CH2CH3 F BO
F CH2CH3
B(CH3)3 + NH3
H3C H CH3 B N H
H3C H
•lewis酸具有亲电性,lewis碱具有亲核性。
常见的lewis酸:
BF3 AlCl3 SO3 FeCl3 SnCl4 ZnCl2 H+ Ag+ Ca2+ Cu2+ . . . . . .
2、机体的代谢过程,同样遵循有机化学 反应的活性规律。

第一章 有机化学绪论

第一章 有机化学绪论
化学从微观到宏观过程
层次:原子——分子——大分子 相关课程: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分子
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
17
§1.2 有机结构理论初步
离子键:原子间电子转移
八隅体规则
共价键:原子键共用电子对 化学键 配位键 金属键: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作用; 多原子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18
离子键
11
§1.1 有机化合物 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概念
早期 从来源定义:“有生机之物” 德国化学家(1824: F. Wöhler)
NH4+ NCO heat H2N O NH2
现代 从元素组成定义:含碳化合物及衍生 物(C、H、N、O、卤素….)
12
13
有机化合物 (organic compounds)—— 含碳的化合物
4
成绩评定
期末: 60% 期中: (~Chapters 1-9,时间为教学第十周左右)30% 平时(作业 + 出勤): 10%
综合评定成绩
5
如 何 学 习



学?
6
有机化学知识结构特点
知识点 缺失
构成犹如 倒金字塔 的稳定结构
7
如果某知识点 缺失…..
知识结构倒塌 !!!
8
本课程的知识需要不断的积累
1
时间:周三 3-4
周五 3-4 地点:H3101
Contact:
Email: qrwang@
Tel: 65643978
助教: 周丽君 邱观音生 姚子健
2


3
参 考 书 目 录




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下册),荣国斌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有机化学(第七版),吕以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有机化学(第二版), 陆国元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有机化学,古练权,汪波,黄志纾,吴云东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有机化学核心教程,裴伟伟编,科学出版社,2008. 有机化学(第4版), 汪小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L.G. Jr. Wade, Organic Chemistry 5th ed.,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 Bruice, 2002. T. W. Graham Solomons, Organic Chemistry, 8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4. John MucMurry, Organic Chemistry 7th ed., Thomson Leaning, Inc., 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软件用Power Point制作而成 播放也在其状态下进行。 制作而成, 1.本软件用Power Point制作而成,播放也在其状态下进行。为了更 本软件用 好地使用本软件,使用者需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好地使用本软件,使用者需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2.本软件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 2.本软件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为 本软件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的 依托制作而成的,内容比较丰富,有自己的体系。 依托制作而成的,内容比较丰富,有自己的体系。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 的教学要求,用本软件授课时,须根据不同的需要, 的教学要求,用本软件授课时,须根据不同的需要,将教案的内容自由 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 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以 满足各种层次教学的需要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满足各种层次教学的需要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教学有很多环节,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有很多环节,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个环节需要很好配 教学有很多环节 合和衔接。授课时,教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以自己的讲课系统、 合和衔接。授课时,教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以自己的讲课系统、 风格为主导,将该软件作为一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使用, 风格为主导,将该软件作为一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使用,以便使该教学软 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用该软件授课时, 4.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用该软件授课时,教员要充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 分考虑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分考虑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实际情 调整播放程序,控制播放速度,以使观看者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况,调整播放程序,控制播放速度,以使观看者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主要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裴伟伟教授讲授“基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主要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裴伟伟教授讲授“ 础有机化学”课的讲稿为蓝本制作而成的。 础有机化学”课的讲稿为蓝本制作而成的。有机合成一章主要是由裴坚副 教授完成的。课件的设计、制作和链接等工作是由裴伟伟教授、 教授完成的。课件的设计、制作和链接等工作是由裴伟伟教授、裴坚副教 王中琰高级工程师和冉晓松工程师分工合作完成的。 授、王中琰高级工程师和冉晓松工程师分工合作完成的。该电子教案包含 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 了“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可用于理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 的化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医学院医学专业的本科有机化学教学, 的化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医学院医学专业的本科有机化学教学,也可以 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软件。 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软件。 本教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内容与理科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一致, 本教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内容与理科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一致, 包含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 包含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内容 丰富,科学性和系统性强。教案共分23 23章 丰富,科学性和系统性强。教案共分23章,第一章集中讲有机化合物的命 第三章集中讲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第八、 名,第三章集中讲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第八、章第十一章集中讲光 第十八章集中讲周环反应,第二十章集中讲有机合成, 谱,第十八章集中讲周环反应,第二十章集中讲有机合成,其它各章是按 官能团划分的。除个别章外,多数章的内容与邢其毅、徐瑞秋、周政、 官能团划分的。除个别章外,多数章的内容与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 伟伟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 第二版)内容一致, 伟伟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内容一致,因此教案与该书可配 套使用。 套使用。


软件说明 创作集体 注意事项 章节目录
序 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高等学校课程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 学手段的现代化步伐,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学手段的现代化步伐,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应用飞速发展 的计算机技术, 的计算机技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是创新模式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热心于教学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 成部分。热心于教学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许多教员开始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手段, 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许多教员开始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手段,从而产 生了一批与高等教学课程相匹配的电子教案。 生了一批与高等教学课程相匹配的电子教案。北京大学化学院有机化学 课程组研制的《有机化学电子教案》课件, 课程组研制的《有机化学电子教案》课件,就是在这种形势要求下产生 的。 教案包含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教案共分23章,除个别 教案包含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教案共分23章 23 章外,多数是按官能团划分的,查阅十分方便。 章外,多数是按官能团划分的,查阅十分方便。教案包含有机化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内容丰富, 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内容丰富,科学性和 系统性强。教案在叙述具体问题时,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系统性强。教案在叙述具体问题时,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利于学生自学。教案在分析问题时,注意由浅入深,较为透彻, 利于学生自学。教案在分析问题时,注意由浅入深,较为透彻,利于学 生思考。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在介绍有机化学知识点时, 生思考。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在介绍有机化学知识点时,还融 入了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 入了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利于学 生能力的提高。教案结构紧凑、编排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 生能力的提高。教案结构紧凑、编排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充分 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信息量大、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 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信息量大、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
本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叙述具体问题时围绕一个中心, 本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叙述具体问题时围绕一个中心,从 各个层面去进行分析,比较深入透彻。介绍有机化学各知识点时, 各个层面去进行分析,比较深入透彻。介绍有机化学各知识点时,能根 据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别融入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 据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别融入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归 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教案中有许多实例分析, 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教案中有许多实例分析, 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方法。本教案结构紧凑、 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方法。本教案结构紧凑、编排 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 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信息量 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本教案为学生的自学、复习, 大、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本教案为学生的自学、复习,补充课 堂听课的不足提供了方便。 堂听课的不足提供了方便。 教案操作简便、具有可修改性。教员在使用时, 教案操作简便、具有可修改性。教员在使用时,可将教案的内容自 由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 由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 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灵活、 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灵活、易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以满 足各种教学需要,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 足各种教学需要,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充分显示了现代化 教学手段在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希望《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教学手段在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希望《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的出版能 促成有机化学教学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使该课程的教学更上一层。 促成有机化学教学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使该课程的教学更上一层。

课件主编 课件设计 课件制作



裴伟伟 裴伟伟 裴坚 裴伟伟 裴坚 王中琰 冉晓松
章 节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链烷烃 环烷烃 构象 立体化学
第四章 卤代烷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烯烃 炔烃和共轭烯烃 苯和芳香烃 红外与核磁共振
第九章 第十章
醇和醚 醛和酮
第十一章 紫外光谱和质谱 第十二章 羧酸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第十四章 胺 第十五章 缩合反应 第十六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周环反应 杂环化合物 有机合成
单糖、 第二十一章 单糖、寡糖和多糖 第二十二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和核酸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萜类、甾族、 第二十三章 萜类、甾族、生物碱 附录 反应机理动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