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检索报告学号

姓名专业班级成绩基本要求《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检索实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消化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检索技巧的有效途

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要重视检索实习,认真完成综合检索报告。 1. 请按时完成指定检索实习,认真填写所需内容,按时将此报告交回; 2.检索课题分析:填写课题中图分类号,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总体检索思路; 3.检索过程描述:检索本校馆藏书目,馆藏中外文数据库以及网络文献信息情况。要求确定检索词、编写检索式,列出所选数据库检出的文献篇数、各摘录3条相关文献题录以及参考文献回溯情况; 4.分析检索结果,筛选核心资源:列出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核心著者(1-2位)和机构以及重要网站(1-3个)、免费电子期刊网站(1-2个);列出获取文献的类型,如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学位论文所占的百分比; 5. 回顾检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根据报告提示总结检索过程和方法; 6.检索工具评价:按所使用的检索工具对本检索课题的有用程度大小排序填表,并作简要评价; 7. 论文提纲:根据检索结果,进行信息研究,列出本课题论文提纲; 8.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本课程的体会、意见和建议; 9. 每一个检索系统的检索报告可视需要自行补充页数,可下载电子版报告,要求打印使用A4纸,内文采用宋体5号字,综合检索报告将存档,请注意

排版整洁,并自行留底。内蒙古医学院文献信息教学研究部

程鸿 2011年编写一、检索课题分析 1.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 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Aspirin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课题分类(中图分类号法) R972.6 R542.220.5 3.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的总病死率在5%~30%之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发病特点,其中半数死亡是由于心室颤动,而且往往发生在得到治疗前。到达医院后的患者中约有25%的死亡发生于最初的48h内。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处理方法如直接血管成形术、溶栓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如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等措施的综合应用,住院患者病死率由原30%下降到10%左右。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消极防御。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损伤器官是心脏,应禁止活动,卧床休息,给予镇痛药、吸氧等,预防心脏并发症,让心脏自行恢复为主;对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口含治疗心绞痛,一度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认为可导致血压下降;抗凝剂肝素的应用,有出血危险性,认为不能防止栓塞,也不主张常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此阶段对上述治疗方法有争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达30%;出院后生活受到限制,15%患者死于1年内。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了冠心病监护病房 (coronary care unit)。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能熟练地进行心电监护,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因心电不稳定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室颤动及其先兆RonT等,以便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防治致命性心室颤动,显著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者的生存率;此外心肺复苏技术的广泛普及提高了闭胸

条件下对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护使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血量和中心静脉压,了解左心室功能,为临床提供有关重要信息以协助决定对泵功能衰竭作出及时有效的防治决策,有利于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的药物防治和抢救。此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下降至15%左右,但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仍高达80%左右。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之间,有许多研究表明了心肌丧失多少与左心室功能密切相关。当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20%,左心室可发生扩大;>30%可发生心力衰竭;>40%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因此,“缩小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心肌”的治疗方针直接影响着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此阶段开展了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影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在心血管药物方面应用极化液静脉滴注;由于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开展,硝酸酯类药物的静脉滴注、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药、肠溶阿司匹林、肝素等的应用均可限制心肌梗死的发展。目前已肯定用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可降低耗氧量、保护受损心肌,缩小急性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 20世纪80年代以后,血栓学说的确立为大规模开展溶栓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溶栓时代;1980~1983年欧美等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证实了溶栓药物确实可开通阻塞相关冠脉,保护了左心室功能。1983~1987年国际大规模的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静脉溶栓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溶栓疗法可降低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GISSI结果显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h内溶栓疗法与安慰剂比较可使住院病死率下降47%。近年国内也开展了多中心静脉内溶栓研究,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急性心肌梗死1800例,以尿激酶(UK)不同剂量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67.3%~67.8%,病死率下降为8.7%~9.5%,出血等

不良反应6.7%~8.1%。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最佳溶栓时间(4~6h)溶栓者仅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20%左右,溶栓后还有粥样斑块造成的冠状动脉狭窄问题有待解决。可以肯定,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最佳溶栓时间窗(4~6h)内的溶栓治疗,抢救、保存了左心室功能,显著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至1990年以后,在对冠心病溶栓治疗基础上开展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包括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支架术、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PTCA可使冠状动脉再通率达90%~95%,挽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和心功能,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者病死率可达80%,急诊PTCA使冠脉再通,可挽救濒危严重缺血心肌者免于死亡,近期临床研究证明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急诊介入(PTCA等),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溶栓治疗,直接PTCA冠脉再通率高于溶栓治疗(>90%∶55%~65%)。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冠脉闭塞造成严重心肌坏死、泵衰竭,抢救时机十分重要,时间就是生命,建立生命抢救的绿色通道,争取尽早作PTCA使冠脉再通应争分夺秒,但由于条件要求高,危险性大,不易在一般医院推广应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部分替代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美国1年作PTCA 30万例以上。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标志着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高科技划时代的里程碑,显著地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与生机。 4.总体检索思路简单介绍对检索课题要求的分析(例如:所选课题的学科范围、年限、检索途径、文献类型),根据检索需求准备利用那些数据库或网络检索工具完成课题检索因为课题研究的是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所以检索范围规定在医学且在心血管系统范围内,年限不设定,通过CBM、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百

度、Google等专业网站和搜索引擎来检索。二、检索过程描述(一)检索本校馆藏书目的情况(围绕课题查找的参考书籍,如词典、年鉴、最新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新书进展等,依次列出所参考的书目数据。参考书目格式为:作者.书名.地点:出版社,年份。如:何怡刘毅.医学信息检索使用教程.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张金盈.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治疗策略.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范利.心肌梗死防治470问.修订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06 3.于宗河李恩武广华戴华. 医患对话.心肌梗死.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4.叶成荣张勇辉.心肌梗死自我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5.并木和子.家常预防脑梗死心肌梗死食谱.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二)检索馆藏中外文数据库情况(填写数据库简要概况时可参考各个数据库的介绍信息,包括出版单位、学科范围、文献来源、收录年限等) 1.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数据库简要概述:收录1978以来18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540余万篇,全部题录均进行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等规范化加工处理。年增文献40余万篇,每月更新。检索词: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检索式:阿司匹林and治疗and心肌梗塞检出文献总数:1043 检出文献题录(3条): 1. 文献名称: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文献作者:范聚省; 王英霞出处: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9) : 35 2. 文献名称: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观察文献作者:魏艳阳出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7) : 8-9 3. 文献名称:阿司匹林大剂量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文献作者:陈竹青(1); 陈旭波(2) 出处: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1; 40(4) : 386-387 参考文献回溯: 1. 山西医学杂志:文献名称:中药防治胆结石机理的实验研究近况文献作者:黄名威; 唐乾利(指导 ) 2. 山西医学杂志:文献名称:复方中药防治大鼠脂肪肝的实验研究文献作者:苗宇船; 李瑞华 2.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简要概述:文献总量7242万篇。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知识元、哈佛商业评论数据库、古籍等;还可与德国Springer公司期刊库等外文资源统一检索。检索词:阿司匹林,心肌梗塞检索式:阿司匹林and 心肌梗塞检出文献总数:85 检出文献题录(3条): 1. 文献名称:不同阿司匹林起始剂量对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影

响文献作者:侯伊玲; 储毓舜; 曾山出处:武警医学院学报 2.文献名称:阿司匹林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文献作者:肖骅; 周建庆; 葛世俊; 高丛光; 赵维庆; 陈文采; 柳俊平; 沈文均; 周军波出处:实用医学杂志 3. 文献名称:阿司匹林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急性心肌梗塞预后文献作者:肖骅; 周建庆; 葛世俊; 赵维庆; 高丛光; 陈文采; 柳俊平; 沈文均; 周军

波出处: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参考文献回溯: 1.武警医学院学报:文献名称:ZNF580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文献作者:张文成; 韦淑萍; 孙慧燕; 侯兵; 呼文亮; 2.实用医学杂志:文献名称:RadioDexter系统在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文献作者:张消克; 罗雯; 赵燕; 韩春姿; 杨明; 庄小明; 何悦明; 3.数据库:PubMed数据库

数据库简要概述:PubMed系统是由NLM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开发的用于检索MEDLINE、PreMEDLINE数据库的网上检索系统。从1997年6月起,PubMed在网上免费向用户开放。它具有收录范围

广泛、更新速度快、检索系统完备、链接广泛的特点。PubMed系统包含三个数据库:MEDLINE、PreMEDLINE 和Record supplied by Publisher。 Aspir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检索词:Aspiri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检索式:检出文献总数:5941 检出文献题录(3条):影响预后的早期和长期出血事件的患者在为期一年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题目:下列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作者:Musumeci G, Rossini R, Lettieri C, Capodanno D, Romano M, Rosiello R, Guagliumi G, Valsecchi O, Gavazzi A, Angiolillo DJ. 出处:导管心血管介入。2011月22日。内政部:10.1002/ccd.23337。[收稿日期提前打印] 偏差较大:22109961 2.题目:埃索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在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心肌梗死。作者:Ng FH, Tunggal P, Chu WM, Lam KF, Li A, Chan K, Lau YK, Kng C, Keung KK, Kwan A, Wong BC. 出处:2011月22日。内政部:10.1038/ajg.2011.385。[收稿日期提前打印] 偏差较大:22108447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第一次心肌梗死谁也收到一个质子泵抑制剂有一个3.题目: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作者:Juurlink DN. 出处:证据为基础的医学。2011月22日。[中文摘要]不可提前打印。偏差较大:22108076 (三)检索网络文献信息情况(主要通过搜索引擎及本专业免费资源站点进行检索。搜索引擎可使用google、百度等,本专业免费资源站点请先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然后再在其中进行检索) 1.搜索引擎检索情况搜索

引擎名称:google 检索表达式: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检索结果总篇数:1360 检出文献题录(2条): 1.文献名称:尿激与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用溶栓治疗15 例急性心梗塞的临床观察文献作者:公兰兰吕荣洁出处:《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年第1期 2. 文献名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心肌梗塞后微循环影响的研究文献作者:顾永林陈中沛出处:《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第5期 2.本课题免费资源站点站点名称及网址:维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768790.html,/ 检索表达式:阿司匹林and 治疗 and心肌梗塞检索结果总篇数:10 检出文献题录(2条): 1.文献名称: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治疗概况及疗效评价文献作者:孙世明童荣生出处:《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1年第1期 2.文献名称: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的观察护理文献作者:曾映丽

出处:《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5年第1期三、分析检索结果,筛选核心资源 1.列出本学科的核心期刊期刊名称影响因子所在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81 北京市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0.876 北京市心血管病学进展 0.737 四川省成都市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0.620 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心血管杂志 0.607 天津市 2.列出本学科核心著者(1-2位)和机构主要著者机构单位孔庆福山东省枣庄市卫生学校师晓华临洮县中医院 3.列出你认为本学科最有价值的重要网络信息,如重要网站(1-2个)、免费电子期刊网站(1-2个)等,写出相应网址重要网站: (1) 心脑健康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768790.html,/ (2)放心医苑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768790.html,/disease0/xjgs/ 免费电子期刊:

(1)维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768790.html,/ (2) 浩扬电子书城: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768790.html,/soft/list16_1.html 四、回顾检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 1. 表述相关文献获取的方法,主要思路和线索

(1)通过查找搜索引擎、教科书,明确课题的主要概念及其术语书写,及主要临床表现等。心肌梗死,英文名:(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在世界上属低发区,但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其供血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大块的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的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肌破裂,或逐渐形成室壁膨胀瘤。坏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心律增快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的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型:区域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引起环状梗死(circumferential infarction)诱病因素: 1过劳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有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塞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都有资料说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就是医生们总要叮嘱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5临床表现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

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多见于下壁梗死病人;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并发症 6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7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8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9心

律失常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10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11体征检查心界可轻到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10%~20%病人在发病2~3天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但要除外室间隔穿孔,此时常伴有心包摩擦音,若合并心衰与休克会出现相应体征。 12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3.目前针对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Troponin I/Myoglobin/CK-MB),出现了快速诊断的金标诊断试剂,作为心肌梗死在突发时的一个最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2)通过查找教科书,明确课题的一般知识。阿司匹林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原用于退热止痛。近几十年来,发现该药可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使其活性部位发生己酰化,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变为血栓素,从而抑制血小板聚积和

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持续整个血小板生存期。血小板受抑后不能合成新的环氧化酶,只有新生的血小板才能合成环氧化化酶而恢复血小板功能。阿司匹林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的环氧化酶抑制作用较弱且维持时间短,故对前列环素的生成影响较小。每日口服小剂量与大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肌梗塞的作用是相似的。然而,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却与剂量相关,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多。所以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及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a、监护和一般治疗:1、监护。2、休息:卧床休息2周。3、吸氧。

b、对症处理:(一)解除疼痛:应尽早解除疼痛,一般可肌注杆冷丁50-100mg,或吗啡5-10mg,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托品0.5mg 肌注。(二)控制休克:有条件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判定休克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三)消除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引起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四)治疗心力衰竭:严格休息、镇痛或吸氧外,可先用利尿剂,常有效而安全。

c、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一)溶血栓治疗:应用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目前常有的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二)抗凝疗法:广泛的心肌梗塞或梗塞范围在扩大,可考虑应用。(三)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可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四)钙拮抗剂:异搏定、硝苯吡啶对预防或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有一定作用。(五)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4日为一疗程,可促进游离脂肪酸的脂化过

程,并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葡萄糖和氯化钾分别提供能量和恢复心肌细胞膜的极化状态有利于心肌细胞存活。(六)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七)激素: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使用激素可能有保护心肌作用。 d、恢复期处理:可长期口服阿斯匹林100mg/日,潘生丁50mg,每日3次,有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塞作用。广谱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抵克力得有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凝血因子等作用,可预防心肌梗塞后复发,剂量:250mg,每日1-2次,口服。病情稳定并无症状,3-4月后,体力恢复,可酌情恢复部分轻工作,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情绪紧张。(3)通过查找、阅读综述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2.《基层医院阿斯匹林尿激酶溶栓再联合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100例疗效观察》 3.论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4)进一步检索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分析、综合课题相关信息,调整本综合报告、选题和检索词等。 2.获取文献的类型,如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学位论文所占的百分比文献类型篇数占总文献量的百分比期刊论文 81 12.88 图书章节 0 0 学位论文 19 3.02 会议文献 529 84.11 五.检索工具评价按所使用的检索工具对本检索课题的有用程度大小排序填表,并作简要评价数据库简要评价(不少于20个字)(检索工具、资源站点名称)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最大的医学资源信息库,有很多著名的文献和文章发表,(CBM)是大多数医学研究者的资料库。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包括各个学科资料,查找方维普网便快捷。为用户提供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成果等信息检

索功能,并提供在线支持服务。万方 Google 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最便捷的网 Google 上信息查询方法。五、论文提纲(根据检索结果,进行信息研究,写出本课题论文提纲 , 可另附)题目: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摘要:冠心病是当今社会主要致死疾病,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迫在眉睫。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首要启动环节是血小板激活,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血管事件至关重要,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经典药物,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用最多,但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报道渐多,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抵抗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中医药在抗血小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环氧合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中医药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血栓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处血管发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血管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据统计,由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群总死亡的28.7%,主要死于冠状动脉事件和脑动脉事件,其次为其他外周血管病;也可有两处、甚至三处血管病变共存。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首要启动环节是血小板激活。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血管事件发生至关重要。一、目前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认识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发生临床事件的危险性随

着阿司匹林疗效的减退而升高,这[6]也是“阿司匹林抵抗”概念提出的基础。由于缺乏正式的诊断标准,阿司匹林抵抗一般被描述为无法产生预期的生物学效应(即血小板抑制)或者无法防止动脉血栓事件(临床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是一个潜在的有重要意义的临床问题。二、阿司匹林抵抗检测方法检测阿司匹林抵抗的方法与标准,目前尚无判断AR的公认检测方法和标准,方法多样:TXB2与11-脱氢-TXB2的测定;BT的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应用等。

三、中药抗血小板作用具有潜在应用前景近年来,中医药抗血小板研究较多,综合各研究,中药可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抑制血小板功能及抗血栓形成;改善血运,恢复心肌供需氧平衡;降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体液免疫应答;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可见,中药抗血小板聚集具有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能够从多方面起到抗血栓作用。参考文献: [1] ACC/AHA guidelines 2001 NHLBI Chartbook 2000 and Foot et al. JACC 2000 [2] Collaborative over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I: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by prolonged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various categories of patients.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BMJ. 1994;308:81-106 [3]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BMJ.2002;324:71-86 [4]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patients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BMJ 2002;324;91-106 Collaborative over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I.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graft or arterial patency by antiplatelet therapy. BMJ 1994;308:159-168 [5] Juul-M?ller S,Edvardsson N,Jahnmatz B,Rosén A,S?rensen S,?mblusR,et al. Double-blind trial of aspirin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ang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768790.html,ncet 1992;340: 1421-5 [6] Gum PA,Kottke-Marchant K,Poggio ED,Gurm H,Welsh PA,Brooks L,et al.Profile and prevalence of aspir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Am J Cardiol.2001;88:230-5 [7] Grotemeyer KH,Scharafinski HW,Husstedt IW.Two-year follow-up of aspirin responder and aspirin non responder.A pilot-study including 180 poststrokepatients. Thromb Res.1993;71:397-403 [8] Helgason CM,Bolin KM,Hoff JA,Winkler SR,Mangat

A,Tortorice KL, et al.Development of aspirin resistance in persons with previous ischemic

stroke.Stroke. 1994;25:2331-6 六、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本课程的体会、意见和建议(不少于100

字)本学科意在教会我们能够使用并熟练的查找对自己有用的医学信息,让我们知道有着庞大的医学信息网络系统,来给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并且每个网站有着其本身特殊的搜索渠道和方法,及其能够提供的特殊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科学杂志上获得,但是,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不必浪费钱财便可获得,而且,都是医学上非常重量级的文献,给我们重要的信息和学习方法。七、任课教师评语

报告人(签字)评分教师(签字)

实习参考课题 1.结肠肿瘤(Colonic Neoplasms)的病因学(Etiology)研究 2.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的药物治疗(Drug Therapy) 3.子宫肌瘤切除术(Hysteromyomectomy)的研究 4.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预防研究5.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的药理学研究 6.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治疗白血病 7.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与肝癌(Liver Cancer)的关系 8.阿司匹林(Asprin)治疗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的研究文献 9.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s)与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的相关性研究 10.肿瘤(Neoplasms)患者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护理研究11.脑梗死(Brain Infarction)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研究1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护理研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患者社区护理(Commmunity Nursing)研究1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