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热门介绍词
最新陕西导游词5篇精彩大全

最新陕西导游词5篇精彩大全陕西,我国历史古都,悠久的历史造就不同的文化,而它的导游词更是能让我们了解山峡的一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陕西导游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陕西导游词1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陵导游词[智库]。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
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
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
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
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
”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
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导游词《黄帝陵导游词》。
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
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
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
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
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
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20_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2024年陕西导游词(三篇)

2024年陕西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雁塔。
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记住小雁塔这个景点。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
它建于公元7____年,已经有13____年的历史了。
这座塔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为义净法师建的,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结构。
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砖建的,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塔。
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会觉得它像一枚倒放着的螺丝钉。
小雁塔经历过三次大地震,结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两层。
在没有破损的时候,小雁塔的高度是____米,地震后,它就变成____米了。
现在我们去里面看看吧!里面有石制的台阶和木制的扶手,别看它现在完整,其实它受过很多损伤。
____年时,梁思成提出了“以旧修旧”的方法,他找来了与青砖相同的砖来修补小雁塔,最后小雁塔终于和以前一样了。
小雁塔历史悠久,经过了____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
更神奇的是,在公元____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条大裂缝,可到了15____年,经过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缝又合拢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时,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状,这样,不管经历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
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聪明了!祝大家玩得开心。
再见!2024年陕西导游词(二)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陕西!我将为大家介绍陕西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历史文化。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陕西的地理位置和简介。
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临黄河,西濒秦岭,南界四川,北界内蒙古和宁夏。
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著名景点。
接下来,我们将首先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的黄陵山麓,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园中的杰作。
陕西导游词——精选推荐

陕西导游词陕西导游词(15篇) 作为⼀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有必要进⾏细致的导游词准备⼯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的讲解词。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整理的陕西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陕西导游词1 各位游客们那⾥是诸葛亮殿。
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留下的匾联。
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联,即“能功⼼则反侧⾃消,从古知兵⾮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
联⽂是清末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攻⼼”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兵打仗,⽽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从中汲取教益。
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孙⼦的贴⾦泥塑像。
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扇纶⼱,⾝披⾦袍,凝⽬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出⼀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沂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志,得“卧龙”的美称。
经刘备三顾之请,出⼭铺佐刘备,建⽴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利,发展⽣产,南征南中,北伐祁⼭,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
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
由于过度⾟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下,坟墓⾄今尚存。
诸葛亮⼀⽣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们⼗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后已的精神更是⼗分敬重。
介绍家乡陕西

介绍家乡陕西
-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多个朝代的古都所在地。
西安是陕西的省会,也是世界闻名的古都,曾是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众多历史遗迹见证了陕西的辉煌历史。
- 自然景观:陕西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华山、秦岭、壶口瀑布等。
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壶口瀑布则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气势磅礴。
- 美食文化:陕西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如肉夹馍、凉皮、油泼面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 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秦腔、腰鼓、民间艺术等。
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腰鼓是陕西民间的传统舞蹈,以其热情奔放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陕西概况导游词5篇大全

陕西概况导游词5篇大全陕西,简称“陕”或“秦”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地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陕西概况导游词,欢迎阅读哦。
陕西概况导游词1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长安城拥有三处大型宫城,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
其中的大明宫,因为规模最大、制度完备、被看作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大明宫的布局非常讲究,它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法配置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等重要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
丹是红色,代表热烈、兴旺,而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曾被历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图腾。
丹凤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凤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凤门为古代城门中最高等级五门道制的杰出代表,丹凤门的五个门道,每个门道宽8.5米,五个门道总计达51米多,比现在天安门的门道都要宽。
丹凤门门阙墩台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它的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创下中国古代皇宫的宫门之最。
丹凤门是一个交通通道,皇帝由正中的门洞进出;其它官员只能由两侧的门洞通行,右进左出,直到今天,我们的交通规则还是沿用这种“靠右前行”的办法。
丹凤门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最佳场所。
每逢颁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会、献俘等活动时,皇帝会出现在门楼上,供万民瞻仰。
每逢皇帝宣赦时,丹凤门前一侧就立一根高杆,上面悬一只金鸡,另一侧放一面大鼓,待皇帝登楼,被赦免的囚犯在鼓声中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后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道:“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说的就是宣赦;此外,唐玄宗还曾两次在丹凤门门楼上举行宴会,招待突厥首领和使节。
丹凤门在唐代的作用,就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门,或者说,丹凤门就是唐代的天安门。
陕西导游词(精选11篇)

陕西导游词(精选11篇)陕西篇1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
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
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
这座塔初名为经塔。
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
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
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
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
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小雁塔小雁塔在西安市友谊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
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
荐福寺原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外戚为高宗荐福而建寺。
天授元年(690年)改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的著名寺院。
唐代名僧义诤在荐福寺译经,共译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极有价值。
现寺内存有的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15层,高约46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名辟一门。
塔身从下至下逐层递减内收,愈上愈促,秀丽玲珑,别具风格。
门框为青石彻成。
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
明清两代因屡经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13层。
今寺内还保存一口重万余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的臣大铁钟,钟声宏亮,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1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
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 多年。
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多年。
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那么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著名中外的景点。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陕西,简称“陕”或“秦”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地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哦。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1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早在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
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 多年。
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 多年。
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热门介绍词
陕西旅游景点丰富,那么导游词怎么写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谢谢支持。
陕西咸阳乾陵概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
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
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
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
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
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
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
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
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
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
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
”郭沫若也曾咏诗曰:
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
据勘查,墓道长米,宽米,全用石条填砌。
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
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
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
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
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
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各位游客:
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
倘若您是一位历史、文学、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西安而没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十分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
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
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
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
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文庙的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参观这里就像是观看主戏前的序幕。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
游客们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建有孔庙,规模最大的要算山东曲阜的那座了。
我们面前这座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徽宗赵信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由唐长安国子监旧址,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移建于此,历经元、明、清各代,屡屡修葺,依然保留着其巍巍雄姿。
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墙根下那几棵古槐有人说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太庙古槐,而今也按重
要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
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
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
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
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游完三学街后步入博物馆大门,向东南方向望去,木牌坊、伴池、魁星楼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动人画面。
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
其实天下孔庙无正门。
无论大小,孔庙的整体建筑格局都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义路(东门)和礼门(西门)。
全国所有孔庙都把塞门、泮门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对称地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因为孔子的地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可以说是至高无尚。
若开南门,便是不敬。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
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
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
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